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信念如同暗夜中的灯塔,暂时驱散了弥漫在团队中的迷茫与猜忌。尽管信任的裂痕仍需时间弥合,但共同的目标让特别行动科与伊莎贝拉暂时搁置了争议,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寻找“寂静之城”的行动中。
根据伊莎贝拉共享的“星语者”古老文献片段,结合GOC前哨站失联前传回的零星数据,以及林风摧毁节点时引发的灵脉共鸣方向,他们大致锁定了一片位于基地东北方向、深入沙漠腹地的区域。那里被古代地图标记为“风哭峡谷”,据说狂风穿过嶙峋石柱时会发出如同哀泣的声响。
接下来的两天,队伍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艰难跋涉。灼热的日光、刺骨的夜寒、无处不在的细沙和干燥的空气考验着每个人的生理极限。环境适应服成了保命的依靠,但连续的行军和高度戒备依然消耗着大量的体力与精力。
林风的伤势在伊莎贝拉圣光的持续治疗和苏小婉的精心照料下,恢复得比预期要快,但胸肋间的隐痛依旧提醒着他不可过度发力。他大部分时间走在队伍中段,一边调整着自身状态,一边默默感受着脚下大地那沉寂而扭曲的灵脉,试图捕捉更多与“钥匙”相关的感应。
苏小婉作为总指挥,不仅要规划路线、规避可能的沙暴和流沙区,还要时刻关注着所有成员的状态。她的冷静和缜密在这种环境下成为了团队的主心骨。偶尔在休整时,她会不动声色地将自己水壶里省下的水分给明显消耗更大的林风,或者在他因伤痛微微蹙眉时,递过去一小片特制的镇痛凝胶。这些细微的举动,如同沙漠中的涓涓细流,无声地滋润着某种悄然生长的情愫。
云薇和沈渊则一边行军,一边不断调试着手中的探测设备。他们发现,越是靠近目标区域,那种低频的背景噪音就越发清晰,甚至开始干扰一些精密仪器的正常工作。
“这鬼地方简直是个天然的信号屏蔽区!”云薇烦躁地拍了拍手中一个时不时花屏的便携扫描仪,“沈木头,你的‘逻辑滤网’算法还能撑住吗?”
沈渊推了推眼镜,盯着自己平板电脑上不断跳动的数据流:“干扰强度呈指数级增长……需要动态调整参数……理论上,如果我们能利用这种噪音本身的‘模式’进行反向校准……”
“停!说人话!”云薇打断他。
“……我在尝试让它变得可用。”沈渊言简意赅地总结,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划动。
李明成为了队伍中最重要的“**雷达”。他努力克服着精神上的不适,将感知范围缩小,精度提高,专注于探查“**金属”的微弱信号和环境中异常的灵能流动。他的脸色一直不太好,但在赵猛时不时递过来的鼓励眼神和艾琳娜代行者偶尔吟唱的安抚圣歌下,他始终坚持着。
赵猛是队伍的磐石。他承担了最多的负重,负责探路和断后,那双经历过风沙洗礼的眼睛总能提前发现潜在的危险。他用最朴素的方式关心着队友,比如强行把多出来的能量棒塞给看起来最疲惫的人,或者在自己值守时,默默将风口的位置挡住。
伊莎贝拉和艾琳娜则专注于圣光力量的运用。伊莎贝拉似乎在通过某种秘法与星空建立联系,时常在夜晚仰望天穹,手指在圣徽上勾勒出复杂的轨迹,试图获取更多关于“星桥”和“钥匙”的启示。艾琳娜则更像一个沉默的守护者,她的圣光更加温和,主要用于驱散众人因长时间暴露在异常灵能环境下而产生的精神疲惫和负面情绪。
在经历了数次有惊无险的沙尘暴和小规模、零散的“**金属”骚扰后,他们在第三天下午,终于抵达了“风哭峡谷”的边缘。
眼前是一片巨大的、由风蚀形成的天然迷宫。无数巨大的、形态各异的岩石耸立在沙海之中,通道蜿蜒曲折,深不见底。狂风穿过石林,果然发出阵阵呜咽般的呼啸,更添几分诡异与荒凉。
“信号源……就在里面!”李明指着峡谷深处,语气肯定,“那种‘金属’的味道……和低频噪音……都变得非常浓烈!”
“文献记载,‘寂静之城’的入口隐藏于风与石的叹息之下。”伊莎贝拉看着眼前的峡谷,碧蓝眼眸中闪烁着光芒,“我们需要找到特定的‘标记’。”
队伍小心翼翼地进入峡谷。内部光线昏暗,温度比外面更低,风声在狭窄的通道内回荡,形成一种扰人心神的噪音。岩壁上布满了风沙侵蚀的痕迹,看不出任何人工雕琢的迹象。
他们沿着李明指引的方向深入,沿途发现了更多零星的“**金属”残留,但它们似乎都处于一种惰性状态,并未主动发起攻击,仿佛只是这片区域的“背景装饰”。
“它们……好像在……‘监视’?”李明不安地低语。
行进约一小时后,走在最前面的赵猛突然停下脚步,示意众人安静。他指着前方一处相对开阔的岩壁,那里似乎刻着什么图案。
众人靠近,用手电光照亮岩壁。上面刻着的并非预想中的“齿轮之眼”,而是一些极其古老、抽象的符号,描绘着星辰、流淌的沙漏,以及一个……跪坐在地上、双手托举着某种发光体的人形轮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