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72集:工业联盟雏形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第72集:工业联盟雏形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5 07:44:59

第六章 青铜齿轮:工业联盟的崛起

一、铁器与竹简的碰撞,咸阳宫偏殿的青铜兽首香炉中,沉水香正腾起细缕青烟。陈渊捏着一份用树皮纤维制成的新型纸张,目光扫过案头堆积的《考工记》残卷与系统数据库投影。窗外传来铁器锻造的铿锵声,那是耕战工坊新建成的流水线上,工匠们正在调试蒸汽锤——这台庞然大物每日能锻造出三百件规格划一的戈头,相当于传统工坊十日的产量。

“大人,墨家子弟已在偏殿外等候。”侍女的通报打断了他的思绪。陈渊揉了揉眉心,想起三日前墨家巨子孟胜派来的信使。自上次机关术交流后,墨家对系统技术的态度从警惕转为审慎合作,此刻怕是为了联盟之事而来。

“请他们进来。”他起身整理玄色深衣,袖口处“工业联盟”的刺绣徽章在烛火下泛着微光。这个由工匠、商人、学者组成的组织,正试图在青铜器与竹简构筑的古老世界里,嵌入一枚来自未来的齿轮。

二、联盟诞生:跨越阶层的握手

半个月前的咸阳城还笼罩在初春的薄雾中。陈渊站在新落成的“百工议事厅”前,看着陆续到来的与会者:左手缠着皮革护腕的冶铁大匠公输班,腰间挂着算筹袋的巨商猗顿,还有腋下夹着《墨经》竹简的墨家学徒。他们的衣着从粗麻短褐到锦缎深衣不等,却都在入门时接过了一枚青铜令牌——正面刻着齿轮与耒耜交织的图案,背面是小篆书写的“工”字。

“今日请诸位来,是为了一件关乎秦国存亡的大事。”陈渊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大厅里,石墙上的牛油灯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他抬手激活系统投影,一幅秦国疆域图在众人头顶展开,“诸位请看,这是咸阳、雍城、栎阳三地工坊的兵器产量对比。咸阳工坊的弩机合格率为七成三,雍城仅五成八,栎阳更因铜锡配比混乱,导致戈头易折——这样的差异,在未来的统一战争中,足以让将士们枉死疆场。”

猗顿捻着胡须开口:“陈大人是说,要让各地工坊用同一种法子做兵器?可各地物产不同,齐地的工匠擅长铸镜,蜀地的匠人精于造车……”

“正是要统一标准。”陈渊打断道,指尖在投影上划过,“就像这蒸汽锤,无论放在哪里,只要按照系统参数调试,就能打出同样规格的部件。从矿石冶炼到淬火温度,从车轴尺寸到弩弦张力,都该有明确的数字规范。”他转向公输班,“公输大师,听说您改良的连弩因部件误差,至今未能批量生产?”

老工匠的脸色微微发红:“若能有统一的度量器具……”

“这正是联盟的第一个使命。”陈渊取出一套青铜卡尺,这是系统根据现代游标卡尺复制的精密工具,“即日起,联盟将向各地工坊发放标准量器,同时制定《百工技艺规程》,凡加入联盟者,均可获得系统解析的工艺图谱。”

墨家学徒突然起身:“我等加入联盟,是否意味着要放弃独门技艺?”

“非也。”陈渊摇摇头,“联盟要统一的是基础标准,而非限制创新。就像墨家的机关术与系统的齿轮原理,本就该殊途同归。”他忽然想起古籍中记载的“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语气不由得加重,“诸位难道不想看到,秦国的兵器能像燕地的粟米、楚地的丝绸一样,通行天下?”

