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897集:手记补遗,发现扁鹊未竟的“全民防疫”策

暮色四合时,济世医馆后院的书房还亮着烛火。素问指尖捻着一卷泛黄的竹简,烛光照在她微蹙的眉尖,将竹简上模糊的墨痕映得愈发清晰。这卷竹简是三日前整理扁鹊手记时,从一只嵌在旧木柜夹层的铜盒里发现的,外层裹着三层防水的油布,打开时还带着淡淡的樟木香气,显然是被精心藏了数十年。

“还没找到眉目?”秦斩推门进来时,手里端着一碗温热的蜜水,见素问连他进门都没察觉,便轻手轻脚将碗放在案边。自瘟疫过后,素问便总在深夜钻研扁鹊手记,有时对着一卷竹简能愣上半个时辰,眼底的红血丝就没彻底消退过。

素问这才抬眼,指尖在竹简上轻轻划过后,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激动:“你看这里。”她将竹简转向秦斩,烛火下,一行略显潦草的字迹映入眼帘——“疫者,非独医可解,当以民为基,以防为要,遍施之方为上策”。

秦斩虽不通医术,却也跟着素问看了不少医书,“防为要”三个字他还是懂的。之前应对瘟疫时,素问虽提前筹备了药材、建了隔离区,可若不是西域商队及时送药,恐怕还是要折损不少百姓。他皱眉道:“扁鹊先生这话,是说光靠医馆治病不够,还得让百姓自己会防?”

“不止是会防,是要‘全民皆防’。”素问拿起案边的纸笔,一边勾勒一边解释,“你看这竹简后面记的,扁鹊先生当年在齐国行医时,曾遇过一场水疫。起初只是几个渔民染病,后来因为河水污染,短短十日就蔓延了三个村落。他当时除了治病,还教村民凿新井、煮井水,甚至让每户都备着艾草驱虫,可那时诸侯混战,没人肯将这法子推广,最后他只能把这些记在手记里,盼着后世有人能完成。”

秦斩凑近看她画的图,纸上画着村落的布局,井边标着“三日一淘”,屋檐下写着“每月晒衣”,甚至还有孩童洗手的图样。他不由得惊叹:“先生想得竟如此周全。可如今大秦刚统一不久,各地习俗不同,要让所有百姓都照做,恐怕不容易。”

素问放下笔,指尖轻轻摩挲着竹简上的刻痕:“我知道难。但你还记得去年草原瘟疫吗?当时若不是我们教牧民将牛羊圈远离帐篷,又烧艾草消毒,恐怕疫情还要扩散。这法子是有用的,只是需要有人去推。”她抬头看向秦斩,眼底闪着光,“扁鹊先生的手记里,还记了‘防疫三策’,我想试着在咱们医馆的分支先推行,若是成了,再请朝廷帮忙推广到全国。”

秦斩见她眼中有光,便知她已下定主意,当即点头:“你要做,我便帮你。只是这三策具体是啥?咱们得先理清楚,别到时候出岔子。”

素问重新拿起竹简,一字一句念道:“第一策,‘洁其居’。让百姓勤扫屋舍,定期晾晒衣物被褥,井水煮开才能喝,粪便要远离水源。第二策,‘识其兆’。教百姓辨认疫病初期的症状,比如发热、咳嗽、腹泻,一旦发现就赶紧报给当地医馆,别等病情重了再治。第三策,‘传其法’。让每个医馆的弟子都去村镇里讲课,教大家怎么预防,甚至可以编些顺口的歌谣,让孩童也能记住。”

“这三策听着简单,可真要推行起来,怕是会有人不配合。”秦斩想起之前在邻县开分馆时,有乡绅觉得“煮井水”是多此一举,说自家喝了一辈子河水也没事,最后还是素问亲自上门,用井水和河水做了对比,才让乡绅服软。

素问自然也想到了这点,她从案边拿出一本册子,上面记着各地分支的情况:“我已经让各分馆的弟子先去摸底,看看哪些村镇容易接受,哪些需要多费些功夫。比如关中这边,百姓大多见过瘟疫的厉害,应该会配合;但巴蜀那边气候潮湿,有些老人觉得‘晒衣物’没必要,可能需要多讲些道理。”

秦斩接过册子,翻到其中一页,见上面写着“陇西分馆:可先从军营入手,再推及百姓”,不由得笑道:“你倒是想得周到。陇西那边驻军多,若是能让军营先推行,百姓见了自然会跟着学。”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素问端起桌上的蜜水,喝了一口,“而且扁鹊先生的手记里还提了,若是遇到不肯配合的,不能硬来,要‘以例服人’。比如找些之前得过疫病的百姓,让他们讲讲不预防的害处,这样比空口讲道理管用。”

正说着,门外传来脚步声,是陇西分馆的弟子李墨。他手里拿着一封信,神色匆匆地走进来:“先生,秦将军,陇西那边来信了,说最近天气转暖,有些军营里开始有人咳嗽,虽然还没确诊是疫病,但弟子们担心会扩散。”

素问和秦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素问连忙接过信,快速看了一遍,说道:“还好咱们提前有准备。李墨,你立刻回陇西,让分馆的弟子先去军营里推行‘洁其居’,教士兵们煮井水、晒被褥,再让懂医术的弟子每天给士兵们诊脉,一旦发现发热的,立刻隔离。”

李墨点头应下,刚要转身,秦斩叫住他:“等等,我让护卫队跟你一起走,路上若是遇到麻烦,也好有个照应。另外,告诉陇西的驻军统领,就说这是为了预防疫病,若是有需要,我会亲自过去一趟。”

李墨感激地抱了抱拳,转身快步离开。书房里又恢复了安静,烛火跳动着,将两人的影子映在墙上。

素问重新拿起那卷竹简,指尖在“全民防疫”四个字上轻轻按了按,说道:“你说,扁鹊先生当年写下这些的时候,是不是也盼着有一天,天下百姓都能不受疫病之苦?”

