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金瓶梅那些事 > 第93章 王杏庵义恤贫儿 金道士娈情少弟

咱们接着唠《金瓶梅》第九十三回,这一回堪称 “陈敬济落魄进化史”—— 从官司缠身的破落户,跌成被地痞碰瓷的丧家犬,再沦为冷铺里的乞丐,好不容易遇着贵人救助,以为能 “出家重生”,结果又掉进道士的龌龊坑,最后还跟旧相好冯金宝重逢,简直比现在的 “逆袭爽文翻车版” 还抓马,咱们一点点扒开这糟心又好笑的剧情。

先从开头那首诗说起,“阶前潜制泪,众里自嫌身”,翻译过来就是 “在人群里偷偷抹眼泪,觉得自己丢人现眼,跟个局外人似的”,这话往陈敬济身上一贴,简直量身定做 —— 上回刚从牢里出来,家没了,钱没了,唱的冯金宝也回妓院了,好不容易捡条命,还得去跟杨大郎要被卷走的半船货,结果这一去,直接把自己怼进了 “碰瓷现场”。

陈敬济走到杨大郎家门口,试探着喊:“杨大郎在家不?” 他哪儿知道,杨大郎早就把货卖了钱,躲了一阵子,听说陈敬济家死了老婆、坐了牢,觉得他好欺负,竟偷偷回家了。听见陈敬济来要货,杨大郎不自己出面,让弟弟杨二风出来 “背锅”—— 这杨二风可不是善茬,是个典型的 “街溜子 碰瓷专业户”,胳膊上紫肉横生,胸前黄毛乱长,看着就像刚从菜市场打架回来的野猪,一出来就反咬一口:“你把我哥叫出去做买卖,这几个月没信儿,是不是把他推河里淹死了?你不找人,倒来要货?人命要紧还是货要紧?”

陈敬济被问懵了,刚想辩解,杨二风一把扯住他,就要动手。陈敬济吓得赶紧挣开跑回家,把大门关得跟铁桶似的。可杨二风还没完,故意捡了块三尖瓦,往自己头上一磕,顿时血流满面,跟拍武侠剧似的,然后拎着瓦碴子追到陈敬济家门口,拍着门骂:“我操你娘!我见你家银子了?你敢来我家放屁,看我不打死你!”

陈敬济这会儿刚从牢里出来,“惊弓之鸟” 都不足以形容他 —— 听见个绳响都怕成蛇,哪儿敢开门?只能缩在屋里,任凭杨二风骂爹骂娘、拿大砖砸门,连大气都不敢出。这真是 “嫩草怕霜霜怕日,恶人自有恶人磨”,以前陈敬济欺负西门大姐的时候多横,现在遇见比他还恶的地痞,连个屁都不敢放,妥妥的 “软柿子专挑硬的捏,遇见真硬的就成泥”。

没几天,陈敬济就扛不住了 —— 家里没米下锅,还得应付杨二风的骚扰,只能把仅剩的大房卖了,换了七十两银子,典了个偏僻小巷的小房住。接着又把丫鬟重喜儿卖了,只留着元宵儿跟他作伴;没过半个月,小房也住不起了,只能去赁房;后来陈安也跑了,元宵儿也病死了,陈敬济彻底成了 “孤家寡人”,家里的桌椅板凳全卖光,真正的 “一贫如洗”,最后连房租都交不起,钻进了 “冷铺”—— 这冷铺搁现在就是 “流浪汉收容所”,里面全是花子,冬天跟冰窖似的,夏天跟蒸笼似的,也就比桥洞强点有限。

花子们见陈敬济长得清秀,以前还是富家子弟,没太欺负他,让他睡热炕,给个烧饼吃,还让他干 “顶火夫” 的活儿 —— 就是打梆子摇铃,负责夜里报时、看场子。那时候正是腊月,天寒地冻,还下着大雪,陈敬济穿着单衣,提着铃铛串街巷,冻得耸肩缩背,跟个筛糠似的。有天五更,总甲看见个病花子躺在墙根下,怕冻死了,让陈敬济看着,给了把草让他烤火。陈敬济熬了一夜没睡,靠着墙就睡着了,还做了个梦 —— 梦见自己在西门庆家的时候,穿金戴银,跟潘金莲打情骂俏,醒了就忍不住哭起来。

花子们问他哭啥,陈敬济叹了口气,念了首打油诗:“频年困苦痛妻亡,身上无衣口绝粮。马死奴逃房又卖,只身独自在他乡。朝依肆店求遗馔,暮宿庄园倚败墙。只有一条身后路,冷铺之中去打梆。” 翻译过来就是 “年年倒霉老婆死,没衣没饭饿肚子,马跑奴逃房子卖,孤身一人在外飘,早上讨饭晚上睡墙根,只能在收容所打铃混日子”,听得花子们都直摇头 —— 这真是 “昔日富二代,今日乞丐王”。