三、规矩方圆:标准化的战争

联盟成立后的三个月里,陈渊带着团队跑遍了秦国主要工坊。在雍城的铜铁官营作坊,他蹲在熔炉前,用红外测温仪测定铜液温度——当工匠们看到仪器显示的“1083c”时,有人甚至跪下叩拜,以为是仙人降兆。在蜀郡的栈道施工现场,工程师们用水平仪校准路基,让原本需要三个月的工程缩短至四十日。

改变最先体现在军工业。当第一批按照《弩机制造标准》生产的万石弩运抵函谷关时,守将王龁亲自测试:三十步外的松木靶上,二十支弩箭竟有十七支命中红心直径三寸的区域。“以往的弩机,能有一半射中靶心就算良品。”王龁抚摸着弩臂上的编号,“如今每一件兵器都有记号,若有质量问题,直接追溯到工坊主和工匠……这比军法督战还管用。”

商业领域的变化同样惊人。猗顿的商队开始使用联盟制定的“秦制斗量”,在邯郸与赵国商人交易时,再也不用为各国不同的度量衡头疼。他甚至依照连锁商铺的模式,在各城设立“工盟商号”,专卖标准化的农具与兵器——那些刻着联盟徽记的青铜犁铧,因耕土效率比传统犁高五成,迅速成为关东六国的抢手货,尽管秦国律法严禁将新式农具售予敌国。

最让陈渊欣慰的,是技术交流机制的建立。每月十五的“百工集会”上,冶铁工匠会分享如何用煤炭替代木炭提高炉温,墨家弟子演示改良后的滑轮组在建筑中的应用,商人则带来列国的市场需求数据。有一次,来自陇西的牧羊人提出希望有更耐用的羊毛剪,三个月后,耕战工坊就推出了带弹簧装置的铁剪,效率提升十倍之余,还被改良成铠甲鳞片的裁剪工具。

四、暗流:旧秩序的抵抗

然而,变革从来不是一帆风顺。

入夏时分,陈渊接到密报:南郑的老工坊主们联名上书,请求保留“祖传技艺”。他带着两名联盟执事赶到南郑时,正看到一群工匠围在工坊门口,为首的老者举着刻有“周官工法”的青铜牌,大声宣称联盟的标准是“以夷变夏”。

“老大人可知,去年南郑出产的戈,在宜阳之战中折断了多少?”陈渊示意执事展开伤亡统计竹简,“三百一十七件兵器因质量问题导致士兵战死,其中两百零九件来自贵地工坊。”他转向围观的工匠,“你们的儿孙若拿着这样的兵器上战场,你们能安心吗?”

老者梗着脖子道:“我等祖上七代都是周王室工正,如今却要听命于一个不知来历的联盟……”

话音未落,人群中突然有人喊道:“我儿子上个月用了联盟的淬火法,锻造的剑连砍三块甲片都没卷刃!”陈渊认出那是南郑有名的剑匠墨离,半个月前刚加入联盟。周围的工匠开始窃窃私语,有人摸出怀里的联盟令牌,那是墨离偷偷分给他们的试用版。

最终,南郑工坊还是纳入了联盟体系。但陈渊清楚,这只是旧势力的暂时妥协。更让他警惕的是,最近收到的《百工技艺规程》竹简,常有被篡改的痕迹——有人在冶炼配方中偷偷增加了铅的比例,看似降低了成本,却会导致兵器脆裂。他让系统扫描竹简上的指纹,发现其中一份竟来自咸阳宫的某位宗室成员。

“他们怕的不是标准,是怕失去对工坊的掌控。”深夜,陈渊在写给嬴政的密折中如此写道,“传统工官制度下,工坊主靠独门技艺垄断资源,而联盟推行的标准化,正在瓦解这种垄断。”他顿了顿,提起狼毫加了一句,“臣请陛下赐联盟‘代王行工’之权,凡抗拒标准者,以误军机论处。”

五、齿轮咬合:协同的力量

秋末的咸阳城外,一场特殊的“阅兵式”正在进行。

嬴政身着黑色龙袍,站在三丈高的检阅台上。台下阵列的,不是甲士铁骑,而是各式各样的工业机械:左侧是十二台蒸汽驱动的纺织机,正在将蜀地运来的蚕丝纺成细纱;中间是五辆满载铁矿石的蒸汽货车,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隆隆声响;右侧则是墨家与耕战工坊联合研制的“机关连弩车”,二十架弩机通过齿轮联动,可在片刻间齐射四百支弩箭。

“这是雍城的铁矿、蜀郡的木材、陇西的皮革,”陈渊向嬴政介绍,“通过联盟的物流网络,七日便可齐聚咸阳。过去打造一辆战车需要三个月,如今有了标准化部件和流水线,十日即可完成组装。”

嬴政的目光落在远处的烟囱上,那里正冒出淡淡的青烟——那是联盟新建的焦炭冶炼厂。“寡人的军队,从前靠的是耕战之法,”他忽然握住陈渊的手腕,“如今靠的,是这些会冒烟的铁家伙。陈卿可知道,六国使者昨日见了这些机械,眼睛都直了?”

