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恐怖 > 锁情扣 > 第231章 小小心意

锁情扣 第231章 小小心意

作者:追风总会疯 分类:恐怖 更新时间:2025-07-02 12:00:59

谋反之人?

这句话像一道惊雷劈在凉亭里,连沈茂源和林氏都惊了一下。

特别是林氏,她只想着战事将起,华天佑会不会安全?完全还没联想到这一层。若是被误认为谋反之人,那可是死罪。

华天佑可是恒国公府的宝贝疙瘩,他要是伤了一根毫毛,恐怕都会要了这对老夫妻的命。

恒国公猛地站起身,棋盘被带翻,棋子哗啦啦散落一地。

他急得六魂无主:“天佑……天佑上次来信不是说已经捞到军功了吗?而且还是首功,他怎的还不回来?”

“老爷糊涂了!”林氏急得眼泪都要掉下来,“北关就属苍州,如今沧州造反,会不会天佑已经被困住……”

林氏话未说完,已哽咽不能言。

沈茂源也变了脸色。不过,他还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和女婿现在也已在苍州,还反过来拍着恒国公的肩膀安慰。

“国公啊!你也不必太过担心。天佑不是一直与赵樽交好吗?即便是困在苍州,相信赵樽也不会为难天佑。要不,我这就回去打探一下,看看究竟什么情况?”

恒国公胡乱点头,待沈茂源离去,他来回踱步:“夫人莫急,北关有十万驻军,有曹元帅,天佑应当无碍……”

“可是老爷,刀剑无眼啊!”林氏哭道,“若真打起来,谁管他是国公之子?再说了……”

她扫视左右,压低声音,“若与谋反扯上关系,那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必须赶紧让天佑回来撇清关系!”

恒国公额头渗出冷汗:“对对,快写信……”他说着又转身朝门外大喊:“管家!管家!”

身材瘦高的管家小跑进来,还未站定,林氏已经连珠炮似地吩咐。

“立刻飞鸽传书去北关!再派……派张教头带二十个护院,快马加鞭去接少爷!要日夜兼程!必须赶在朝廷出兵之前。”

刘管家刚要应声,外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个小厮气喘吁吁地冲进来:“老爷!夫人!少爷来信了!”

终于来信了?

恒国公夫妇对视一眼,林氏一把抢过信笺,手指发抖地拆开火漆。

恒国公凑过来,两人一起读信。刚看了几行,恒国公的脸色就由白转青,最后变得铁青。

“逆子……这个逆子!”恒国公浑身发抖,踉跄着跌坐在太师椅上,信纸从指间滑落。

林氏急忙捡起信继续看,越看脸色越难看:“天佑他……他竟然……”

话音未落,林氏已两眼一翻,软软地倒了下去。

“夫人!”恒国公慌忙接住她,同时对旁边吓呆的丫鬟吼道:“还愣着干嘛?快去请大夫呀!”

管家捡起飘落在地的信纸,只见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

“父亲大人膝下:儿今在苍州,一切安好。苍州新政惠民,市井繁华更胜京城。赵樽雄才大略,待儿极好。其妹赵灵儿聪慧可人,儿已立誓非她不娶。请父亲速遣媒人至苍州王府提亲,成全儿一片痴心。天佑叩上。”

恒国公看着昏迷不醒的夫人,又转头看看管家手上那封要命的信,只觉得天旋地转。

他的双眼不停上翻:“这个逆子。他哪是要娶亲……他这是要把整个国公府往火坑里推啊……管家,快……快去把公子给我抓回来!”

管家应了一声,将信放在石桌上,转身匆匆忙忙的出去了。

而此时,张阁老的府邸也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气氛中。

书房内,烛火早已燃尽,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也映照着四张疲惫不堪的面容。

“父亲,您先歇息片刻吧。”张阁老的大儿子张鹏揉了揉发红的眼睛,声音沙哑地说道。

他昨日身上的朝服还未换下,衣襟处已经皱皱巴巴。

张阁老重重地叹了口气,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歇息?如今这情形,叫我如何安睡?”