就在陈敬济快饿死的时候,救星来了 —— 清河县有个叫王宣的老者,字廷用,六十多岁,家道殷实,是个出了名的 “慈善家”,专门济贫救苦,人送外号 “王大善人”。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王乾是牧马所的正千户,小儿子王震是府学的秀才,家里开着典当铺,日子过得滋润,没事就去寺庙听经、在家念佛,还在门首施药救人。因为后园有两株杏树,给自己取了个道号 “杏庵居士”,跟现在的 “公益博主” 似的,名气不小。

有一天,王杏庵头戴重檐幅巾,身穿水合道服,跟个 “退休老干部” 似的在门首站着,正好看见陈敬济打门前过,陈敬济赶紧趴在地上磕头。王杏庵忙扶他起来:“我的哥,你是谁啊?我眼昏,不认得了。” 陈敬济冻得说话都打哆嗦:“老人家,我是卖松槁陈洪的儿子。” 王杏庵想了半天:“你是陈大宽的儿子?” 看见陈敬济衣服破得露肉,脸又黄又瘦,忍不住问:“贤侄,你咋弄成这样了?你爹娘还好吗?”

陈敬济叹了口气:“我爹死在东京,我娘也没了。” 王杏庵又问:“我听说你在丈人家住过?” 陈敬济把自己被月娘撵出来、西门大姐死了、打了官司、被人坑了本钱的事儿说了一遍。王杏庵更心疼了:“贤侄,你现在住哪儿啊?” 陈敬济半天说不出话,最后才支支吾吾:“我…… 我在冷铺里住。”

王杏庵一听,眼圈都红了:“可怜啊!想当初你家多风光,我跟你爹还是朋友,那时候你才扎着小辫儿上学,怎么就落到这步田地?你那些亲戚呢?就没人帮你一把?” 陈敬济说:“我张舅那儿,我不好意思去。” 王杏庵赶紧把他让进屋里,叫小厮摆上点心酒菜,让陈敬济放开吃 —— 陈敬济饿了好几天,跟饿狼似的,差点把盘子都吃了。

王杏庵见他身上单寒,又拿出一件青布绵道袍、一顶毡帽、一双毡袜绵鞋,还秤了一两银子、五百铜钱,递给陈敬济:“贤侄,这衣服你先穿,铜钱当盘缠,赁个半间房住,这一两银子做点开小买卖,比如卖个柴米油盐,总比在冷铺里混强,免得丢你爹的脸。每月房钱不够,就来我这儿拿。” 陈敬济趴在地上磕头谢恩,心里感动得不行,嘴里说着 “小侄知道了”,拿着东西就走了。

可陈敬济这 “扶不起的阿斗” 属性,真是刻在骨子里 —— 他既没赁房,也没做买卖,五百铜钱天天在酒店、面店挥霍,一两银子还捣鼓了些假铜钱在街上花,结果被巡逻的当小偷抓了,送到坊里一顿好打,银子花光了,还落了一屁股疮。没两天,绵衣也输光了,袜子换了吃的,又变回了街上讨饭的,跟现在的 “月光族 赌鬼” 没两样,真是 “烂泥糊不上墙,扶上墙也得掉下来”。

又一天,陈敬济又打王杏庵门首过,王杏庵正站在门口,看见他身上就剩个毡帽,光脚趿着鞋,冻得直哆嗦,忍不住问:“陈大官,你那买卖做得咋样?房钱够了吗?” 陈敬济半天说不出话,问了好几遍,才把自己又把钱造光的事儿说了。王杏庵叹了口气:“贤侄,你这不是过日子的样啊!你就算干不了重活,找个轻活儿,比如帮人看店、送个货,也比讨饭强,免得被人笑话。你咋就不听我的呢?”

又把他让进屋里,叫人拿饭给他吃,吃完又给了他一条夹裤、一领白布衫、一双裹脚、一吊铜钱、一斗米:“你这次可别再乱花了,卖点柴炭、瓜子儿,好歹混口饭吃。” 陈敬济嘴里答应着,拿了钱米出门,结果没几天,又跟冷铺里的花子一起把米吃了,把布衫、夹裤输了个精光。大正月里,抱着肩膀在街上走,不好意思见王杏庵,只能在他家房山墙底下晒太阳。

王杏庵冷眼看见他,没叫他,陈敬济挨了半天,还是过来磕头。王杏庵见他还是老样子,无奈地说:“贤侄,这不是长久之计啊!人要吃饭,日子要过,你总不能一直讨饭吧?我给你找个去处,清闲又能安身,就怕你不去。” 陈敬济赶紧跪下哭:“老伯只要能让我安身,我啥都愿意干!” 王杏庵说:“离城不远,临清马头上有座晏公庙,那地方是鱼米之乡,热闹得很,庙主任道士跟我关系好,他手下有几个徒弟,我送你去做道士,学些念经吹打,给人家做做法事,也能混口饭吃。” 陈敬济连忙答应:“老伯说了算!”

