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金瓶梅那些事 > 第92章 陈敬济被陷严州府 吴月娘大闹授官厅

咱们接着唠《金瓶梅》第九十二回,这一回堪称 “陈敬济作死全集”—— 从坑娘败家产、被同伙卷款跑路,到碰瓷孟玉楼反遭陷害,最后家暴逼死西门大姐,把 “渣男 败家子” 的底色暴露得明明白白;另一边吴月娘为女讨公道,大闹县衙,总算硬气了一回。整个故事跟现代社会的 “坑爹剧”“家暴案” 无缝衔接,又惨又解气,咱们慢慢扒细节。

先从上回结尾的玉簪儿说起 —— 李衙内把这 “作精丫鬟” 打了一顿后,立马叫陶妈妈来领走,八两银子卖给了别人,又新买了个十八岁的小丫鬟,取名 “满堂儿”,专门负责做饭。这波操作跟现在 “开除刺头员工、招聘新人” 似的,干净利落,李家总算清净了。

可这边刚清净,那边陈敬济就开始 “作妖升级”。自从西门大姐带着嫁妆回了陈家,陈敬济就没安生过 —— 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天天跟他娘张氏要本钱做买卖,活脱脱一个 “啃老族”。他母舅张团练本来想帮他,跟张氏借了五十两银子想谋个管事的差事,结果陈敬济喝醉酒跑到张舅家门口骂街,把张舅气得不行,自己另借钱办成了事,还把五十两银子还给了张氏。张氏被这儿子气出重病,天天躺在床上吃药,没办法,只能兑出三百两银子,让陈定在家门口开了间布铺,让陈敬济学着做生意。

可陈敬济哪是做生意的料?天天跟陆三郎、杨大郎这些狐朋狗友在铺子里 “摸鱼”—— 弹琵琶、打骨牌、玩双陆,还通宵喝酒,没多久就把本钱霍霍得差不多了。陈定看不过去,跟张氏告状,张氏就不敢再把铺子交给陈敬济管。陈敬济倒好,反咬一口,说陈定染布时克扣钱,把陈定夫妻俩撵出家门,转头就拉杨大郎当合伙人。

这杨大郎可不是善茬,本名杨光彦,绰号 “铁指甲”—— 意思是 “抓钱就不撒手”,专门干 “画饼骗钱” 的勾当:许人好处时说得天花乱坠,骗起钱来跟拿自己家东西似的。陈敬济被他哄得团团转,又跟娘要了二百两银子,凑够五百两,跟着杨大郎去临清贩布。

临清这地方在当时可是 “网红打卡地”—— 作为大运河上的重要码头,商贾云集,车水马龙,光花柳巷就有三十二条,管弦楼七十二座,跟现在的 “不夜城” 似的。陈敬济年纪轻,没见过这阵仗,被杨大郎带着天天逛青楼、泡酒馆,布没贩多少,倒先在一家娼楼看上了个叫冯金宝的粉头。这冯金宝长得漂亮,还会唱曲,鸨子说 “这是我亲闺女,今年刚十八岁,全靠她养家”。陈敬济一见就走不动道了,立马给了鸨子五两银子房钱,连着住了好几晚。

杨大郎一看陈敬济迷上冯金宝,就开始 “拱火”:“兄弟,既然喜欢,不如娶回家当小老婆,多方便!” 陈敬济被说动了,跟鸨子讨价还价,从一百二十两讲到一百两,兑了银子,把冯金宝娶回了家。一路上用轿子抬着冯金宝,陈敬济和杨大郎骑马押着货船,扬鞭打马,美得不行,跟现在 “娶了网红女友” 的富二代似的,完全忘了自己是来贩布的。有诗为证:“多情燕子楼,马道空回首。载得武陵春,陪作鸾凰友”—— 可惜这 “鸾凰友”,最后成了催命符。

