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槐下田舍 > 第159章 新官承民望,铁律护苍生

槐下田舍 第159章 新官承民望,铁律护苍生

作者:用户68616352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28 11:33:39

登州府衙的议事厅里,晨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规整的光斑。二十几位身着官服的年轻官员肃立两侧,他们多是经世大学、格致学堂的新科毕业生,眉宇间带着青涩,眼神里却透着锐气,还有几位是从基层提拔的“后来居上者”,袖口磨出的毛边透着常年奔走的踏实。苏砚秋坐在主位,目光扫过众人,像看着一排刚出鞘的剑,既需打磨,更需明其锋芒所向。

“在座的多是新面孔,”苏砚秋的声音沉稳有力,打破了厅内的寂静,“有的刚离学堂,有的刚从乡野来,肩上的担子却一样重——登州百万百姓的衣食冷暖,就系在你们手上。”

他拿起案上的《登州民生册》,指尖在“渔货滞销”“盐税征管”“海疆治安”几处重重一点:“这些事,不是公文上的铅字,是渔民船头的愁容,是盐工晒场上的汗水,是夜归妇孺对安全的期盼。你们要记住,‘官’字两张口,一张要问民间疾苦,一张要为百姓发声,绝不能只练嘴上功夫,忘了脚下的土地。”

站在前列的登州通判林文远,是经世大学“民生治理”科的首届毕业生,刚到任三个月。他上前一步,躬身道:“苏大人教诲,学生铭记在心。上月处理‘渔市霸市’案时,学生曾犹豫是否要严惩——那些恶霸是本地乡绅的亲戚,后想起您说的‘法不避亲’,最终按律查办,现在渔市秩序好了三成。”

“做得对。”苏砚秋点头,“法律是秤,百姓是秤,秤砣不准,民心就会失衡。你们手里的权力,是百姓给的秤杆,若偏了毫厘,伤的就是民心。”他看向另一侧的海防同知赵勇——此人原是码头巡检,因三年内破获七起走私案,且总能为渔民追回损失,被破格提拔。“赵同知,你常年在码头,说说海疆治安的难点。”

赵勇黝黑的脸上泛着红,抱拳答道:“回大人,最难在‘防微杜渐’。走私船越来越隐蔽,有时伪装成渔船,夜里靠岸。但属下发现,渔民们最眼尖,只要跟他们说透‘走私货会冲垮本地市场’,他们比谁都上心,现在已有三十多个渔民自愿当‘眼线’,上个月就拦下两艘偷运私盐的船。”

“这就是‘以民为本’的道理。”苏砚秋赞许道,“百姓不是治理的对象,是帮手。你把他们当亲人,他们就会把你当靠山。”他顿了顿,语气转沉,“但也有不长眼的——前几日接到举报,黄县县令为讨好富商,竟默许其占用滩涂建私宅,逼得三户渔民无地晒网。这样的官,留着何用?”

厅内顿时鸦雀无声,几位年轻官员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苏砚秋看向负责监察的官员:“此案已查实,黄县县令革职查办,家产充公赔偿渔民。你们都记着,谁要是敢拿百姓的利益做交易,这就是下场!”

他拿起一本《大明律》,重重拍在案上:“这律法不是摆设,是百姓的护身符。走私、霸市、贪墨、欺压良善,桩桩件件都要严查,哪怕查到皇亲国戚,也不能手软。登州靠海吃海,更要守好‘海疆铁律’——护渔、缉私、安境,一样都不能松。”

林文远又道:“学生们商议,想在各县设‘民生信箱’,让百姓随时能递状子、提建议,每封都由官员亲自拆阅,每月在集市贴‘回音榜’,说明哪些事办了、哪些在办。”

“好主意。”苏砚秋笑道,“但要记住,信箱不是摆设,回音不能空泛。百姓提‘村口路该修了’,就不能只回‘已知晓’,得写清‘下月动工,由张三负责’。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才会信你、敬你。”

日近中午,议事厅的气氛渐渐热络。官员们说起自己的打算:有的想在渔区推广“互助保险”,让渔民遇风浪有保障;有的计划编《海疆普法册》,用渔民听得懂的话**律;还有的想请格致馆的人来教盐工“科学晒盐”,提高产量。

苏砚秋听着,忽然想起自己刚做官时的模样,也是这般热血,却常因“书生气”碰壁。他站起身,走到众人中间:“我年轻时,总想着做大事,后来才明白,能把百姓的小事办好,就是最大的事。你们有学问、有锐气,是好事,但别忘接地气——多去码头扛扛盐包,多跟渔民学学看天,多尝尝百姓家的糙米饭,才知道他们真正要什么。”

他从怀里掏出几枚“登州渔徽”,这是用废弃的船钉熔铸的,上面刻着“为民”二字。“这徽记,送你们每人一枚,戴在身上,时刻提醒自己:官是百姓的官,权是为民的权。”

官员们双手接过徽记,指尖触到金属的冰凉,心里却热烘烘的。赵勇将徽记别在衣襟上,粗声说:“大人放心,登州的海,我们会守好;登州的百姓,我们会护好!”

离开府衙时,阳光正好。苏砚秋望着年轻官员们匆匆离去的背影——有的要去黄县安抚渔民,有的要去码头查缉私货,有的要去盐场看晒盐进度,脚步轻快而坚定。

老管家叹道:“这些新官,看着真有劲儿。”

苏砚秋点头,望着远处的海岸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子。他们有新知识、新办法,只要守住‘为民’的根,登州的日子定会比现在更好。”

海风送来码头的喧嚣,夹杂着渔民的号子、商贩的吆喝,还有孩童的笑。苏砚秋知道,这些年轻的官员,就像刚升起的帆,终将在这片海域上,载着百姓的期盼,驶向更稳、更兴的未来。而他能做的,便是在他们启航时,系紧“为民”的缆绳,让他们永远记得,为何出发,为谁远航。

登州的海依旧潮起潮落,但这一日的府衙里,已埋下新的种子——以民为本,以法为纲,以勤为舟,终将在这片土地上,结出丰饶的果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