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1077集:药材溯源,建立档案

药籍溯源录

第一章 竹简上的新规矩

暮春的邯郸药署,晾晒场上的茵陈刚收贮完毕,空气中还飘着淡淡的药香。素问蹲在药架旁,指尖拂过捆扎整齐的柴胡,眉头却微微蹙起。王二柱抱着新到的地黄进来,见她对着一堆竹简发呆,忍不住问道:“素问姑娘,这刚收的地黄品相挺好,您还琢磨啥呢?”

素问直起身,将手中的竹简摊开,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近期入库的药材信息:“你看,这批柴胡说是来自武安山北坡,可根茎粗细不一,与去年同产地的货差得远。问起具体种植的地块和施肥情况,药商支支吾吾说不清楚。”

王二柱挠挠头:“药材这东西,山地平地长出来的本就有差异,哪能记得那么细?咱们挑挑能用的就行,犯不着较真。”

“用药救人,怎可马虎?”素问语气凝重起来,转身进了诊室,取来之前因服用劣质甘草而腹泻的患儿病历,“上月那批甘草,就是因为炮制时没去净根须,才导致患儿不适。若能知道它出自哪家作坊、是谁经手炮制,何至于查不到问题源头?”

她走到案前,提笔在空白竹简上写下“溯源档案”四个大字,随即列出几行条目:种植地(精确至地块)、种植户、播种与采摘日期、加工方法、检验人、入库时间。“从今日起,每批药材入库前,必须按这上面的条目逐一登记造册,缺一不可。”

王二柱凑过来一看,脸瞬间垮了:“这么做太麻烦了吧?光武安就有十几家种植户,每家的地块都要问清楚,还得记采摘日子,这得费多少功夫?”

“现在麻烦一时,将来能救人性命。”素问指着竹简解释,“一旦药材出现问题,我们能顺着这些记录快速找到源头,召回同批次药材,避免更多人受害。就像给每批药材办了张‘身份帖’,来历去向一目了然。”

正说着,李伯拿着刚检验完的黄芪进来,听闻此事连连点头:“素问姑娘考虑得周全。前几年闹瘟疫时,若能知道那批变质金银花的来源,也不会让三个患者病情加重了。”

王二柱虽仍觉得繁琐,但想到过往的教训,还是应了下来:“行,那我明天就去药市,跟药商们说清楚这个规矩。”

接下来几日,药署里多了些新鲜景象。王二柱带着学徒们围着药商盘问细节,小吏则蹲在案前奋笔疾书,将信息一一刻在竹简上。有药商抱怨太费事,素问便亲自出面:“若不愿配合登记,医署便不收这批货。毕竟百姓吃的药,容不得半点含糊。”药商们见状,只得细细交代清楚。

半月后,第一卷溯源档案堆满了半张案几。王二柱擦着汗整理竹简,看着上面清晰的记录,忽然笑道:“别说,这么一记,下次再找武安的柴胡,直接翻档案就知道哪家的货最好了。”素问拿起一卷竹简,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种植地:武安山北坡第三垄,种植户:张老栓”的字迹上,眼底泛起笑意。

第二章 银针试出的隐患

入夏后,邯郸城的暑气日渐浓重,医署接诊的风热感冒患者多了起来。素问调配的金银花饮成了抢手药,每日都要熬制数十瓦罐送往各坊市。这日清晨,负责检验药材的老药工孙伯拿着一小撮金银花匆匆进来,脸色发白:“素问姑娘,这批刚到的金银花不对劲!”

素问接过金银花,只见花瓣色泽虽鲜亮,却隐隐透着一股刺鼻的气味。她取来银针,蘸了点清水刺入花蕊,片刻后取出,银针针尖竟微微发黑。“是硫磺!”她心头一沉,“这是用硫磺熏蒸过的,长期服用会损伤脏腑。”

王二柱闻讯赶来,一听硫磺熏蒸,顿时急了:“这批货昨天刚入库,已经发了一半到西市的药铺了!这可咋整?”

