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850集:长远规划,秦斩素问定医馆百年计

暮春的风裹着药草香,从“济世堂”前堂的木窗缝里钻进来,又绕过后院晾晒药材的竹架,最终停在秦斩的袖口。他刚将最后一束“九节菖蒲”理顺,小心翼翼地码进通风的竹篓里,转身时便见苏素问站在檐下,素色布裙沾着几星药屑,手里捧着本泛黄的账册,指尖夹着支磨得圆润的竹笔——那笔杆上还刻着去年药童们凑钱为她庆生时,特意请木匠刻的“素问”二字。

“今年头三个月,外乡来求诊的病患比去年多了三成。”苏素问抬眼,目光掠过院角新抽芽的杜仲,落在秦斩沾着药粉的指尖,“上月那场倒春寒,周边州县的风寒病人涌来,咱们临时在西厢加的三张病床,到现在都没撤。昨日我去查房,还见李大夫熬了两个通宵,眼窝都陷下去了。”

秦斩接过账册,指腹拂过“药材损耗”那栏用朱笔标注的数字,眉头微微蹙起。账册的纸页边缘已经卷起毛边,是这五年里被两人翻得次数太多的缘故。“库房里的当归和黄芪库存只剩两成,我昨日让伙计去镇上的药行问,掌柜的说今年西北旱,当归收成少,价格涨了近四成。”他顿了顿,声音沉了些,“更要紧的是人手——咱们现在只有五个坐馆大夫,三个学徒,忙起来的时候,连煎药的王婶都要放下药锅,帮着抄方子、抓药。前几日还有个病患等了半个时辰没见着大夫,差点在门口闹起来。”

这话像根细针,戳中了苏素问藏在心里许久的心事。她走到桌边,将账册轻轻放在案上,铺开一张新裁的宣纸——那纸是上月秦斩去省城采买时,特意挑的上好生宣,本是想让她闲暇时画些草药图谱。苏素问拿起竹笔,在砚台里蘸了墨,笔锋悬在纸上方,却迟迟没落下。“济世堂开馆五年,从最初只有一间小药铺、两个人、半架药材,到如今能治内外妇儿的综合医馆,全靠你我和大伙咬牙撑着。”她的声音轻了些,带着几分疲惫,又藏着不甘,“可咱们总不能一直这么‘救火’,病患多了就加病床,人手少了就熬通宵,这不是长久之计。得想个法子,让济世堂能安安稳稳地走下去,走得远些。”

秦斩颔首,顺手拎过一把木椅坐在她对面。窗外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宣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金粉。他看着那片光亮,忽然想起前几日去邻县采买药材的见闻,开口道:“我前日去清河县买川贝,见那边的‘仁心堂’开了家分号,门庭若市。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后院设了个‘药童学堂’,专门招些穷苦人家的孩子,教他们认药、辨药、煎药,管吃管住,学好了就留在医馆当伙计,若是脑子灵、肯吃苦,还能跟着大夫学医。”

“药童学堂?”苏素问的眼睛瞬间亮了,竹笔在纸上轻轻一点,落下个墨点,像颗刚发芽的种子。“这个法子好!咱们济世堂周围的巷子里,有不少孤儿,还有些农户家的孩子,因为去年秋收不好,交不起束修,只能在家帮着放牛、喂猪。若是能把他们招进来,教他们一门手艺,既能解了咱们人手短缺的困局,也算是积德行善,比单纯施粥、赠药更实在。”

两人越说越投机,苏素问当即在宣纸顶端写下“人才计”三个大字,笔锋遒劲,带着几分决断。她又将这三个字圈起来,分了两栏,一笔一划地写:“其一,招十岁以上、品行端正的孩子入堂,不分男女——前几日王婶还跟我说,她邻居家的姑娘阿桃,才十二岁就会帮着娘熬药,心思细得很。这些孩子上午学《本草纲目》《伤寒论》的基础,先背熟常用药材的性味归经,下午就跟着药工去后院认药、晒药、煎药,咱们管吃管住,每月再给他们些补贴,让他们能攒点钱,给家里寄去。”

秦斩凑过去看,手指点了点“上午学医书”那栏,补充道:“还得请个先生专门教孩子们读书识字。不然连医书里的字都认不全,怎么背性味归经?我认识一位老秀才,姓周,前几年因为得罪了知府,被罢了官,如今隐居在城郊的破庙里,靠抄书度日。这位周先生为人正直,学问也好,去年我还请他帮着抄过医案。我去请他来当先生,许他每月二两银子,再管三餐,他应当会应。”

苏素问笑着点头:“有周先生教识字,再让李大夫、张大夫轮流来教医书,孩子们肯定能学好。”她又在第二栏写下:“其二,对已有基础的三个学徒,咱们得改改现在的教法。以前是哪个大夫忙,就喊他们去打下手,学得杂而不精。不如安排他们跟着不同科目的大夫轮值,每月换一个科室,先学内科的诊脉、开方,再学外科的包扎、正骨,最后学妇科、儿科的常见病诊治。三年后咱们搞个考核,合格的就升为助理医师,能独立看些小病,再跟着老大夫学五年,积累够病例了,就能独立坐诊。”

“这样一来,五年后咱们就能多三个能独当一面的大夫,十年后,第一批药童里若是有好苗子,也能顶上来。”秦斩越想越觉得可行,忍不住拍了下桌子,“人才的事定了,咱们再琢磨琢磨药材的事。总不能一直靠药行供货,他们说涨价就涨价,说缺货就缺货,太被动了。”

