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槐下田舍 > 第137章 市价察民生,斤两系民心

槐下田舍 第137章 市价察民生,斤两系民心

作者:用户68616352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1-28 11:33:39

武昌府的早市刚热闹起来,苏砚秋已混在人群里,目光落在街角的粮铺前。一块木牌上用红漆写着:“上等白米,每石三十文;精盐,每斤五文;菜籽油,每斤八文。”旁边还贴着一张官府印发的“物价公示单”,上面的基准价与木牌上的数字分毫不差。

“张老板,这米价跟上个月一样?”他走上前,装作寻常买主问道。粮铺老板张顺抬头见是个老者,笑着点头:“稳着呢!官府每月都来核价,高了要罚,低了怕亏着咱们小商户,这价钱,公道!”

查看市价,是苏砚秋巡游的重要内容。米盐油是百姓居家过日子的“老三样”,价钱稳不稳,直接关系到民心安不安。当年他推行“平准法”,就是要通过官府调控,让 essential goods(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既不让商户赔本,也不让百姓吃亏。如今一路走来,他最想亲眼看看,这套法子在各地落实得如何。

在武昌府的“便民市场”里,苏砚秋挨家询问价格。卖盐的王婆掀开盐缸,雪白的精盐粒闪着光:“大人您尝,这是淮盐,官府统一运过来的,每斤就赚两文钱,多一分都不敢要。”她指着墙上的“物价举报箱”,“谁敢乱涨价,一举报一个准,去年街口李三卖盐敢要七文,被官府罚了半年营收呢!”

转到油坊,掌柜正用机器榨油,金黄的菜籽油顺着管道流进油缸。“这油是本地菜籽榨的,”掌柜说,“官府给菜籽定了保护价,咱收得便宜,榨出来的油自然贵不了。您看这公示单,官府连榨油的工钱都算进去了,定价八文,真是精打细算。”

苏砚秋让老管家记下价格,又去看市场角落的“平价供应点”。这里是官府直营的摊位,专门应对物价波动,米盐油的价格比市场价还低两成,只卖给持“惠民证”的贫困户。此刻,几个老婆婆正排队买米,每人手里的布袋上都印着“朝廷惠民”四个字。

“张婆婆,这儿的米够吃吗?”苏砚秋问。老婆婆掂了掂手里的米袋:“够够的!每月能来领十斤,够俺跟小孙子吃的。这米又白又香,比当年吃的糙米强百倍!”

离开武昌,行至长沙府,苏砚秋特意选了个偏远的乡镇集市。这里的物价公示单是手写的,贴在一棵老槐树上,字迹虽歪歪扭扭,数字却清晰:米三十一文,盐五文,油八文。卖米的小贩是个年轻人,见苏砚秋看得仔细,主动说:“大爷您放心,这价跟县城一个样。官府的‘物价巡查队’每月都来,带个小机器,称完重量就算账,一点猫腻都藏不住。”

他指着不远处的“格致公平秤”,那是一台带电子显示的台秤,买家卖家都能用来复称。“前阵子有个外地贩子想把盐卖六文,被人用公平秤一称,不仅缺斤少两,价钱还高,当场就被巡查队带走了。”年轻人说,“现在谁也不敢胡来,做生意嘛,讲究个实在。”

在衡州府的码头,苏砚秋遇到了运粮的船工。他们从洞庭湖运来大米,正卸船过秤。“这船米是官商合营的,”船工头说,“官府定了收购价,我们只管运,运费也是官府给,不用跟商户讨价还价,省心!”他翻开账本,上面记录着每船米的产地、重量、价格,“哪批米贵了,哪批米贱了,一目了然,谁也做不了假。”

苏砚秋注意到,各地的物价虽略有差异(偏远地区因运输成本高,会高一文两文),但都在官府规定的“浮动区间”内。更让他欣慰的是,百姓对物价的“敏感度”提高了——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基准价,遇到涨价会主动询问,发现违规会及时举报。

“这才是‘平准法’的关键。”他对老管家说,“官府调控是外力,百姓监督才是内力。内外合力,价钱才能真的稳。”

在一个偏远山村的杂货铺,苏砚秋终于发现了一点“异常”:这里的盐卖六文钱,比基准价高了一文。他没有声张,只是问掌柜:“这盐咋比别处贵?”

掌柜叹了口气:“大爷您不知道,咱这山路难走,盐得靠人背上来,多花的一文是脚力钱。官府知道这情况,每月给俺们补差价,不算违规。”他指着墙上的“特殊地区物价批准单”,果然盖着府衙的红印。

离开时,掌柜塞给苏砚秋一包盐:“您尝尝,这盐跟县城一个样,就是来的路远点,不亏心。”

傍晚,苏砚秋在客栈整理记录,米盐油的价格被一一列在纸上,旁边标注着“合规”“略高(有批文)”“百姓反馈”。老管家看着他核对数字,打趣道:“老爷,您这认真劲儿,比当年审户部账本还细。”

“这账本,比户部账本重要。”苏砚秋说,“户部账本记的是数字,这市价里记的是民心。米盐油贵一文,百姓就多一分愁;稳一文,百姓就多一分安。”

窗外,集市的喧嚣渐渐平息,只有打更人的梆子声远远传来。苏砚秋望着桌上的记录,忽然想起年轻时在洛阳,见百姓因米价暴涨而排队抢购,那时他就想,若有一天,百姓买米盐油不用再看价钱,不用再担心涨价,才算真的安稳。

如今看来,这个愿望,正在一点点实现。不是靠强压,不是靠施舍,而是靠一套透明的规则,靠官府与百姓的共同守护。就像那粮铺前的木牌,那老槐树上的公示单,字不多,却重千钧——因为它们系着的,是千家万户的柴米油盐,是一个国家最朴素的安稳。

夜深了,苏砚秋将记录收好,心里踏实了不少。明日还要继续前行,但他知道,只要米盐油的价钱稳着,百姓的日子就稳着,这江山的根基,就稳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