王杏庵赶紧叫裁缝给陈敬济做了两件道袍、一顶道髻,鞋袜也备齐了。第二天,陈敬济来了,王杏庵让他在空屋里洗了澡、梳了头,戴上道髻,换上新衣服,活脱脱一个 “小道士”。又备了四盘羹果、一坛酒、一匹布、五两银子,自己骑马,雇了头驴让陈敬济骑,带着两个小厮挑着礼物,往临清晏公庙去 —— 七十里路,一天就到了。

到了晏公庙,天已经晚了,王杏庵下马进庙,只见青松翠柏,红墙朱户,气派得很,跟现在的 “网红文旅庙” 似的。山门高耸,殿阁整齐,大殿里塑着十二尊龙王像,长廊上刻着水族图案,旗竿插得老高,香火旺盛得很 —— 这晏公庙是管河道的,往来船家都来祭拜,求风调雨顺,所以特别热闹。

小道士赶紧进去报信,任道士忙整理衣服出来迎接。王杏庵让陈敬济和礼物在外面等着,自己跟任道士进了方丈 “松鹤轩”。任道士客气:“王老居士,您咋好久没来庙里玩了?今天咋有空过来?” 王杏庵说:“家里事儿多,一直没来。今天来是有个事求你,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帮。” 任道士说:“居士您尽管说,我肯定帮。”

王杏庵说:“我有个故人之子,叫陈敬济,二十四岁,长得清秀伶俐,就是父母死得早,没人管,家当也没了,没地方去。我念着他爹跟我的交情,想送他来你这儿做徒弟,学些本事,你看行不?” 任道士有点犹豫:“居士您推荐的人,我肯定信,可我手下那几个徒弟,都不省事,我怕他也……” 王杏庵赶紧说:“你放心,这孩子老实本分,胆儿小,还伶俐,肯定听话。” 任道士问:“人呢?” 王杏庵说:“在山门外等着,还有点薄礼,你别嫌弃。”

任道士赶紧说:“居士您咋不早说!快请进来!” 小厮把礼物抬进来,任道士看见帖子上写着 “谨具粗段一端,鲁酒一樽,豚蹄一副,烧鸭二只,树果二盒,白金五两。知生王宣顿首拜”,赶紧道谢:“居士您太客气了,这么重的礼,我都不好意思收了。”

陈敬济这时候走进来,头戴金梁道髻,身穿青绢道衣,脚踩云履净袜,腰系丝绦,长得眉清目秀,跟个 “小鲜肉道士” 似的,给任道士磕了四个头。任道士问他多大,陈敬济说:“属马,二十四岁了。” 任道士见他确实伶俐,给他取了个法名 “陈宗美”—— 任道士手下有两个徒弟,大徒弟金宗明,二徒弟徐宗顺,陈敬济排第三。

王杏庵把两个徒弟叫出来见了礼,任道士摆上酒菜,陪王杏庵喝酒。王杏庵喝不多,徒弟们轮番劝了几杯,就告辞休息了。第二天早上,洗漱完,又吃了早饭,喂饱了牲口,给了抬礼物的人钱,王杏庵临走前,把陈敬济叫过来嘱咐:“在这里好好学本事,听师父的话,我会来看你,按季给你送衣服鞋袜。” 又跟任道士说:“他要是不听话,你该打就打,别护着。” 任道士赶紧答应,王杏庵这才骑马回家。

陈敬济自此就在晏公庙当了道士。任道士年纪大了,鼻子有点红,身材魁梧,声音洪亮,留着一把大胡子,能说会道,还能喝酒,天天就负责迎宾送客,庙里的大小事都归大徒弟金宗明管。那时候朝廷刚开了运河,临清设了两个水闸,不管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船到闸上,都来晏公庙求神拜佛、做做法事,所以庙里特别有钱 —— 任道士还让徒弟在马头上开了家钱米铺,把庙里用不完的钱换成银子,自己攒起来,跟现在的 “寺庙 cEo 搞副业” 似的。

可这金宗明不是个好东西,三十多岁,天天往妓院里跑,是个 “酒色之徒”,还跟手下两个年轻徒弟搞同性恋。他见陈敬济长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跟个 “小鲜肉” 似的,就想勾搭他,让陈敬济跟自己同房住。晚上跟陈敬济喝了半夜酒,把他灌醉了,就跟他睡一铺。

刚开始还两头睡,金宗明嫌陈敬济脚臭,让他跟自己睡一个枕头;没一会儿又说陈敬济口气重,让他转过身,屁股对着自己的肚子。陈敬济假装睡着了,不理他。

陈敬济心里骂娘,表面却不动声色,还故意叫了一声。金宗明怕被任道士听见,赶紧捂住他的嘴:“好兄弟,别出声!你要啥我都给你!” 陈敬济趁机提条件:“你想勾搭我,得依我三件事:第一,不许再跟那两个徒弟睡;第二,庙里的大小房门钥匙都归我管;第三,我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你别管。你答应了,我就依你。” 金宗明赶紧说:“别说三件,十件我都答应!”