苏素问闻言,从账册堆里翻出一本更旧的册子,封面写着“历年药材采购录”,纸页都泛着褐色。她指着其中几页说:“你看,前年夏天涝灾,药行的黄芪涨到三十文一斤,比往年贵了一倍;去年冬天雪大,当归断供了半个月,咱们只能用党参代替,效果差了不少。不如咱们自己开个药田?后山那片荒地,去年我让伙计去看过,土壤是沙壤土,透气好,适合种当归、黄芪、柴胡这些常用药材。咱们再在山脚下挖个药窖,把采下来的药材晾干了存进去,既能保证药材质量,又能节省成本,还不怕药行断供。”

秦斩拍案叫好,眼里满是兴奋:“我这就去跟里正说,把后山的荒地租下来。那片地有十几亩,够咱们种不少药材了。再雇几个有种药经验的农户,他们懂节气、会治虫,比咱们这些只会看病的强。咱们再派一个坐馆大夫专门管药田,每天去看看药材的长势,指导他们怎么施肥、怎么防治病虫害——张大夫老家就是种药的,他肯定乐意去。”

他顿了顿,又想起一事:“对了,光靠咱们自己的药田还不够,万一遇到旱灾、蝗灾,药材减产怎么办?不如跟周边村子的药农签长期合约,以比药行高两文的价格收他们的药材,还承诺不管年成好坏,都按合约价收。这样药农们有了保障,就愿意多种药材,咱们也能多一条药材来源,就算自己的药田减产,也不愁断供。”

苏素问听得连连点头,当即在“人才计”下面写下“药材计”,又在旁边注上“药田自种 药农签约”,字迹清晰,一目了然。她放下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目光又落回账册上,忽然想起前几日收到的一封书信——是邻县一位老大夫写来的,说听病患提起济世堂能治肺痨,想借些医案参考。

“除了人才和药材,医馆的‘声誉计’也得抓。”苏素问重新拿起笔,在“药材计”下面添了三个字,“咱们之前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比如去年冬天治好的那个肺痨病人,还有前年治好的那个小儿麻痹症患儿,可外乡知道的人不多。不如每季度办一次‘义诊’,带着大夫、药童去周边的州县、村子,给百姓免费看病、赠药,同时跟当地的药铺、乡绅打交道,宣传济世堂的医术。”

她又想了想,补充道:“再编一本《济世医案》,把咱们治好的典型病例记下来,详细写病因、诊脉结果、药方、调理方法,印成书送给其他医馆、药行,还有当地的乡绅、秀才。一来能跟同行交流医术,二来也能让更多人知道咱们济世堂的本事,让百姓生病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咱们这儿。”

秦斩端起桌上的凉茶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语气忽然变得郑重:“还有‘传承计’。素问,咱们俩今年都快四十了,总有老得拿不动针、开不了方的一天,济世堂不能只靠你我。等再过十年,咱们培养的第一批学徒也该能独当一面了,到时候要从他们中选品行好、医术高、心里装着百姓的人当馆主,不能选那些只想着赚钱的。”

他看着苏素问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还得立个‘济世堂规’,把‘救死扶伤、不谋私利’的规矩写下来,刻在堂前的石碑上。比如看病不分贫富,有钱的收诊金,没钱的可以用粮食、布匹抵;比如药材绝不以次充好,绝不卖假药;比如大夫不能收病患的红包。这些规矩要一代代传下去,不管将来谁当馆主,都不能改。这样,济世堂才能走一百年、两百年,成为真正的百年老店。”

苏素问听着,眼眶微微发热。她握着竹笔,指尖有些发颤,却依旧稳稳地在宣纸的最上方写下“济世堂百年规划”七个大字,然后将“人才计”“药材计”“声誉计”“传承计”一一列清,每个计划下面又写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下月初一启动药童学堂招生,在医馆门口贴告示,让伙计去周边巷子宣传;秋收后开垦后山药田,先种三亩当归、两亩黄芪试试水;今年夏天入伏前,办第一次外出义诊,去最远的柳家村——那里去年闹过瘟疫,百姓身子弱,最需要看病;五年内完成第一批学徒的基础培养,让他们能独立处理常见病;十年内选出第二代馆主,立下堂规石碑……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从金色变成了橘红色,透过窗棂洒在宣纸上,将那些字迹染得暖融融的。苏素问放下笔时,手腕已经酸得抬不起来,可看着满纸的规划,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又踏实又滚烫。

秦斩将账册和规划图小心翼翼地叠在一起,放进一个红木匣子——这匣子是开馆那年,两人凑钱买的,用来装医馆的地契和重要账册。他锁上匣子,把钥匙递给苏素问:“这匣子就交给你保管,你心细。咱们按这个规划一步步来,不急,慢慢来。总有一天,济世堂会成为百年老店,让天下百姓都能看上病、吃得起药,让咱们培养出来的大夫,能带着济世堂的规矩,走到更远的地方。”

苏素问接过匣子,指尖触到冰凉的锁扣,心里却暖得发烫。她把匣子抱在怀里,像抱着一团火。院外传来伙计们收摊的动静,门板碰撞的“吱呀”声,夹杂着药童们嬉笑的声音——那是三个学徒刚忙完,正在院子里追着玩。

她看着秦斩,忽然笑了,眼角泛起淡淡的细纹:“等咱们老了,走不动路了,就坐在这后堂里,看着满院的药草,听着年轻大夫给病人看病,听他们教药童认药,那才叫踏实。”

秦斩也笑了,起身推开窗户。晚风吹进屋里,带着淡淡的槐花香——医馆门口的老槐树开花了,香得能飘到巷尾。远处的天空被夕阳染成了橘红色,像一幅铺开的暖绸,为这刚刚定下的百年大计,添上了最温柔的底色。

苏素问抱着红木匣子,走到窗边,和秦斩一起看着远处的晚霞。风裹着药草香和槐花香,拂过两人的发梢,仿佛在轻声说:别急,慢慢来,路还长着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