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746集:基业稳固,产业版图初成型

林砚舟的指尖在烫金账本上划过,指腹触到“沪上新厂投产”那行字时,窗外的黄浦江正泛着晨雾。账房先生刚把最后一页报表递过来,油墨香混着江上的水汽飘进书房,他抬眼看向站在桌前的三位管事,声音里带着压不住的沉稳:“三个月,从打地基到出第一批布,你们没让我失望。”

说话的是负责实业的周管事,他鬓角沾着灰,却难掩兴奋:“东家,咱们新上的水力织布机,比老作坊快了三倍!昨天苏州府的绸缎商来验货,当场订了半年的货,定金都交了。”他说着从布包里掏出一匹湖蓝色的细布,展开时布料垂坠如流水,日光透过窗棂洒在上面,竟映出淡淡的云纹。

林砚舟伸手摸了摸布料,指尖传来细腻的触感,心里却没停留在眼前的喜悦上。他转头看向管航运的赵管事:“长江上的那三艘货船,什么时候能通到汉口?”

“回东家,下月初就能走。”赵管事忙上前一步,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得整齐的水路图,指着上面标记的红点:“咱们在安庆、九江都设了中转站,船上装了您说的‘通风货舱’,运布匹不会潮,运粮食也能多放十天。上个月试航时,还顺带帮湖广的茶商运了两箱红茶,他们说下次要跟咱们签长期合约。”

林砚舟点点头,目光又落到管钱庄的吴管事身上。吴管事是个斯文人,手里总捏着个算盘,此刻却把算盘放在一旁,递上一本厚厚的账簿:“东家,咱们在上海、南京的两家钱庄,这个月存银比上月多了两万两。更要紧的是,咱们跟山西票号谈妥了,以后咱们的银票,在北方也能通兑。昨天有个做皮毛生意的蒙古客商,听说这事,当场就把五千两银子存进了咱们钱庄。”

“好。”林砚舟把账簿翻开,目光扫过上面的数字,突然停在一页上:“南京钱庄的那个‘青苗贷’,推行得怎么样?”

吴管事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您说的是给农户的低息贷?已经放出去三百多两了。有个种棉花的农户,借了十两银子买种子,这个月收成比去年多了三成,昨天还特意来钱庄道谢,说下次要介绍同乡来。”

林砚舟嘴角勾起一抹浅笑,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咱们做钱庄,不只是为了赚利息,更是为了让更多人能靠着自己的力气过日子。农户有了好收成,咱们的布坊就有了好棉花;商户赚了钱,咱们的货船就有了生意——这才是能长久的买卖。”

三位管事听着,都不住点头。周管事忽然想起什么,说道:“东家,昨天上海县的李老爷派人来,说想跟咱们合开一家染坊,他出地,咱们出技术,利润五五分。您看?”

林砚舟没立刻回答,而是走到窗边,望着远处黄浦江上往来的商船。晨雾渐渐散了,阳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他沉默了片刻,转头说道:“合开可以,但有两个条件。第一,染坊要用咱们的‘环保染法’,不能像以前那样把废水直接排进江里——咱们要做长久生意,不能坏了名声。第二,染出的布,优先供给咱们自己的布坊,剩下的才能外销。”

周管事连忙记下:“我这就去跟李老爷说,肯定能成!”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小厮阿福端着茶进来,小声道:“东家,苏州的王掌柜来了,说有急事找您。”

林砚舟让阿福把茶端给三位管事,说道:“让他进来。”

不一会儿,一个穿着绸缎长衫的中年男人快步走进来,脸上带着焦急:“林东家,不好了!杭州的张记布庄,突然把布价压了两成,咱们在苏州的布庄,今天生意少了一半!”

三位管事脸色顿时变了,周管事更是急得直搓手:“张记怎么敢这么干?他们的布质量不如咱们,以前都是跟着咱们的价走!”