“别慌,查档案!”素问立刻走向档案架,翻找最新的入库记录。王二柱也反应过来,连忙找出对应的竹简:“种植户是临漳的刘三,采摘时间是六月十二,加工方法写的是‘日晒’,检验人是孙伯……”

“孙伯,当时检验时没发现异常吗?”素问问道。孙伯面露愧色:“这批花看着格外好,我只查了干湿度,没多想别的。”

素问当机立断:“王二柱,你带两个学徒立刻去西市,通知所有拿了这批金银花的药铺,停止售卖并召回药材,就说医署发现质量问题,后续会统一赔偿。李伯,你立刻带着档案去临漳,找到刘三,查清这批花为何用硫磺熏蒸,还有没有其他批次的货流出去。”

众人应声行动。王二柱一路小跑赶往西市,挨家药铺传达消息。有药铺老板不解:“这花看着挺好的,咋就不能卖了?”王二柱举起发黑的银针:“这是硫磺熏的,吃了要出人命!我们有档案能查到源头,绝不能让坏药害了人。”药铺老板们见状,纷纷配合召回。

另一边,李伯带着档案找到刘三的种植地。刘三起初还想抵赖,说自己是按规矩日晒的。李伯掏出竹简,念出采摘时间和送货渠道:“你六月十二采的花,十三就送到了邯郸,这么短时间根本晒不干,不是硫磺熏的是什么?”刘三见证据确凿,只得低头承认。

原来,前几日连降大雨,刘三怕采摘的金银花发霉,就听了药贩的主意,用硫磺快速熏干,想着能卖个好价钱。“还有两批货,刚送到南城的药栈。”刘三小声说道。李伯立刻让人去药栈追回药材,同时将情况传回医署。

傍晚时分,王二柱带着召回的金银花回到医署,累得满头大汗:“幸亏召回及时,西市那边还没卖出多少。”李伯也回来了,带来了刘三的检讨和追回的两批药材。素问看着堆在院子里的问题金银花,又翻了翻溯源档案,沉声道:“把这些药材全部销毁,刘三的名字记在黑名单上,以后再不收他的货。”

王二柱看着竹简上清晰的记录,想起白天的忙碌,忽然明白了素问的用意:“姑娘,这档案真是救命的东西!要是没记着刘三的名字和送货渠道,咱们哪能这么快找到源头,说不定已经有人吃了坏药了。”素问点点头:“这就是溯源的意义,防患于未然,远比出事后补救更重要。”

当晚,素问在档案后补记了“硫磺金银花事件处理结果”,又在检验条目旁加了批注:“需新增‘气味鉴别’‘银针检测’两项,严防硫磺熏蒸药材。”月光透过窗棂照在竹简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仿佛成了守护药材质量的第一道防线。

第三章 药田深处的真相

金银花事件过后,药署的溯源档案越建越完善,不仅有竹简记录,还画了简易的种植地地图,标注着每家种植户的地块位置和特色药材。王二柱也从最初的抵触,变成了档案的“守护者”,每日下班前都要仔细核对当日的记录,生怕出半点差错。

秋末的一天,传习所的学徒带来消息,说邻县有百姓服用医署配的当归补血汤后,不仅没见效,反而头晕乏力。素问立刻让学徒带回剩余的汤药,经检验发现,汤中的当归有效成分含量极低,根本达不到药效标准。

“查档案!”王二柱主动说道,立刻找出对应的当归入库记录,“这批当归是十月初五入库的,种植户是永年的赵老根,种植地在滏阳河畔,加工方法是‘自然阴干’。”

素问看着档案上的记录,疑惑道:“滏阳河畔的土壤肥沃,当归品质一向很好,怎么会出问题?”她决定亲自去永年一趟,王二柱自告奋勇同行。

两人赶到赵老根的种植地时,正撞见他在地里挖当归。素问走上前,拿起刚挖出的当归,只见根茎细弱,断面颜色发白,果然不如往年的饱满。“赵大叔,今年的当归怎么长得这么差?”

赵老根叹了口气,放下锄头:“姑娘有所不知,今年春天滏阳河涨水,淹了大半地块。我急着补种,就用了隔壁村卖的‘快长肥’,想着能赶上天时,没想到长出来的当归看着还行,药效却差远了。”

“快长肥?”素问追问,“是什么成分的肥料?你还卖给其他种植户了吗?”