张氏在家一看,儿子没贩回多少布,倒花一百两银子娶了个妓女回来,一口气没上来,病情加重,没多久就咽气了。陈敬济没办法,只能买棺材装殓,请和尚念经做七,把娘埋进祖坟。他母舅张团练看在死去妹妹的面子上,没跟他计较之前的事。可陈敬济刚办完丧事,就把娘的正房三间分了 —— 中间摆灵位,两边收拾给冯金宝住,把西门大姐赶到耳房,还特意给冯金宝买了个叫重喜儿的丫鬟伺候。每天只跟冯金宝腻在一起,把西门大姐晾在一边,跟 “娶了新欢忘了旧爱” 的渣男没两样。

有一天,陈敬济听说孟玉楼嫁给李衙内后,李知县升了浙江严州府通判,带着家眷走水路赴任去了。这陈敬济突然想起当初在西门庆家花园里捡了孟玉楼一根簪子,顿时起了坏心思:“我拿着这根簪子去严州,就说孟玉楼以前跟我有一腿,这簪子是信物,她还把西门庆家藏的杨戬寄放的金银箱笼(按说该充公的赃物)带到了李家。李通判一个文官,肯定怕事,到时候说不定会把孟玉楼双手送给我,我把她娶回来跟冯金宝作伴,多快活!” 这想法简直是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典型的 “痴心妄想 碰瓷勒索”。有诗为证:“赶到严州访玉人,人心难忖似石沉。侯门一旦深似海,从此萧郎落陷坑”—— 这 “萧郎” 可不是痴情郎,是自作自受的 “倒霉蛋”。

陈敬济说干就干,从娘的箱子里翻出一千两银子,留一百两给冯金宝当家用,把陈定叫回来看着家、管布铺,自己跟杨大郎、家人陈安带着九百两银子,从八月中秋出发,先去湖州贩了半船丝绵绸绢,然后到清江浦码头,住在一个叫陈二的店主家里。陈敬济跟杨大郎说:“兄弟,你先在店里看着货,我跟陈安带点礼物去严州府看我家姐(指孟玉楼),最多三天就回来。” 杨大郎满口答应:“哥你放心去,我在这儿等你。”

可陈敬济不知道,他这一去,不仅没占到便宜,还把自己坑进了大牢。他和陈安到了严州府,先住在寺庙里,打听清楚李通判刚到任一个月,家眷三天前才到。陈敬济赶紧买了四盘礼物、四匹纻丝,打扮得人模狗样,跑到府衙门口,跟门吏作揖:“麻烦通报一声,我是通判老爹衙内新娶娘子的弟弟孟锐,来探望姐姐。” 门吏不敢怠慢,立马进去禀报。

李衙内正在书房看书,听说 “小舅子” 来了,赶紧整理衣服,说:“快请!” 见到陈敬济,李衙内还客气:“前几天成亲的时候没见到你,怎么现在才来?” 陈敬济装模作样:“我之前在川广贩货,刚回来就听说姐姐嫁过来了,特意来看看。” 没多久,茶喝完了,李衙内让手下把礼物送进去,跟孟玉楼说 “二舅来了”。

孟玉楼正在房里坐着,一听 “二舅”,还以为是亲弟弟孟锐来了,赶紧说 “有请”,让兰香收拾后堂。可等她在帘子里一看,差点没惊掉下巴 —— 哪是什么弟弟,是前女婿陈敬济!孟玉楼心里嘀咕:“他来干嘛?不过好歹是同乡,先看看他想说什么。” 于是整理衣服出来拜见,陈敬济刚说了句 “不知姐姐嫁在这儿”,就有人来请李衙内出去待客,李衙内嘱咐孟玉楼好好招待 “二舅”,就走了。

孟玉楼坐下就问:“姐夫怎么来了?大姐还好吗?” 陈敬济就开始卖惨,说自己从西门庆家出来后,怎么讨箱笼,怎么被月娘欺负,又说起潘金莲被武松杀死的事,还咬牙切齿:“都是月娘那泼妇,要是金莲还在,武松有十个胆子也不敢来!我这仇比海还深!” 孟玉楼劝他:“姐夫别这样,冤仇宜解不宜结。”

