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槐下田舍 > 第7章 京华风致与市井烟火

槐下田舍 第7章 京华风致与市井烟火

作者:用户68616352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28 11:33:39

苏砚秋抵达京城时,正值暮春。永定门的城楼在夕阳下泛着砖红色的光,护城河的水波里荡着画舫的影子,岸边的垂柳把绿丝绦垂到水面,引得几个梳双鬟的丫鬟伸手去够,银铃般的笑声惊飞了芦苇丛里的水鸟。

“这位公子,要雇车吗?”一个穿短打的车夫凑过来,手里牵着匹老马,“到贡院附近的客栈,只要三十文。”

苏砚秋看着车夫黧黑脸上的笑纹,想起苏家屯赶车的王二,便点了点头。马车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咯噔”的轻响,车窗外的景致像幅流动的画——绸缎庄的幌子在风里摇,“瑞蚨祥”三个金字闪着光;茶楼里飘出评弹的弦音,唱的是《牡丹亭》的选段;穿圆领袍的小吏抱着文书匆匆走过,腰间的鱼袋碰撞着响;还有挑着担子的小贩沿街吆喝,“糖画儿——现画现卖——”

“公子是来赶考的吧?”车夫回头笑问,“这阵子贡院周围可热闹了,南来北往的举子能把客栈挤破。”

“是。”苏砚秋应着,目光落在街角的牌坊上,上面刻着“承天门”三个大字,笔法遒劲。他知道,这便是后世的**,此刻正站在暮春的风里,见证着往来的车马行人。

到了客栈,苏砚秋选了间靠窗的屋子。推开窗,能看到胡同里晾晒的蓝布衫,还有老太太坐在门墩上给孙子喂糖葫芦,晶莹的糖衣在阳光下亮得晃眼。隔壁的院子里,有人在弹三弦,琴声里混着卖花姑娘的吆喝:“买花儿来——茉莉、珠兰、夜来香——”

安顿好后,苏砚秋换了身半旧的湖蓝长衫,打算去街上转转。刚出客栈,就见两个锦衣卫骑着马从胡同口疾驰而过,玄色的飞鱼服在人群里格外扎眼,百姓们纷纷避让,连说笑的声音都低了几分。

“这几位爷是缉事厂的,惹不得。”旁边一个卖油饼的老汉压低声音说,“前阵子西城有家绸缎庄,就因为掌柜多说了句‘新粮价贵’,就被他们拿了去,说是‘妄议朝政’。”

苏砚秋心里一凛,想起书上说的明朝厂卫制度,看来传言非虚。他默默记下,在京城说话行事需格外谨慎。

往前走了两条街,便是国子监。朱漆大门前,几个穿襕衫的监生正争论着什么,其中一个高个子说得面红耳赤:“阳明先生说‘知行合一’,可不是空谈义理!若连稻菽之别都分不清,算什么格物致知?”

这话正合苏砚秋的心意,他忍不住停下脚步。那高个子监生见他听得入神,便拱手笑道:“这位兄台也是来赶考的?在下徐阶,松江府人氏。”

“在下苏砚秋,青溪县人。”苏砚秋还礼,没想到竟遇到了日后的名臣徐阶,虽此时尚是青年,眉宇间已透着股锐气。

两人越谈越投机,从经义谈到农桑。徐阶听说苏砚秋能让稻田增产三成,眼睛一亮:“苏兄有此才,何不将法子写进策论?如今北方大旱,朝廷正愁粮荒呢。”

正说着,街对面传来一阵喧哗。只见一群人围着个卖蝈蝈的摊子,摊主是个须发皆白的老者,竹笼里的蝈蝈叫得正欢。一个穿锦袍的公子哥拿起只蝈蝈,随手丢给随从:“赏他五两银子。”

周围一片抽气声。五两银子够寻常百姓过半年,竟只换一只蝈蝈。老者却不为所动,拱手道:“公子若喜欢,小老儿送您便是,银子却不敢收——这蝈蝈是给孩子解闷的,不是用来斗富的。”

公子哥愣了愣,随即笑道:“有意思。你这老头倒有骨气。”说着真把蝈蝈还了回去,转身带着随从走了。

“这是定国公家的小公子,”徐阶低声道,“虽是勋贵,倒不算跋扈。”

苏砚秋看着老者把蝈蝈笼摆整齐,想起苏家屯的张屠户,心里忽然暖了——无论京城还是乡野,总有些人守着自己的本分,活得坦荡。

傍晚时分,苏砚秋跟着徐阶去了琉璃厂。这里是京城的文化街,书铺、古玩店林立。他在一家书铺里看到本《农桑辑要》,是元人所着,翻了几页,发现里面有些记载已过时,便忍不住跟掌柜讨论起来,说哪些作物适合新垦的荒地,哪些施肥法更适合南方的水田。

掌柜听得连连点头:“这位公子是行家啊!不瞒您说,小老儿祖籍湖广,家里还有几亩地,正愁种不好呢。”

苏砚秋便把《农家杂记》里的法子拣要紧的说了些,掌柜听得入迷,非要留他吃饭。席间,掌柜说起京城的趣闻:“再过几日便是浴佛节,雍和宫要办庙会,有舞龙的、踩高跷的,还有西域来的胡商卖香料,公子一定要去看看。”

离开书铺时,天已经黑了。胡同里的灯笼次第亮起,像串起的星星。更夫敲着梆子走过,“咚——咚——”的声音在巷子里回荡,“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苏砚秋踩着月光往客栈走,心里渐渐敞亮。这大明的京城,既有朝堂的威严,也有市井的烟火;有勋贵的奢华,也有百姓的坚韧;有严苛的律法,也有文人的风骨。就像他手里的《农桑辑要》,既有过时的记载,也有不朽的智慧。

他忽然明白,会试的策论该怎么写了。不只是谈农桑水利,更要谈如何让这繁华京城与乡野田畴相连,让朝堂的政令能落地生根,让百姓的辛劳能换来安稳。

回到客栈,苏砚秋铺开宣纸,蘸饱浓墨。窗外的蝈蝈还在叫,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他提笔写下:“民生之本在农,农之兴在法,法之效在行……”

墨汁在纸上晕开,像他脚下这片土地的脉络,连着京城的宫墙,也连着苏家屯的田埂。这大明的风,吹过他的笔尖,也吹过千万亩等待耕耘的土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