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1076集:骨病康复,锻炼辅疗

第一章 药渣里的余响

邯郸城的春阳刚漫过医署的瓦檐,王二柱就瞥见老槐树底下缩着个身影。灰布短褂洗得发白,裤脚沾着新鲜的泥土,正是三个月前被人抬着来治骨疽的老农陈阿公。他拄着根枣木拐杖,右手扶着树干,左腿落地时总先试探着顿一顿,像怕踩碎了地上的光影。

“阿公,您怎么不进去?”王二柱快步迎上去。

陈阿公咧开缺了牙的嘴,从怀里摸出个布包,层层打开,是用棉线仔细扎好的药渣。“俺来问问,这最后一副药煎完,药渣还能留着不?素问姑娘说过,骨碎补外敷能壮骨,俺想煮水泡泡脚。”

正说着,素问从内院走出来,白襦裙上沾着点艾草灰。她蹲下身翻看药渣,指尖捻起一块还带着韧性的骨碎补根茎:“阿公倒是细心。药渣药性已淡,泡脚无妨,但今日该教您新的锻炼法子了。”

医署后院的空地上,早已画好了几道浅痕。素问示范着抬起左腿,膝盖缓慢弯曲至与腰平,停顿数息再缓缓放下:“您看,这样屈伸能牵拉筋络。刚开始若站不稳,就扶着这棵树,每日三次,每次十下便好。”

陈阿公试着抬了抬腿,刚到半程就疼得皱眉,额角渗出细汗。“姑娘,俺这腿怕是不中用了,不如再开几副汤药?”

“药能治骨,却不能强筋。”素问递过一方帕子,“您还记得初来时,右腿肿得像水桶,连床都下不了。如今能自己走来医署,已是药效与锻炼同功。”她指着墙角那株爬藤的丝瓜:“藤蔓要攀着架子才长得直,您的筋骨也得靠锻炼撑起来。”

李伯端着艾灸盒走过来,艾草的温香立刻漫开。“阿公,今日该灸环跳穴了。”他将点燃的艾柱插入铜盒,“素问姑娘特意交代,艾灸后半个时辰再锻炼,筋络才松快。”

陈阿公乖乖坐下,艾灸的温热透过布衫渗进皮肉,左腿的酸胀竟轻了些。他望着医署大堂悬挂的《赵地药材全谱》,忽道:“俺家娃子在关外当兵,去年中了箭伤,回来后胳膊总抬不起来。要是早知道锻炼能治病,也不用遭那么久罪。”

素问正帮他调整艾灸的位置,闻言动作一顿:“箭伤愈合后若不及时活动,筋络会像久置的弓弦般僵硬。等您完全康复了,我把筋骨锻炼的图谱画给您,让您娃子照着练。”

陈阿公眼里瞬间亮起来,连声道:“那可太好了!俺这就给娃子写家书,说素问姑娘有妙法。”

第二章 拐杖与药锄

入夏的第一场雨来得猝不及防,淅淅沥沥下了整夜。次日清晨,素问刚推开医署大门,就看见陈阿公站在雨棚下,怀里抱着个用油布裹得严实的东西。

“姑娘,您看俺给您带啥了?”他解开油布,里面是一把打磨得光滑的药锄,木柄上还缠着防滑的棉绳,“俺听说您常带学徒进山采药,这锄刃是俺用废了的犁头改的,轻便,挖骨碎补正好。”

素问接过药锄,入手沉甸甸的,锄刃闪着温润的光。“阿公费心了,这比我们现用的锄头好用多了。”

“您教俺治病,俺也没啥能报答的。”陈阿公忽然挺直腰杆,试着松开了拐杖,左腿虽仍有些摇晃,却稳稳站了片刻,“您看,俺昨晚照着您说的,睡前又练了五下屈伸,今早起来腿利索多了!”

