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851集:百年计始,筹建医术学堂育人才

晨曦刚漫过咸阳城的城墙,济世医馆后院的石桌上已摆开一卷泛黄的舆图。秦斩指尖按在舆图边缘标注的“西郊荒塬”处,指腹碾过粗糙的麻纸纹路,抬眼看向对面正低头研墨的素问:“昨日跟廷尉府的人勘过地,这片荒塬虽偏僻,却有活水穿流,拓建学堂正好。”

素问握着墨锭的手顿了顿,砚台里的墨汁晕开一圈浅纹。她放下墨锭,伸手将舆图上折叠的边角展平,目光落在荒塬旁那片密密麻麻的小字标注上:“只是廷尉府说,这片地早年是罪臣废宅,如今虽归了官府,却有不少附近村民在塬上开垦,贸然征迁恐生民怨。”

秦斩喉间低笑一声,指节叩了叩舆图上的活水河道:“民怨易解,缺医之苦难消。你忘了上月雍县送来的急信?十里八乡只一个老郎中,一场风寒就带走了七个孩童。咱们这医馆就算分支开得再多,能救的人也有限。”他俯身向前,声音沉了几分,“要想让大秦再无‘求医无门’的惨事,就得有源源不断的医者——这学堂,必须建。”

素问抬眸时,晨光恰好落在她眼底,映得那抹坚定格外清晰。她从袖中取出一卷扁鹊手记,指尖轻轻拂过页脚“传医于众,方为医道”的批注,缓缓点头:“你说得对。昨日整理手记时,发现先生当年也想过建一处‘医塾’,只是战乱纷扰未能如愿。如今咱们有这个条件,定要完成先生的遗愿。”

两人正说着,院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药童小豆子抱着一个木匣冲进院,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馆主,苏先生,各县分馆的掌柜都派人送了信来,您快看看!”

素问伸手接过木匣,打开时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几封书信。她抽出最上面一封来自栎阳分馆的信,展开看了两行,眼底便漫开暖意:“栎阳分馆说,愿捐出今年三成的药材收益,支持建学堂。”又拿起一封来自陈仓的信,指尖微微发颤,“陈仓的王掌柜说,他年轻时得过先生的救命之恩,如今愿意把自家的药田捐出来,给学堂当药圃。”

秦斩接过小豆子递来的帕子,擦了擦掌心的汗,看着素问一封封读信的模样,嘴角勾起笑意:“看来这‘育医者’的念头,早就在大家心里扎了根。”他转身走向院角的兵器架,取下挂在上面的佩剑,“今日我就去西郊荒塬,跟村民们好好说说建学堂的事。你留在医馆,再拟一份章程,咱们得把学堂的规制定下来。”

素问点头应下,看着秦斩大步流星走出院门的背影,低头重新拿起扁鹊手记。她翻开夹着书签的那一页,上面画着简陋的医塾草图,旁边还写着几行小字:“医者需识药、辨症、施针、开方,四者缺一不可。教者当以仁为先,学者当以救人为本。”她指尖在“仁”字上轻轻摩挲,心里已然有了章程的轮廓。

秦斩骑着马赶到西郊荒塬时,日头刚过正午。荒塬上散落着十几处简陋的茅草屋,几个穿着粗布短打的村民正扛着锄头往回走,见秦斩一身劲装、腰佩长剑,都停下脚步警惕地看着他。

秦斩翻身下马,将缰绳递给跟来的护卫,大步走向村民。他没穿平日里的锦袍,只着一身半旧的麻布衣衫,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诸位乡亲,在下秦斩,是济世医馆的馆主。今日来,是想跟大家商量一件事。”

一个皮肤黝黑的壮汉往前站了一步,双手抱在胸前,声音粗哑:“俺们知道你,就是那个能斩豺狼的秦壮士。只是这荒塬是俺们好不容易开垦出来的,官府要征迁,难不成还能让俺们全家喝西北风去?”