林砚舟却没慌,他示意王掌柜坐下,递过一杯茶:“你先别急,说说张记最近有什么动静?是不是换了新东家,还是进了新的织布机?”

王掌柜喝了口茶,定了定神:“我打听了,张记是跟一个西洋商人合作了,进了几台‘蒸汽织布机’,说比咱们的水力机还快。他们还说,以后要把布价压到咱们成本以下,把咱们挤出江南市场。”

赵管事忍不住骂了一句:“这西洋人不安好心!咱们的布坊刚起来,他们就来抢生意!”

林砚舟却笑了笑,手指在桌案上敲了敲:“蒸汽织布机是快,但他们的布,有咱们的细吗?有咱们的云纹布吗?”他说着拿起那匹湖蓝色的细布,“咱们的优势不是快,是精。张记压价,咱们不跟。咱们把这云纹布的价提一成,再在苏州、杭州的布庄搞个‘先试穿后买’的规矩——让顾客自己比,是张记的粗布好,还是咱们的细布值。”

周管事眼睛一亮:“东家说得对!咱们的云纹布,光是那手艺,张记就学不来!我这就去安排,让布庄的伙计都练熟了怎么说,保证让顾客愿意多花这一成的钱!”

“还有。”林砚舟转头看向赵管事,“你让汉口的中转站,尽快跟当地的布商联系。张记把精力放在江南,咱们就去占长江中游的市场。汉口是九省通衢,咱们的布运到那里,能卖到湖南、四川,甚至陕西——江南的市场丢一点不怕,咱们的盘子要做得更大。”

赵管事立刻应道:“我这就写信,让汉口的伙计明天就去拜访布商!”

吴管事也跟着说道:“东家,咱们钱庄也能帮上忙。要是汉口的布商愿意跟咱们合作,咱们可以给他们低息贷款,让他们多囤点货。这样一来,他们就更愿意跟咱们打交道了。”

林砚舟点点头,目光扫过三位管事,心里忽然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从最初在苏州的一家小布坊,到现在上海的新厂、长江的货船、南北通兑的钱庄,再到即将开拓的汉口市场,他手里的产业,已经不再是零散的生意,而是连在一起的版图——实业是根,航运是脉,钱庄是血,三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王掌柜看着林砚舟有条不紊地安排,原本焦急的心情也平复下来,忍不住说道:“东家,还是您有主意。我刚才还以为咱们要吃亏,现在看来,张记这是给咱们送机会呢!”

林砚舟笑了笑,拿起桌上的账本,翻到最后一页,在空白处写下“产业版图”四个字。他抬起头,看向窗外,阳光已经升得很高,黄浦江上的商船越来越多,远处的工厂烟囱里冒出淡淡的白烟,像是在为这个新兴的产业帝国,画上一道坚定的注脚。

“机会不是别人送的,是自己抢的。”林砚舟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咱们现在只是刚搭起架子,以后还要把布坊开到广州,把货船开到海外,把钱庄开到京城。只要咱们根基稳,不管遇到什么风浪,都能撑得住。”

三位管事听着,都挺直了腰板,眼里满是坚定。周管事攥了攥手里的布料,赵管事摸了摸怀里的水路图,吴管事把账簿抱得更紧了——他们知道,跟着这样的东家,他们要做的,不只是一份生意,更是一件能流传后世的大事。

夕阳西下时,周管事已经带着染坊的合约从李老爷家回来,赵管事的信也交给了去汉口的货船,吴管事则在钱庄里安排好了“青苗贷”的后续事宜。林砚舟站在书房的窗前,看着远处渐渐亮起的灯笼,手里捏着那张写着“产业版图”的纸,心里清楚:属于他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可以围绕“拓展海外市场”展开新的情节,比如安排赵管事去广州考察海外商船路线,或是林砚舟亲自会见西洋商人洽谈合作。需要我继续写这部分内容,还是你有其他想推进的方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