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1174集:稻田的新肥料

楚田金浪

秦斩蹲在长沙郡的田埂上时,指尖正捻着一捧混了草木灰的粪肥。灰是新烧的,带着松木的焦香,粪肥经了半月发酵,没了刺鼻的恶臭,只剩些温润的土腥气。风从湘水那边吹过来,裹着稻田里青涩的禾叶味,掠过他耳边时,恰好听见农官老李拔高了嗓门:“都记牢了!这草木灰三成,粪肥七成,拌匀了撒,别贪多,一亩地两筐就够——保准稻子长得比娃还壮,秋收时多收两成!”

田埂下围了二十来个百姓,大多是挽着裤腿的农人,裤脚还沾着泥点。最前头的张阿伯眯着眼,手里也捏了点肥料,翻来覆去地看,那神情像是在辨自家地里的豆子是不是掺了沙。“老李,”他开口时声音有点哑,带着点不相信,“去年咱就撒的生粪,也没收少啊。这玩意儿又烧灰又发酵,费那劲,真能多收?”

这话一出,底下就有了小声的附和。李婶抱着怀里的小孙孙,也跟着点头:“就是,我家那二亩地,去年撒生粪也长挺好,别是瞎折腾吧?”

秦斩没说话,只看着指尖的肥料。他穿的不是将军常穿的玄色铠甲,而是件洗得发白的粗布短褐,裤脚同样挽着,露出的小腿上还沾着块泥。没人知道,这位驻守长沙郡的“秦将军”,三个月前还在现代农科院的实验室里调试有机肥配方,一场意外的仪器爆炸,再睁眼就到了这战国末年的楚地,成了刚打完仗、接手这荒了大半的长沙郡的将领。更没人知道,他眼前此刻正浮着一行只有自己能看见的淡蓝色字迹——

【系统提示:农业施肥·改良配比】

【当前方案:草木灰30% 发酵粪肥70%】

【效果:增强土壤钾含量,提升土壤透气性,减少纹枯病发生率30%,预计亩产提升20%】

【备注:建议配合苗期灌溉,效果最佳】

他把肥料轻轻撒回竹筐里,站起身时拍了拍手上的灰,走到张阿伯身边。张阿伯今年六十多了,脸上的皱纹比田埂上的裂纹还深,是这附近种了四十多年田的老把式,去年郡里遭了旱灾,还是他带着人挖渠引湘水,才保住了半亩稻子。秦斩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块试验田——那是他上周让人先试种的,用的就是这改良肥料,此刻禾苗已经比旁边的高出小半截,叶片绿油油的,透着劲。

“张伯,您看那块田,”秦斩的声音不高,却能让周围的人都听见,“上周撒的就是这肥料,您瞧这禾苗的成色。要是秋收时真没多收,我秦斩赔您家十石米。”

这话掷地有声。百姓们都朝那块试验田望去,果然见禾苗长得精神,比自家地里的壮实不少。张阿伯愣了愣,随即笑了,把手里的肥料往竹筐里一扔:“行!秦将军都这么说了,咱就信一回!要是真多收了,明年我带头推广!”

人群里的气氛顿时松快起来。旁边几个半大的少年,领头的是张阿伯的孙子小石头,早按捺不住了,抄起竹筐就往田里跑:“阿爷!我来撒!我撒得匀!”另几个少年也跟着起哄,纷纷抢过竹筐,赤着脚踩进田里。泥水溅到他们的粗布短褐上,甚至溅到脸上,却没人在意,只听见田埂上满是少年人的笑闹声,混着农人的叮嘱,飘得老远。

秦斩看着这场景,心里轻轻舒了口气。他刚接手长沙郡时,这里可不是这样。城墙上还留着打仗的箭孔,城外的田地荒了一半,百姓家里十户有八户断了粮,要不是他带着士兵们先开了荒,又从粮仓里匀了些种子,恐怕这季稻子都种不下去。可光有种子不够,要让百姓真能吃饱,还得提产量——这改良肥料,是他能想到的最稳妥的第一步。

“将军。”身后传来一声低唤,是副将赵武。赵武穿着铠甲,手里握着长枪,站在田埂尽头,神情有些复杂。秦斩转过身,就见他皱着眉:“方才斥候来报,北边的罗国又在边境活动了,您不去军营看看?反倒在这儿……撒肥料。”