陈渊低头道:“更重要的是协同之法。”他指向正在组装弩车的工匠队伍,其中有墨家的机关师、咸阳的锻工、栎阳的车匠,“联盟让不同地域、不同工种的人,像齿轮一样咬合在一起。单是这架弩车,就涉及七十二道工序,需要十五个工坊配合——这种力量,远非单个工坊主所能掌控。”

话音刚落,天空突然飘来细雨。陈渊挥手示意工匠们将机械推入防雨棚,却见嬴政依然站在台上,任由雨水打湿衣袍。“昔年商鞅变法,靠的是徙木立信;如今陈卿变法,靠的是这些铁铸的规矩。”秦王的声音混着雨声,却格外清晰,“无论宗室贵胄还是百工黔首,在联盟的规矩面前,都得守同一个章程。这,才是强国之本。”

六、齿轮之外:文明的胎动

冬至那日,陈渊收到了来自蜀郡的加急文书。随信附上的,是一张用联盟标准纸绘制的都江堰水利图——在传统的鱼嘴分水堤旁,画着一个巨大的涡轮装置,旁边标注着“水力纺纱机设想”。落款是“蜀郡工盟分会 李冰”。

他忍不住笑了。李冰本是蜀郡太守,半年前加入联盟后,常将治水经验与工业技术结合。此刻这个涡轮设想,分明是想利用都江堰的水力驱动纺织机械——这正是陈渊一直倡导的“跨领域协同”。

更让他惊喜的是随信附上的另一卷竹简,上面抄录着各地工盟分会的创新成果:陇西分会改良了马具制作工艺,使骑兵鞍具的生产效率提升三倍;函谷关分会设计出可拆卸的模块化城楼,可在战时快速组装;甚至连遥远的巴郡,都有工匠提出用天然气煮盐的方案……

“大人,墨家巨子派人送来了新的机关术图谱。”侍女递上一个密封的檀木盒,“还有,科技学府的学生们嚷嚷着要组建‘工科学社’,说要研究什么‘热机原理’。”

陈渊打开木盒,里面是一套精致的木质齿轮模型,齿轮边缘刻着墨家特有的云纹。他忽然想起联盟成立那日,一位老工匠曾小心翼翼地问他:“按统一标准做出来的东西,会不会都一个模样,没了灵气?”此刻看着手中的齿轮,他终于有了答案——标准化不是扼杀个性,而是让每个工匠的灵光,都能在更大的体系中闪耀。

窗外,咸阳城的灯火正次第亮起。新建的输油管道在月光下泛着金属光泽,将从巴蜀运来的井盐原油输送到各个工坊。陈渊知道,在看不见的地下,还有更多的“齿轮”正在咬合:联盟建立的矿石勘探队,已经在岐山发现了露天煤矿;物流分会设计的驿道时刻表,让货物运输误差不超过半个时辰;甚至连货币铸造,都开始采用联盟制定的“秦半两”标准模具……

这一切,都始于那个春日的聚会,始于一群拿着不同工具的人,愿意坐下来,为同一个目标制定规则。陈渊忽然意识到,工业联盟真正的力量,不是那些轰鸣的机械或精密的标准,而是让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第一次相信:他们可以共同创造一个超越时代的文明。

青铜齿轮已经开始转动,而它将碾碎的,不仅仅是旧有的工坊制度,更是整个战国时代的boundaries(边界)。在系统工业化的洪流中,秦国如同一只巨舟,而工业联盟,正是这只巨舟的龙骨。至于前方等待的是星辰大海,还是暗礁险滩——陈渊摸了摸腰间的系统终端,那里正闪烁着稳定的蓝光。无论如何,他们已经没有回头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