秦斩闻言,非但没恼,反而从怀中取出一张纸,递到壮汉面前:“乡亲们放心,官府说了,只要愿意迁走,每户都能分到城郊两亩良田,还能领三个月的口粮。而且——”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在场的村民,“咱们要在这荒塬上建一座医术学堂,专门教百姓学医。将来你们的孩子要是愿意,都能来学堂免费读书,学成之后还能当郎中,再也不用怕生病没人治。”

“免费读书?还能当郎中?”一个老婆婆拄着拐杖走上前,浑浊的眼睛里满是疑惑,“俺家孙子去年得了急病,要是当时有个懂医的,也不会……”她说着,声音便哽咽起来。

秦斩心中一酸,上前扶住老婆婆的胳膊:“老夫人,正是因为知道乡亲们求医难,咱们才要建这学堂。将来学堂里不仅教医术,还会设一个义诊堂,附近的村民要是生病了,随时都能来瞧,分文不取。”

村民们闻言,顿时炸开了锅。有人激动地搓着手,有人低头跟身边的人小声议论,刚才那个壮汉也放下了戒备,挠了挠头:“秦壮士,你说的都是真的?俺们迁走之后,孩子真能去学堂学医?”

“千真万确。”秦斩从怀中取出廷尉府盖了印的文书,展开给众人看,“这是官府的文书,上面写得明明白白。要是乡亲们信得过我秦斩,三日之后,咱们就去官府办迁户手续。”

村民们围上前,七手八脚地看着文书,脸上渐渐露出笑容。老婆婆拉着秦斩的手,颤巍巍地说:“秦壮士,俺们信你!只要能让孩子们有出息,能让村里再没人因为没郎中而丢了命,俺们现在就收拾东西!”

秦斩看着村民们欢天喜地的模样,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他抬头望向荒塬深处,仿佛已经看到一座座青砖瓦房拔地而起,听到学堂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看到一个个穿着白褂的医者从这里走出,奔向大秦的各个角落。

回到医馆时,天已经擦黑。素问正坐在灯下,面前摆着一叠写满字的纸。见秦斩回来,她连忙起身迎上去:“怎么样?村民们愿意迁吗?”

秦斩脱下沾了尘土的外衣,接过素问递来的热茶,喝了一口才笑道:“幸不辱命,村民们都愿意迁。而且我还跟他们说了,学堂建成后,会优先收他们的孩子入学。”

素问闻言,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她将面前的纸推到秦斩面前:“你看,这是我拟的学堂章程。学堂分‘药科’‘诊科’‘针科’‘方科’四科,每科都请分馆里经验丰富的郎中当先生。另外,我还想在学堂里设一个‘医德堂’,专门教学生们‘医者仁心’的道理。”

秦斩拿起章程,逐字逐句地看着,越看越满意。看到“学制三年,每年考核,不合格者需重修”这一条时,他抬头看向素问:“这样严格,会不会把一些有天赋但基础差的孩子拒之门外?”

素问早已考虑过这个问题,她指着章程里的另一条:“我在后面加了‘旁听生’的规矩。基础差的孩子可以先当旁听生,跟着先生学习,要是半年内考核合格,就能转为正式生。而且学堂里还会设‘勤工俭学’的名额,家里穷的孩子可以帮着打理药圃、整理典籍,抵消学费和食宿费。”

秦斩放下章程,伸手拍了拍素问的肩膀:“想得真周到。这样一来,不管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还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只要想学医,都能来咱们学堂。”他顿了顿,又道,“明日我就去廷尉府,把迁户的事敲定下来,再请工部的人来勘察地形,设计学堂的图纸。你这边,也该通知各分馆的郎中,让他们推荐合适的先生人选了。”

素问点头应下,转身去书架上取出一本空白的账簿:“我已经准备好了,从今日起,就把学堂的筹备事宜一一记下来。将来学堂建成,这账簿也能留给后人,让他们知道咱们是怎么一步步把先生的遗愿实现的。”