秦斩知道赵武的心思。赵武是楚地的老将领,一辈子打仗,眼里只有军务。在他看来,将军就该在军营里练兵、看地图,而不是蹲在田埂上跟农人聊肥料。秦斩笑了笑,指了指田里忙碌的百姓:“赵武,你看他们。”

赵武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只见百姓们正弯腰撒肥,少年们在田里跑着,连李婶怀里的小孙孙都伸出手,想抓筐里的肥料。风里的禾叶味似乎更浓了些,带着点生机勃勃的意思。

“他们现在撒的不是肥料,是明年的口粮,是咱们长沙郡的底气。”秦斩的声音沉了些,“罗国敢在边境蹦跶,无非是觉得咱们刚打完仗,粮少兵弱。可要是今年秋收能多收两成粮,百姓有了存粮,士兵们能吃饱饭,你说,罗国还敢来吗?”

赵武愣了愣,没说话。他跟着秦斩打了三个月的仗,知道这位年轻的将军打仗厉害,却没想到他还懂这些。他看着田里的百姓,又看了看秦斩,忽然觉得,这位将军蹲在田埂上的样子,比穿铠甲时更让人安心。

“末将明白了。”赵武抱了抱拳,“军营那边我先盯着,您这边要是需要人手,随时吩咐。”

秦斩点头,看着赵武转身离开,又低头看向田里。小石头正蹲在试验田边,小心翼翼地摸禾苗的叶片,嘴里还小声嘀咕:“长得真快……秦将军说的是真的吧?”秦斩走过去,揉了揉他的头:“想知道?等秋收时,咱们一起来数稻穗。”

小石头抬起头,脸上沾着点泥,眼睛却亮得像湘水的星星:“好!到时候我要数最多个!”

日子就像湘水的流水,悄无声息地淌过。秦斩每天除了去军营待两个时辰,其余时间大多泡在田里。他教百姓们怎么判断禾苗缺不缺肥——叶片发黄就是缺氮,叶尖枯了就是缺钾;教他们怎么灌溉,苗期少浇,拔节期多浇,还得避开正午的日头;甚至还教他们用草木灰泡水,洒在禾叶上,预防那些啃叶子的虫子。

系统的提示也断断续续地来:

【系统提示:农业管理·苗期灌溉】

【效果:禾苗根系发育良好,存活率提升15%】

【系统提示:农业防治·草木灰驱虫】

【效果:稻飞虱发生率降低25%】

百姓们一开始还有些拘谨,后来见秦斩一点架子都没有,跟着他们一起踩泥田、修水渠,也就渐渐放开了。张阿伯常拉着秦斩到家里吃饭,煮的是新收的粟米,有时还会从湘水里捞两条鱼,炖一锅鲜鱼汤。小石头更是天天跟着秦斩,一口一个“秦将军”,问东问西,从“禾苗为什么会生病”问到“天上的星星能不能种庄稼”,秦斩也不烦,耐心地跟他解释,用的都是百姓能听懂的话。

赵武也渐渐变了。一开始只是派士兵来帮忙修水渠,后来索性自己也跟着来,扛着锄头挖沟,动作比有些农人还利索。有次秦斩教大家怎么给肥料翻堆发酵,赵武蹲在旁边看了半天,忽然问:“将军,这肥料要是用在麦地里,也管用吗?”秦斩愣了愣,随即笑了:“管用,不过配比得调调——你想种麦子?”赵武挠了挠头:“我老家在淮北,那边种麦子多,要是能多收点,也能给百姓添点粮。”

秦斩心里一动。长沙郡多水,适合种稻,但要是能在旱地种上麦子,百姓的口粮就更多了。他拍了拍赵武的肩膀:“等秋收完,咱们就试试。”

转眼就到了夏末。湘水的风里没了之前的燥热,多了些凉爽。秦斩这天刚走到田埂,就看见张阿伯站在田边,背着手,脸上的笑都快溢出来了。他走过去,顺着张阿伯的目光看去——只见田里的稻穗长得沉甸甸的,把稻秆都压弯了,金黄色的稻穗在风里轻轻摇晃,像一片金色的海洋。阳光洒在稻穗上,泛着细碎的光,连空气里都飘着稻子成熟的香气。

“秦将军!您可来了!”张阿伯看见秦斩,连忙迎上来,声音都带着颤,“您看!您看这稻穗!比去年密多了,颗粒也饱满!”他说着,伸手捋下一把稻穗,递给秦斩,“您数数,这一把稻穗,比去年多了至少二十粒!”

