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京华墨韵 > 第18章 周末的摊位与订单

京华墨韵 第18章 周末的摊位与订单

作者:无始无道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8 10:00:59

秋日的阳光,褪去了夏日的酷烈,变得温煦而明亮。周六的清晨,清河镇的主街渐渐热闹起来,赶集的乡民、摆摊的小贩,交织成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在街角一株老槐树下,十二岁的陈默铺开一块洗得发白的粗布,将自己近期的雕刻作品一一摆开。

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兴起。初中生活开销增多,他虽节俭,但购买雕刻材料、添置必要的书籍总需要些花费,他不愿过多增加家中负担。更重要的是,赵老曾言:“手艺活,终究要经世致用,接受世人的品评,方能知长短,明得失。”他渴望一个平台,来检验自己所学,倾听真实的声音。

摊位上的作品,大多是他利用课余和周末时光完成的。有纹理天成、依势雕成的“山居”小摆件;有憨态可掬、适合孩童把玩的生肖小动物木雕;有利用边角料刻制的、印着“福”、“静”、“思”等字的简易印章;还有几只音色清越的小木鱼。材料多是普通的核桃木、椴木甚至竹根,胜在构思巧妙,刀法质朴中透着灵气。他给每件作品都标了价,不高,仅仅是材料费和些许手工心意。

起初,行人匆匆,并未过多留意这个瘦削少年的小摊。陈默也不吆喝,只是安静地坐在自带的小马扎上,手里拿着一块木头和刻刀,低头专注地修整着一件未完成的作品。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在他身上和手中的木料上跳跃,那沉静专注的神情,本身就成为了一道风景。

第一位顾客是一位领着孙子的老奶奶。小孙子被一只圆滚滚的木雕小猪吸引,挪不动步。老奶奶拿起小猪,摩挲着光滑温润的表面,又看了看标价,惊讶道:“小后生,这木头小猪是你雕的?手艺真不赖,还没啥毛刺,不怕娃儿划着手。”她爽快地付了钱,小孙子欢天喜地地抱着小猪走了。

这第一笔收入,虽然微薄,却让陈默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踏实感。

随后,一位穿着中山装、像是镇上文化站干部模样的中年男子在他的摊前驻足良久。他拿起那件“山居”小摆件,翻来覆去地看,眼中流露出惊讶和欣赏。

“小朋友,这作品……很有想法啊。”他推了推眼镜,“因势象形,得其天趣。不简单,不简单。这是跟哪位老师学的?”

陈默放下刻刀,礼貌地回答:“跟我村里的赵爷爷学的。他教我要听懂木头自己的话。”

“赵老?”中年男子若有所思,随即点点头,“可是那位从京城回来的赵老先生?难怪有此功底传承。你这件作品,我买了。另外,”他指着那方刻着“静”字的印章,“这个也帮我包起来。”

中年男子付了钱,又留下话:“我叫李文,在镇文化站工作。我们站里有时候需要一些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做宣传交流,你以后若有什么新作品,可以拿来给我看看。”

这算是第一个潜在的“订单”意向,陈默郑重地记下了。

午后的阳光更加和暖,摊位的顾客渐渐多了起来。一位大婶看中了一个榫卯结构严密的筷子笼,说比镇上卖的结实好看;一个年轻姑娘喜欢一枚用桃木雕刻的、寓意平安的葫芦挂件;还有几个学生围着他刻的动漫人物小像叽叽喳喳……

最让陈默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面带愁容的大嫂。她看中了一个雕刻着缠枝莲纹样的梳子,摩挲了很久,却迟迟没有开口问价。陈默注意到她气色不佳,眉头紧锁,似是心有郁结。

“大姐,这梳子是桃木的,安神,拿着也顺手。”陈默轻声说道,“您若喜欢,价钱好商量。”

那大嫂叹了口气:“小兄弟,不瞒你说,我家里老人最近病着,心里烦得很。是看你这梳子雕得宁静,心里好像也静了点。”她最终还是买下了梳子,虽然钱不多,但陈默在她离开时,忍不住多说了一句:“大姐,若是老人心烦失眠,可以用些百合、合欢皮泡水代茶饮,能安神解郁。”

