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1208集:西行的准备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第1208集:西行的准备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5 07:44:59

楚物赴咸阳:一袋稻穗里的大秦民生

寿春的夜裹着云梦泽的水汽,城楼上的灯笼把秦斩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他手里那本泛黄的民生记录册上。册页间夹着的东西很杂:织坊李婶送的凤凰纹锦碎片,边缘还留着机杼的棉絮;张阿伯晒干的稻穗标本,穗粒饱满得能压弯纸页;素问写的草药方子,纸角沾着枇杷叶的汁液;还有孩子们画的河堤,用朱砂涂的太阳晕开了墨痕,像极了楚地黄昏时的霞光。

秦斩指尖划过“织坊负荷率”那页数据,系统界面突然亮起来,淡蓝色的光映在他脸上:“‘楚地特色郡治方案’已生成,与咸阳模板适配度85%,建议携带实地案例赴咸阳论证。”他抬头望向城下,寿春的灯火星星点点,织坊的机杼声早就歇了,只剩河堤上巡守队员的梆子声,敲得夜格外静。

“将军!”城楼下突然传来阿禾的声音,带着几分气喘。秦斩低头看去,月光下,阿禾抱着厚厚的医案跑在前头,怀里的纸页被风吹得哗哗响;素问提着药箱跟在后面,药箱上的铜铃叮当作响,混着她喊“等等我”的声音;再远些,赵叔扛着卷得紧实的木闸板图纸,脚步踩得石板路咚咚响,张阿伯则背着半袋新收的稻穗,稻粒偶尔从袋口漏出来,落在地上滚出细碎的声响;最后是学堂的孩子们,手里捧着画纸,像一群捧着星光的小雀,叽叽喳喳地跟在后面。

秦斩连忙走下城楼,刚到台阶底,阿禾就把医案递过来:“将军,这是近半年乡村医点的诊疗记录,你看这页——用本地枇杷叶治咳嗽的病例,治愈率比咸阳手册上的药方高18%,我都标红了!”她翻开最厚的一卷,里面还夹着村民送的感谢信,字迹歪歪扭扭,却写满了“多谢医署”。

素问把药箱放在地上,打开盖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草药包,每个包上都贴着小纸条:“这是枇杷叶,治楚地风寒咳嗽最管用;这个是桑根皮,能治水肿,去年云梦泽涨水时救了不少人。带去咸阳,让太医们看看,楚地的草药不是‘野药’,是救命的宝贝。”

赵叔把图纸展开,借着灯笼的光,木闸板的尺寸、加固的纹路清清楚楚,图纸边缘还有他画的小批注:“这是按云梦泽汛期改的闸板,比咸阳模板宽三寸,去年汛期挡水时,比旁边按咸阳图纸修的河堤多扛了两尺水位!”他指着图纸上的红圈,语气里满是骄傲。

张阿伯则从布袋里抓出一把稻穗,递到秦斩面前:“将军,你摸摸这穗粒,比关中的麦种饱满!按咱稻鱼共生的法子种,亩产比咸阳的‘标准化耕种’高27%,还不费水。带些去咸阳,让丞相大人也尝尝楚地的米,就知道咱的法子管用!”

孩子们这时围了上来,小脑袋凑在一起,把画纸举得高高的。阿楚举着最上面的一张,纸上画着寿春的市集:歪歪扭扭的公平秤旁,李婶的桑椹糕摊前围满了人,稻田在市集后面铺开,河堤上还画着秦斩的影子。“将军,把这个带去咸阳,让他们知道楚地的日子有多好!”

李婶不知什么时候也来了,手里提着个食盒,打开来是冒着热气的桑椹糕,甜香瞬间漫开来:“将军,这糕是用今早新摘的桑椹做的,带在路上吃,也让咸阳的人尝尝楚地的味道。咱楚地的民生,不是纸上的数字,是织出来的锦、种出来的稻、治好病的药、孩子们笑出来的声儿——这些都是活的,得让他们看见!”

秦斩看着眼前的人:阿禾手里的医案还带着墨香,素问的药箱里飘着草药的清苦,赵叔的图纸上沾着河堤的泥土,张阿伯的稻穗裹着阳光的暖,孩子们的画纸映着童真的亮,李婶的桑椹糕散着生活的甜。他突然觉得,手里的记录册不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被这些“活物”填满的、热腾腾的楚地民生。

“好。”秦斩把稻穗放进记录册里,又接过医案、图纸,让素问把草药包收进随身的行囊,最后把孩子们的画纸叠好,放进胸口的衣襟里——那里贴着心,能感受到画纸的温度。“咱们一起去咸阳,不跟他们讲大道理,就把这些楚地的‘活东西’摆出来,说清楚地的故事。”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三辆马车就驶离了寿春。第一辆马车上,装着民生记录册、医案和草药;第二辆上,是木闸板图纸、稻穗和织坊的纹样锦;第三辆上,孩子们的画纸被小心地铺在箱子里,旁边放着李婶新做的桑椹糕,用油纸包了一层又一层。秦斩坐在第一辆车上,手里摩挲着记录册里的稻穗,听着车外的马蹄声,心里格外踏实——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去咸阳,是带着楚地的水土、楚地的人、楚地的日子,去赴一场关于“民生典范”的约定。

马车走了五日,到了栎阳县境,却遇上了麻烦。路边的麦田枯得发黄,几个农夫蹲在田埂上,手里攥着枯死的麦秆,愁得直叹气。“今年旱得邪门,井水都快干了,按咸阳的‘抗旱模板’浇了三遍,麦子还是死了一半。”一个老农看见秦斩的马车,突然跪了下来,“大人,您是从楚地来的吧?听说楚地有种稻的法子,能不能救救咱的田?”