二儿子张鲲猛地站起身,在书房里来回踱步:“大哥,你确定陛下说的是苍州王造反?会不会是听错了?赵樽他……他怎么会……”

“千真万确。”张鹏痛苦地闭上眼睛,“昨日朝堂上,所有的朝臣都听到了。圣旨已下,兵部和户部现在恐怕正忙着调派兵马,筹措粮草。”

三儿子张泓突然拍案而起:“那翰霖怎么办?那傻小子除了摆弄他那些奇技淫巧的玩意儿,连功课都背不全!现在可好,不长脑子。跟着造反王爷到苍州搞什么引水入户,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书房内顿时一片死寂。张阁老的脸色更加灰败,枯瘦的手指紧紧攥着太师椅的扶手。

张阁老的二儿子张鲲和三儿子张泓都是翰林院修撰,从六品官员,无需上朝。

但张阁老的大儿子张鹏是内阁大学士,每日必然上朝。

昨日在朝堂上,张鹏听到那惊天动地的消息时。他一个踉跄没站稳,差点倒在朝堂上。

他回府后,将自己关在书房里想了半天,却想不出一个好的法子来。无奈之下,只得叫了自己的爹和两个兄弟一起到书房商议。

这一商议,就是整整一夜。

“父亲教导赵樽多年,”张鹏低声说,“您觉得他真会造反吗?”

张阁老缓缓摇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赵樽从小重情重义,与他爹一样,最是忠君爱国,为保大景平安他戍边多年。抛头颅,洒热血,屡建奇功。”

老人的声音哽咽,“这样的孩子,怎会……”

张阁老很痛心。赵樽从小在国子监念书,是他从小教大的学生。

赵樽父子二人戍边建功,是大景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作为赵樽的老师,他一直觉得赵樽是他的骄傲。

去年,朝中有人诋毁赵樽,说赵樽拥兵自重,功高震主。他还因为替赵樽辩解了几句,便被前景帝责令告老还乡,赋闲在家。

如今,他不知道赵樽为何会走到造反这一步。但他相信赵樽的为人,在他的心目中,赵樽就是用生命和青春护佑国土的好儿郎。

但若此事为真,那赵樽跨出这一步,就是走到了大景朝廷的对立面。

这次,他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帮赵樽辩解,如何才能护住赵樽。

听闻张阁老的话,张泓急得直跺脚。

“爹!可现在事实摆在眼前!翰霖那傻小子最是信任朋友,所以才糊里糊涂被卷进去了!你们想想,他放着京城捞一捞火锅店的生意不管,偏偏要应赵樽的邀约去苍州。现在不就成了谋反的同党吗?哎呀!”

张鲲沉思一瞬,插话道:“等等,我觉得赵尊不像那样的人,翰林也绝不是那样的人。会不会……这所谓的造反,其实是有人诬陷?”

“糊涂!”张鹏厉声喝道,“无论诬陷与否,朝廷都已决定出兵讨伐,如此水火之势,我们要想的是如何保全家族,如何把那不知天高地厚的混账小子弄回来!否则,以同党论处,是会诛九族的。”

张鲲又沉思一下,目光在父子几人之间扫视,说道:“爹,那赵樽叫翰霖去苍州,会不会是想以翰霖为要挟,让我们父子全都支持他……”

闻言,张阁老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三个儿子连忙上前搀扶。

老人摆摆手,缓了口气后颤巍巍地站起身。

“不会的,赵樽不是那样的人。翰霖去苍州两月有余,若是要要挟,赵樽应该私下早就派人送信来联络了。还是鹏儿说得对,如今保全家族才是首要。老夫明日就启程回荆州老家。”

“父亲!”三兄弟齐声惊呼。

“听我说完。”张阁老目光炯炯,“老夫告老还乡已久,现在走不会引人注目。你们三个记住,从今日起,对外绝口不提翰霖去了苍州的事。鹏儿继续上朝,该做什么做什么;鲲儿、泓儿在也要如常行事。若有人问起翰霖,就说他亲自护送老夫回荆州了。”

张泓急道:“爹,那翰霖他……”

“我这就派人带着家书去苍州。”张阁老走到书案后,缓缓的拿起毛笔。“老夫的亲笔信,我想赵樽还是会看的。若……若他真有苦衷,或许还能悬崖勒马。”

张鹏十分担忧地看着父亲:“可万一……”

“没有万一。”