大嫂惊讶地看了他一眼,道了谢才离去。

日头偏西,集市渐渐散去。陈默清点着布包里的收入,虽然都是毛票和硬币,但加起来,竟是一笔对他而言不小的数目,足以支付他好几个月的材料费和零用。更重要的是,他带来的作品卖掉了七七八八。

然而,真正的“订单”在他收摊时才姗姗来迟。一位穿着得体、手腕上戴着一串沉香木手串、颇有气度的中年男人,在李文同志的陪同下走了过来。李文介绍道:“小陈,这位是市里‘文心阁’的老板,杨老板。他专门经营文房清供和工艺礼品,今天来镇上办事,看到你的东西,很感兴趣。”

杨老板拿起摊位上仅存的一方青田石印章,对着光仔细看了看刀工,又用手指感受了印面的刻痕,眼中流露出商人的精明与鉴赏家的挑剔:“小兄弟,这印,章法稳妥,下刀干净利落,有点老辈人的规矩在里面,不像小孩子随手刻的。家里有长辈懂这个?”

陈默如实相告是跟着村里的赵爷爷学习。

杨老板点点头:“果然有名师指点。”他放下印章,语气变得正式了些:“小兄弟,我在市里开的店,时常有些客人喜欢定制些名章、闲章,或者书桌上放的小雅玩。市面上机雕的太多,死板;有些匠人做的,又太俗气。你这些东西,虽然还嫩,但贵在有想法,有灵气。我想问问,你愿不愿意接一些定制的活?材料我提供,按件给你算工钱,价格方面不会亏待你。”

他看着陈默,补充道:“当然,不能耽误你上学。你课余有时间就做。我这里先给你几块练习石和木料,你拿回去刻着试试,成品拿来我看看再说。”

这突如其来的、来自市里老板的订单邀请,让陈默心跳微微加速。他深吸一口气,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谨慎地问道:“杨老板,不知道您对定制的东西,一般有什么具体的要求?我怕我水平不够,做出来的东西不合您和客人的心意。”

杨老板见他面对机会还能如此沉得住气,先考虑自身能力是否匹配,眼中的欣赏之意更浓:“要求肯定会跟你讲清楚。刚开始,我会挑些简单的要求给你。我看重的是你这份潜质和踏实劲儿。你觉得怎么样?”

陈默看了看旁边鼓励地望着他的李文,又想起赵老说的“手艺要经世致用”,知道这是一个极好的历练和开阔眼界的机会。他不再犹豫,郑重地点了点头:“谢谢杨老板给我这个机会,我愿意试一试。”

回家的路上,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自行车后架上,不仅载着卖货所得和剩余的几件作品,还多了一小袋杨老板给的、用于试手的印石和木料。他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充实感与期待。

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先去了赵老的院子,将今天摆摊的经历,尤其是杨老板的订单邀请,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赵老。

赵老听完,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拿起一块杨老板给的青田石料,摩挲着说道:“这一步,走得正当时。市井摆摊是试水,市里老板的订单则是登堂入室的敲门砖。这位杨老板是生意人,也是识货的人,他肯给你机会,是你的缘分。记住,定制之物,关键在于‘领会’与‘呈现’,要能准确把握委托者的心思,甚至比他们自己更了解其潜在的需求,再用你的手艺将其具象化。这比随心创作,要求更高,也更能磨砺人。”

“我记住了,赵爷爷。”陈默认真地回答。

夜里,在油灯下,陈默仔细整理着今天的收获。他将卖货所得清点好,大部分交给母亲补贴家用,只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后续的材料基金。然后,他铺开纸,将杨老板的要求、李文同志的意向,以及那位大嫂提到的安神方子都一一记录下来。

他在日记中写道:“今日初试身手于市井,技艺微末,竟得认可,甚慰。所获银钱虽不多,然自立之始,意义非凡。尤以杨老板之邀为要,此非简单交易,乃期许与责任。往后当谨记赵爷爷教诲:重信守诺,精益求精。以手中刻刀,沟通心意,服务他人,方显手艺之真价值。”

窗外,秋月皎洁。陈默知道,他的世界通过这个小小的摊位和来自市里的订单,正变得更加宽广和具体。一条融合了学习、传承与独立实践的道路,正在他脚下清晰地向前延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