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离开仙山的第三日,晨雾漫过灵泉时,商鞅已在防护阵的阵眼处忙碌了半个时辰。他指尖凝着金青灵气,一点点将灵气注入阵眼的青石中 —— 自白雪出发后,他每日都会加固一遍防护阵,连最外围的预警阵都仔细检查三遍,生怕黑袍人趁虚而入。青鸾鸟阿鸾落在他身旁的石上,尖喙时不时啄一下阵眼旁的杂草,像是在帮他警戒,羽翼上的淡金光晕与阵眼的灵气交叠,倒成了仙山晨景里一抹安静的亮色。
“爹,灵田的预警草都检查过了,没有变紫的,灵脉的波动也很稳。” 商念秦提着竹篮跑过来,篮中放着刚采摘的凝魂草,眉心的守心纹还带着淡淡的灵气余温,“我还往灵泉里加了些护心花露,这样灵脉的纯灵气能更顺些,你稳固道基时也能省力点。”
商鞅收回灵气,摸了摸念秦的头。少年比白雪离开前又沉稳了些,往日里爱缠着阿鸾玩闹,如今却每日主动检查灵田、看管观尘镜,连打理灵草的动作都比以前熟练了不少。“辛苦你了。” 他接过竹篮,目光望向仙山以西的方向 —— 那里是迷雾森林的所在,连日来观尘镜只能模糊看到白雪的身影,护心印的温度虽一直稳定,却始终没有传来她的讯息,让他心中总悬着一块石头。
念秦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小声问:“爹,娘会不会遇到危险了?观尘镜里的雾气越来越浓,都快看不清娘的身影了。” 他说着,指尖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眉心的守心纹微微发亮 —— 这几日他总在夜里梦见白雪被玄参兽追赶,每次惊醒都要去观尘镜前看一眼,确认护心印的光芒还在才敢安心。
商鞅握住他的手,指尖的灵气轻轻传入他的掌心,安抚着他的不安:“你娘有金丹期的修为,还有护心印和守心剑,不会有事的。她只是在穿过迷雾森林,等雾气散些,观尘镜就能看得更清楚了。” 话虽如此,他自己心中也清楚,迷雾森林的 “**瘴” 有多难缠,更别说黑袍人还在谷中布了陷阱。他顿了顿,又道:“今日我去断云崖稳固道基时,顺便用仙识远眺凡间看看,或许能看到咸阳的动静 —— 你娘要守护的不仅是仙山,还有咸阳的百姓,我们也得知道凡间的安稳。”
念秦眼睛一亮,连忙点头:“好!我也想看看咸阳现在是什么样子,娘说过,那里有爹当年立木为信的地方,还有好多百姓在讲爹变法的故事。”
吃过晨食,商鞅让念秦留在木屋看管观尘镜,自己则提着守心剑、带着镇邪印,往断云崖走去。断云崖的灵脉核心处灵气最盛,不仅能稳固道基,还能借助灵脉的力量将仙识延伸到凡间 —— 这是他突破筑基后才有的能力,往日里他只敢用观尘镜看凡间片段,如今却能亲自 “看见” 那片他守护了百年的土地。
刚踏上断云崖的石阶,商鞅就感觉到灵根一阵轻颤 —— 丹田中的守心灵根舒展着金青纹路,与崖壁上的灵脉灵气相互呼应,比昨日又稳固了几分。他走到灵脉核心的青石旁盘膝坐下,将镇邪印放在膝上,守心佩贴在胸口,深吸一口气,缓缓闭上眼。
仙识顺着灵脉的灵气缓缓延伸,像一缕轻烟般穿过仙山的屏障,越过迷雾森林的边缘,朝着咸阳的方向飘去。起初眼前还是一片模糊的雾气,随着仙识不断深入,雾气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宽阔的平原 —— 平原上阡陌纵横,田地里的农夫正弯腰劳作,田埂旁的孩童追着蝴蝶跑,笑声清脆得仿佛能传到耳边。
“这是…… 关中平原?” 商鞅心中一震。百年前他初到仙山时,关中平原还多是荒地,百姓多以渔猎为生,如今却满是良田,连田埂都修得整整齐齐,显然是遵循了当年变法时 “废井田、开阡陌” 的规制。仙识继续往前,很快就看到了一座繁华的城池 —— 城墙比百年前高了数倍,城门上方挂着一块巨大的木牌,上面刻着两个朱红大字:“长安”。
“长安?不是咸阳……” 商鞅微微一怔,随即反应过来 —— 时间早已过去百年,凡间的王朝或许早已更迭。他让仙识顺着城墙往里探,只见城内街道宽阔,商铺林立,百姓穿着各色布衣,提着布囊往来于集市,偶尔有骑着马的官吏匆匆而过,却无一人仗势欺人,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街角处,几个孩童围着一位白发老者,正仰头听他讲故事。老者手中拿着一卷泛黄的书册,声音洪亮:“当年商君在咸阳立木为信,就是要让天下人知道,律法面前人人平等 —— 无论是贵族还是百姓,有功者赏,有过者罚。正是靠着这份规矩,秦国才能从一个西陲小国,一步步吞并六国,一统天下啊!”
“那商君后来去哪里了?他看到秦国一统,会不会很高兴?” 一个孩童问道。
老者叹了口气,轻轻抚摸着书册:“商君为秦国变法耗尽心血,却在秦孝公去世后被诬陷谋反,最终车裂而死…… 不过他的律法却留了下来,就算后来秦国变成了汉朝、唐朝,这‘依法治国’的根,却一直没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