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金瓶梅那些事 > 第66章 翟管家寄书致赙 黄真人发牒荐亡

咱们今天唠《金瓶梅》第六十六回,这一回可太有意思了 —— 表面上是西门庆给李瓶儿办 “五七” 超度法事,实际上是把明朝土豪的社交套路、生意盘算、官场门道全裹在 “念经荐亡” 的外衣里演了一出大戏。咱得掰开揉碎了说,从开场的酒局到结尾的散场,每个细节都藏着门道,咱用大白话掺点现代梗,保证让你看得明明白白,还能乐呵乐呵。

先说开场,西门庆正陪着吴大舅(他老婆吴月娘的哥哥,相当于 “大舅哥”)、应伯爵(他的头号 “损友 狗头军师”)这帮人喝酒。喝到一半,西门庆突然想起正事儿 —— 自家的货船啥时候出发?赶紧问韩道国(他手下管外贸的伙计,相当于 “外贸部经理”)。韩道国说:“昨儿有人来对接,大概二十四号开船。” 西门庆点点头:“行,等过了二十号给李瓶儿念完经,就打包备货。”

应伯爵这时候插了句嘴,典型的 “凑趣儿” 风格:“哥,这次船走,派谁去押货啊?” 西门庆早有盘算:“仨人都去。明年先让崔大哥(崔本,另一个伙计)押一船杭州货回来,他再跟来保(西门庆的心腹,相当于 “总助理”)去松江那五处地方,收点布货回来卖。家里的绸缎、丝绸还囤着呢,得补点别的货,不然货架空了不像话。” 应伯爵立马拍彩虹屁:“哥这主意绝了!老话儿说得好,要啥有啥,才叫会做买卖!” 你看这俩人,一个管决策,一个管捧哏,配合得比说相声还默契。

这时候已经 “起更” 了(相当于晚上七点多),吴大舅是实在人,赶紧起身说:“姐夫啊,你这几天忙前忙后太累了,我们酒也喝够了,先回去了,你也歇会儿。” 西门庆哪儿肯放?好不容易聚一块儿,还得再热闹热闹,就让家里养的小优儿(明朝的 “私人歌舞团”)过来敬酒唱曲,每人再喝三盅才放行。送人的时候,西门庆要赏小优们六钱银子,这几个小优还不敢要,赶紧说:“是宋爷(应该是当地官员)出票叫我们来的,这是‘官身’,不敢要老爹您的重赏!” 西门庆大手一挥:“嗨,官差归官差,这是我私人赏你们的,怕啥?拿着!” 小优们这才磕头谢恩走了。你看西门庆这派头,既有土豪的大方,又有点 “不拘小节” 的霸道,很符合他 “暴发户 地方豪强” 的人设。

第二天一早,西门庆先去衙门上班(他当时当着 “提刑所理刑”,相当于当地的司法官员),家里这边早有动静了 —— 吴道官(当地道观的道长,相当于 “宗教活动组织者”)派了个徒弟、两个铺排(负责布置场地的杂役)来,在大厅里搭 “坛场”,也就是念经用的法台,摆得整整齐齐。西门庆下班回家一看,挺满意,打发这几个人吃了斋饭(道士吃素,得给人准备素餐)才让走。接着就叫温秀才(西门庆家的 “私人秘书 文案”,相当于 “办公室主任”)写请帖,把乔大户(西门庆的亲家,李瓶儿生的官哥儿跟乔大户家的女儿定了娃娃亲)、吴大舅、吴二舅(吴月娘的弟弟)、花大舅(花荣的哥哥?不对,是李瓶儿前夫花太监的侄子,相当于 “前小舅子”)、沈姨夫(可能是吴月娘的姨夫)、孟二舅(孟玉楼的弟弟),还有应伯爵、谢希大(西门庆的另一个酒肉朋友)、常峙节(以前跟西门庆借过钱的穷朋友,后来跟着混)、吴舜臣(吴月娘的侄子)这些亲戚、朋友、伙计,连带着他们的女眷(堂客),都请过来明天参加念经法事。家里的厨子也忙开了,准备斋饭、供品,这阵仗跟办大型宴会似的,一点不含糊。