素问笑着点头,正要说话,却见一名士兵被搀扶着走进来。他左臂无力地垂着,袖口空荡荡的,脸色苍白如纸。“素问姑娘,俺们校尉说您能治筋骨病,求您救救俺这胳膊。”

士兵名叫赵虎,三个月前在巨鹿战场被流矢射中肩胛,虽捡回一条命,左臂却再也抬不起来。“军中医官说筋断了,俺以后怕是连弓都拉不开了。”他声音发颤,眼里满是绝望。

素问让他坐下,轻轻按压他的肩胛处,赵虎疼得倒抽一口冷气。系统光屏弹出提示:“肩袖损伤伴筋络粘连,需针灸通络配合功能锻炼。”

“你的筋络并未全断,只是愈合时粘在了一起。”素问取出银针,“今日先针灸,明日我教你一套‘肩部开合操’,只要坚持练,胳膊定能抬起来。”

她将银针精准刺入肩髎、肩贞等穴位,赵虎只觉一股酸胀感蔓延开来。一旁的陈阿公看得认真,等素问拔针时忍不住问:“姑娘,他这锻炼法子,跟俺的屈伸动作是一个道理不?”

“正是。”素问擦去银针上的血迹,“就像您的腿要屈伸,他的肩要开合,都是让筋骨动起来,冲破粘连的地方。”

陈阿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着赵虎说:“后生,你可得好好练。俺这老骨头都能好转,你年轻力壮的,肯定能好得更快。”

赵虎望着陈阿公不甚灵便却已然能站立的腿,眼里重新燃起希望:“俺听姑娘的,也听阿公的,一定好好练!”

第三章 庭院里的课堂

三伏天的日头最是毒辣,医署后院的老槐树却撑起一片浓荫。陈阿公、赵虎,还有几个外伤初愈的病患,正跟着素问做康复锻炼。

“赵虎,手臂再抬高些,想象着要够到槐树叶。”素问站在中间示范,“对,就是这样,停三息再放下。”

赵虎咬着牙,左臂一点点往上抬,额头上的汗珠滴落在地上,砸出小小的湿痕。陈阿公在一旁拄着拐杖慢走,左腿的步伐已稳了许多,偶尔还能松开拐杖走几步。

“姑娘,俺这胳膊还是抬不到头顶。”赵虎放下手臂,有些沮丧。

“才练了十日,急不得。”素问递给他一瓶药膏,“这是用续骨草和蜂蜡熬的,每日锻炼后涂抹,能活血止痛。”她转头看向陈阿公,“阿公今日可以试试走直线了,沿着这道砖缝走,眼睛看着前方。”

陈阿公深吸一口气,松开拐杖,小心翼翼地沿着砖缝迈出脚步。起初还有些摇晃,走了几步竟越来越稳,引得众人齐声喝彩。“成了!俺能走直线了!”他激动得声音发颤,又来回走了两趟,像个孩子般开怀。

这时,几名学徒端着药碗过来,是给病患们准备的调理汤药。其中一个名叫林墨的学徒忍不住问:“先生,为何有的病患只需用药,有的却要配合锻炼?”

素问接过药碗,递给陈阿公:“这就像种庄稼,种子要靠雨水浇灌,更要靠阳光滋养。药物是雨水,能滋养病灶;锻炼是阳光,能让筋骨焕发生机。”她指着庭院里的药圃,“你看那株续骨草,若只浇水不晒太阳,枝叶就会软弱无力;若只晒太阳不浇水,又会干枯发黄。”

李伯恰好从内院出来,闻言补充道:“以前咱们只知用药治病,却不知好多病患药停了就复发。自素问姑娘教了康复锻炼,痊愈的病患再回来复诊的少了大半。”

陈阿公喝下药汤,抹了抹嘴:“俺以前犯腿疼,就靠吃止痛的草药,管不了三五天又疼。如今跟着姑娘锻炼,药停了半个月,腿也没再疼过。”

