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678集:灾年预警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第678集:灾年预警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5 07:44:59

咸阳宫的晨雾还未散尽,李斯捧着一卷竹简,脚步匆匆地穿过回廊。廊下的铜鹤在微光中泛着冷色,檐角的铜铃被风拂得轻响,却驱不散他眉宇间的凝重。昨夜收到的急报还攥在袖中,墨迹被体温焐得发潮,那上面的字却像冰锥,字字扎眼——蜀地巫祝观星,见荧惑守心,主大旱;关东郡府报,入春以来无透雨,麦田土裂如龟纹。

“李廷尉,王上已在偏殿等候。”内侍低眉引路,声音压得极低。

李斯颔首,推门而入时,嬴政正对着一幅巨大的《天下水系图》出神。图上用朱砂标着的江河脉络,此刻在他眼中或许已化作干裂的沟壑。这位一统六国的帝王,鬓角已染了霜色,手指划过渭水流域时,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王上,”李斯躬身,“蜀郡、三川、颍川急报,皆言天旱。”

嬴政转过身,玄色龙袍上的日月星辰纹在晨光中流转。“多久了?”他的声音里听不出情绪,却让李斯想起北境冰封的河面,底下藏着汹涌的暗流。

“自去冬少雪,今春三月无雨。关中尚可引泾渭之水,关东诸郡……”李斯顿了顿,“已有人言,麦收恐不足三成。”

嬴政走到案前,拿起那卷蜀郡急报。竹简上除了官吏的奏报,还附了巫祝的谶语,字迹潦草,仿佛写时手都在抖。“荧惑守心?”他冷笑一声,将竹简掷在案上,“六国余孽未除,便有人想用天象惑乱民心。”

“王上明鉴。”李斯应道,“但天象或可不信,民情却不能不察。今早臣路过西市,见粮商已暗涨米价,百姓排队购粮,已有口角。”

嬴政沉默片刻,指尖叩着案几。“召治粟内史、少府、中尉。”他忽然道,“半个时辰后,议事。”

治粟内史章邯赶到时,怀里还揣着各地粮仓的账册。这位以治军严谨闻名的臣子,此刻额角渗着汗,将账册在案上摊开,竹简哗啦啦铺了一片。“王上,关中仓廪尚可支撑,但关东诸郡……”他指着颍川郡的记录,“去年秋汛冲了粮仓,本就储备不足,若再遇大旱,恐难以为继。”

少府令赵高垂着眼,声音尖细:“依奴婢看,可暂调关中粮支援关东。只是……今年长城续筑,北境军粮亦需接济,若两处皆用粮,关中储备怕是……”

“怕什么?”中尉蒙毅按剑而立,“当务之急是安抚民心。若百姓无粮,恐生民变。当年韩国水患,便是因赈灾迟缓,才让新郑百姓附了反贼。”

“蒙中尉是说,要学六国的赈灾法子?”赵高抬眼,语气带着几分讥讽,“六国赈灾,无非开仓放粮,可放粮之后呢?百姓坐吃山空,来年更难。”

“那你说怎么办?”蒙毅反问,“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

“够了。”嬴政的声音打断了争执。他拿起一支笔,蘸了朱砂,在《天下水系图》上圈出三个点,“蜀郡有都江堰,可引岷江水灌成都平原,令其加派徭役,疏通渠道,务必保证蜀地粮食产出。关中开郑国渠、白渠,扩大灌溉面积,治粟内史,这事你督办。”

章邯躬身:“臣遵旨。”

“关东诸郡,”嬴政的笔尖移向颍川,“令各县统计受灾户数,凡田亩干裂者,免今年赋税。同时,调临淄、邯郸两地粮仓存粮,由军队护送,十日之内必须运抵颍川、三川。”

“军队护送?”赵高迟疑,“北境需兵……”

“北境有蒙恬,暂时可稳。”嬴政道,“若关东乱了,北境再稳也无用。蒙毅,你派五千锐士押运粮草,沿途若有粮商囤粮居奇,就地查办,粮食充公。”

蒙毅应声:“臣遵旨。”

李斯看着嬴政在图上圈点,忽然开口:“王上,臣以为,赈灾之外,更需预警。此次旱灾虽急,但并非无迹可寻——去冬少雪,今春风多,皆是旱兆。若能提前观测,早做准备,损失可减大半。”

嬴政抬眼:“如何预警?”