到了第三天五更(相当于凌晨三点到五点),道士们全来了,进了经坛就开始忙活:点蜡烛、烧香火、吹拉弹唱(“打动响乐”),念各种经文。大门外头挂起了长长的幡旗,还贴了 “榜文”(相当于法事的 “活动公告”),两边贴了黄纸对联,写的是 “东极垂慈仙识乘晨而超登紫府;南丹赦罪净魄受炼而迳上朱陵”—— 翻译过来就是 “求神仙保佑,让李瓶儿的魂儿早点上天堂”,典型的道教超度用语,看着挺玄乎,实则是走流程。

大厅里的经坛也有讲究,挂了个 “斋题”(相当于法事的 “主题横幅”),二十个字:“青玄救苦、颁符告简、五七转经、水火炼度荐扬斋坛”。“五七” 就是人死了三十五天,古人认为这时候魂儿还没走远,得好好超度;“水火炼度” 是道教超度的核心仪式,意思是用水火 “净化” 亡魂,让她下辈子投好胎。

等太阳升高了,正主儿来了 —— 黄真人(道教的高级道士,相当于 “国家级宗教大师”)。你看他的排场:穿大红道袍,坐 “牙轿”(用象牙装饰的轿子,高级货),系金腰带,左右跟着一堆随从,还有人在前头吆喝开道(“仪从暄喝”),比当官的出门还威风。吴道官带着一群道士赶紧去接,到坛场行完礼,西门庆换了身素衣(办丧事穿的衣服)、戴了顶 “纟至巾”(一种素色的帽子),过来给黄真人磕头递茶。

接下来是布置 “法席”:洞案(道士做法用的桌子)旁边摆了个经筵,铺着大红销金桌围、绣着花的椅垫,两个小道童站在旁边伺候。等要 “发文书”(道教仪式里,给神仙递 “申请书”)的时候,西门庆赶紧送上一匹金缎子(贵重礼品,相当于 “出场费”);黄真人要登坛的时候,又换了身行头 ——“九阳雷巾”(道士做法的专用帽子)、大红金云白百鹤法氅(绣着金云和白鹤的道袍,高级定制款)。

先是 “表白”(道士念开场白,说明法事的目的),念完斋意,西门庆作为 “斋官”(主办法事的人)洗手上香。然后黄真人焚香净坛,“飞符召将”(假装召唤神仙手下的将领),“关发一应文书符命”(把给各路神仙的 “申请书” 都发出去),“启奏三天”(跟天上的神仙汇报),“告盟十地”(跟地下的神灵打招呼)。走完 “三献礼”(道教的祭祀礼节,分三次献酒、献食),又开始奏乐,“化财”(烧纸钱、纸元宝)行香。

西门庆和陈敬济(西门庆的女婿,相当于 “半个儿子”)手里拿着手炉跟着,前面有排军(西门庆家里养的保安)吆喝开道,前后四把销金伞(装饰着金线的伞,仪仗用品)、三对缨络挑搭(用丝线编的装饰品,增加排场)。这哪是去行香?简直是 “土豪出街”,排场拉满。

行香回来,安排 “监斋”(监督斋饭的道士)坐下,又奏乐,去李瓶儿的灵前 “摄召引魂”(假装把李瓶儿的魂儿召回来),让她 “朝参玉陛”(拜见神仙),旁边还设了几筵(摆放供品的桌子),让她 “闻经悟道”(听经文,明白道理,好投胎)。