当晚两个人折腾了半夜,陈敬济在风月场里混过,啥花样都懂,把金宗明哄得团团转。第二天,金宗明确实把钥匙都交给了陈敬济,也不跟那两个徒弟睡了,天天跟陈敬济黏在一起。金宗明还在任道士面前夸陈敬济老实,任道士信了,还花钱给陈敬济买了张度牒 —— 这度牒搁现在就是 “道士资格证”,有了这个,陈敬济才算正式的道士。

从那以后,任道士对陈敬济完全不设防,陈敬济经常拿着银子去马头上玩。有一天,他遇见以前认识的架儿陈三儿,陈三儿说:“冯金宝他鸨子死了,现在被卖到郑家,改叫郑金宝儿了,就在大酒楼上卖唱呢,你不去看看?” 陈敬济这 “旧情难忘” 的毛病又犯了,拿着银子,跟着陈三儿就往马头的大酒楼去 —— 这一去,真是 “旧爱重逢,麻烦上门”,有诗为证:“人生莫惜金缕衣,人生莫负少年时。有花欲折须当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可惜陈敬济折的不是好花,是给自己惹麻烦的花。

这座酒楼是临清最有名的 “谢家酒楼”,相当于现在的 “cbd 网红餐厅”,里面有上百个包间,周围都是绿栏杆,靠着山冈,前临官河,来往的都是公子王孙、富商大贾,还有歌女舞女,热闹得很。门口停满了马车,楼上吹拉弹唱,跟现在的 “音乐餐厅” 似的,门口的对联都写着 “雕檐映日,面栋飞云”,气派得不行。

陈三儿领着陈敬济上了楼,找了个包间坐下,叫店小二摆上酒菜,就去叫冯金宝了。没一会儿,就听见楼梯响,冯金宝手里拿着个厮锣儿,看见陈敬济,赶紧跪下磕头,眼泪唰地就下来了,跟 “久别重逢的前任” 似的,真是 “数声娇语如莺啭,一串珍珠落线来”。

陈敬济赶紧拉她坐下,问:“姐姐,你这阵子在哪儿啊?我找你好久了。” 冯金宝擦着眼泪说:“自从在县里被打出来,我妈受了惊吓,没多久就死了,把我卖到郑五妈家。这阵子客人少,我只能来马头上的酒楼卖唱。昨天听陈三儿说你在这儿开钱铺,我还不信,没想到真能见到你,想死我了!” 说着又哭了。

陈敬济拿出帕子给她擦眼泪:“姐姐别难过,我现在好了,虽然没以前有钱,但在晏公庙当道士,师父挺信任我,以后我常来看你。” 又问:“你现在住哪儿啊?” 冯金宝说:“我住在桥西的洒家店刘二那儿,那儿有好多妓女住,白天就来酒楼卖唱,晚上回去住。”

两个人挨在一起喝酒,陈三儿烫完酒就走了,冯金宝拿出琵琶,弹唱了首《普天乐》:“泪双垂,垂双泪。三杯别酒,别酒三杯。鸾凤对拆开,折开鸾凤对。岭外斜晖看看坠,看看坠,岭外晖。天昏地暗,徘徊不舍,不舍徘徊”—— 唱的全是离别相思的苦,听得陈敬济心里酸酸的。

喝到酒酣耳热,两个人就在一起睡了 —— 陈敬济好久没碰女人,跟饿狼似的,折腾了半天才停。穿好衣服,陈敬济见天晚了,就跟冯金宝告别,给了她一两银子,给了陈三儿一百文铜钱,嘱咐冯金宝:“姐姐,我以后常来看你,你想我了就让陈三儿叫我。” 下楼又给了店主人谢三郎三钱银子酒钱,才回庙去了。冯金宝送到桥边,看着他走远了才回去,真是 “盼穿秋水因钱钞,哭损花容为邓通”—— 说白了,还是得有钱,才能续旧情。

陈敬济回了晏公庙,还以为自己捡了个便宜,既能当道士混饭吃,又能跟旧相好私会,日子过得美滋滋。可他哪儿知道,金宗明已经开始怀疑他了,任道士也不是真的信任他,这晏公庙的日子,没他想的那么安稳;而冯金宝那边,也不是真心跟他好,不过是想找个靠山混口饭吃。陈敬济这 “逆袭梦”,还没做几天,就要碎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