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1134集:咸阳来旨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第1134集:咸阳来旨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5 07:44:59

淮扬渠记

一、咸阳诏至楚水滨,楚地的暑气总带着股黏腻的湿意,黏在秦斩的玄色锦袍下摆,混着马蹄扬起的细泥,在他靴底结成层暗沉的壳。他勒住缰绳时,涂山的轮廓正浸在暮色里,像头伏在淮水畔的巨兽,脊背蜿蜒着没入天边最后一抹霞光。

“侯爷,咸阳来的驿骑,已在营外候了两个时辰。”亲卫陈武翻身下马,声音压得极低,目光扫过远处营地里零星的篝火——那是迁徙到淮水南岸的楚民,三个月前还拿着耒耜与秦军对峙,如今已在新划的田地里种上了粟米。

秦斩抬手按了按腰间的青铜剑,剑鞘上刻着的“灭楚”二字被暮色染得模糊。他刚从钟离县回来,那里的楚民正忙着修缮被战火损毁的堤岸,见到他时,虽还有几分怯意,却会主动递上陶罐装的井水。这景象,比战场上任何一场胜利都让他安心。

“带驿骑来帐中。”他调转马头,玄色袍角扫过草叶上的露水,“另外,让厨下备些热食,驿骑一路奔波,想来是饿坏了。”

中军大帐里,牛油烛火跳得正旺,将案几上摊开的楚地舆图照得透亮。秦斩刚解下佩剑,驿骑便捧着木匣快步进来,膝盖在毡毯上磕出闷响:“臣奉陛下旨意,特将诏书送达淮东侯帐前!”

木匣打开时,明黄的绫绸晃得人眼晕。秦斩垂手而立,看着内侍展开诏书,熟悉的李斯笔迹映入眼帘——楚地既定,然淮水与长江隔绝,漕运不通,粮草转运需绕经泗水,耗时费力。今令淮东侯秦斩,督造运河,连通淮、江二水,以固南疆,以利民生。

“臣,秦斩接旨。”他单膝跪地,双手接过诏书,指尖触到绫绸时,能清晰感受到字里行间的重量。楚地虽定,但若想真正留住民心,光靠驻军远远不够。运河一通,不仅能让关中的粮草更快运到南疆,更能让楚地的鱼盐、丝绸顺着水道北上,这才是长久之计。

驿骑离去后,陈武忍不住开口:“侯爷,连通淮江二水,需穿越涂山、荆山数座山岭,还要跨过濠水、渒水,工程浩大,怕是要征调不少民夫……”

秦斩没说话,只是俯身盯着舆图,手指从淮水的标记点划过,一直延伸到长江边的广陵。他想起灭楚时,秦军曾因粮草不济,在寿春城外停滞了整整一个月。那时他就想,若有一条水道能直接连通二水,何至于让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

“明日一早,你带五十名亲卫,随我去勘察地形。”他直起身,烛火映在他眼底,“民夫的事,你让人去周边郡县传令,就说凡参与运河修建者,免三年徭役,家中可分得两亩良田。另外,严禁官吏克扣粮饷,若有违反,军法处置。”

陈武愣了愣,随即躬身应下。他跟着秦斩多年,从灭韩到灭楚,这位侯爷向来体恤下属,如今对民夫也这般宽厚,倒让他有些意外。

“对了,”秦斩忽然想起什么,补充道,“让医官备好伤药和汤药,工地上难免会有磕碰,不能让民夫们带着伤干活。”

烛火摇曳,将秦斩的身影投在帐壁上,与舆图上的山川河流重叠在一起,像是要将这楚地的山河,都纳入他的掌控之中。

二、踏遍青山定良策

第二日天还没亮,秦斩便带着陈武和五十名亲卫出发了。他们没走官道,而是沿着淮水南岸的山路前行,马蹄踩在碎石上,发出咯吱的声响。

刚走了不到半个时辰,天色便下起了小雨,山路瞬间变得湿滑。陈武勒住马,有些担忧地说:“侯爷,雨势渐大,山路难行,不如我们先找个地方避雨?”