到了午朝(相当于中午的仪式环节),黄真人换了 “高功冠裳”(道士做法的最高级行头),“步罡踏斗”(按照特定的步伐走,假装在天上走星斗的路线),“拜进朱表”(把写在红纸上的 “申请书” 献给神仙),“遣差神将”(假装派神仙的将领去办事),“飞下罗酆”(罗酆是道教里的地府,意思是派神将去地府捞人)。

作者专门写了一段黄真人的外貌描写,咱们得好好唠唠:“星冠攒玉叶,鹤氅缕金霞。神清似长江皓月,貌古如太华乔松。踏罡朱履进丹霄,步虚琅函浮瑞气。长髯广颊,修行到无漏之天;皓齿明眸,佩[竹录]掌五雷之令。三更步月鸾声远,万里乘云鹤背高。就是都仙太史临凡世,广惠真人降下方。” 翻译过来就是:黄真人戴的帽子上镶着玉叶子,道袍上绣着金霞;眼神清澈得像江里的月亮,模样古朴得像华山的松树;穿红鞋走步罡,像要上天;念经文的时候,手里的经卷冒着仙气。留着大胡子、长脸盘,修行到了 “无漏”(不会走火入魔)的境界;牙齿白、眼睛亮,手里拿着 “掌五雷之令”(能召唤雷电的法器)。半夜走在月亮下,能听到凤凰的叫声;坐着云走万里,骑在仙鹤背上。简直就是活神仙下凡!其实呢,这都是作者的夸张写法,突出黄真人的 “专业形象”,毕竟西门庆花了大价钱请他来,得让他看起来值这个价。

拜完表文,吴道官在坛场颁布 “生天宝[竹录]神虎玉札”(道教的法器、文书,相当于 “神仙颁发的通行证”)。行完午香,就到了吃午饭的时候 —— 卷棚(大厅旁边的敞棚,用来待客)里摆斋饭。黄真人面前是 “大桌面定胜”(高级的宴席,菜多、盘子大);吴道官等人的稍微差一点,但也不错;其他普通道士,就吃 “平头桌席”(简单点的套餐)。

吃完饭还得送 “辛苦费”:黄真人和吴道官各给一匹衬缎(高级绸缎)、四对披花(装饰用的花)、四匹丝绸;普通道士每人一匹布。桌上剩下的菜,都让人抬回庙里去,普通道士的布和菜,都让他们的徒弟装在箱子里带走。你看这流程,从吃饭到送礼,安排得明明白白,一点不亏待 “宗教工作者”,西门庆这 “人情世故” 做得相当到位。

吃完午饭,道士们去花园里散步消食(毕竟吃撑了),家里人赶紧收拾餐具,重新摆上斋饭,请吴大舅这些亲戚、伙计来吃。正吃着呢,突然有人来报:“东京翟爷那边派人来下书了!” 西门庆一听,立马精神了 —— 翟爷是翟谦,东京(明朝的都城,现在的北京)里大人物的管家,相当于 “中央领导的秘书”,跟西门庆是 “亲家”(西门庆给翟谦送过小妾,俩人算攀上关系了),他派人来,肯定有大事。

西门庆赶紧去大厅接人,只见来的是 “府前承差干办”(翟谦府上的办事员),穿青衣窄裤,戴万字头巾,穿乾黄靴,身上带着全套弓箭(证明是官方派来的,有身份),过来给西门庆行礼,西门庆也赶紧回礼。这人从怀里掏出两东西:一封书信,还有一封 “折赙仪银十两”(翟谦给李瓶儿丧事的慰问金,十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好几千块钱)。

西门庆问来人姓啥,那人说:“小人姓王,叫王玉,是翟爷派来送书的。不知道老爹您这边有丧事,还是安老爹的信到了东京,我们才知道。” 西门庆赶紧问:“安老爹的信啥时候到的东京?” 王玉说:“十月才到的。安老爹之前催办皇木(给皇宫用的木材),一年期满,升了都水司郎中(管水利的官员),现在又奉了圣旨去修理河道,得等工程完了才能回东京。” 安老爹是安凤山,西门庆的朋友,以前也帮过西门庆的忙,他升官修河道,对西门庆来说也是个好消息 —— 朝中有人好办事嘛。