秦斩接过稻穗,指尖触到饱满的谷粒,心里也暖了。他刚数了没几下,就听见系统的提示音在眼前弹出:

【系统提示:农业成果·改良肥料推广】

【效果:长沙郡稻田亩产提升20%,楚地粮食储备增加30%】

【解锁新农业模板:稻田养鱼(生态农业)】

【模板说明:稻田中开挖鱼沟,投放鲫鱼、鲤鱼等鱼苗,鱼吃杂草和害虫,鱼粪可作肥料,实现稻鱼共生,提升综合收益】

“真多收了!真多收了!”周围的百姓也围了过来,看着金黄的稻田,个个脸上都笑开了花。李婶抱着孙孙,孙孙伸手想去抓稻穗,她连忙按住,嘴里却笑着:“慢点,别把稻穗碰掉了——这可是咱们的救命粮!”

赵武也来了,他站在田埂上,看着这片金色的稻田,又看了看身边欢呼的百姓,忽然对秦斩抱了抱拳:“将军,末将服了。”

秦斩笑着摇了摇头,拍了拍张阿伯和赵武的肩膀:“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要是没有大家跟着我一起试肥料、修水渠,也不会有今天的收成。”他顿了顿,指着这片稻田,“而且,这还不是最好的——我有个新法子,能让咱们在种稻子的同时,还能养鱼,到时候大家不仅有粮食吃,还能有鱼吃,甚至能把鱼拿到市集上去卖,换点钱补贴家用。”

“养鱼?”张阿伯愣了愣,“在稻田里养鱼?鱼不会把稻子吃了吗?”

“不会。”秦斩笑着解释,“咱们在稻田里挖几条浅沟,让鱼在沟里待着,鱼吃的是田里的杂草和虫子,不仅不会伤稻子,还能帮稻子除害。而且鱼粪还能当肥料,让稻子长得更好——这叫‘稻鱼共生’。”

他刚说完,小石头就跳了起来:“秦将军!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我来挖沟!我挖得又快又好!”

“别急,”秦斩揉了揉他的头,“等秋收完,咱们先选一块田试试,成功了再推广。”

百姓们一听,更高兴了。有人说要回家拿镰刀准备收割,有人说要去湘水边上看看有没有鱼苗,田埂上又热闹起来,笑声、说话声混着风吹稻穗的“沙沙”声,像是一首欢快的歌。

秋收开始后,长沙郡的田里更是一片忙碌。百姓们拿着镰刀,弯腰割稻,割下来的稻穗捆成束,扛到田埂上的打谷机旁。那打谷机是秦斩根据记忆改良的,脚踏式的,比之前手工打谷快了不少,一个人踩一天,能打十石稻子。小石头和几个少年围着打谷机,轮流踩着,脸上满是兴奋。

张阿伯家的稻田最先收割完,他拉着秦斩去自家的粮仓,打开仓门时,里面堆满了新收的稻谷,金黄的谷粒堆得像小山。“秦将军,您看!”张阿伯抓了一把稻谷,激动地说,“这仓里的粮,比去年多了整整两成!够我家吃三年了!”

秦斩看着满仓的稻谷,心里也踏实了。他知道,有了这些粮食,长沙郡的百姓再也不用怕饿肚子了,而他这个“穿越”来的将军,也终于在这楚地站稳了脚跟。

秋收过后,秦斩果然选了张阿伯家的两亩田,开始试验稻田养鱼。他带着百姓们在田里挖了宽一尺、深半尺的鱼沟,纵横交错,像田地里的小河道。然后从湘水里捞了些鲫鱼苗——鲫鱼性子温和,不怎么吃稻苗,还爱吃田里的杂草和浮游生物。

放鱼苗那天,小石头比谁都积极,提着装鱼苗的木桶,小心翼翼地把鱼苗倒进鱼沟里。看着银色的小鱼苗在水里游来游去,他高兴得直拍手:“秦将军!你看!鱼游起来了!它们会不会长大啊?”