秦斩抬头看了看天,乌云压得很低,雨丝斜斜地打在脸上,带着股凉意。他却摇了摇头:“勘察地形,本就该看不同天气下的路况,这点雨算不得什么。”说罢,他翻身下马,将马绳递给陈武,“你们骑马跟在后面,我步行走前面,看得更清楚些。”

陈武还想劝,却见秦斩已经踩着泥泞的山路往前走了。亲卫们见状,也纷纷下马,跟在他身后。

山路两旁长满了荆棘,秦斩的裤腿被划开了好几道口子,鲜血渗出来,混着泥水,看着触目惊心。陈武想上前帮他包扎,却被他摆手制止:“不碍事,这点小伤,比战场上的箭伤轻多了。”

他们沿着淮水走了整整三天,从钟离县一直走到寿春城外。这一路,秦斩看得极细,不仅记录下每一处山岭的高度、每一条河流的宽度,还会停下来询问当地的老农,了解季节变化时水流的情况。

到了涂山脚下时,雨终于停了。涂山山势陡峭,山顶云雾缭绕,山脚下的濠水湍急,水流撞击着岩石,发出轰隆隆的声响。秦斩站在山脚下,抬头望着高耸的山峰,眉头微微皱起——这涂山,正是运河必经之地,若想打通,绝非易事。

“侯爷,您看这山,岩石坚硬,若是开凿隧道,怕是要耗费不少人力物力。”陈武指着山体,语气里满是担忧,“而且濠水就在山脚下,若是施工时遇到地下水,麻烦就更大了。”

秦斩没说话,只是从怀中掏出纸笔,蹲在地上画了起来。他先画下涂山的轮廓,又在山中间画了一条直线,接着在直线下方标注出濠水的位置。“你看,”他指着图纸,“我们可以从山的南侧开口,向北开凿隧道,这样既能避开濠水的主河道,又能让隧道的坡度放缓,方便船只通行。”

正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秦斩抬头望去,只见一群穿着粗布短衫的工匠扛着工具走来,为首的是个头发花白的老者,手里拿着一把青铜凿子。

“小人王石,是附近石匠行会的把头,听闻侯爷在勘察地形,特来拜见。”老者走到秦斩面前,躬身行礼,目光落在他手上的图纸上,“侯爷这是在规划开凿隧道?”

秦斩点点头,将图纸递给他:“老先生看看,这方案可行吗?”

王石接过图纸,眯着眼睛看了半晌,又走到山脚下,用手敲了敲岩石,仔细听着声音。“侯爷的方案倒是可行,”他转过身,语气肯定,“只是这岩石坚硬,寻常的凿子怕是不行,得用火烧水泼的法子——先在岩石上凿出凹槽,填上柴薪点燃,等岩石烧得滚烫,再泼上冷水,岩石受热不均,自然会裂开。”

秦斩眼睛一亮。他倒是没想到这个法子,之前在修郑国渠时,虽也用过类似的手段,但那时对付的是泥土,而非这般坚硬的岩石。“老先生经验丰富,此法甚好。”他拱手道,“若是开工,还请老先生担任石匠总领,不知您是否愿意?”

王石愣了一下,随即激动地跪下:“能为侯爷效力,为楚地修运河,是小人的福气!小人定当竭尽全力!”

接下来的几日,秦斩又带着众人勘察了荆山、渒水等地。在跨过渒水时,他看着湍急的水流,又定下了“遇水架桥”的方案——用粗壮的楠木做桥墩,再铺上厚厚的木板,桥面两侧加装护栏,防止船只碰撞。

勘察结束回到营地时,秦斩的靴底已经磨穿,身上的玄色锦袍也变得破旧不堪,脸上还沾着泥土。但他却丝毫不在意,刚进帐就趴在案几上,根据勘察的结果,重新绘制运河的施工图,从隧道的宽度、高度,到桥梁的跨度、材质,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陈武,”他头也不抬地说,“明日你就去各郡县征调民夫,按照图纸上的规划,先在涂山南侧和渒水岸边搭建工棚,备好工具和粮草。十日之后,正式开工。”

陈武看着案几上密密麻麻的图纸,又看了看秦斩布满血丝的眼睛,忍不住说:“侯爷,您已经三天没合眼了,先歇息会儿吧,剩下的事,属下帮您处理。”

秦斩摆摆手,拿起笔继续画:“运河之事,关乎楚地安危,容不得半点马虎。等开工了,有的是时间歇息。”

烛火一夜未熄,直到天快亮时,秦斩才放下笔,靠在椅背上打了个盹。案几上,那张完整的运河施工图,在晨光中泛着淡淡的墨香,像是一条即将苏醒的巨龙,正等着在楚地的山河间腾飞。