西门庆问完话,就让来保(心腹助理)把王玉带到厢房里吃斋饭,吩咐他明天来拿回信。王玉突然想起事儿:“韩老爹在这儿住吗?宅里还有信要捎给他,我见了他,还得去东平府下书呢。” 西门庆赶紧把韩道国叫出来,让他跟王玉见面,陪王玉吃完斋饭,俩人一起去韩道国家里拿信。

西门庆拿着翟谦的信,心里美滋滋的 —— 翟谦是东京的人,他的信肯定有好消息,赶紧拿到卷棚里让温秀才看,说:“你照着这封信的意思,写一封回信给他,再准备十方纟刍纱汗巾(纟刍纱是高级纱料,汗巾相当于现在的丝巾)、十方绫汗巾、十副拣金挑牙(用金子装饰的牙签,高级日用品)、十个乌金酒杯(乌金做的酒杯,贵重餐具),作为回礼。他明天就来拿回信,你赶紧写。”

温秀才接过信一看,内容挺多,咱得逐句唠:“寓京都眷生翟谦顿首,书奉即擢大锦堂西门四泉亲家大人门下”—— 开头是客套话,翟谦自称 “眷生”(亲戚关系),称呼西门庆 “即擢大锦堂西门四泉亲家大人”,“即擢” 是 “马上要升官” 的意思,先给西门庆戴个高帽。

“自京邸话别之后,未得从容相叙,心甚歉然。其领教之意,生已于家老爷前悉陈之矣。”—— 意思是 “自从上次在东京分别,没机会好好聊天,我心里挺过意不去的。你之前跟我说的那些事儿,我都跟我家老爷(翟谦的主子,应该是个大官)汇报了。” 这是说翟谦没忘了西门庆的托付,还帮他在领导面前美言了。

“迩者,安凤山书到,方知老亲家有鼓盆之叹,但恨不能一吊为怅,奈何,奈何!伏望以礼节哀可也。外具赙仪,少表微忱,希管纳。”——“鼓盆之叹” 是古人对丧妻的委婉说法,翟谦说 “安凤山的信到了,我才知道你丧妻了,可惜我不能亲自来吊唁,太遗憾了!希望你节哀顺变。另外给你十两慰问金,一点小意思,你收下。” 这是说翟谦虽然没来,但礼数到了,还送了钱,够意思。

“又久仰贵任荣修德政,举民有五绔之歌,境内有三留之誉,今岁考绩,必有甄升。”——“五绔之歌” 和 “三留之誉” 都是表扬官员政绩好的典故,翟谦说 “我早就听说你当官当得好,老百姓都夸你,今年考核政绩,你肯定能升官。” 这又是一波彩虹屁,不过也可能是真的,毕竟翟谦在京城,消息灵通。

“昨日神运都功,两次工上,生已对老爷说了,安上亲家名字。工完题奏,必有恩典,亲家必有掌刑之喜。”——“神运都功” 应该是京城的一个工程,翟谦说 “昨天神运都功的工程,我已经跟我家老爷说了,把你的名字加上了,等工程完了上奏朝廷,肯定有恩典,你肯定能当上‘掌刑’(更高的司法官员,相当于现在的法院院长级别的)。” 这可是实打实的好处,翟谦帮西门庆在京城的工程里挂了名,相当于 “刷政绩”,为升官铺路。

“夏大人年终类本,必转京堂指挥列衔矣。谨此预报,伏惟高照,不宣。”—— 夏大人是夏延龄,西门庆的上司,“类本” 是年终把官员的政绩汇总上奏,翟谦说 “夏大人年终上奏的时候,肯定会把你调到京堂(京城的衙门)当指挥(高级武官或文官),我先跟你报个喜,你心里有数就行。” 这消息更劲爆了,西门庆要是能调到京城当官,那地位就完全不一样了,相当于从 “地方干部” 升成 “中央干部”。

