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杨根连拉带拽地把一脸不服、却又不敢反抗的莫盛启拖走,显然是急着去向杨业霆请罪并说明情况,杨逍宇无奈地笑了笑,倒也没太在意。他知道根叔是担心莫盛启这莽撞的言行触怒自己,也怕爷爷怪罪。但他心里清楚,爷爷看人的眼光,以及他对莫盛启这类纯粹军人的包容度。
他没有立刻离开军营,而是选择留了下来,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真正沉下心来,与那些选择留下的普通士兵们待在一起。
他没有摆什么少爷架子,就坐在训练场边的石墩上,或者走在他们中间,如同闲话家常般,询问他们的姓名、来历、家里的情况,以及为什么会选择加入军队。
通过交谈,他了解到,这些人当中,很大一部分是当初他从盘踞樊城的那伙土匪手中解救下来的百姓,对杨家、对“卯家”有着天然的感激和信任。还有一些,则是后来听闻樊城变化,从周边区域慕名投奔而来的流民或贫苦人家。
他们当中的大多数,最初的想法其实很朴素,也很现实——加入军队,能有一份相对稳定、足以养家糊口的粮饷,能在樊城这片给他们带来新希望的土地上站稳脚跟,不用再担心饿死冻死,或者被土匪、乱兵欺辱。对于更深层次的东西,他们并未想太多。
然而,杨逍宇也敏锐地发现,其中有那么十几个年轻人,眼神格外不同。他们大多在樊城的学堂学习了不短的时间,虽然修为依旧几近于无,但眼神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言谈间也多了几分条理和思考。他们加入军队,除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内心深处更萌生了一种想要为樊城、为这片给予他们尊严和新生的土地出力的念头,一种渴望守护眼前这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让曾经那些颠沛流离、任人宰割的苦难永远成为过去的责任感。
了解了这些,杨逍宇心中有了更清晰的轮廓。
傍晚时分,他准备离开军营。临走前,他将所有普通士兵再次集合起来。
他脸上带着鼓励的笑容,目光扫过每一张或因劳作、或因紧张而显得粗糙却认真的脸庞,朗声道:“兄弟们,今天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也听到了。一个月后的比试,是我杨逍宇当着所有人的面立下的约定!”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能安抚人心的力量,也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我在这里,再次向大家保证,我信任你们!我相信,只要方法得当,训练刻苦,纪律严明,我们未必就会输!”
人群中出现了一阵小小的骚动,许多人的眼睛亮了起来,胸膛不自觉地挺起了几分。
但紧接着,杨逍宇话锋一转,脸上的笑容收敛,变得异常严肃,甚至带着一丝冷峻:“但是,我也必须把丑话说在前面!无论如何,这里终究是军队!各位既然选择了穿上这身衣服,如果真心希望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那么,从明天开始,接下来的日子,将会异常的辛苦,远超你们的想象!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必须做到绝对的令行禁止!我的话,未来教官的话,就是铁律!没有任何价钱可讲!”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全场,给予他们思考和抉择的时间:“这既是对诸位决心和毅力的考验,也是我们这支队伍立下的第一条铁规矩!如果,有人不认同这一点,或者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担心无法承受接下来的艰苦,那么现在就可以站出来,自行离开。我杨逍宇绝不强求,并且会发放足额的遣散费,感谢诸位此前对樊城的信任与选择。是去是留,全凭自愿,绝不追究!”
他的声音在暮色中回荡,清晰而沉重。
场中一片寂静,只有晚风吹拂旗帜的猎猎声响。
杨逍宇心中其实有几分把握。这些普通百姓能够主动选择加入军队,本身就需要不小的勇气。而且,下午莫盛启那番话如此刺耳,在那种情况下,也只有他们这些人,在没有得到明确命令时,依旧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这本身就说明了他们的服从性和某种内在的韧性。
果然,短暂的沉默和面面相觑之后,没有任何一个人挪动脚步。
站在前排的那几个在学堂学习过的年轻人,更是相互对视一眼,然后齐齐向前踏出一步,其中一人代表大家,神色坚毅,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但却异常响亮地说道:“少爷!我们不走!既然少爷您看得起我们,认可我们,给我们这个机会!我们……我们一定拼了命也要争这口气!绝不会让少爷您失望!绝不会让樊城失望!”
“对!绝不辜负少爷!”
“我们留下!”
越来越多的人出声附和,声音从一开始的杂乱,渐渐汇聚成一股坚定而有力的洪流。所有人的脸上,都褪去了之前的彷徨与自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信任、被需要所激发出的强烈斗志与归属感。
杨逍宇看着这一幕,心中欣慰,点了点头,不再多言。有些东西,无需多说,行动是最好的证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