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槐下田舍 > 第49章 沧海育栋梁,舰校启新程

槐下田舍 第49章 沧海育栋梁,舰校启新程

作者:用户68616352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28 11:33:39

初夏的厦门岛,海风裹挟着潮湿的气息,吹拂着刚落成的海军学校。青砖砌成的校舍沿着海岸线铺开,操场上矗立着高高的桅杆,学员们正攀爬绳索,动作虽略显生涩,却个个眼神坚毅。苏砚秋站在观礼台上,看着这所大明第一所海军专业学堂,嘴角泛起欣慰的笑意。

“苏相,这桅杆按您的吩咐,造得比‘镇海号’的主桅还高两丈。”海军学校总教习周岳指着操场上的设施,语气里难掩兴奋,“学员们每天爬三次,半年后上了船,保管比老水手还灵活。”

苏砚秋点头,目光扫过校内的“模拟舱”——那是按主力舰“镇海号”的布局仿制的舱室,火炮、罗盘、舵机一应俱全,只是比例缩小了三成,专供学员练习操舰。“光练爬桅杆还不够,”他道,“得让他们在模拟舱里练熟火炮装填、航向测算,闭着眼睛都知道每个零件的位置。”

这所海军学校,是苏砚秋在“靖海卫”成军后力主修建的。他深知,一支强大的海军不能只靠几艘巨舰,更需要懂航海、通战术、精器械的专业人才。因此,学校的招生范围极广:既有军武学堂里擅长算学、格致的优等生,也有经验丰富的老水手、渔民子弟,甚至还有格致研究所推荐的机械爱好者——他们对火炮、船械的原理理解远超常人。

开学仪式上,一百二十名学员身着统一的藏青色校服,列队站在操场上。苏砚秋走上讲台,身后的黑板上用朱笔写着“三知”:知海性,知舰理,知战策。

“你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做官,是为了守护这片海。”他的声音透过扩音铜喇叭传遍校园,“知海性,要懂潮汐、辨季风,知道哪里有暗礁、哪里有暖流;知舰理,要会修火炮、调罗盘,让战舰始终保持战力;知战策,要懂阵法、善协同,明白何时该打、何时该守。”

学员中,有个叫陈海的少年格外显眼。他是泉州渔民的儿子,父亲去年被倭寇所害,他带着一把磨亮的鱼叉来报名,说“要学本事,把那些强盗赶尽杀绝”。此刻,他握着鱼叉的手紧紧攥着校服衣角,眼里燃烧着复仇的火焰,却也藏着对知识的渴望。

课程比想象中更严苛。清晨天未亮,学员们就要去海边观察潮汐,记录水温、流速;白天在课堂上学习算学、天文、格致,用公式计算航船位置,用图纸分析船帆受力;下午则在模拟舱里演练,装填虚拟火药、转动舵盘,常常练得满头大汗,手上磨出血泡。

陈海起初很不适应。他能凭经验判断风向,却看不懂黑板上的“洋流公式”;能熟练爬上桅杆,却搞不懂火炮的“弹道抛物线”。有次算错了航船方位,被周岳训斥:“在海上,算错一尺,可能就撞向暗礁!”

那天晚上,陈海躲在礁石后哭了,手里紧紧攥着父亲留下的鱼叉。苏砚秋恰好巡视,见他如此,便坐下来与他聊天:“你父亲熟悉大海,靠的是经验;但你要保护更多人,就得靠知识。经验能让你活命,知识能让你赢。”

他从怀里掏出一本《海疆图志》,翻到泉州海域的页面:“你看,这上面标着的暗礁位置,是多少水手用命换来的。现在你把它记在脑子里,再用算学算出避开它的航线,才算真的懂海。”

陈海接过图纸,泪水滴在书页上,却用力点了点头。

学校里的“教具”也别出心裁。格致研究所送来的“水力船模”,能模拟不同风速下的船身姿态;天文课用的“浑天仪”,能精准测算星辰位置,辅助夜间导航;甚至有个“风浪模拟器”,用鼓风机和水泵制造人工风浪,让学员在模拟舱里练习颠簸中的火炮瞄准。

半年后,第一次“海上实训”开始了。学员们登上“靖海卫”的补给舰,跟随老兵出海。陈海负责记录航船数据,他用算学算出的航线,比老水手的经验判断更精准,避开了一处未标注的暗礁。老水手拍着他的肩膀笑道:“后生可畏!这书本上的学问,真比俺们的老法子管用。”

苏砚秋常来学校听课。有次旁听“战术课”,学员们正讨论如何拦截倭寇船队。有人主张“火炮正面轰击”,有人提出“迂回包抄”,陈海却站起来说:“倭寇船小灵活,正面打容易被他们跑掉。不如先派小船假装商船引诱,主力舰藏在岛后,等他们靠近了再用侧舷炮齐射。”

这番话让苏砚秋眼前一亮——这正是他当年在军武学堂讲过的“诱敌深入”战术,陈海不仅学会了,还能结合海战特点灵活运用。

年底考核时,学员们在模拟舱里演练“护航战”,面对三艘“倭寇船”的围攻,他们分工明确:了望手报方位,舵手调整航向,炮手精准射击,仅用一刻钟就“击沉”两艘敌船,逼退一艘。周岳拿着成绩单,对苏砚秋道:“这些孩子,一年顶得上老水手三年!”

学校的名声很快传开。沿海的渔民纷纷送子弟来报名,说“跟着苏相的海军学校学本事,既能报仇,又能护家”;连江南的读书人也动了心,有个经世大学的算学高材生,特意跑来厦门,说“想把算学用到航海上去”。

苏砚秋站在学校的观星台上,望着学员们在夜色中练习天文导航。他们用格致课教的“六分仪”测量北极星高度,计算纬度,笔尖在航日志上划出整齐的线条。远处的海面上,“靖海卫”的战舰正在巡逻,灯火如星,与天上的星辰交相辉映。

他忽然想起建校时说的“三知”。这些学员,正在用知识驯服大海——他们不再是大海的猎物,而是大海的主人;不再靠运气远航,而是靠智慧守护。这所学校,就像一座灯塔,不仅照亮了海疆,更照亮了无数年轻人的前程。

陈海拿着刚领到的“见习水手”徽章,走到苏砚秋身边,轻声道:“苏相,我算出了去倭寇老巢的航线。等我毕业,就申请去‘镇海号’,一定为父亲报仇,为所有被欺负的渔民报仇。”

苏砚秋拍了拍他的肩膀:“报仇不是目的,守护才是。等有一天,倭寇不敢再来,渔民能安心出海,你父亲在天之灵,才会真正安息。”

海风再次吹过,带着桅顶的铜铃声。苏砚秋知道,这所海军学校,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会有更多的“陈海”从这里走出,驾驶着大明的战舰,巡视万里海疆;会有更多的“镇海号”劈波斩浪,让“海晏河清”的愿景,化作真实的帆影,在每一个日出日落间,守护着这片蔚蓝的安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