信后面还有两个 “附云”(补充说明):第一个是 “此书可自省览,不可使闻之于渠。谨密,谨密!”——“渠” 是 “他” 的意思,这里指的是谁?可能是西门庆的政敌,也可能是家里的某些人,翟谦让西门庆 “这封信你自己看,别让别人知道,一定要保密!” 毕竟升官的事儿,提前泄露了不好。

第二个附云是 “杨老爷前月二十九日卒于狱。”—— 杨老爷是杨提督,之前跟西门庆有关系,后来被抓进监狱了,现在死在狱里了。这是个坏消息,但翟谦特意写进来,是提醒西门庆 “杨提督死了,你跟他的关系要撇清楚,别受牵连”,也算是好心提醒。

温秀才刚刚把信捏在手里,还没等把 “貂不足,狗尾续” 的谦辞说完,应伯爵这 “顺风耳” 加 “凑热闹专业户” 就凑了过来,一把抢过信,跟看八卦新闻似的扫了一遍,看完还不忘递回给温秀才,嘴里嘟囔着:“老先生啊,这回信可得好好写,翟公府里那都是文化人,可别让人笑话咱西门府没水平!”

温秀才听了,赶紧摆出文人的谦虚姿态:“伯爵爷您放心,学生虽说没多大本事,但也绝不敢在关公面前耍大刀,肯定尽最大努力把信写好,只求不丢了老爷的脸面。”

西门庆这时候正沉浸在翟谦带来的升官好消息里,看应伯爵在这儿瞎指挥,忍不住怼了一句:“你这狗才懂个啥!温老先生心里有数,用得着你在这儿指手画脚?” 应伯爵也不生气,嘿嘿一笑,又凑到别的话题上了,毕竟在西门庆面前,他向来是 “打不还口,骂不还嘴”,主打一个陪伴和凑趣。

没一会儿,午斋就吃完了。西门庆吩咐来兴儿(家里的仆人)赶紧把斋饭分发给各位亲戚、邻居,又让玳安(西门庆的贴身小厮,相当于 “生活助理”)去院子里(指青楼)给李桂姐、吴银儿、郑爱月儿、韩钏儿、洪四儿、齐香儿这六位姑娘送 “香仪人情礼”—— 说白了就是李瓶儿丧事的 “份子钱回礼”,每家都给一匹大布、一两银子。你别小看这一两银子,在当时够普通人家过好几天了,西门庆这是既顾着自己的面子,也没忘了这些 “相好” 的,场面功夫做足了。

到了后晌,道士们又开始忙活起来,升坛发擂(敲鼓助威,营造仪式感),上朝拜忏观灯(道教的仪式环节,对着灯忏悔祈福),解坛送圣(把请来的神仙送走)。不知不觉,天色就暗下来了。等这场醮事(道教的一种祭祀仪式)差不多收尾,已经是起更时分(晚上七点多)了。

门外的花大舅(李瓶儿前夫家的亲戚)被西门庆留住了,没让走;乔大户、沈姨夫、孟二舅这几位则起身告辞回家。最后留下的,是吴大舅、吴二舅、应伯爵、谢希大、温秀才、常峙节,还有家里的一众伙计。晚上还有个重头戏 ——“水火炼度”,得让他们都留下来观看。

只见大厅棚子里早就搭好了高座,扎了彩桥,还设了 “水池” 和 “火沼”(其实就是象征性的水池和火坑,道教仪式里用来 “净化” 亡魂的),旁边还摆了 “斛食”(给亡魂准备的食物)。李瓶儿的灵位单独放在一边,有专门的帏幕围着,供品摆得满满当当,一看就很用心。灵位旁边插着三杆幡旗:一杆魂幡、一杆红幡、一杆黄幡,幡上写着 “制魔保举,受炼南宫”—— 意思是 “请神仙帮忙制服妖魔,保佑李瓶儿的魂儿在南宫(道教里的好地方)接受锻炼,早日超生”。