三、开工之日勇为先

十日之后,涂山南侧的工地上,已是人山人海。

民夫们穿着粗布短衫,手里拿着锄头、铁锹,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脸上带着几分期待,又有几分忐忑。他们大多是楚地的农民,之前因战火失去了田地,如今听闻修运河能免徭役、分良田,便纷纷赶来。

秦斩穿着一身青色的布衣,脚上是双普通的麻鞋,与民夫们站在一起,若不是腰间那把熟悉的青铜剑,几乎没人能认出他是堂堂淮东侯。他看着眼前的民夫,心里既有欣慰,也有压力——这么多人的生计,都系在这条运河上,他不能出错。

“侯爷,时辰差不多了,可以开工了。”陈武走到他身边,低声说道。

秦斩点点头,走到一块高台上,清了清嗓子:“乡亲们,陛下让咱们修这条运河,是为了让淮水和长江连起来,以后咱们楚地的粮食、货物,能顺着水道运到关中,关中的盐、铁,也能更快运到咱们这里。而且,凡参与修建的乡亲,都能免三年徭役,家里还能分两亩良田!”

话音刚落,民夫们便炸开了锅,议论声此起彼伏。

“真能免徭役?还能分良田?”

“我之前听说,别的地方修工程,官吏都克扣粮饷,咱们这里不会这样吧?”

秦斩听到这些议论,大声说道:“乡亲们放心,我秦斩在这里保证,所有粮饷都会按时发放,绝不会让大家饿着肚子干活。若是有官吏敢克扣,不管是谁,军法处置!另外,工地上有医官,大家若是受了伤,随时可以去医治,医药费全由官府承担!”

这番话,像是一颗定心丸,让民夫们彻底放下了心。人群中响起阵阵欢呼,之前的忐忑一扫而空。

秦斩从高台上跳下来,走到一堆石料前,弯腰抱起一块半人高的石头,朝着隧道口走去。石头很重,压得他肩膀微微下沉,脸上很快渗出了汗水。

陈武见状,赶紧上前:“侯爷,您怎么能亲自搬石头?这种粗活,让民夫们来做就好。”

秦斩却没放手,咬着牙往前走:“我是运河的督造官,自然要以身作则。乡亲们都在干活,我怎么能站在一旁看着?”

民夫们看到这一幕,都愣住了。他们没想到,堂堂侯爷,竟然会和他们一起搬石头。之前还有些懈怠的人,此刻也纷纷拿起工具,跟着秦斩往隧道口走去。

“侯爷都亲自干活了,咱们也别闲着!”

“对,赶紧干活,早点把运河修好,早点回家种地!”

一时间,工地上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号子声,锄头挖地的声音、铁锹铲土的声音、石头碰撞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雄浑的劳作之歌。

秦斩抱着石头走到隧道口,将石头放下,刚想转身再去搬,却被一个老民夫拉住了。老民夫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手里拿着一把锄头,正是之前在钟离县递给他井水的那位。

“侯爷,您歇会儿吧,您是贵人,哪能这么累着?”老民夫说着,递过来一个陶罐,“这是我老婆子早上熬的粟米粥,您喝点垫垫肚子。”

秦斩接过陶罐,心里一阵温暖。他拧开盖子,喝了一口,温热的米粥顺着喉咙滑下去,驱散了几分疲惫。“多谢老丈,”他笑着说,“大家都在干活,我怎么能歇着?咱们一起努力,早点把运河修好。”

老民夫点点头,不再多说,转身扛起锄头,走进了隧道口。

太阳渐渐升高,暑气越来越重,民夫们的衣衫都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身上。秦斩也不例外,青色的布衣上满是汗渍,脸上的泥土混着汗水,变成了一道道黑痕。但他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搬完石头,又去帮着挖隧道,手里的铁锹挥得飞快。

王石带着石匠们在隧道里忙碌着,他们按照之前定下的法子,在岩石上凿出凹槽,填上柴薪点燃。火焰熊熊燃烧,将隧道里的空气烤得灼热,石匠们的脸上满是汗水,却依旧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侯爷,隧道里温度太高,您还是先出来吧。”王石看到秦斩走进隧道,连忙劝道。

秦斩摆摆手,走到火堆旁,感受着扑面而来的热浪:“老先生,辛苦你们了。这火烧得够旺吗?要不要再加点柴薪?”