“可令各地官吏,每月上报气象、水文。”李斯道,“如降雨量、河流水位、土壤干湿,汇总至中枢,由专人分析。若有异常,提前调度。”

“专人?”赵高笑道,“李廷尉是说,要设个观天的官职?莫不是要学那些巫祝,搞些谶纬之说?”

“非也。”李斯摇头,“臣所言,是依农时、地理推断。譬如齐鲁之地,春旱多伴夏蝗,可提前储备灭蝗之药;关中若冬雪不足,开春便需提前疏通水渠。这些皆是经验,非关鬼神。”

嬴政沉吟片刻,指尖在案上敲了三下。“准了。”他道,“令博士馆选三十名精通农桑、水利之人,组成‘灾防署’,归治粟内史管辖。每月初一,向朕呈报天下水旱丰歉之兆。”

章邯心中一动:“王上,若要预警,需各地配合。可有些偏远郡县,官吏懈怠,怕是难以及时上报。”

“那就立规矩。”嬴政的目光扫过众人,“凡迟报、瞒报灾情者,撤职查办;预报准确、防灾有功者,破格升迁。”

三日后,咸阳城的布告栏前围满了人。小吏用木杆挑着新写的布告,高声宣读:“……今岁天旱,王上有令:各县开仓放粮,凡受灾户,可凭户籍领粮;无地流民,可往关中修渠,管饭给钱……”

人群里一阵骚动。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擦了擦眼角:“真的管饭?去年在韩地,官府只说放粮,轮到我们时,粮早被乡绅抢光了。”

“秦法不一样。”旁边一个老兵模样的人接话,“我前年在长城做工,每日三顿饭,从不克扣。”

正说着,远处传来马蹄声。一队秦兵护送着粮车,碾过石板路,车辙里溅起的尘土带着麦香。为首的校尉勒住马,喊道:“颍川来的百姓,往这边登记领粮!”

妇人抱着孩子挤上前,看着粮车上麻袋里滚出的麦粒,金黄饱满。她忽然跪下来,朝着咸阳宫的方向磕了个头。周围的人见状,也纷纷跪下,一时间,此起彼伏的叩拜声,盖过了街市的喧嚣。

而此刻的灾防署里,三十名博士正围着沙盘争论。一个白发老者指着沙盘上的黄河流域:“依我看,六月恐有蝗灾。去年冬暖,虫卵未冻死,如今天旱,正好孵化。”

另一个年轻博士摇头:“未必。若下月能有透雨,蝗卵便会被淹死。”

“那便要报两种可能。”为首的博士提笔在竹简上写道,“预报:六月,关东或有蝗灾,建议各地提前挖防虫沟,备草木灰。”

窗外,阳光正好。但这些博士知道,他们笔下的每一个字,都连着千里之外的饥饱生死。

半月后,嬴政收到了灾防署的第一份呈报。竹简上除了分析旱情,还附了一张《天下蝗灾预警图》,用红笔标出了可能发生蝗灾的区域。嬴政看着图,忽然问章邯:“那些挖防虫沟的工具,发到各县了吗?”

“已发了。”章邯答道,“只是有些县吏说,百姓觉得麻烦,不愿挖。”

“那就教他们算算账。”嬴政道,“一亩地挖沟,要一日功夫;若闹了蝗灾,一亩地收的粮,还不够填肚子。哪个划算?”

李斯在一旁补充:“臣已令博士们编了《防灾要术》,印了千册,发给各县,教百姓如何防旱、灭蝗。”

嬴政点点头,目光投向窗外。庭院里的石榴树抽出了新芽,嫩绿的叶子在风中舒展。他想起少年时在赵国,见过饿殍遍地的惨状,那时他便想,若有一日掌权,绝不让百姓再受此苦。

“告诉灾防署的人,”他对章邯说,“不光要预警,还要教百姓怎么防。天灾不可怕,怕的是无备。”

章邯躬身应是,退出殿外时,正遇上蒙毅带着一队士兵往城外去。“蒙中尉这是去哪?”

“王上令,往北境送粮。”蒙毅扬了扬手中的令牌,“顺便带了些《防灾要术》,让边军也学学。万一草原闹了灾,也好早做准备。”

两人相视一笑。阳光穿过宫墙,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要一直延伸到千里之外的田野、边关,延伸到那些正在田埂上挖防虫沟的百姓身边,延伸到那些守着粮仓、等待雨来的士兵脚下。

没有人知道这场旱灾会持续多久,但咸阳宫发出的预警,已像一颗种子,落在了这片刚刚统一的土地上。它或许还很弱小,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一种相信人可以胜天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