仪式一开始,道士们就奏起了音乐,两边排着队坐好,有人拿着符节、捧着盂盆、握着宝剑,四个小道童规规矩矩地站在两边。黄真人则换上了 “黄金降魔冠”(道士做法的专用帽子,看着就很有威慑力),身披 “绛绡云霞衣”(红色的、绣着云霞图案的道袍,高级感拉满),登上高座,嘴里念念有词,开始宣偈(类似 “开场白” 的诗句):

“太乙慈尊降驾来,夜壑幽关次第开。

童子双双前引导,死魂受炼步云阶。”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太乙救苦天尊(道教里的神仙)下凡来了,地府的大门一个个打开。一对对童子在前面引路,死去的魂儿接受锻炼,一步步走上云彩铺的台阶(也就是成仙的路)。”

宣完偈,黄真人又熏香沐浴(象征性的清洁仪式,表示对神仙的尊敬),然后开始念祷文:“我谨以道教的名义,恭敬地邀请东极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十方救苦诸真人圣众,借着这真香,降临到今天的法会。要说人活在世上,每天都被俗事缠身,不知道死亡终会到来,只想着贪图生存。很少有人能积累善根,大多都跟着**走,陷入恶的境地,昏昏沉沉不醒悟,放纵**、心生嗔恨。总以为自己能长生不老,哪知道死亡来得这么快!一旦去世,所有的事情都成了空。要是带着业障缠身,到了地府就得受苦。今天我奉道,为去世的西门庆夫人李氏(李瓶儿)的灵魂,她一旦离开尘世,就长久地沉沦在黑暗的阴间。如果不通过超度来消除她的罪过,她肯定难逃痛苦的报应。幸好天尊怀着好生之德,拯救那些有求必应的苦难灵魂。洒下甘露滋润万物,放出祥瑞之光照亮黑暗的道路。命令三官(道教里的天官、地官、水官)放宽考核的条例,诏告十殿阎王(地府的十个阎王)暂停审判的笔墨。打开监狱释放囚犯,宽恕过错解除冤仇。让所有亡魂都跟着符使,走出幽暗的阴间关口。都让他们登上火池和水池,彻底洗涤灵魂,变成纯洁的样子。凡是能得到重生的,都回归到道教的正道上来。现在焚烧灵宝炼形真符,我谨在此宣读:

太微回黄旗,无英命灵幡,

摄召长夜府,开度受生魂。”

念完祷文,道士们先把魂幡放进水池里,焚烧 “结灵符”,然后把魂幡换成红幡;接着又在火沼里焚烧 “郁仪符”,再把红幡换成黄幡。黄真人一边操作一边念:“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水火相互锻炼,才能成就真正的灵魂形态。”

炼度仪式结束后,就请李瓶儿的神主(写着李瓶儿名字的牌位)穿上冠服(象征性的衣服帽子),走过彩桥,朝参玉陛(拜见神仙的宝座),皈依三宝(佛教、道教都有的 “佛、法、僧” 或 “道、经、师” 三宝,这里指道教的三宝),朝拜玉清(道教里的玉清元始天尊),众人一起唱起《五供养》(道教的一种歌曲,用来供养神仙)。

唱完《五供养》,黄真人又说:“既然已经皈依了三宝,就应该宣读九戒(道教的九条戒律)。” 宣读完九戒,道士们又奏起音乐,宣读符命(给神仙的文书)和《十类孤魂》(超度各种孤魂野鬼的经文)。