王石笑着说:“侯爷放心,这点火候还是够的。等会儿烧得差不多了,咱们就泼冷水,保证能把岩石裂开。”

秦斩点点头,又在隧道里待了一会儿,看着石匠们操作,直到陈武进来催他,才走出隧道。

刚走出隧道,就看到几个民夫抬着一个受伤的年轻人过来。年轻人的腿被石头砸伤了,鲜血顺着裤腿往下流,脸上满是痛苦的神色。

“医官!医官在哪里?”秦斩连忙喊道。

医官很快跑了过来,蹲在地上,解开年轻人的裤腿,仔细检查伤口。“侯爷,只是皮肉伤,没有伤到骨头,敷点药,休息几天就能好。”医官一边说,一边从药箱里拿出草药,敷在年轻人的伤口上,然后用布条包扎好。

秦斩蹲下身,看着年轻人:“怎么样?还疼吗?要是疼得厉害,就先去工棚休息,别硬撑着。”

年轻人摇摇头,咬着牙说:“侯爷,我不疼,我还能干活。”

秦斩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先去休息,等伤好了再干活也不迟。你的那份粮饷,我让人给你送到工棚去,不会少你的。”

年轻人感激地点点头,被其他民夫扶着去了工棚。

太阳落山时,工地上的劳作才停下来。民夫们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向工棚,脸上却带着满足的笑容。他们今天不仅搬了很多石料,挖了不少土方,还吃到了热腾腾的饭菜——有粟米饭,还有陶罐装的肉汤。

秦斩站在工地旁,看着民夫们的身影,心里也很满足。他知道,运河的修建才刚刚开始,后面还有很多困难等着他,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陈武走到他身边,递过来一块毛巾:“侯爷,您擦擦汗吧。今天大家都很卖力,比预想中进度快了不少。”

秦斩接过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和泥土,看着远处的涂山,轻声说道:“这只是开始,后面还要开凿隧道、架设桥梁,还有很多硬仗要打。不过,我相信,只要咱们和乡亲们一起努力,这条运河一定能早日开通。”

夜色渐浓,工地上的篝火渐渐亮起,映照着民夫们的笑脸,也映照着秦斩坚毅的脸庞。远处的淮水,在夜色中泛着粼粼的波光,像是在期待着运河开通的那一天,能与长江相拥,共同滋养这片古老的楚地。

四、风雨同舟克难关

运河开工半个月后,麻烦终于来了。

先是涂山的隧道遇到了地下水。那天早上,秦斩刚走进隧道,就感觉脚下湿漉漉的,低头一看,地面上已经积了一层水,而且水位还在不断上涨。

“侯爷,不好了,隧道里漏水了!”王石慌张地跑过来,手里的青铜凿子都掉在了地上,“这水来得太急,咱们挖的排水沟根本不管用!”

秦斩皱着眉头,走到漏水的地方,蹲下身,用手摸了摸墙壁。水是从岩石的缝隙里渗出来的,而且水流越来越大,很快就没过了脚踝。

“陈武,赶紧让人去附近的村子里征集木桶和陶罐,用来排水!”秦斩站起身,大声说道,“另外,让石匠们先停下来,不要继续开凿,免得水流更大!”

陈武连忙跑去安排,很快,民夫们就提着木桶、陶罐赶来,开始往外排水。秦斩也加入了排水的队伍,他拿着一个木桶,弯腰舀起水,然后快步走到隧道口,将水倒掉。木桶很重,加上隧道里湿滑,他好几次差点摔倒,却依旧没有停下。

民夫们看到秦斩如此,也都更加卖力。有的用木桶舀水,有的用铁锹挖排水沟,还有的则拿着布巾,堵在岩石的缝隙上,试图减少水流。

就这样,大家忙碌了整整一天,直到天黑,隧道里的水位才渐渐降了下去。秦斩坐在隧道口,看着民夫们疲惫的身影,心里很不是滋味。

“侯爷,您也累了一天了,先去休息吧。”陈武递过来一碗热汤,“医官说您今天淋了不少水,喝点热汤暖暖身子,免得着凉。”

秦斩接过汤碗,喝了一口,温热的汤水流进肚子里,却没能驱散他心里的焦虑。“漏水的问题不解决,隧道就没法继续开凿,”他放下汤碗,眉头紧锁,“王老先生,您看这地下水,咱们该怎么处理?”