说着丫鬟摆上酒席,孟玉楼给陈敬济倒了杯酒,陈敬济接过来,趁机开始 “撩骚”,先回忆往昔:“姐姐,我以前在丈人家,咱们一起下棋打牌,多亲热,哪想到现在各奔东西。” 孟玉楼笑着打岔:“姐夫别乱说,清者自清。” 陈敬济不死心,从袖里掏出一包 “双人香茶”,递过去:“姐姐要是有情,就吃我这包茶。” 说着就跪下了。

孟玉楼脸一下子红了,把茶包扔在地上:“你太不识好歹了!我好意请你喝酒,你倒来调戏我!” 说完就回房了。陈敬济见她不理,立马翻脸,捡起茶包骂道:“你以为嫁了通判儿子就了不起了?你当初在西门庆家做小老婆,没跟我有一腿?” 说着从袖里掏出那根金头银簪子,“这是谁的?上面还刻着你名字,你敢说没跟我好过?你还把杨戬寄放的金银箱笼带来嫁汉子,我跟你没完!”

孟玉楼一看那簪子,确实是自己以前在花园丢的,怕被下人听见,赶紧换了笑脸出来,拉着陈敬济说:“姐夫别生气,我跟你开玩笑呢。” 趁没人,陈敬济赶紧说:“我在清江浦有半船货,你今晚假扮门子跟我走,咱们做夫妻,李通判一个文官,不敢来抓我们!” 孟玉楼心里冷笑,表面却答应:“好,今晚你在府墙后等我,我先把金银系过去,再跟你走。”

看官们想想,孟玉楼现在嫁了李衙内,年轻有为,夫妻恩爱,怎么可能跟陈敬济这种人跑?陈敬济这是 “自作多情”,还把人家当傻子。孟玉楼转头就跟李衙内说了,李衙内气得不行:“这小子敢来勾搭我老婆,看我怎么收拾他!” 立马叫了几个心腹快手,准备晚上抓贼。

到了半夜,陈敬济带着陈安来府墙后,果然看见墙上系下来一包银子(其实是李家用的赃罚银),刚要拿,就听梆子响,几条汉子冲出来,把他俩捆得结结实实,送到李通判那儿,李通判下令:“先关牢里,明天再审!”

第二天,严州府知府徐大人升堂,这徐知府是陕西临洮府人,庚戌科进士,出了名的清廉正直。李通判上去禀报:“昨晚抓了两个贼,陈敬济、陈安,偷了官库二百两银子。” 徐知府叫人把他俩带上来,一看陈敬济年轻俊朗,不像做贼的,就问:“你是哪里人?为什么来府衙偷银子?” 陈敬济一个劲磕头喊冤。

李通判在旁边煽风:“大人别信他,赃物都在,赶紧用刑!” 徐知府就叫人打二十板,刚打到十板,陈敬济喊:“孟玉楼陷我!我是西门庆女婿,她带了我家赃物嫁过来,我来要,反被她当贼抓!” 徐知府一听,觉得不对劲,赶紧叫人停手,把他俩关回牢里,说 “明天再审”。李通判还想劝,徐知府没理他。

徐知府私下叫了个心腹,让他假扮犯人,去牢里探陈敬济的底。心腹跟陈敬济睡一铺,假装同情:“兄弟,你看着不像做贼的,怎么落这儿了?” 陈敬济一肚子委屈,就把自己是西门庆女婿、孟玉楼带赃物改嫁、自己来要账反被陷害的事全说了。心腹回去告诉徐知府,徐知府更确定这里面有猫腻。

第三天升堂,徐知府直接放了陈敬济和陈安,还当众数落李通判:“你身为通判,怎么能官报私仇?人家是西门庆女婿,来要自己家的东西,你倒好,把人当贼抓!你这样做,公道何在?” 李通判被说得满脸通红,一句话也不敢说。陈敬济捡回一条命,赶紧溜了。

