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的晨光,透过玻璃瓦洒在农贸市场的棚下,队员们已扛着棚檐挡雨板赶来——这种挡雨板宽15厘米,厚5厘米,按张大爷的要求,要装在棚檐下方,向外伸出10厘米,防止雨水滴到摊位台面上。
“挡雨板要先在棚檐下抹一圈防水砂浆,再用钉子固定,钉子间距50厘米,每块板之间留1厘米的缝,填砂浆后擦干净,”张大爷拄着拐杖,指着棚檐的位置,“板体要水平,别一边高一边低,不然雨水会往一边流,滴到摊位上。”
李二哥拿起一块挡雨板,在砂浆里蘸了蘸,贴在棚檐下,用钉子固定好,小陈拿着水平仪,贴在板体上:“李二哥,平的!误差不到1毫米,合格!”李二哥笑着点头:“不错,继续,争取上午把所有挡雨板都装完。”
上午十点,棚檐的挡雨板全部安装完成,林薇站在摊位前,抬头看了看:“伸出10厘米,正好不会滴到台面,王大婶,您过来看看,满意不?”王大婶赶紧走过来,伸手摸了摸挡雨板,又抬头看了看棚顶:“满意!太满意了!以后下雨,雨水顺着挡雨板流到地上,俺的菜再也不会被滴湿了!”
另一边,陆衍带着队员们对接主暗沟和摊位的小排水沟——之前每个摊位旁都挖了小排水沟,铺了5毫米孔径的滤网,现在要把这些小沟和市场中间的主暗沟连起来,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下雨时,棚下的水、摊位旁的水,都能顺着沟流进主暗沟,不会积水。
“小排水沟要往主暗沟方向倾斜,坡度1:20,这样水才能流得快,”陆衍拿着卷尺量坡度,“这里还差一点,再挖深1厘米,调整坡度。”队员们赶紧调整,调整好后,陆衍往小排水沟里倒了一桶水,水顺着沟,顺畅地流进主暗沟,没有一点积水:“合格!所有小沟都按这标准对接,别偷懒。”
张大爷则在检查滤网的固定情况——之前有商户担心滤网会被踩松,队员们特意用红砖把滤网压在沟边,张大爷用脚轻轻踩了踩滤网:“压得结实,不会松,以后清理滤网,把红砖挪开就行,方便得很。”
中午,刘婶带来的午饭加了份炖鱼——是李叔特意送的,说感谢队员们把排水沟做得这么好,以后卖肉的血水,顺着小沟流走,摊位旁再也不会臭了。“俺们就是想让大伙卖菜舒心,”林薇笑着说,“以后有啥需求,大伙尽管提,俺们能解决的,一定解决。”
下午三点,所有小排水沟都和主暗沟对接完成,陆衍又做了一次排水测试,往每个摊位的小沟里倒水,水都顺畅流进主暗沟,棚下没有一点积水,张大爷点头:“排水系统合格!以后下雨,不管下多大,棚下都不会积水,商户们再也不用踩泥卖菜了。”
赵文山在施工日志上汇总:“5月18日,完成棚檐15厘米挡雨板安装(共40米),主暗沟与28个摊位小排水沟对接,排水测试合格;获李叔赠炖鱼,商户反馈良好;明日计划:安装公平秤,固定公平秤看管表,清理棚下杂物。”
傍晚,夕阳透过玻璃瓦,洒在顺畅的排水沟上,林薇看着棚下整齐的摊位、规整的挡雨板、顺畅的排水沟,心里满是期待——公平秤一装,杂物一清,就能让商户试营业了,新市场的模样,已清晰可见,而赵卫东,再也没有能挑事的地方了。
……???……???……
5月18日的晨光刚照亮农贸市场的棚下,林薇就和陆衍带着两台崭新的公平秤赶来——这是按市场管理处的要求,选的Ⅲ级准确度电子秤,误差为零,能满足商户和顾客的复称需求。
“公平秤就按之前定的位置装,一台在市场入口,一台在中间,”林薇指着地面上的白灰标记,“装之前先把地面扫干净,再在秤脚底下垫一块木板,防止地面不平,秤不准。”陆衍赶紧让人扫地,又找了两块平整的木板,垫在白灰标记上,小陈则帮忙把公平秤抬过来,放在木板上。
调试公平秤的师傅也来了,先打开秤的电源,再拿出标准砝码——500克、1000克各一个,放在秤台上,显示屏上的数字精准对应,师傅点头:“准确度没问题,误差为零,接下来教你们怎么校准,以后要是秤不准了,自己就能调。”
林薇和李叔凑在旁边学,师傅手把手教:“先按‘校准’键,再放上500克砝码,显示屏显示‘500g’后,按‘确认’键,校准就完成了,很简单,你们试试。”李叔接过砝码,按师傅说的步骤操作,校准完成后,显示屏显示“校准成功”,他笑着说:“真简单!以后俺值班的时候,每天早上校准一次,保证秤准。”
上午十点,两台公平秤全部安装调试完成,赵文山则把之前商户签字确认的公平秤看管表,贴在每台秤旁边的墙上——表上按“日期、早班(6:00-12:00)、晚班(12:00-18:00)”列好,每个时间段都有商户的名字,李叔的名字在早班那一列,每天都有,王大婶则主动报了晚班,表的最下方,还写着“监督电话:市场管理处xxxx”。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