素问看着围拢过来的学徒,忽然提议:“明日起,每日午后增设‘康复课’,你们轮流带病患锻炼,仔细记录每个人的进展。”她取出一卷竹简,“这是我整理的《筋骨康复要略》,里面记了不同病症的锻炼方法,你们先拿去研习。”

学徒们纷纷上前接过竹简,林墨翻看着上面的图文,忍不住赞叹:“先生连每个动作的角度、次数都写得清清楚楚,真是用心。”

第四章 锦旗与初心

秋风染黄槐树叶的时候,陈阿公彻底扔掉了拐杖。他不仅能正常行走,还能帮着家里打理菜园,挖红薯时动作比老伴还利索。

“俺这腿好了,可得好好谢谢素问姑娘。”陈阿公揣着卖红薯的钱,去城里的绸缎庄定做了一面锦旗。红绸面上绣着八个金字,针脚细密,透着一股子郑重。

这日清晨,医署刚开门,陈阿公就捧着锦旗走了进来。赵虎也跟在后面,他的左臂已经能灵活地抬起来,正帮着医官搬运药材。“姑娘,俺们来给您送锦旗啦!”

陈阿公将锦旗递到素问手中,红绸在阳光下格外鲜亮:“‘妙手回春,仁心济世’,这八个字俺想了好久,只有它配得上姑娘。”

素问抚摸着柔软的绸缎,眼里泛起暖意。她转头看向满堂的学徒和病患,将锦旗挂在医署大堂最显眼的位置,正好在《赵地药材全谱》旁边。

“这面锦旗,不是给我一个人的。”素问的声音清亮,透过敞开的门窗传出去,“是给所有相信医术、坚持康复的病患,也是给懂得‘治病不止于用药’的每一位医者。”

她指着锦旗,对学徒们道:“你们看陈阿公,初来时连床都下不了,如今能下地劳作;看赵虎,曾以为再也拉不了弓,现在能搬运重物。他们的康复,一半靠骨碎补、银针,另一半靠每日不辍的锻炼。”

李伯站在一旁,忍不住点头:“以前我总觉得,只要开出对症的药方,就算尽到了医者的本分。直到见了阿公和赵虎,才明白治病是‘三分治,七分养’,这‘养’里藏着大学问。”

“没错。”素问走到陈阿公身边,“阿公的药渣能泡脚,赵虎的药膏能活血,锻炼能强筋健骨,这些都是‘养’的一部分。”她看向满堂学徒,“行医者,不仅要识药、会针灸,更要懂病患的苦楚,帮他们找回生活的力气。”

陈阿公笑得眼角皱纹堆起:“姑娘说得对!俺现在不仅自己锻炼,还教村里的老伙计们做屈伸动作。大家都说,素问姑娘的法子比吃药还管用。”

赵虎也朗声道:“俺回营后,把姑娘教的‘肩部开合操’教给了兄弟们。有几个箭伤刚好的弟兄,练了没多久胳膊就利索了,校尉还让俺专程来谢谢姑娘呢!”

素问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欣慰。阳光透过窗棂,照在锦旗上的金字的“仁心济世”上,折射出温暖的光。她忽然想起初到邯郸时,面对疫情时的手足无措,如今医署里不仅有了完善的防疫体系,更有了关乎病患长远康复的考量。

“这面锦旗,就挂在这里。”素问对众人道,“它要时刻提醒我们,医者的使命,不仅是治好当下的病痛,更是要让每一位病患,都能重新站起来,好好生活。”

话音刚落,医署外传来一阵马蹄声。王二柱从外面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书信:“先生,边疆传来消息,您派去的医官教士兵们做康复锻炼,伤兵的归队率提高了三成!将军还说,要给您送牌匾呢!”

素问笑着摇头,目光又落回锦旗上。她知道,比起牌匾和赞誉,病患们重新迈开的脚步、舒展的臂膀,才是对医者最好的奖赏。庭院里的老槐树沙沙作响,像是在应和着这份医者仁心,也见证着青囊之外,那些步履新生的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