李通判回到家,气得跟夫人发火:“都是你养的好儿子!让我在同僚面前丢尽脸!” 说着就叫人把李衙内拉过来,拿大板子打:“你抓的好贼!现在好了,人家是来要赃物的,你倒把人当贼抓,害我被知府骂!” 打得李衙内皮开肉绽,夫人哭着劝:“相公别打了,他是你唯一的儿子,你把他打死了,以后靠谁?” 李通判气消了点,说:“不让他在这儿待了,限三天内带着孟玉楼回原籍真定府,别在这儿给我惹事!” 李衙内虽然舍不得孟玉楼,但也没办法,只能收拾东西走了。

再说陈敬济,从严州府出来,到寺庙拿了行李,赶紧回清江浦找杨大郎。可店主陈二说:“你三天前就派人来说不回来了,杨大郎收拾货船,早就走了。” 陈敬济不信,到河边找了一圈,连船影都没见着,才知道自己被坑了:“这杨大郎就是个骗子,把我的货和钱全卷走了!” 他身上的钱早就花光了,只能跟陈安搭顺风船回家,一路上把衣服当了换吃的,跟逃荒似的,脸又黑又瘦,活脱脱一个 “丧家犬”。有诗形容他这一路的惨状:“栖栖芰荷枯,叶叶梧桐坠。蛩鸣腐草中,雁落平沙地。细雨湿青林,霜重寒天气。不见路行人,怎晓秋滋味”—— 秋天本来就凄凉,他这处境更添一层惨。

好不容易到家,陈定一看他这模样,吓了一跳,赶紧扶他进屋。陈敬济把被杨大郎坑的事说了,叫陈定去杨大郎家打听,结果杨大郎根本没回家。陈敬济正着急,就听见屋里吵起来了 —— 原来是冯金宝和西门大姐在打架。自从陈敬济出门,这俩人就没停过:大姐说冯金宝把家里的钱偷偷给鸨子,还叫鸨子家的保儿来家里蹭吃蹭喝;冯金宝反咬一口,说大姐偷米换烧饼,还跟丫鬟元宵儿偷腌肉吃。

陈敬济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骂大姐:“你这泼妇,居然偷东西吃!” 把元宵儿打了一顿,又踢了大姐几脚。大姐被打急了,跟冯金宝撞头,骂道:“你这养汉的淫妇!自己偷钱还诬告我,我跟你拼了!” 陈敬济还帮着冯金宝:“你连金宝的脚指头都不如,还敢跟她闹!” 说着就抓住大姐的头发,用拳头打、用脚踢,还用拐子砸,把大姐打得鼻口流血,半天爬不起来。陈敬济打完,就抱着冯金宝回房睡觉了,不管大姐在耳房哭得多伤心。

到了半夜,大姐实在受不了这委屈和折磨,用一条绳子在房梁上上吊自杀了,死的时候才二十四岁。第二天早上,元宵儿去叫大姐拿木盆,推不开门,冯金宝的丫鬟重喜儿从窗眼往里看,还说:“大姐在房里打秋千呢。” 元宵儿仔细一看,吓得大叫:“爹!不好了!娘吊死了!”

陈敬济和冯金宝赶紧起来,跺开门,把大姐解下来,灌了半天水,也没救过来。陈定听说大姐死了,怕被连累,赶紧跑去告诉吴月娘。月娘一听女儿死了,还是被陈敬济逼死的,再也忍不住了,带着家里七八口人,小厮丫鬟全上,冲到陈家。一看大姐的尸体直挺挺地躺在那儿,月娘当场就哭了,抓住陈敬济又打又骂,把他打得浑身是伤;冯金宝躲在床底下,被拖出来也打了个半死,家里的门窗、床帐、妆奁全被砸了,能搬的都搬回了家。

回家后,月娘叫吴大舅、二舅来商量,大舅说:“姐姐,这事不能私了,不然陈敬济以后还会来缠你,不如去告官,断彻底了。” 月娘点头,写了状子,第二天亲自去县衙告状。

当时的新知县姓霍,叫霍大立,是湖广黄冈县人,举人出身,为人耿直。霍知县一看是人命案,还牵扯到五品官的遗孀(月娘是西门庆的妻子,西门庆是千户,五品官),赶紧升堂。月娘穿着孝服,腰系孝裙,跪在堂下,霍知县看她容貌端庄,不像撒泼的人,就说:“你起来说,状子我看了,这事我知道了,你先回去,让家人在这儿等消息,我马上派人去抓陈敬济。” 月娘拜谢了知县,坐轿子回家,让来昭在县衙等着。