秦斩看着素问认真记录的模样,心里满是暖意。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两人身上,也洒在桌上的舆图和章程上。荒塬上的茅草屋终将被青砖瓦房取代,零散的药田终将连成一片药圃,而扁鹊“传医于众”的遗愿,也终将在他们的手中,变成绵延百年的医道传承。

三日后,西郊荒塬上的村民们陆续迁走。廷尉府派来的官吏拿着户籍册,挨家挨户地登记,分发良田和口粮。秦斩亲自带着工部的人在荒塬上勘察,确定了学堂的选址——背靠青山,前临活水,既安静又方便取水。

素问则忙着接待各分馆推荐来的先生。第一个来的是栎阳分馆的李郎中,年近六旬,头发已经花白,却精神矍铄。他一进医馆,就捧着一本厚厚的《本草经》递给素问:“苏先生,我从医四十多年,收集了不少各地的草药图谱,要是学堂需要,我都能捐出来。”

随后赶来的是陈仓分馆的张郎中,他擅长针灸,手里拿着一个牛皮做的针囊,里面装着大大小小几十根银针:“我这一手针灸的本事,是家传的,如今愿意拿出来教给学生们。只要能让更多人学会治病,我就满足了。”

短短半个月,就有二十多位经验丰富的郎中赶来咸阳,自愿担任学堂的先生。素问把他们的专长一一记下,重新调整了学堂的课程,确保每一门科目都有最优秀的先生授课。

这日午后,秦斩从工部带回了学堂的设计图纸。图纸上,学堂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前院是大门和操场,中院是四科的教室和医德堂,后院是先生和学生的宿舍、药圃和义诊堂。

素问看着图纸,手指在义诊堂的位置轻轻点了点:“这里要是能再扩出一间药房就好了,学生们学成之后,可以在这里实习抓药,也方便给村民们配药。”

秦斩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笑着点头:“没问题,我明日就跟工部的人说,让他们修改图纸。”他顿了顿,又道,“再过几日,就是惊蛰了,正好适合动工。到时候,咱们请几个有名的工匠,争取在入冬前把学堂建好,明年开春就能招生了。”

素问抬头看向窗外,院子里的桃花已经含苞待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春意。她想起扁鹊手记里的那句话:“医道如薪火,传之一人,则救百人;传之百人,则救万人。”如今,这薪火即将在西郊荒塬上点燃,而他们,就是最初的传火人。

动工那天,西郊荒塬上热闹非凡。秦斩和素问亲自奠基,各分馆的掌柜和先生们都赶来帮忙,就连已经迁走的村民们,也带着工具回来,自愿帮着挖地基、搬砖石。

“秦壮士,苏先生,你们放心,这学堂的地基,俺们一定帮你们打得结结实实的!”之前那个黝黑的壮汉,正光着膀子,挥着锄头挖地基,汗水顺着他的脊梁往下淌,却笑得格外开心。

秦斩走过去,递给他一壶水:“辛苦乡亲们了。等学堂建成,你们一定要来参加开学大典。”

壮汉接过水壶,猛灌了一口,大声道:“一定来!俺还要让俺家小子来学堂学医,将来也当一个能治病救人的郎中!”

素问站在一旁,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心里满是感动。她低头看了看手中的扁鹊手记,又抬头望向正在崛起的地基,忽然觉得,这不仅仅是一座学堂,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一边连着扁鹊“传医于众”的初心,一边连着大秦百姓“求医有门”的未来。

夕阳西下时,第一块青砖被砌进地基。秦斩和素问并肩站在地基旁,看着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百年计,这才刚刚开始。”秦斩轻声说道,声音里满是坚定。

素问点头,目光望向远方的咸阳城。她知道,这座学堂建成后,会有无数的医者从这里走出,他们会带着扁鹊的遗志,带着他们的期望,走向大秦的每一个角落,让医道的薪火,绵延百年,永不熄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