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京华墨韵 > 第17章 初中生涯的开始

京华墨韵 第17章 初中生涯的开始

作者:无始无道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8 10:00:59

盛夏的尾声,空气中依旧残留着暑热,但早晚的风已经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凉意,预示着季节的更迭。对于陈家沟,对于十二岁的陈默而言,这个秋天意味着一个重要的转折——他即将离开生活了十二年的村庄,前往二十里外的镇上去读初中。

消息传来时,陈默正在院中打磨一块石料,刻刀在他手中稳定地移动,发出规律的沙沙声。母亲拿着那封牛皮纸信封的录取通知书,从村部一路小跑回来,脸上是掩不住的喜悦与激动,眼眶却微微泛红。

“录取了!镇一中!咱们默娃考上了!”母亲的声音带着颤抖,将通知书像捧着珍宝一样递到陈默面前。

陈默放下刻刀,擦净手上的石粉,接过那张薄薄的纸。上面清晰地印着他的名字,“清河镇第一初级中学”几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他的心猛地跳快了几拍,一种混合着期待、茫然甚至一丝惶恐的情绪悄然蔓延。镇里,那是一个比陈家沟大得多的地方,是他从未长时间生活过的“外面”。

父亲接过通知书,反复看了好几遍,黝黑的脸上皱纹都舒展开来,他用力拍了拍陈默的肩膀,只说了两个字:“好!好!”但那双常年与土地打交道的手传来的力道,已诉说了千言万语。

爷爷陈正松显得最为平静,他仔细看过通知书后,只是微微颔首,对陈默说道:“雏鹰总要离巢,去见见更广阔的天空是好事。记住,无论走到哪里,根在陈家沟。”

最舍不得的是七岁的小妹陈雨。她已经能清晰地理解哥哥要去一个需要住校的地方,不能天天回家陪她了。她抱着陈默的胳膊,眼圈红红地,努力忍着不掉眼泪:“哥哥,你周末一定要回来哦!你教我的《三字经》我都会背了,你回来检查好不好?我还要学新的字!”

陈默心中柔软,轻轻拍了拍妹妹的头,承诺道:“好,哥哥一定每个周末都回来。小雨这么聪明,等哥哥回来,教你背《千字文》,还给你带镇上的芝麻糖。”

离家的日子在忙碌的准备中飞快到来。母亲熬夜为他赶制了新被褥和几身用结实棉布做的新衣服,每一针每一线都缝进了不舍与牵挂。父亲默默检查着他的行李,将一把小巧锋利的折叠小刀塞进他的背包:“在外面,万事小心。”那是让他用来防身,或许也能用来雕刻的。

赵老在他临行前,将他叫到院子,送给他一个扁平的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套齐全的、尺寸稍小的便携刻刀和几块质地细腻、易于携带的木料石料。“手艺不能丢,功课之余,摸摸它们,就像还在家里。”赵老的话语简短,却重若千钧。

爷爷给的,则是一本手抄的《初中常见中草药图鉴及简易方》和一小包他精心配制的防病强身的药茶。“学业的根底是身体,照顾好自己。镇上若有药铺,闲暇时可去观摩,理论需与实践结合。”

开学那天,天刚蒙蒙亮,父亲用自行车载着陈默和行李,踏上了通往镇上的土路。母亲和七岁的小妹一直送到村口,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晨雾与拐角处。陈默回头望去,只见母亲还在用力挥手,小妹也学着母亲的样子,用力挥动着她的小手。

二十里路,自行车颠簸了近两个小时。当“清河镇第一初级中学”的校门映入眼帘时,陈默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包围了。高大的校门,成排的教室楼,宽阔的操场,以及穿着统一(虽然后来知道那只是颜色相近)校服、熙熙攘攘的学生……一切都与他熟悉的陈家沟如此不同。空气中弥漫着陌生的气息,是粉笔灰、印刷品和众多年轻生命体混杂的味道。