秦斩立刻让马车停下,叫上张阿伯和赵叔。张阿伯蹲在麦田里,用手扒开土,指尖沾了点干泥:“这土板结了,按咸阳的法子大水漫灌,水都渗不下去。咱楚地种稻时,会先挖‘浅垄沟’,让水顺着沟渗进土里,还能保住墒。”他说着,就用树枝在地上画起垄沟的形状,“再把剩下的麦子间距拉大,让根能扎得深些,说不定还能救一半。”

赵叔也凑过来:“我看这附近有条小河,虽然水少,但按楚地修河堤的法子,垒个小水坝,存点水慢慢用,比等着官府调水靠谱。”

秦斩立刻让随行的人帮忙,找了锄头铁锹,跟着农夫们去麦田挖垄沟、垒水坝。张阿伯教农夫们怎么判断土的湿度,赵叔则带着人测量水坝的尺寸,素问和阿禾还去附近的山坡上采了些耐旱的草药,教农夫们煮水喝,预防中暑。孩子们也没闲着,帮着递工具、捡枯麦秆,阿楚还把挖垄沟的法子画在纸上,交给农夫的孩子,让他记下来。

三天后,栎阳的麦田有了变化——浇过垄沟的麦子慢慢直起了腰,小水坝里也存了水,农夫们脸上终于有了笑。老农拉着秦斩的手,往他手里塞了袋新磨的面粉:“大人,这是咱仅有的好面粉,您带着去咸阳,让朝廷知道楚地的法子救了咱关中的田!”

秦斩接过面粉,心里突然亮堂起来——楚地的方案不是只适用于楚地,它像一颗能生根的种子,只要顺着当地的水土种下去,就能长出活的民生。这时,系统界面又弹了出来:“楚地‘浅垄沟抗旱法’适配关中旱灾,麦田存活率提升40%,百姓认可度100%,‘楚地特色郡治方案’整体适配度提升至92%。”

离开栎阳时,农夫们跟着马车走了很远,直到看不见麦田才停下。秦斩看着车窗外的身影,摸了摸怀里的画纸——孩子们画的楚地稻田旁,似乎又多了一片关中的麦田,连在一起,像大秦的土地一样辽阔。

又走了三日,咸阳终于到了。城门处,几个穿官服的人正等着,为首的是督学李大人,就是上次去寿春学堂挑错的那位。他看见秦斩的马车,立刻上前:“秦将军,丞相大人等着呢,可别带些没用的‘土物’去朝堂,耽误了正事。”

秦斩没说话,只是打开马车的门,把稻穗、草药、图纸一一拿出来:“这些不是‘土物’,是楚地百姓的日子。李大人要是有空,不妨看看,再跟我去朝堂说‘正事’。”

李大人看着稻穗饱满的颗粒,闻着草药的清香,又翻了翻图纸上详细的批注,脸色慢慢变了。他想起在寿春学堂听到的童谣,想起栎阳农夫说的“楚地法子救了田”,突然叹了口气:“将军,是我见识浅了。这些东西,该让丞相大人好好看看。”

朝堂上,丞相看着秦斩带来的东西,眉头皱得很紧:“秦斩,朝廷推行‘标准化郡治模板’,是为了统一管理,你带这些稻穗、草药来,难道要让各郡都学楚地种稻、采草药?这不成了一盘散沙?”

“丞相,大秦的土地不是一块铁板,楚地多水种稻,关中多旱种麦,蜀地多山种桑,若都按一个模板来,就是削足适履。”秦斩把稻穗放在案上,又展开医案,“您看,楚地用枇杷叶治咳嗽,比咸阳手册有效,是因为楚地多湿气;栎阳用浅垄沟抗旱,比咸阳模板管用,是因为栎阳土板结。这些不是‘散沙’,是顺着大秦的水土,长出的最合适的民生。”

他又把孩子们的画纸递上去:“这是楚地孩子画的日子,有稻田、河堤、市集,他们把律法编进童谣,记的比条文牢。若是丢了这些,只教干巴巴的模板,百姓守的不是大秦的规矩,是冰冷的字。”

秦始皇坐在龙椅上,接过张阿伯的稻穗,又拿起一块桑椹糕尝了尝,突然笑了:“这糕比咸阳的甜,这稻比关中的饱满。秦斩,你说得对,典范不是死的模板,是让百姓能好好过日子的法子。”他顿了顿,对群臣说,“传朕旨意,各郡推行‘郡治模板’时,保留50%的灵活空间,按本地水土、风俗调整,楚地的经验,可在全国推广。”

朝堂上的掌声响起来时,秦斩想起了寿春的城楼,想起了阿禾的医案、素问的草药、赵叔的图纸、张阿伯的稻穗、孩子们的画纸,还有栎阳农夫的面粉。他知道,自己没白来——楚地的“活典范”,终于在咸阳扎下了根,往后,大秦的每一寸土地上,都会长出顺着水土、贴着民心的民生日子。

回程时,秦斩的马车上多了两样东西:秦始皇御笔题的“民生为本”匾额,还有各郡官员求要的楚地民生方案抄本。马车驶离咸阳时,他掀开帘子,看着远处的麦田,突然听见阿楚在车里唱起来:“楚地稻,关中麦,大秦土地一起爱;守规矩,记家乡,日子越过越兴旺。”

歌声飘得很远,伴着马蹄声,漫过大秦的山川河流,像一场温暖的约定——往后的日子里,大秦的每一堂课、每一块田、每一间织坊、每一座河堤,都会带着本地的水土气,长出生机勃勃的模样。而秦斩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大秦典范”——不是写在纸上的模板,是藏在稻穗里、草药中、孩子的画里,是百姓笑着过的每一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