“会的,”秦斩笑着说,“等过两个月,它们就能长到半尺长,到时候咱们就能吃鱼了。”

接下来的日子,百姓们又多了件事——照看田里的鱼。每天早上,张阿伯都会去田边看看,要是鱼沟里的水少了,就赶紧引水进来;要是看见有鱼浮在水面上,就赶紧告诉秦斩。秦斩也常去田里,系统时不时会弹出提示:

【系统提示:稻田养鱼·水质监测】

【当前水质:适宜,建议每周换水一次】

【系统提示:稻田养鱼·投喂管理】

【建议:适量投放稻草粉,补充鱼苗营养】

秦斩把这些提示转化成百姓能听懂的话,教他们怎么判断水质——水清澈见底就是好水,要是水发浑,就得多换水;教他们怎么喂鱼,用磨碎的稻草粉和少量麦麸,撒在鱼沟里,一天喂一次就够。

没过多久,百姓们就发现了好处。田里的杂草少了很多,以前要天天去拔草,现在有鱼吃杂草,省了不少力气;而且稻苗上的虫子也少了,鱼把虫子都吃了,连草木灰都用得少了。张阿伯看着稻苗长得绿油油的,鱼沟里的鱼也渐渐长大,笑得合不拢嘴:“秦将军,您这法子真是太神了!又能种稻,又能养鱼,咱们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

转眼到了初冬,稻田里的稻子又成熟了,这次的稻穗比上一季还饱满。更让人高兴的是,鱼沟里的鲫鱼也长到了半尺长,捞上来称重,一亩田居然收了二十多斤鱼。张阿伯家的两亩田,不仅收了粮食,还收了四十多斤鱼,一家人吃了几顿鲜鱼汤,剩下的鱼拿到市集上去卖,换了不少钱,还买了些布料,给小石头做了件新棉袄。

市集上也热闹起来。以前长沙郡的市集上,除了少数猎户卖的野味,很少能见到鱼;现在不一样了,很多百姓都提着自家稻田里养的鱼来卖,鲜美的稻花鱼成了市集上最受欢迎的东西。甚至有邻郡的人听说了,专门来长沙郡买鱼,还向秦斩请教稻田养鱼的法子。

秦斩也不藏私,把肥料配比、稻田养鱼的方法都教给了他们。看着农业技术一点点推广开来,系统的提示也越来越多:

【系统提示:农业技术辐射】

【楚地三郡推广改良肥料,两郡试验稻田养鱼】

【民生满意度提升50%,楚地粮食安全系数提升40%】

这天晚上,秦斩坐在书房里,看着桌上摊开的长沙郡地图。地图上,以前标记着“荒地”的地方,现在都改成了“稻田”,旁边还标注着“鱼沟”的位置。窗外飘着细小的雪花,屋里生着炭火,暖融融的。

忽然,门被轻轻推开,小石头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鱼汤走了进来。“秦将军,”他把鱼汤放在桌上,小声说,“阿爷让我给您送的,是今天刚捞的稻花鱼,炖了半个时辰呢。”

秦斩拿起碗,喝了一口,鲜美的鱼汤顺着喉咙滑下去,暖到了心里。他看着小石头冻得红扑扑的脸蛋,笑着问:“明年想不想种点新东西?比如能做面条的麦子?”

小石头眼睛一亮:“麦子?就是赵将军说的那种?能做面条?”

“对,”秦斩点头,“等开春了,咱们就在旱地种麦子,到时候不仅能吃米饭,还能吃面条、馒头。”

“好!”小石头用力点头,“我跟阿爷一起种!”

秦斩看着小石头兴奋的样子,又看向窗外的雪景。他知道,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要让百姓们过上安稳日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他手里有系统,有这些愿意跟着他一起努力的百姓,有赵武这样渐渐理解他的副将,他就能一点点把长沙郡,把这楚地,变成一片真正的沃土。

风从窗外吹过,带着点雪花的凉意,却吹不散屋里的暖意。秦斩喝着鲜美的鱼汤,看着桌上的地图,仿佛已经看到了明年春天,长沙郡的田地里,金色的麦浪和绿色的稻田交相辉映,百姓们在田里忙碌着,脸上满是笑容。那时候,系统或许会弹出新的提示,但他知道,真正的收获,从来不是系统上的数字,而是百姓们碗里的粮食,脸上的笑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