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930集:医方整合,编《万国医方集》

咸阳城的晨光刚漫过大秦医署的飞檐,檐角铜铃便随着穿堂风轻响,将庭院里晾晒的药材香气送进东侧的编纂房。秦斩推开房门时,案上堆叠的竹简已没过了半盏青瓷灯,素问正俯身用朱砂笔在竹简边缘做标记,指尖沾着的墨渍蹭到了袖口,她却浑然未觉。

“昨夜又没歇?”秦斩将手中的食盒放在案角,掀开盖子时,蒸腾的热气裹着小米粥的香气散开。素问直起身揉了揉酸胀的脖颈,眼底泛着淡淡的青影,却笑着指了指案上的竹简:“你看这些,高句丽医师送来的‘冻伤方’,用鹿骨熬膏外敷,比咱们之前用的草药膏见效快三倍;还有西域那边的‘沙棘止泻法’,晒干的沙棘果煮水,流民腹泻时喝一碗就能缓解,比熬汤药省功夫多了。”

秦斩顺着她的指尖看去,竹简上除了秦篆,还夹杂着西域的粟特文、高句丽的象形文字,有些地方还画着简单的药材图样。他拿起一卷标注着“百越”的竹简,只见上面写着用鲜鱼腥草捣汁治毒蛇咬伤,旁边还画着鱼腥草的模样,叶片上的纹路都清晰可见。“这些异族医方虽好,可文字不通,后续推广怕是要费些功夫。”秦斩的指尖划过竹简上的异文字符,语气里带着几分顾虑。

素问却早有打算,她从案下抽出一卷空白竹简,上面已用秦篆写好了“万国医方集”五个大字,旁边还留了一栏空白:“我已经让人去请学堂里的外族学员来帮忙,他们熟悉本族文字,又懂秦篆,正好能把这些医方译成秦篆,再在旁边标注原文字样和药材图样,这样不管是大秦医者还是外族医师,都能看明白。”

说话间,编纂房的门被轻轻推开,三个身着不同服饰的年轻人走了进来。为首的高句丽少年李延,身着素色短褐,腰间挂着一柄小匕首,这是他家乡医师的标配;身后的西域少女阿依莎,梳着两条麻花辫,辫梢系着红色丝绦,手里还抱着一卷写满粟特文的羊皮卷;最后进来的是百越少年阿蛮,皮肤黝黑,肩上挎着一个竹篓,里面装着新鲜的鱼腥草和几种大秦少见的草药。

“素问先生,您要的百越医方注解,我都整理好了。”阿蛮将竹篓放在案边,从怀里掏出一卷竹简,上面用秦篆工工整整地写着百越医方的用法,旁边还标注着药材的采摘时间和处理方法。李延也递上手中的羊皮卷:“冻伤方里的鹿骨,最好用三岁以上的雄鹿骨,熬膏时要加少量姜汁去腥味,这些细节我都补在后面了。”

阿依莎则将羊皮卷展开,指着上面的文字说:“沙棘果要在霜降后采摘,晒七天才算干透,煮水时不能加太多,不然会太酸,伤脾胃。我还加了沙棘果的保存方法,用陶罐密封埋在地下,能存到明年春天。”

素问接过三人递来的注解,逐字逐句地核对,时不时停下来询问细节。当看到阿蛮写的“毒蛇咬伤方”时,她忽然抬头问道:“你说鲜鱼腥草要捣汁外敷,那若是在没有鲜草的地方,干鱼腥草行不行?”阿蛮愣了一下,随即摇头:“我阿爹说,干鱼腥草药效会减一半,若是紧急情况,只能用干品煮水熏洗,再配合内服草药。”素问立刻用朱砂笔在竹简上补充了这一点,又在旁边画了一个小陶罐,标注“干鱼腥草储存法”。

秦斩在一旁看着,顺手拿起阿依莎带来的沙棘果,放在鼻尖闻了闻,果皮上带着淡淡的果香。“这沙棘果在西域随处可见,大秦的北方边境也有野生的,若是能在边境推广种植,以后流民腹泻就能及时救治了。”他转头对素问说,“回头我让人去边境勘察一下,看看哪些地方适合种沙棘。”

素问点头应下,又拿起一卷标注着“匈奴”的竹简。这是上月匈奴使者送来的“风寒方”,用羊肉汤加生姜、花椒煮制,适合牧民在寒冷天气里驱寒。可竹简上只写了“羊肉一斤,生姜五片”,却没说煮制的时间。“这匈奴的风寒方,煮羊肉时要煮多久?是大火煮还是小火慢炖?”素问看向编纂房外,正好看到匈奴使者的随从在庭院里晾晒羊肉干,便起身走了出去。

