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 > 第262章 顾老师,好久不见

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 第262章 顾老师,好久不见

作者:小小明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8 13:56:29

那两份项目提案终于通过审核,即将落地实施,姜蕴宁的心里涌起一丝轻松和满足。

办公室里,她靠着椅背稍作休息。

姜蕴宁已经很少再去回忆重生前的经历了。

毕竟,人在真正快乐的时候,是不会沉湎于过去的。

能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业里,还能不断做出成果,本就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幸事。哪怕在旁人眼里,那是枯燥单调的科研日常,对她而言,却甘之如饴。

不过,最近实在太忙。

等这一阶段告一段落,她还是得抽时间回一趟家。除了要见一见阮思玉,更重要的是去确认,那洞穴里发现的尸骨,相关部门究竟是如何处理的。

她心里始终惦记着——要让前世的“她”真正入土为安。

像她这种人死了,魂还在的经历也是没谁了,自己埋自己,可还行?

这时,电话骤然响起。

“我是姜蕴宁。”

一个小时后,一辆军车悄然停在研究所后门。姜蕴宁被低调接走,没有任何告知与通报,一切都笼罩在秘密之中。

时间往前推四小时——

西北航天控制中心。

控制室灯光昏暗,屏幕上显示着飞行器的轨道数据。

这次轨道运行出现偏差,航线正逐渐偏离预定轨迹。

顾远舟盯着屏幕,眉头紧锁,脑中飞速运算着复杂的轨道方程和时间微分。每一个数据都在他心中形成矩阵,他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调整模型参数。

“怎么样?”项目负责人俞建川皱着眉头问。

“不行。”顾远舟的声音沉稳,却压抑不住那股暗涌的焦虑,“按我的计算,以我们目前掌握的时间和误差幅度,单靠我一个人根本无法完成修正。”

在场的人心头一紧。

连顾远舟——这个被誉为罕见的数学天才、曾独自推演出关键算法的人——此刻都无能为力,这意味着问题的复杂程度,远超所有人的预估。

“那……还有多久?”

顾远舟停顿片刻,深吸一口气:“72小时。如果在这个时间内处理不了,飞行器将偏离轨道,最终可能撞击目标。”

控制室里瞬间陷入死寂,只有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在提醒每个人,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数学博弈。

顾远舟的脑海里,不期然浮现出姜蕴宁的脸。

不知道她现在在哪个部门,但如果她在这里,凭她的能力,这次复杂的轨道偏差,也许能够迎刃而解。

“必须请求支援。”顾远舟沉声道。

俞建川环视四周,目光凌厉:“华国最顶尖的人才都已经聚在这里了,现在还能请谁来支援?”

顾远舟没有丝毫迟疑,语气干脆而坚定:“立刻联系科技部,通知姜蕴宁——让她支援西北航天控制中心。72小时内,轨道修正刻不容缓。”

之前,姜蕴宁曾作为技术代表,参与过与灯塔国和德国代表团的谈判,所以顾远舟对她的情况有所耳闻。

他能大致推测的是,姜蕴宁应该专攻半导体领域。

虽然他不知道她此刻身在何处,但他很清楚,像她这样的顶尖人才,必然被安置在最机密的科研单位。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向科技部请求支援,是唯一且最快的办法。

俞建川微微一愣,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耳熟,但顾不得细想。他明白,顾远舟既然开口要求科技部调人,必定是非常关键的人才。

即便不一定如此,他也清楚,此刻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别无选择。

他压下心头的疑惑,转头对助理说:“直接联系科技部,最高级别通知。”

助理立刻应声快步离开。

所有人都明白,这不是普通的求援,而是关系到国家声誉与未来的最后防线。若72小时后飞行器失控坠毁,消息一旦登上国际版面,那将对华国科技与国际地位造成沉重的打击。

国际社会通常将航天能力视为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重要象征。

若飞行器坠毁,不仅是技术失败,更可能被舆论解读为国家科研管理不力或技术水平不足,进而影响战略威慑力和国际外交话语权。

顾远舟的眼神依旧紧盯屏幕,手指在桌面轻轻敲击,脑中快速计算着各项参数,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她能及时到位。

控制室里每一秒钟都像在倒计时,所有人都在尽全力寻找补救方案,气氛紧绷到几乎让人窒息。

姜蕴宁抵达西北航天控制中心时,离顾远舟预判的剩余时间只有60个小时。

她一踏进控制室,就看见顾远舟坐在监控屏前,眉头紧锁,手指轻敲桌面。

整个控制室的人都紧盯着屏幕,连门的开启与关闭都未曾察觉。

“顾老师,好久不见。”她快步走过去,微笑着打了一声招呼。上一次见面,还是天舟五号成功返回的时候。

“你终于来了,时间还剩六十个小时。”

顾远舟很高兴能够再次见到姜蕴宁,但眼前的紧迫局势让他无法轻松,连平日惯有的从容表情也难以维持。

“在路上,我已经通过加密终端把你传过来的资料看完了。”

顾远舟抬头看她,眼神里闪过一丝欣慰,但很快又被紧迫感覆盖。

“有解决思路了吗?”

姜蕴宁轻笑出声,“没有的话,我也不敢来啊。开始吧。”

她迅速走到屏幕前,目光如炬,扫过飞行器的轨道数据和各项参数。

顾远舟按照她的要求,指尖在控制台触屏上轻点,迅速调出模型计算界面,屏幕上瞬间呈现出飞行器轨道、推力响应和误差分析的全套数据。

“顾老师,根据现有轨道偏差和推力器响应时间,我有几个修正方案可以尝试。”她抬头,看向顾远舟,眼神坚定。

在轨道上进行微调或姿态控制时,推力器会改变速度或方向,而所谓推力器响应时间,就是推力器从接收到控制指令,到实际产生推力并开始影响轨道的时间间隔。

他点了点头,心里踏实了不少。

虽然和姜蕴宁相处不多,但他对她的能力有清晰认知——她从不信口开河。既然她说有几个修正方案可以尝试,那就说明她确实准备了几个可行方案。之所以说“尝试”,只是因为每个方案都有其优点,需要他们一起决定哪一个最优。

顾远舟调出相关文件和数据,展示在她面前:“我把误差范围和燃烧时间预估都整理好了,你可以直接套用进行初步模拟。”

在她赶来之前的这段时间里,顾远舟几乎没有停歇,把可能用得上的关键数据准备妥当。

姜蕴宁扫过那份完整的数据,眼睛发亮,脸上露出满意之色。果然,和学数学的人合作就是轻松,他们提供的数据总是严谨、清晰,几乎不需要再做额外处理。

两人几乎同时操作,计算模型与轨道数据以惊人的速度刷新跳动。

顾远舟负责推演轨道偏差和可能的修正区间,姜蕴宁则迅速在这些结果上叠加算法优化,修正推力器响应延迟与传感器误差。

两人几乎无需任何多余的交流。

控制室内,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注视着这场犹如高手过招的合作。

两人的默契让原本紧张惶惶的科研人员也逐渐稳住心神,心中那份焦虑被一丝丝的安心缓缓取代。

很快,其余科研人员也迅速投入,屏幕的闪烁、键盘的敲击、仪器的低鸣交织在一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