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槐下田舍 > 第75章 红绸结佳偶,家国共期许

槐下田舍 第75章 红绸结佳偶,家国共期许

作者:用户68616352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28 11:33:39

洛阳的初夏,宫墙内的石榴花红得似火。苏砚秋站在坤宁宫的丹墀下,手里捧着一方锦盒,里面是按礼制准备的聘礼清单——并非金银珠宝,而是他亲手绘制的漠北屯田图、格致工坊的新式织布机图纸,还有一把经世大学学子锻造的匕首,鞘上刻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行”。

今日是他与安宁公主订婚的日子。没有繁复的百官朝贺,只有帝后与寥寥几位皇室亲眷在场,却透着一股寻常人家办喜事的温馨。

“苏爱卿,这聘礼倒是别致。”万历皇帝看着清单,朗声笑道,“别人送金送银,你送图纸送匕首,倒像你一贯的作风——务实,还带着点格致的巧思。”

苏砚秋躬身道:“陛下,臣以为,聘礼不在贵重,而在心意。这屯田图是漠北百姓的饭碗,织布机是天下女子的营生,匕首则能护佑平安,皆为臣亲力亲为之物,愿与公主共享这份安稳。”

皇后在旁笑着点头,示意宫女接过锦盒,对安宁公主道:“你瞧苏相多用心,知道你爱格致,连聘礼都带着学问。”

安宁公主今日着一身绯红宫装,发髻上簪着赤金点翠的凤钗,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红晕。她上前一步,将一方绣帕回赠给苏砚秋,帕上用银线绣着一幅“嘉禾图”,麦穗饱满,蚕桑环绕,正是她亲手所绣。

“苏相常说‘农为邦本’,”公主的声音清脆温和,“这帕子绣的是五谷丰登,愿往后与苏相一同,看着天下百姓都能衣食无忧。”

苏砚秋接过绣帕,指尖触到帕面细密的针脚,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方帕子比任何金玉都珍贵,它懂他的志向,也应和着他的期许。

订婚的仪式简单而庄重。在帝后面前,两人交换了信物,内侍高声唱喏:“万历十二年五月初六,册封苏砚秋为驸马都尉,与安宁公主订婚,择吉日完婚。”

声音落定,皇后亲自为公主戴上一支玉簪,又将一枚刻着“安”字的玉佩系在苏砚秋腰间:“这玉簪是哀家当年的陪嫁,玉佩是陛下登基时所得,今日都给你们,盼你们琴瑟和鸣,更盼你们往后无论身在何处,都记着‘安宁’二字——家安,国才能宁。”

苏砚秋与安宁公主一同谢恩,四目相对时,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坦然与期待。自那日家宴后,他们又见过几面:苏砚秋带她去了格致工坊,看蒸汽织布机如何将棉纱织成锦缎,公主指着齿轮传动的机关,竟能说出“咬合角度需精准到半分”;公主则邀他去皇家别苑的试验田,那里种着她从各地收集的稻种,她拿着算盘算亩产,条理清晰,让苏砚秋想起经世大学那些专注农桑的学子。

他们谈的从不是风花雪月,而是漠北的水渠该如何修得更省工,江南的桑蚕该如何养得更丰产,经世大学的女先生该增设哪些课程。看似是公务,却在一来一往中,摸清了彼此的脾性——他务实坚韧,她聪慧通透,竟比寻常男女相处得更投契。

仪式结束后,皇帝留苏砚秋在御书房小坐。君臣二人抛开礼仪,像寻常长辈与晚辈般谈话。

“砚秋,你可知朕为何同意这门婚事?”皇帝呷了口茶,目光温和,“不仅因为你是栋梁之才,更因为你心中装着百姓。安宁自小懂事,她要的不是驸马的爵位,而是一个能与她并肩看这万里河山的人。你俩在一起,是家事,也是国事。”

苏砚秋郑重道:“臣明白。臣不会因驸马身份懈怠公务,更不会让公主受委屈。往后无论在朝堂还是在民间,臣与公主都会同心同德,不负陛下与娘娘的期许。”

“好。”皇帝欣慰点头,“朕不要你们做只知享乐的皇家夫妇,要做能为百姓办实事的榜样。比如安宁懂算学,往后户部的账册,她若有兴趣,你可带她看看;你去各地巡查,若方便,也可带她去瞧瞧,让她亲眼看看,她绣帕上的‘嘉禾’,是如何在百姓手中长成的。”

从御书房出来,苏砚秋的腰间还系着那枚“安”字玉佩,走在宫道上,竟觉得脚步都轻快了些。秦风候在宫门外,见他出来,连忙上前:“苏相,外面都传开了,说您和公主是‘格致结缘,农桑定情’,百姓们都在说,这是天作之合呢!”

苏砚秋笑着摇头,却不否认。他想起方才公主说的话:“往后你去漠北,我便在京中帮你整理农桑账册;你研究新器物,我便帮你记录数据。虽不能同去,却能同做一件事。”

这便是他们的相处之道,没有缠绵悱恻,却有着“共做一事”的默契。

消息传到漠北,梁博伟特意让人送来了一匹最好的“混纺锦”,附信说:“这锦一半是汉人的蚕丝,一半是匈奴的羊毛,就像苏相与公主,虽出身不同,却能织成一幅好光景。漠北的弟兄们都盼着您大婚时,能穿上用这锦做的喜服。”

经世大学的学子们则集体送上了一台“报时器”——用格致原理制成,能准确报时,还能根据日影测算农时。山长在信中写道:“愿苏相与公主的日子,如这报时器般,精准安稳,细水长流。”

洛阳的百姓也自发地在朱雀大街上挂起了红绸,绸缎铺的掌柜说:“苏相让咱们穿得暖、吃得饱,如今他要娶公主,咱们也该沾沾喜气。”连匈奴布庄的巴特尔都送来一匹亲手织的红毡,上面绣着汉匈合璧的花纹,说:“这是草原的祝福,愿好人一生平安。”

苏砚秋站在府衙的窗前,看着街上的红绸与百姓的笑脸,又低头摸了摸腰间的玉佩。他忽然明白,这场婚事之所以被众人期许,不仅因为他与公主的情分,更因为百姓们从这桩婚姻里,看到了“家国同频”的希望——文臣与公主的结合,不是权贵的联姻,而是务实与聪慧的相伴,是“为百姓做事”的信念在延续。

三日后,钦天监选定了婚期,就在秋收之后。苏砚秋提笔给漠北的林文轩写信,让他秋收后送些新麦来,“磨成面粉,做喜饼,让京里的百姓也尝尝漠北的味道”。

信写完,他拿起那方“嘉禾图”绣帕,轻轻抚平。帕上的麦穗在阳光下闪着银光,像极了漠北无边的麦浪,也像极了他与安宁公主即将共同走向的未来——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只有在日复一日的相守中,将“安稳”二字,写进彼此的生命里,也写进这大明的山河里。

窗外的石榴花还在开着,红得热烈而踏实,像极了这场订婚所承载的意义:个人的圆满,从来与家国的安宁,紧紧相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