等所有炼度仪式都完成了,黄真人走下高座,道士们奏着音乐把他送到门外,然后焚烧纸做的箱子、库房(象征性的财物,给李瓶儿在阴间用)。

回到府里,这场斋功(整个超度法事)就算圆满完成了。道士们都换下了做法事的冠服,开始收拾道像(神仙的画像)。西门庆早就在大厅里点起了明亮的画烛,摆好了酒筵。三个小优儿(之前的私人歌舞团)也过来弹唱助兴,亲戚朋友们都坐在堂前。

西门庆先给黄真人敬酒,左右仆人捧着一匹天青云鹤金缎、一匹色缎、十两白银,西门庆跪下磕头说:“我亡妻今天全靠师父您的经功救拔,才能顺利超生,我心里感激不尽,这点微薄的礼物,聊表我的心意。”

黄真人赶紧扶起西门庆,客气地说:“我只是个微不足道的道士,承蒙道教的恩典,哪有什么本事能通达人天?这都是靠大人您的一片诚心感动天地,您夫人才能驾着祥云成仙啊。要是我收下这份礼物,实在是不好意思。”

西门庆坚持道:“这份礼物很微薄,还委屈了真人您,求您一定要收下!” 黄真人这才让小童收下礼物。

送完黄真人,西门庆又给吴道官敬酒,送了一匹金缎、五两白银,还有十两经资(念经的酬劳)。吴道官只肯收经资,不肯收金缎和白银,说:“我一向承蒙大人您的厚爱,这次能为您效劳,念经超度夫人往生仙界,也是我分内的事。能收下经资我都觉得过意不去,怎么还敢收这么贵重的礼物呢!”

西门庆笑着说:“师父您这话就错了!黄真人掌坛,所有的文书、法事,都是您在费心安排。这份礼物是给您的酬劳,怎么不能收呢?” 吴道官实在推辞不过,只好收下,还再三道谢。

给道士们送完礼、敬完酒,吴大舅、应伯爵等人就上来给西门庆 “散福递酒”(意思是分享法事的福气,给西门庆敬酒)。吴大舅端着酒杯,应伯爵拿着酒壶,谢希大捧着菜,三个人一起跪下。

应伯爵一边倒酒一边说:“嫂子(李瓶儿)今天能做这么好的法事,幸好请来了黄真人,还有吴师父费心,嫂子肯定能得到好处。这虽然靠黄真人超度的力量,但其实是哥您的诚心,还有嫂子的福气啊。” 说完,满满斟了一杯酒递给西门庆。

西门庆接过酒杯说:“多亏各位这几天费心费力,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了。” 说完,一口喝干了酒。

应伯爵又斟了一杯,说:“哥,得喝个双杯,不能喝单杯,这样才吉利!” 谢希大赶紧递过一筷子菜,让西门庆吃了垫垫肚子。

西门庆回敬了众人一杯酒,然后大家就按座位坐下。小优儿开始弹唱,厨子也端上了 “割道”(一种特色菜,把肉割成特定的形状)。

当天晚上,众人在席前猜拳行令、品竹弹丝(弹琴吹笛,娱乐助兴),一直吃到二更时分(晚上十点多)。西门庆已经喝得半醉,大家这才起身告辞。

西门庆送走客人后,进来赏了小优儿三钱银子,然后就往后院休息去了。

正是: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亲爱的读者朋友,这一回的故事到这儿就告一段落啦。你看这一场李瓶儿的 “五七” 超度法事,表面上是西门庆为亡妻尽情分,实际上处处藏着他的社交算计、生意安排和官场野心 —— 请黄真人撑场面是为了面子,给翟谦回礼是为了维护官场关系,连赏小优、送邻居斋饭都算得明明白白。兰陵笑笑生这一笔,把明朝土豪的生活百态、人情世故写得活灵活现,让人读着觉得既真实又讽刺。要是你还想深入聊聊这一回里的某个细节,比如西门庆的生意经、明朝的道教仪式,或者应伯爵这 “凑趣儿达人” 的小心思,都可以接着跟我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