那随从名叫巴图,是匈奴王庭的医师助手,听到素问的疑问,立刻用生硬的秦篆回答:“羊肉要先焯水去血沫,再用小火炖一个时辰,直到羊肉烂了为止,生姜要在快出锅前加,不然味道会散。”他还特意做了个焯水的动作,双手比划着锅的样子,生怕素问听不懂。素问连忙让阿依莎把这些细节记下来,又让巴图画了一个匈奴人常用的铜锅图样,标注在竹简旁边。

不知不觉间,日头已升到了中天,编纂房里的竹简越堆越高,案上的小米粥早已凉透。秦斩见众人都忙着核对医方,便起身去医署的膳房,让人多做些饭菜送来。回来时,正好看到素问和三个外族学员围在案前,争论着西域“葡萄藤治烫伤”的用法。

“我家乡的医师说,要把葡萄藤的内皮剥下来,敷在烫伤处,可阿依莎说要把葡萄藤煮水熏洗,到底哪个对?”李延皱着眉头,手里拿着两卷竹简,一卷是他家乡的医方,另一卷是阿依莎带来的西域医方。阿依莎立刻反驳:“我们西域的葡萄藤和你们高句丽的不一样,我们的藤皮厚,煮水熏洗才能把药效逼出来,你们的藤皮薄,外敷才管用。”

素问沉思片刻,让人找来两段不同的葡萄藤,一段是从西域运来的,藤皮粗壮,颜色深褐;另一段是高句丽学员带来的,藤皮纤细,颜色浅绿。她将两段藤皮分别处理,一段剥内皮外敷在模拟烫伤的猪皮上,一段煮水后熏洗另一片猪皮,又让人找来医署的老医师,一起观察药效。

半个时辰后,老医师指着外敷的猪皮说:“这片红肿消得快,看来高句丽的方法适合皮薄的藤皮;另一片虽然红肿消得慢些,但没有起水泡,西域的方法也管用。”素问立刻让李延和阿依莎在各自的医方注解里加上“依葡萄藤品种调整用法”的说明,又在旁边画了两种藤皮的对比图。

巴图不知何时也凑了过来,看到这一幕,忽然开口说:“我们匈奴也有用兽皮治烫伤的方法,用煮软的羊皮敷在烫伤处,还能止痛。”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晒干的羊皮,递给素问。素问接过羊皮,摸了摸质地,发现比大秦的麻布柔软不少,便让阿依莎把这个方法也记下来,标注在“烫伤方”的分类下。

夕阳西下时,编纂房里的竹简终于整理得差不多了。素问将所有医方按“外伤”“内疾”“瘟疫”“养生”四类分开,每一类都有大秦医方和异族医方的对比,旁边还附有药材图样、用法注解和注意事项。秦斩拿起一卷“瘟疫方”,看到里面既有大秦的“麻黄汤治流感”,又有百越的“青蒿煮水防疟疾”,还有西域的“薰衣草熏房避疫”,忍不住赞叹:“有了这《万国医方集》,不管是哪里的病患,咱们都能找到对应的治法了。”

素问却还有些不放心,她拿起一卷“养生方”,指着上面的“高句丽参茶”说:“这参茶的用量,只写了‘参片三片’,可高句丽的参片大小不一,若是大参片,三片就多了,小参片,三片又不够。”她转头看向李延,“你能不能回去问问你家乡的医师,参片的重量有没有标准?比如一片参片大概多少克?”

李延点头应下,说明日一早就去问。阿依莎也想起了什么,补充道:“西域的‘胡麻粥’养生方,里面写的‘胡麻一勺’,我们西域的勺子和大秦的不一样大,我得回去量一下,换算成大秦的计量单位。”阿蛮也跟着说:“百越的‘竹筒饭养胃方’,竹筒的大小也有讲究,我明天带一个标准的竹筒来,画下来标注尺寸。”

秦斩看着三人认真的模样,又看了看案上初具雏形的《万国医方集》初稿,心里涌起一股暖意。他拍了拍案角的竹简,对众人说:“今日辛苦大家了,这初稿虽还有些细节要补,但已是个好开头。等明日把这些细节完善了,咱们就把初稿呈给太子,让朝廷太医也帮忙核验,争取早日刊印,让天下医者都能用上这些好方子。”

夜色渐深,编纂房里的灯还亮着。素问坐在案前,将今日补充的细节一一抄录到初稿竹简上,朱砂笔在竹简上划过,留下一道道红色的印记,就像在编织一张连接各国医道的网。秦斩站在窗边,望着庭院里晾晒的药材,月光洒在药材上,泛起一层淡淡的银辉。他知道,这卷《万国医方集》不仅是一本医书,更是大秦与各国交好的见证,往后的日子里,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医方,会像种子一样,在大秦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守护着天下百姓的安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