秦斩走到她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会的。有你在,有咱们这么多弟子在,总有一天,这‘全民防疫’策会推行到大秦的每一个角落。到时候,再也不会有人因为疫病家破人亡了。”

素问抬头看向秦斩,眼中满是笑意:“嗯,我相信。明天我就去跟京兆尹大人说说,看看能不能让朝廷先下一道告示,鼓励各地推行这三策。若是京兆尹大人同意,咱们就能更快一步了。”

秦斩点头,拿起案边的册子,翻到关中地区的页面:“我明天也去跟各护卫队打个招呼,让他们配合弟子们去村镇讲课。咱们分工合作,定能把这事办成。”

烛火渐渐暗了下来,素问将竹简小心地收好,放进铜盒里,再用油布裹好。她知道,这卷竹简不仅是扁鹊先生的遗志,更是无数百姓的希望。而她和秦斩,还有济世医馆的所有弟子,都将是这希望的践行者。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素问就带着竹简和写好的“防疫三策”,前往京兆尹府。秦斩则召集了护卫队的统领,安排后续的配合事宜。医馆的弟子们也都行动起来,有的整理讲课用的册子,有的准备要分发的艾草,整个济世医馆都忙碌了起来。

京兆尹府里,京兆尹听完素问的讲解,又看了扁鹊的手记,不由得感慨道:“扁鹊先生真乃神医也!这‘全民防疫’策若是能推行,实乃大秦百姓之福。我这就上书陛下,请求在全国推行,另外,京兆尹府也会全力配合,先在关中地区试点。”

得到京兆尹的支持,素问心中大石落地。她回到医馆时,秦斩已经安排好了护卫队,正和弟子们一起整理要运往各分馆的物资。见她回来,秦斩迎上前:“怎么样?京兆尹大人同意了?”

“嗯,他不仅同意,还要上书陛下,请求全国推行。”素问笑着说,“咱们的‘全民防疫’策,终于要迈出第一步了。”

秦斩也笑了,他指着院子里的马车:“物资都准备好了,等下就让弟子们出发,各分馆也该收到消息了。咱们接下来,就等着看效果吧。”

素问抬头看向天空,阳光正好,洒在医馆的匾额上,“济世医馆”四个大字熠熠生辉。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很多挑战,但只要他们坚持下去,扁鹊先生的遗志,终会实现。而大秦的百姓,也终将不再受疫病的困扰,过上安康的生活。

接下来的日子里,各分馆的弟子们忙碌起来。在关中的村镇里,弟子们拿着册子,挨家挨户地讲解“防疫三策”,教百姓煮井水、晒衣物;在陇西的军营里,士兵们跟着弟子们学习诊脉,每天都有人检查营房的卫生;在巴蜀的村落里,弟子们编了“防疫歌谣”,孩童们唱着歌谣,把预防的方法传遍了每个角落。

虽然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阻碍,比如有些老人固执己见,有些乡绅觉得麻烦,但弟子们都按照素问说的“以例服人”,找来了得过疫病的百姓现身说法,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配合。甚至有些村镇的里正主动找上门,请求弟子们多来讲课,还组织村民一起打扫村落,挖新井。

半个月后,各分馆传来消息,推行“防疫三策”的村镇和军营里,咳嗽、腹泻的人明显减少,甚至有些之前容易爆发疫病的地方,也没有出现疫情。素问拿着消息,激动地递给秦斩:“你看,管用了!扁鹊先生的法子真的管用!”

秦斩看着信上的内容,也不由得露出笑容:“太好了!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全民防疫’策就能在全国推行了。”

就在这时,宫里传来消息,陛下看到了京兆尹的奏折,对“全民防疫”策十分认可,不仅下旨让全国推行,还让太医院配合济世医馆,派遣太医前往各地指导。

听到这个消息,整个济世医馆都沸腾了。弟子们欢呼雀跃,素问看着眼前的景象,又想起了那卷竹简,想起了扁鹊先生的遗志。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只要他们坚持下去,终会实现“全民无疫”的目标,不负扁鹊先生的期望,也不负大秦百姓的信任。

暮色再次降临,素问将那卷竹简从铜盒里取出,放在案上。烛光照在竹简上,“全民防疫”四个字仿佛活了过来,映照着她眼中的坚定。秦斩走到她身边,轻声道:“以后,咱们的担子更重了。”

素问点头,嘴角却带着笑意:“嗯,但也更有希望了。你看,现在朝廷支持,百姓配合,咱们一定能完成扁鹊先生未竟的事业。”

秦斩握住她的手,目光坚定:“我会一直陪着你,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咱们都一起面对。”

烛火摇曳,将两人的身影紧紧映在一起。窗外,月光洒在医馆的院子里,宁静而祥和。而在这片宁静之下,一场关乎大秦百姓安康的“全民防疫”运动,正悄然展开,朝着更远、更广阔的地方蔓延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