王石坐在一旁,脸色也很难看。他从事石匠行业几十年,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棘手的情况。“侯爷,这地下水是从岩石缝隙里渗出来的,若是想彻底堵住,怕是不容易。”他叹了口气,“除非咱们能找到地下水的源头,把源头堵住,否则这水还会一直渗出来。”

秦斩点点头,若有所思地说:“明天一早,我带几个人去涂山上面看看,说不定能找到地下水的源头。”

第二天一早,秦斩带着陈武和几个熟悉地形的楚民,爬上了涂山。涂山山顶云雾缭绕,山路陡峭,他们走了整整一个上午,才到达山顶。

山顶上有一个小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周围长满了杂草。一个楚民指着湖泊,对秦斩说:“侯爷,这湖泊叫‘涂山湖’,咱们山下的濠水,就是从这里流下去的。”

秦斩走到湖边,蹲下身,用手摸了摸湖水,冰凉刺骨。他看着湖泊的位置,又想起隧道的方向,心里忽然有了主意。“陈武,你看,”他指着湖泊,“这涂山湖的位置,正好在隧道的上方。隧道里的地下水,很可能就是从这里渗下去的。”

陈武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恍然大悟:“侯爷,您的意思是,咱们只要在涂山湖的岸边修一道堤坝,把湖水引到其他地方,隧道里的地下水就会减少?”

秦斩点点头:“没错。另外,咱们还可以在隧道上方的山体上挖几条排水沟,把雨水和地下水引到濠水,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漏水的问题。”

说干就干,秦斩立刻带着众人下山,安排民夫们修建堤坝和排水沟。民夫们虽然累,但看到秦斩一直在为工程奔波,也都毫无怨言,纷纷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就在隧道漏水的问题快要解决时,另一个麻烦又出现了——渒水的桥梁施工遇到了困难。

渒水水流湍急,而且水下多暗礁,想要搭建桥墩,难度极大。负责桥梁施工的工匠们尝试了好几次,都没能将楠木固定在河底,有的楠木刚放进水里,就被水流冲走了。

秦斩赶到渒水岸边时,工匠们正垂头丧气地坐在地上,看着湍急的河水,一筹莫展。

“怎么回事?为什么停下来了?”秦斩走到工匠们面前,问道。

一个年轻的工匠抬起头,苦着脸说:“侯爷,这渒水水流太急,水下还有暗礁,楠木根本固定不住,刚放下去就被冲走了,还有两个兄弟差点被水冲走。”

秦斩走到河边,看着湍急的河水,眉头又皱了起来。他想了想,转身对工匠们说:“你们先别急,咱们先观察几天水流的情况,看看什么时候水流最缓。另外,让人去上游砍些粗壮的藤蔓,把楠木绑在一起,这样就能增加楠木的重量,不容易被水流冲走。”

接下来的几天,秦斩每天都守在渒水岸边,观察水流的变化。他发现,每天清晨和傍晚,水流会比白天缓一些,这是搭建桥墩的最佳时机。

时机成熟后,秦斩亲自指挥工匠们搭建桥墩。工匠们将楠木用藤蔓绑在一起,然后趁着清晨水流较缓时,将楠木放入水中。秦斩站在河边,手里拿着绳子,亲自拉着楠木,帮助工匠们固定。

水流依旧很急,楠木在水里晃动得厉害,好几次差点把秦斩拉进水里。陈武在一旁看得心惊胆战,好几次想上前替换他,都被他拒绝了。

“侯爷,您快上来,太危险了!”陈武大声喊道。

秦斩却没有回头,只是咬着牙,用力拉着绳子:“再坚持一会儿,马上就能固定住了!”

终于,在众人的努力下,第一根楠木桥墩固定在了河底。工匠们欢呼起来,秦斩也松了口气,松开绳子时,才发现手心已经被绳子勒出了深深的红痕。

接下来的几天,工匠们按照同样的方法,又搭建了几根楠木桥墩。当最后一根桥墩固定好时,秦斩站在河边,看着河中间的桥墩,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陈武走到他身边,笑着说:“侯爷,桥墩终于搭建好了,接下来就可以铺桥面了。”

秦斩点点头,看着远处的涂山,轻声说道:“隧道的漏水问题也快解决了,再过不久,咱们的运河就能打通了。”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渒水的河面上,也洒在秦斩的身上。他的身影在余晖中显得格外高大,像是一座屹立在楚地山河间的丰碑,守护着这条即将贯通淮江二水的运河,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五、淮江贯通定南疆

