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 > 第211章 等着我

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 第211章 等着我

作者:小小明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8 13:56:29

三个小时后,主控室内最后一条模拟指令归零,系统随即切换至评估模式。屏幕上没有显示评估结果。

大屏沉默了几秒,像是在蓄意制造悬念。预期中的评分面板还未弹出,只有操作日志在后台悄然汇总。

但姜蕴宁没有催促,也没有表情波动。她站在监控台前,目光扫过整间主控室,落在每一张刚从高压状态中缓过来的脸上。

她不需要等结果。

目睹整个过程的她已经得到了答案。

“大家辛苦了。”姜蕴宁看了众人一眼后开口,声音不高,却叫人下意识挺直了背。

她抬手,拇指轻按怀表的弹扣,“咔哒”一声脆响,在安静的主控室里格外清晰。她低头看了看时间,随后合上怀表,收回口袋。

“你们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她顿了顿,语气没有起伏,“两个小时后,会议室集合——开会。”

没有解释会议内容,也没有表扬或批评,只留下一句清清冷冷的指令,像一阵过境的清风。

众人面面相觑,有人悄悄松了口气,有人却下意识握紧拳头。

这时,一名助理走上前来,低声示意众人跟他离开。

八人跟在他身后,安静地走出主控室,向临时休息区方向离开。脚步声杂乱,却无人交谈,仿佛都还沉浸在刚才那场模拟战斗里。

周启源却显得振奋。

他眉眼间依旧带着未散的专注,整个人像是刚从深水中跃出,呼吸中还夹杂着热气。今天的考核让他收获颇丰——不仅仅是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判断力和临场协作的意识,那是课本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

即便最终没能通过考核,他也觉得这趟经历绝对值得。

走在他后侧的许念,神情更显沉静。她还沉浸在那组紧凑的指令切换和异常参数中,脑海里时不时闪回那些精密到毫秒的操作节奏。

她认得姜蕴宁。

同样出身国防大学,年级还比姜蕴宁高了三届。

当然认识她。或者说,像姜蕴宁那自带聚光灯属性的升学成绩,在国防大学的前后十年里,就没有人不知道。

姜蕴宁在校期间,几乎成了一个传说——很少出现在常规课程表上,上课时间屈指可数,但每次考试却全是满分。

只不过,她在学校的时间实在是少。许念对她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几次远远的见面。虽然她们同属于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但两人之间,从未真正有过交集。

再后来,姜蕴宁就好像突然消失在视线中一样,没有人知道她的去向。

只有前段时间,圈内人才听闻她作为技术代表参与国际谈判,但相关信息极为有限。

毕竟出身军校,这些零星的消息反而更显她肩负着某些重要且机密的任务。

所以今天,当许念发现主考官居然是姜蕴宁时,心里竟出奇地平静。

她一直以为自己已经够快了——年级比姜蕴宁高,硕博连读,还提前毕业。但面对姜蕴宁那种坐火箭般的晋升速度,还是不得不承认,真的是比不了。

许念低下头,指尖不自觉地摩挲着袖口的线头。

姜蕴宁——等着我。

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为那样的人。

但她想试一试。

既然姜蕴宁能做到,那她也未必不行。榜样已经立在那里了,剩下的,就是她自己的路。

两个小时后,许念等八人在助理的带领下进入了会议室。

新团队的组建由姜蕴宁全权负责。根据上级指示,所长莫清文必须全力支持她的工作,主动放权,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宏观协调和资源保障,避免干涉具体事务。

因此,当他们推开会议室的门时,里面只有姜蕴宁一人静静地坐在主位上,仿佛早已等候多时。

八人坐定后,姜蕴宁合上手中的书,微微一笑,道:“欢迎加入‘晨曦’项目团队。”

她扫视众人,语气沉稳:“你们全部通过了考核,从全国数千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这支精英团队的成员。”

“或许你们还不完全清楚接下来将面对的挑战,但上午的考核,已经让你们对任务有了初步的认识。”

“‘晨曦’项目团队是国家重点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最高层的战略指导和充足的资金支持,承担着推动我国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大使命。”

“团队的核心目标,是突破现有光刻机技术瓶颈,实现国产高端光刻设备的自主研发,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保障国家芯片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和战略安全。”

“能力越大,责任也越重大。”

光听国家背书,在座的八人已经坐不住了。

这样一个顶尖团队,自己却是稀里糊涂地被选中,竟然一点儿没有感受到压力,反而充满了即将为国奉献的热情与期待。

在这个平台上,他们终于有机会与共和国的栋梁们并肩作战,不禁让人心潮澎湃,斗志昂扬。

姜蕴宁环视一周,微微点头。

很好,眼中满是期待,丝毫没有因即将面对前辈大佬而感到惶恐。

有梦想,才有未来。

她站起身,投影屏幕随即亮起,映出全球光刻机发展的关键数据和趋势曲线。

姜蕴宁指尖轻点遥控器,下一页投影切换出来,是一张标注了主要国家技术现状的全球地图。

“目前,全球光刻设备格局呈现出极端集中化的趋势。”

“以今年为界,全球最先进的极紫外(EUV)光刻机,仍由‘风车国’的阿斯特拉微影公司垄断,分辨率已逼近 7 纳米节点,部分设备甚至正向 5 纳米甚至更精细的工艺推进。技术垄断,供应受限。它背后不仅是数十年的科研积累,还有整个欧洲产业链的高度协同。”

“而在深紫外(dUV)领域,尤其是193nm浸没式光刻机,主要供应商包括不列颠的奥莱斯光研和樱花国的樱映科技。但他们的技术也比我们早走了二十年。”

“再说灯塔国,虽然不生产整机光刻设备,但他们控制着关键部件,比如光源系统、关键控制软件、EdA工具,以及几乎所有高端芯片制造的设备出口许可证——技术之外,还有制度性封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