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677集:物价调控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第677集:物价调控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5 07:44:59

咸阳城的晨雾还未散尽,李斯的车驾已碾过横桥的青石板。车帘被晨风掀起一角,露出他鬓角新添的白发——自商君变法以来,秦国还未曾见过这般诡异的物价波动,粮价三月间翻了两番,而铁器竟与黄金等值,市井间已开始流传\"一石粟换半亩田\"的疯话。

\"廷尉大人,左相府到了。\"车夫的吆喝将李斯从沉思中拽回。他踩着仆从的脊背下车时,正撞见蒙恬从府内疾步而出,玄甲上的霜气尚未褪尽。

\"李廷尉来得正好,北地郡急报,\"蒙恬将一卷竹简塞进他手里,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边军粮草只够支撑十日,郡府却报称粮仓充盈——那些粮商竟勾结官吏,把军粮倒卖到了楚地!\"

李斯展开竹简的手指猛地收紧。墨迹在晨光里泛着冷意,北地郡守的字迹歪斜潦草,显然是在极度慌乱中写就。最刺眼的是末尾那句:\"咸阳粮价一日三变,民有易子而食者\"。

\"王上在偏殿议事,\"蒙恬压低声音,甲叶碰撞声里透着焦虑,\"昨日东市有贩盐者被乱民打死,盐车都推去填了护城河。\"

李斯跟着他穿过栽满青松的庭院,听见偏殿传来激烈的争执。推门而入时,淳于越的声音正像劈柴般炸响:\"商贾逐利,本就是乱世之源!若依古法封禁市集,重农抑商,何至于此?\"

\"淳于博士是要让关中百姓退回结绳记事的年月么?\"吕不韦的声音不紧不慢,却带着针般的锐度。他指尖捻着白玉算珠,算珠碰撞声清脆得有些刺耳,\"去年蜀地大熟,粮仓堆到发霉;今年关中稍旱,粮价便翻着跟头涨。不是商太多,是路太堵——从蜀郡运粮到咸阳,损耗竟过半!\"

嬴政坐在案后,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剑柄上的蟠螭纹。他登基已二十三年,眼角的细纹里沉淀着远超年龄的沉静,目光扫过李斯时微微一顿:\"廷尉怎么看?\"

李斯将北地郡的竹简呈上去,看着嬴政的指节渐渐捏白。殿内霎时静得能听见窗外松针落地的轻响,直到嬴政将竹简拍在案上,青铜灯台都震得跳了跳。

\"查,\"他的声音像淬了冰,\"从郡尉到仓啬夫,但凡染指军粮者,夷三族。\"

吕不韦忽然笑了一声,算珠转得更快:\"王上,斩尽奸商易,平抑物价难。前日臣派人间去问,东市的粟米已经卖到百钱一石,而西市的陈米才三十钱——不是没有粮,是有人故意把粮囤在窖里等着涨价。\"

\"那就开仓放粮!\"蒙恬按剑而立,玄甲反射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内史府的常平仓里,总该有储备。\"

淳于越立刻冷笑:\"蒙将军可知常平仓的粮早已被官吏挪去放贷?前日有老卒来告,他用三亩良田作抵押,才从仓监手里借到五石糙米。\"

嬴政的手指重重叩击案几,陶甗里的水沸声突然变得格外清晰。李斯注意到他腰间的玉佩正随着呼吸轻轻晃动,那是当年华阳太后所赠的和田玉,此刻却像在无声地控诉。

\"李斯,\"嬴政忽然开口,目光锐利如鹰,\"你主掌刑律,该知道如何让那些窖藏粮食的人把粮吐出来。\"

李斯躬身时,看见自己的影子投在青砖上,像片随时会被风卷走的枯叶:\"臣以为,当用三策。\"

他顿了顿,看着嬴政眼中燃起的火苗:\"其一,令各郡县登记商户存粮,十石以上者须报官备案,隐瞒者罚作城旦。其二,疏通栈道,征调巴蜀粮船直抵咸阳,沿途设卡查验,严禁私贩。其三,铸造新钱,规定一石粟不得过五十钱,敢抬价者,斩左趾。\"

\"铸造新钱?\"吕不韦的算珠停了,\"秦半两流通多年,骤然改铸,恐生祸乱。\"

\"不是改铸,是增铸,\"李斯从袖中取出一卷图样,展开时能看见上面细密的文字,\"臣已让少府监设计了新钱,正面仍铸'半两',背面加刻郡县名。哪个郡县物价失控,一看钱背便知,郡守难辞其咎。\"

淳于越突然拍案而起,儒袍的袖子扫落了案上的漆杯:\"胡闹!物价自有天道调节,岂能由官府强定?若百姓都等着官府定价,谁还肯勤恳耕作?\"