时光飞逝,转眼间,运河的修建已经过去了一年。

这一年里,秦斩几乎天天都待在工地上,和民夫们一起干活,一起吃饭,一起面对困难。他的皮肤被晒得黝黑,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原本挺拔的身影也显得有些消瘦,但他的眼神却依旧坚定。

涂山的隧道终于打通了。当最后一块岩石被凿开时,隧道里响起了震天的欢呼声。秦斩站在隧道的中间,看着从两端透进来的光线,心里充满了激动。他知道,这意味着运河的关键工程已经完成,接下来,只要铺好河道,架好桥梁,运河就能正式通航了。

渒水的桥梁也已经完工。宽阔的桥面横跨在渒水之上,楠木做的桥墩稳稳地立在河底,桥面两侧的护栏上,还雕刻着简单的花纹。站在桥上,能清晰地看到淮水和长江的方向,仿佛能看到船只顺着运河,从淮水驶向长江的景象。

通航的前一天,秦斩让人在运河的起点——淮水岸边,举行了盛大的仪式。楚地的百姓们纷纷赶来,围在运河岸边,脸上带着期待的笑容。

始皇帝也派来了使者,带着诏书前来祝贺。使者站在高台上,展开诏书,大声念道:“淮东侯秦斩,督造运河,连通淮江二水,功在社稷,利在民生。特封秦斩为淮江侯,赏黄金百斤,绸缎千匹。所有参与运河修建的民夫,皆免五年徭役,家中分得良田三亩。”

诏书念完,百姓们和民夫们都欢呼起来。秦斩跪在地上,双手接过诏书,声音带着几分激动:“臣,秦斩谢陛下恩典!臣定当守护好这条运河,为楚地百姓谋福祉!”

第二天一早,通航仪式正式开始。

一艘艘装满粮草的船只,从淮水驶入运河。船夫们站在船头,高声唱着楚地的歌谣,声音洪亮,充满了喜悦。船只缓缓驶过涂山隧道,隧道里的火把将船只照得通红,像是一条穿梭在山岭间的火龙。

秦斩站在渒水的桥上,看着船只从桥下驶过,心里充满了欣慰。他想起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山岭和湍急的河流,如今,却变成了贯通淮江二水的运河,变成了楚地百姓的希望之路。

陈武走到他身边,笑着说:“侯爷,您看,船只已经驶向长江了。以后,关中的粮草和货物,就能通过这条运河,快速运到楚地了。”

秦斩点点头,看着远处的长江,轻声说道:“不仅如此,这条运河还能巩固南疆的安定。楚地有了这条运河,就能更好地与关中连通,百姓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正在这时,之前那位给秦斩递井水的老民夫,提着一篮水果,走到秦斩面前,笑着说:“侯爷,这是我老婆子种的橘子,您尝尝。要是没有您,咱们也修不成这条运河,也得不到这么好的待遇。”

秦斩接过橘子,剥开一个,放进嘴里,酸甜的汁水在嘴里散开,让他想起了一年来的点点滴滴。他看着老民夫,又看了看周围的百姓,笑着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没有乡亲们的支持,没有工匠们的付出,就没有这条运河。”

百姓们听到这话,都纷纷点头,看向秦斩的目光里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使者走到秦斩身边,拱手道:“淮江侯,陛下让臣转告您,等运河通航稳定后,陛下想来楚地看看这条运河,看看楚地的百姓。”

秦斩愣了一下,随即激动地说:“臣一定做好准备,迎接陛下驾临!”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运河上,船只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随着水波轻轻晃动。秦斩站在桥上,看着船只驶向远方,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这条运河不仅连通了淮江二水,更连通了楚地与关中,连通了百姓与朝廷。它会像一条巨龙,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守护着秦朝的南疆,让这里的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很多年后,当人们沿着运河航行时,还会说起当年淮江侯秦斩的故事。说起他如何身先士卒,与民夫们一起开凿运河;说起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打通隧道,架设桥梁;说起他如何为楚地百姓谋福祉,让这条运河成为了连接南北的纽带。

而那条贯通淮江二水的运河,也在历史的长河中,静静流淌着,见证着朝代的更迭,见证着百姓的悲欢,成为了中华文明史上一道不朽的丰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