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把乡卫生院的新院墙染成了暖金色——一米八高的砖墙笔直挺立,砖缝均匀得像用尺子量过,墙角嵌着的钢筋透着扎实劲儿,门口两米宽的通道干干净净,竹篱笆早已撤去,只留下墙上“红星基建队承建”的红色字迹,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队员们正拿着扫帚清理现场,李二哥蹲在墙根,用手摸了摸墙面,又用水平仪贴上去——红液线稳稳居中,他忍不住笑出声:“成了!咱这墙,砌得比城里施工队的还周正!王院长,您放心,别说十年,二十年都不会歪!”
王院长拿着卷尺,绕着院墙量了一圈,每一处尺寸都分毫不差,眼里满是欢喜:“太满意了!比俺之前想的好十倍!之前旧院墙漏风又倾斜,下雨天总担心塌,现在这新墙,又结实又整齐,来就诊的乡亲们都说,卫生院看着都精神了!”
乡亲们也围在院墙旁,有的伸手摸墙面,有的拍照留念(公社干部带来的旧相机),还有邻村的队长凑过来,拉着陆衍的手:“陆队长,林同志,俺们村想下个月修村头的小桥,还想扩两个大棚,你们基建队忙完这阵,可得去帮俺们!工钱俺们凑,红薯干、花生管够!”
“还有俺们村!”另一个队长连忙接话,“俺们村的小学教室漏雨,想请你们帮着补补屋顶,再砌个院墙,孩子们上课也安全!”
陆衍刚要答应,就见远处传来自行车的铃铛声,公社书记带着两个干部来了,车后座上绑着一个红绸包着的物件,还有几袋粮食。“大伙都在啊!”
书记笑着下车,“俺来验收院墙,顺便给大伙庆功!”
他走到院墙旁,仔细查看了墙面、地基,又问了张大爷水泥养护、钢筋加固的细节,听完后连连点头:“好!好!地基夯得实,墙体砌得直,养护也到位,完全符合公社的工程标准,比周建国公司修的水渠质量还好!”
说着,书记解开红绸包,里面是一块木质奖牌,刻着“公社优秀施工队”六个字,红漆鲜亮:“这是公社给红星基建队的奖励,表彰你们这大半年来,盖校舍、修水渠、建院墙,实实在在为乡亲们办事!以后公社有基建项目,优先考虑你们!”
陆衍双手接过奖牌,激动得手都有点抖,队员们也忍不住欢呼起来——从一开始凑齐人手的“临时班子”,到如今拿到公社认可的“优秀施工队”,从被质疑“农民搞不了基建”,到现在各村争相邀请,这一路的辛苦,都在这一刻有了回报。
林薇站在一旁,看着手里的奖牌,又看了看身边的队员和乡亲,心里满是感慨——第二阶段的路,从冬天的大棚破局,到春天的校舍攻坚,再到夏天的水渠修缮,最后是秋天的院墙完工,每一步都有波折,却也每一步都踏得扎实:大棚让乡亲们吃上了反季菜,赚了第一桶金;校舍让孩子们有了安全的教室;水渠解了春耕缺水的难题;院墙则让红星基建队的名字,传遍了整个公社。
“对了,还有件事要跟你们说,”
书记话锋一转,语气认真起来,“公社跟县里汇报了你们的实绩,县里打算下个月启动‘乡村基建计划’,要修三条乡村公路,还要在三个村建新建村小学,让公社推荐靠谱的施工队。俺已经把你们红星基建队报上去了,这可是比修院墙大得多的活,要是能接下来,不仅能带动更多乡亲就业,还能让你们的手艺传到县里去!”
这话一出,现场瞬间安静下来,紧接着爆发出更热烈的掌声。
李二哥攥着拳头喊:“俺们能行!有张大爷的技术,有林丫头的图纸,还有大伙的力气,别说修公路、建小学,就是盖厂房,俺们也能拿下!”
可就在这时,邻村的一个村民骑着自行车匆匆赶来,脸色有点急:“林丫头、陆衍!俺刚才去县城赶集,看到周建国了!他跟一个穿中山装的男人一起,进了县建设局的大门,好像在说你们基建队的坏话,还说要把修公路的活抢过去,让你们连边都沾不上!”
现场的热闹瞬间淡了几分,队员们的脸色都沉了下来——周建国从修水渠到建院墙,一次次打压、造谣,如今见他们要接县里的大项目,竟直接去县城找关系,手段越来越阴。
林薇却没慌,她看着众人:“大伙别担心,咱凭实绩说话,县里要的是能把活干好、能为乡亲们省钱的施工队,不是靠关系抢活的队伍。咱把眼下的收尾活做好,再把公路施工的基础准备做起来,就算周建国找了关系,咱也有底气跟他比!”
书记也点点头:“林薇说得对!你们的实绩摆在这,县里的干部也看重实干。俺会跟县里再沟通,把你们修校舍、水渠的验收报告都送过去,绝不会让实干的人受委屈!”
夕阳西下时,庆祝的人群渐渐散去,队员们帮着卫生院把最后一点工具搬回小屋,陆衍则拉着林薇,往渠边的婚房地走——那里的地基已经挖好,系统建里的钢筋、水泥板整齐地堆在一旁,夕阳洒在上面,泛着温暖的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