\"博士是没见过易子而食的景象,\"李斯的声音平静却带着重量,\"前日我去西市,见有妇人用祖传的玉簪换了半袋沙土——那沙土里混着几粒粟米。\"

偏殿里的寂静再次降临,这次却带着血腥味。嬴政忽然起身,佩剑出鞘时发出龙吟般的清响,他用剑鞘挑起新钱图样,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上面,将\"咸阳\"二字映得金光闪闪。

\"就依廷尉三策,\"他的声音传遍大殿,\"三日之内,我要看见巴蜀的粮船出现在渭水之上。\"

三日后的黎明,李斯站在渭水南岸的码头,看着第一艘插着黑旗的粮船缓缓靠岸。船夫抛锚时溅起的水花里,他看见自己的倒影正随着水波摇晃,像极了这动荡的世道。

\"廷尉大人,\"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是负责登记商户的掾吏,手里捧着沉甸甸的竹简,\"各里正报上来了,仅咸阳城就查出窖藏粮食五千石,其中三成在官吏家宅地下。\"

李斯接过竹简,指尖触到一片冰凉——那是昨夜骤雨留下的湿气。他忽然想起幼时在楚国上蔡,见市集上的贩盐者用芦苇杆量盐,一杆盐换三个黍饼,从不更改。那时的物价,像井水般安稳。

\"把这些名字抄录三份,\"他将竹简递回去,\"一份交廷尉府狱掾,一份送内史府,一份呈给王上。\"

粮船的跳板搭到岸边时,发出\"咯吱\"的声响。挑夫们扛着粮袋走过,脚步踩在青石板上,震起细小的尘土。李斯望着那些麻袋上印着的\"蜀\"字,忽然听见人群里有人欢呼,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像涟漪般扩散开去。

\"粟米降价了!\"有妇人的声音穿透喧嚣,\"东市的粟米降到五十钱一石了!\"

李斯转身时,看见吕不韦带着几名商客站在不远处。那老谋深算的商人正捻着算珠微笑,算珠碰撞声里,竟透着几分难得的轻快。

\"李廷尉,\"吕不韦朝他拱手,\"昨日西市的铁价也降了,那些囤积铁器的家伙,见官府开始铸造新钱,连夜就把铁器搬出来了。\"

李斯点头时,看见蒙恬骑马而来,玄甲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泽。他翻身下马,手里扬着一卷竹简,脸上是连日来难得的笑意。

\"北地郡报来的,\"蒙恬将竹简递给他,\"军粮缺口补上了,那些倒卖军粮的官吏,已经在城门口枭首示众。\"

风忽然转向,带来渭水的湿气和远处市集的喧嚣。李斯展开竹简,北地郡守的字迹依旧潦草,却不再是慌乱,而是透着如释重负的松弛。他忽然注意到,阳光已经驱散了晨雾,照在码头的每一块青石板上,也照亮了远处咸阳宫的飞檐。

\"听说王上要亲自去东市看看,\"蒙恬望着宫城的方向,\"让百姓知道,官府不会让他们饿肚子。\"

李斯没有说话,只是望着粮船源源不断地靠岸。挑夫们的号子声此起彼伏,像一首古老的歌谣,在渭水两岸回荡。他想起昨夜修订的新律,其中一条规定:凡囤积居奇者,不仅要没收全部货物,还要在市集枷号三日——让所有人都看看,扰乱物价的下场。

\"走吧,\"他对蒙恬和吕不韦说,\"去看看新钱的模样。少府监说,第一批加刻'咸阳'的半两钱,今日午时就能发到市集。\"

三人并肩走过码头,脚下的青石板还带着露水的湿润。远处传来铜锣声,那是市令在宣告新的物价,每一石粟五十钱,每一尺布八钱,每斤铁十二钱——这些数字像种子,将在关中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李斯忽然想起淳于越昨日的叹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他当时没有反驳,此刻却在心里回答:民要知的不是道理,是官府敢不敢让他们安稳度日。

午时的阳光晒得石板发烫,李斯站在东市的牌坊下,看着市令将新铸的半两钱挂在旗杆上。钱背的\"咸阳\"二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枚印章,盖在这刚刚安稳下来的世道之上。

人群里忽然爆发出欢呼,有人开始用旧钱兑换新钱,有人提着粮袋匆匆回家,市集的喧嚣里,终于有了安稳的气息。李斯摸了摸袖中那份尚未发出的诏令,上面写着要在各郡设立\"平准官\",专司物价调控——这或许不是最好的法子,却是此刻能抓住的、最实在的稻草。

他转身走向宫城,影子被阳光拉得很长,像条通往未来的路。远处的渭水之上,更多的粮船正顺流而来,帆影点点,在波光里摇晃成一片希望的模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