报到,分宿舍。宿舍是八人间,拥挤而喧闹。来自不同村落的少年们,带着各自的口音和习性,迅速地熟络或试探着。陈默的被褥是母亲手缝的,蓝底白花的土布在一众从镇上商店买来的花色统一的被套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默默地整理好自己的床铺和角落,将爷爷和赵老给的木盒、书册小心地放在枕头内侧。

第一堂课是语文。老师是一位戴着眼镜、语调抑扬顿挫的中年男子。他讲解鲁迅的文章,分析词句的深意,引经据典。陈默努力听着,有些他能听懂,并且觉得与爷爷讲解古籍医书时的引伸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有些关于时代背景、特定隐喻的剖析,却让他感到隔膜,那是他生活经验之外的世界。

数学课则更像一场思维的风暴。抽象的符号,严密的逻辑推演,与他在药圃里计算株距、在雕刻中把握比例的感觉截然不同。他必须调动全部的精神,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

最大的挑战来自英语。那些扭曲的字母,古怪的发音,对他而言如同天书。当同学们跟着录音机念出“A、b、c”时,他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准确的声音,一种前所未有的挫败感攫住了他。他引以为傲的记忆力,在这些陌生的符号面前似乎失去了作用。

课余时间,同学们谈论着港台明星、流行歌曲、电视节目,这些对陈默来说,是完全陌生的领域。他插不上话,只能默默地坐在座位上,或是走到教室外的走廊,看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山脉轮廓,那里是陈家沟的方向。他想念爷爷沉稳的教导,想念赵老院子里木石的清香,想念药圃里蓬勃的生机,想念小妹叽叽喳喳如同雀儿般的声音。一种叫做“乡愁”的情绪,在夜深人静时,悄然啃噬着他的心。

但他没有让自己沉溺其中。他想起了爷爷的话:“见世面,知不足,然后能自强。”

他将思乡之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清晨,当舍友们还在酣睡,他已悄悄起床,在操场的角落练习一遍太极拳,稳住心神,然后开始背诵英语单词和课文,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模仿。课堂上,他眼神专注,笔记做得密密麻麻,不懂的地方就标记下来,课后追着老师询问。他将数学题当作雕刻中的难题,耐心地、一步步地拆解、推理。

他的勤奋和那股与年龄不符的沉静气质,渐渐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语文老师欣赏他对古文独特的感悟力;数学老师惊讶于他解决问题的执着和清晰的逻辑;甚至连最初让他倍感挫折的英语,在他的咬牙坚持下,也开始一点点进步。

他并没有完全封闭自己。当同宿舍的同学打球扭伤脚踝时,他主动上前,用爷爷教的推拿手法为其缓解疼痛,又用自己带的草药膏为其敷上。效果立竿见影,让周围的同学惊讶不已。渐渐地,“陈默会治病”的消息在小范围内传开,偶尔会有同学来找他询问一些小伤小病或是调理身体的方法。他都尽力解答,或用自己带的药材帮助一二。

他也在寻找着镇上与家中技艺的连接点。他发现镇上有家老字号的文具店,兼卖一些印章石料和刻刀。周末时,他会去那里观摩,看老师傅刻章,偶尔用自己省下的零花钱买一小块青田石,回到宿舍后,在赵老送的便携工具上,继续他的雕刻练习。刀锋接触石料的熟悉触感和声音,能让他瞬间平静下来,仿佛又回到了赵老的院子里。

第一个月回家时,陈默黑了,也瘦了些,但眼神更加明亮、沉稳。他给小妹带了承诺的芝麻糖,七岁的小雨开心得又蹦又跳,迫不及待地向他展示自己新学会写的几个大字。他给母亲讲了学校的趣事,跟父亲讨论了镇里看到的新的耕作技术,向爷爷和赵老汇报了学业和手艺的进展,并拿出了他利用课余时间雕刻的一枚小小的、印着“自强不息”的印章给赵老看。

赵老仔细端详着那枚虽显稚嫩却刀法稳健的印章,点了点头:“心没乱,手就没停。很好。”

爷爷则为他号了号脉,说道:“外感风邪已去,内气渐足。看来,这外面的风雨,你算是初步经受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