张阁老突然挺直了佝偻的背脊,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朝堂上叱咤风云的模样。

“我张家世代忠良,但翰霖毕竟只是个痴迷工匠之道的孩子。就算……就算真有什么不测,陛下也会明察。对了,接到翰霖后就别回京城了,让他直接住到荆州老宅来吧。”

窗外,日头逐渐耀眼,将书房内照得通明。

四人面面相觑,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忧虑。

那个从小就不爱读书,整天捣鼓稀奇古怪玩意的大胖头,如今竟成了悬在全家头上的一把利剑。

整个京城因为一道讨伐苍州的圣旨而搞得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苍州王谋反,整个京城里因为一道讨伐苍州的圣旨而变得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朱雀大街上,铁甲碰撞声取代了往日的市井喧嚣,披坚执锐的羽林卫列队疾行,玄色战靴踏过青石板的声音让临街商铺纷纷落下门板。

兵部衙门前,紧急调兵遣将的命令被骑着驿马的传令兵一道道送出。

户部值房里通宵亮着的羊角灯将窗纸映得惨白,算盘珠子响得如同骤雨打瓦。

户部主事们捧着空了大半的账册在廊下奔走,被夜风吹散的纸页上各种朱批字迹格外刺目。

西城粮仓外,火把将连夜搬运粮草的民夫背影拉得老长……

京城气氛紧张,而苍州各县却是一片太平欢乐的景象。

随着赵樽的大红请柬一一送出,苍州王赵樽和王妃韩蕾,九月初一要在清水县王府举行大婚仪式的消息,如同春风拂过原野,短短几天便传遍了苍州各县。

这桩婚事在苍州地界上掀起的欢腾,比每一次赵樽率军击退突厥铁骑时的凯旋盛况还要热烈三分。

王府的驿马刚踏出清水县城门,沿途的茶肆酒坊便炸开了锅。

卖炊饼的老汉在城隍庙前支着摊子,边揉面团边扯着嗓子。

“听说了没?王爷特意嘱咐膳房,要备三百担喜饼散给道贺的乡亲们!”

这话引得那些赶早市的妇人们围作一团,大家都七嘴八舌议论着该备什么贺礼。

绸缎庄的周掌柜很会蹭流量,一听到消息,立马就挂出“庆贺王爷大婚,本店“锦缎对折”的红纸招牌,几正挑选着水红色的缎面待嫁姑娘看到后哧哧地笑。

清水河畔的芦苇荡里,渔家女们边补网边哼起了小调。

不知谁起的头,那“王爷发展救苍生,王妃施药济贫病”的民谣顺着粼粼波光飘出老远。

对岸正在浆洗衣裳的妇人们听见了,也跟着应和起来,捣衣声与歌声惊起一群白鹭,扑棱棱掠过正在搭建的十里彩棚。

王府总管这两日接帖接到手软,除却各州县官员的正式拜帖,更多的是乡老们托识字先生写的粗纸贺词。

有户人家送来对活雁,说是小儿子冒雨在芦苇荡守了三天才捕到的,非要按古礼给王妃添妆。

这些日子,不仅清水县里热闹异常,喜气洋洋。往清水县的官道上,车马行人也比往常多了几倍不止。

有扛着麻袋的农户,里头装着新收的核桃红枣;有挑着扁担的货郎,前后箩筐里尽是红烛喜联;更有些白发老者让儿孙搀着,执意要亲自去给王爷和王妃磕个头。

驿站的小吏忙得脚不沾地,却见一队青衫书生在檐下避雨。

为首的书生朗声吟道:“烽火台前挽雕弓,红烛帐里画蛾眉——好个铁血柔情的王爷!”

苍州王和王妃为苍州做出的贡献,百姓们都看在眼里,所以,赵樽和韩蕾备受苍州百姓的爱戴。

苍州各县受邀的宾客和自发来现场道贺的百姓,大家都在算着日子启程赶往清水县。

这些自发而来的百姓,不仅是为了讨一杯喜酒喝,给苍州王的大婚仪式凑个热闹,也是为了趁着这个机会,给他们心目中爱戴敬仰的王爷和王妃,送上自己一份小小的心意。

而这些心生欢喜的百姓们,还不知道即将等待他们的是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