赵老根摇摇头:“我不知道成分,就听卖肥的说能让药材长得快。隔壁的李老四也买了,他种的黄芪上周刚送到邯郸药署。”

王二柱立刻掏出随身携带的竹简,翻找出李老四的黄芪入库记录:“这批黄芪十月初十刚入库,还没来得及配药!”素问当即决定:“王二柱,你立刻回邯郸,通知医署暂停使用李老四的黄芪,进行紧急检验。我留在这儿,查清‘快长肥’的底细。”

王二柱飞奔回邯郸,刚到药署就直奔药材库,将李老四的黄芪封存送检。孙伯检验后发现,黄芪中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正是“快长肥”所致。“幸亏查得及时,这批黄芪要是配了药,后果不堪设想!”孙伯心有余悸地说。

另一边,素问在永年县找到了卖“快长肥”的商贩,得知这种肥料是用工业废料混合而成,对人体危害极大。她立刻通知县衙查封了剩余的肥料,又挨家走访种植户,登记使用过“快长肥”的药材地块和数量,一并记入溯源档案。

回到邯郸后,素问看着补充完整的档案,对众人说:“以后档案里还要加上‘肥料种类’和‘病虫害防治方法’,从种植源头把控质量。”王二柱连连点头:“我这就去加!现在我算彻底明白,这档案可不是麻烦,是咱们药署的‘千里眼’,能看透药材背后的所有门道。”

第四章 档案里的民生温度

冬去春来,邯郸药署的溯源档案已经堆成了高高的几摞,不仅有竹简版,还抄录了纸本副本,方便携带查阅。随着医署的名声越来越大,周边州县的药商和种植户都主动配合登记,甚至有种植户特意在药材包装上标注自己的名字和地块,说这样“卖得更放心”。

这日,医署接到朝廷的旨意,要调拨一批药材送往北方边境,支援守军。素问挑选了金银花、板蓝根等防疫药材,又让王二柱核对档案,确保每批药材都来源清晰、质量合格。“边境条件艰苦,绝不能让士兵用有问题的药材。”素问叮嘱道。

就在药材准备启程时,孙伯突然发现一批金银花的检验记录有疑点:“姑娘,这批金银花的检验日期是三月初五,可当天负责检验的学徒请假了,怎么会有检验记录?”

王二柱立刻找出对应的档案,果然看到检验人一栏写着“李小六”,但他清楚记得,李小六三月初三就回老家奔丧了。“难道是有人冒名登记?”王二柱顿时紧张起来。

素问仔细翻看档案,发现这批金银花的种植地写的是“武安山北坡”,但之前张老栓的地块记录里,北坡的金银花早在二月底就采摘完毕了。“这里有问题!”她立刻让人找来送货的药商,药商见瞒不住,只得如实交代。

原来这批金银花是他从外地收购的,因为知道武安的金银花口碑好,就伪造了种植地和检验记录,想混进这批药材里卖出高价。“我想着档案那么多,你们未必能查出来……”药商低着头说道。

“幸亏有档案,不然这批药材就送到边境了!”王二柱气愤地说。素问当即没收了这批金银花,又根据档案记录,联系到药商的其他供货渠道,追回了另外两批伪造来源的药材。

此事过后,朝廷使者特意来医署视察,看到整齐的溯源档案,连连称赞:“素问姑娘创立的溯源之法,真是保障药材质量的良策!朕决定在全国推广,让各地药署都学习此法。”

消息传到邯郸城,百姓们纷纷称赞:“有了这档案,咱们吃药更放心了!”种植户们也高兴不已,因为档案记录的优质药材种植地,成了他们的“金字招牌”,张老栓的柴胡甚至被朝廷定为“贡品药材”。

这日,王二柱正在整理新到的枸杞档案,素问走过来,看着窗外正在晾晒药材的学徒们,轻声说道:“你看,这些档案上的每一个名字、每一个日期,都连着百姓的健康。咱们守好这些档案,就是守好大家的救命药。”

王二柱点点头,拿起一支新的竹简,在顶端刻下“元光三年四月 枸杞 种植户:李老四 地块:滏阳河畔第二垄”,字迹工整有力。阳光洒在竹简上,那些看似繁琐的记录,此刻都闪耀着守护生命的光芒。

素问翻开最开始的那卷档案,第一页赫然写着她当初的话:“药材有源,方能安心;档案有记,方能救人。”她提笔在旁边补了一句:“溯源之路,虽繁必行,为民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