霍知县批了状子,派两个公人拿着白牌,去陈家抓陈敬济、冯金宝,还有左右邻居范纲、孙纪,保甲王宽。陈敬济正在家里办丧事,听说月娘告了官,吓得魂都没了;冯金宝被打得躺在床上,一听要抓她,也吓得直哆嗦。陈敬济赶紧掏钱给公人买酒买饭,还是被一条绳子拴着,跟冯金宝一起押到了县衙。

升堂后,霍知县问陈敬济:“你为什么听信娼妇的话,打死西门氏,逼得她上吊?” 陈敬济赶紧狡辩:“大人冤枉!我是跟伙计在外被坑了,回家问她要饭吃,她没做,我就踢了她两脚,她是自己上吊的!” 霍知县怒道:“你都娶了娼妇,还问你妻子要饭?胡说八道!吴氏状上说你打死她女儿才上吊,你还不招?” 陈敬济还想抵赖,说月娘跟他有仇,诬陷他。

霍知县大怒,叫人把陈敬济打了二十板,又把冯金宝拶了一拶(用夹板夹手指),敲了一百下,然后把他俩关回牢里。第二天,霍知县派典史臧不息带着吏书、保甲、邻居去陈家验尸,发现大姐身上有青伤,脖子上有绳痕,确定是被陈敬济打伤后,不堪忍受才上吊的。臧不息把验尸结果报给霍知县,霍知县更生气了,又打了陈敬济十板,冯金宝也被打了十板,判陈敬济 “夫殴妻至死者绞罪”(绞刑),冯金宝 “递决一百,发回本司院当差”(打一百板,送回妓院)。

陈敬济慌了,在牢里写了张纸条,让陈定把布铺的本钱和大姐的首饰凑了一百两银子,偷偷送给霍知县。霍知县收了钱,把判词改了,只判陈敬济 “逼令身死,杂犯,准徒五年,运灰赎罪”(相当于有期徒刑五年,罚去运石灰抵罪)。月娘不服,跪在县衙门口哭着喊冤,霍知县把她叫进去,说:“娘子,你女儿脖子上有绳痕,确实是上吊死的,不能算殴杀。你怕他以后缠你,我让他写个保证书,再也不许去你家,这样总行了吧?”

霍知县把陈敬济提上来,让他写了杜绝文书,保证再也不找月娘的麻烦,然后罚他交了赎罪银子,放他回家。陈敬济回家后,把大姐的尸体装棺,停了七天,念经送葬,埋在城外。这一趟下来,陈敬济坐了半个月牢,花了不少钱,冯金宝被送走了,家里的钱也花光了,房子也典当了,总算捡回一条命,再也不敢去找月娘的麻烦了。真是 “祸福无门人自招,须知乐极有悲来”。

亲爱的读者朋友,这一回看下来,是不是觉得陈敬济的下场纯属 “自作自受”?从啃老败家产,到被同伙坑骗,再到家暴逼死妻子,每一步都踩在 “作死” 的点上,最后虽然没被处死,但也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算是罪有应得。而吴月娘这一回的表现,也让人刮目相看 —— 以前她总是忍气吞声,这次为了女儿,敢去县衙告状,敢跟知县据理力争,总算有了 “母亲” 该有的样子。咱们再想想孟玉楼,她面对陈敬济的骚扰,没有慌乱,反而冷静设计,既保护了自己,也让陈敬济受到了教训,可见她的聪明和果断。接下来的故事里,陈敬济会乖乖去运灰赎罪吗?月娘和孝哥儿的日子能平静下来吗?还有没有其他人物会出来搅局?咱们接着往下唠,精彩还在后头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