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金瓶梅那些事 > 第63章 韩画士传真作遗爱 西门庆观戏动深悲

咱们接着唠《金瓶梅》第六十三回,这一回可是李瓶儿死后的 “重头戏”—— 又是画遗像,又是办道场,还有西门庆看个戏都能哭成泪人,热闹里裹着满肚子的苦,咱们慢慢掰扯。

开篇先上首诗,大概意思是 “美人走了,隔着阴阳两界想她,白天晚上都惦记,做梦梦见了还不敢信”,妥妥的悲情开场白,直接把李瓶儿去世后的伤感氛围拉满。

话说西门庆被应伯爵劝了半天,总算擦干眼泪,让小厮去准备饭。没一会儿,吴大舅、吴二舅就来了,先到灵前哭了一场,又跟西门庆作揖安慰,然后一群人挤到厢房里坐着。这边玳安跑回后院跟月娘邀功:“我就说应二爹有办法吧,几句话就让爹肯吃饭了!” 潘金莲立马怼他:“你这老油条,整天在外边给你爹当‘牵线搭桥’的,还有你搞不定的?” 玳安不服:“我从小伺候主子,能不知道他心思?” 月娘问:“谁陪你爹吃饭呢?” 玳安说:“大舅、二舅刚到,还有温师父、应二爹、谢爹、韩伙计、姐夫,一共八个人。” 月娘皱眉:“让你姐夫回后院吃呗,凑在前头干啥!” 玳安说:“姐夫都坐下了。” 月娘又吩咐:“你跟小厮去厨房端饭,单独给你爹拿碗粥,大清早的别空肚子。” 玳安苦着脸:“就我在家呢!其他人要么去报丧买东西,王经还去张亲家那儿借云板了。” 月娘气道:“书童那小子呢?跟你一起去!还怕碰坏他那‘纱帽展翅’(指书童穿的体面衣服)不成?” 玳安委屈:“书童和画童在灵前,一个打磐一个烧纸。春鸿被爹派去跟贲四换孝布了,嫌五钱一匹的不好,非要换六钱的破孝!” 月娘叹气:“五钱的也够用了,还折腾!” 催着玳安赶紧去,玳安这才拉着画童,端着大盘大碗的饭菜往前厅送。

众人正吃着,平安拿着手本进来禀报:“夏老爹派写字的来了,还送了三班军卫来帮忙。” 西门庆看了手本,吩咐:“给写字的三钱银子当赏钱,写个‘期服生’的帖子回夏老爹,多谢他。” 吃完饭收拾完,之前来保请的画师韩先生就到了。西门庆跟他行礼:“麻烦先生给画张遗像。” 韩先生点头:“您放心,我懂。” 吴大舅担心:“现在画是不是晚了?万一面容变了咋办?” 韩先生说:“没事,就算有点变,我也能画好。” 正喝茶呢,平安又来报:“门外花大舅来了!” 西门庆陪着花子由(李瓶儿的哥哥)在灵前哭了一阵,行完礼,花子由问:“我妹子啥时候走的?” 西门庆叹气:“丑时断气的,走之前还挺清醒,能说话,刚躺下没一会儿,丫头去看就没气了。” 这时候韩先生的小童拿着画具过来,花子由才知道要画遗像,西门庆红着眼圈说:“我实在心疼她,留张像在身边,早晚能看看,也算有个念想。”

接着西门庆让后院的女眷都躲开,掀起床帐,带着韩先生、花大舅等人到李瓶儿灵前。韩先生掀开盖在李瓶儿脸上的 “千秋幡”,一看,虽然李瓶儿病了好久,但脸色还跟活着似的,模样没怎么变,就是有点黄,嘴唇倒是红扑扑的,挺好看。西门庆一看就忍不住哭了,来保和琴童在旁边捧着画具。韩先生一看就有谱了,众人围着催他赶紧画,应伯爵还在旁边提醒:“先生,这是她生病的样子,平时她气色好着呢,脸圆圆的,长得可秀气了。” 韩先生说:“不用您说,我有数。” 突然转头问西门庆:“老爹,这位夫人五月初一是不是去岳庙烧过香?我好像见过一面。” 西门庆惊喜:“对!那时候她还好好的。先生,你多上点心,画一幅全身的、一幅半身的,灵前供奉,我给你一匹缎子、十两银子。” 韩先生赶紧应下:“您放心,我肯定用心。” 没一会儿,半身像就画好了,画里的李瓶儿跟真人似的,漂亮又温柔,拿给众人一看,都夸跟美人图似的。西门庆赶紧让玳安:“拿给你娘她们看看,哪儿不像说出来,好让先生改。”

玳安拿着画像往后院跑,跟月娘说:“爹让娘瞧瞧,六娘这像画得咋样,哪儿不像赶紧说,好改。” 月娘没好气道:“真是折腾,人都没了,还画啥像!” 潘金莲阴阳怪气:“又不是他亲闺女,画了像难道天天磕头拜?等以后六个老婆都死了,他还得画六张像才够!” 孟玉楼和李娇儿接过画像看,孟玉楼说:“大娘你看,倒挺像六姐好的时候,就是嘴唇有点扁。” 月娘仔细瞅:“左边额头也低了点,她眉角更弯呢。这画师也真厉害,人都没气了还能画这么像!” 玳安说:“先生在岳庙见过六娘一面,凭着记忆画的。” 正说着,王经进来:“娘,看完了赶紧拿出去吧,乔亲家爹来了,等着瞧呢!” 玳安赶紧把画像拿回去,跟韩先生说:“里边说嘴唇有点扁,左额头低了点,眉毛再画弯点。” 韩先生说:“小问题。” 改完拿给乔大户看,乔大户连连称赞:“亲家母这像画得太像了,就差口气儿了!” 西门庆特别高兴,给韩先生倒了三杯酒,留他吃了饭,又拿了一匹缎子、十两银子给他,嘱咐:“先把半身像做好挂起来,全身像别耽误出殡,要用好颜料,衣服画整齐点,装裱好。” 韩先生答应着,带着小童走了。乔大户又问:“亲家母现在小殓了吗?” 西门庆说:“仵作马上来小殓,大殓等三天后。” 乔大户喝完茶,就告辞了。

没一会儿,仵作就来了,准备好衣服被褥,西门庆要亲自给李瓶儿 “开光明”(给死者擦眼睛,寓意来世眼明),还硬拉着陈敬济当孝子,让他给李瓶儿抿了抿眼睛,又找了颗胡珠放在李瓶儿嘴里。小殓完,把尸体放好,全家又哭了一场。来兴早就从冥衣铺订了四个 “堆金沥粉” 的侍女纸人,摆在灵前两边。灵前的香炉、花瓶、烛台这些,也让锡匠做好摆上,金光闪闪的。西门庆又拿了十两银子,让银匠打了三副银酒杯。接着跟应伯爵商量安排丧事:先拿五百两银子、一百吊钱给韩伙计管账;贲四和来兴负责买东西、管外厨房;应伯爵、谢希大、温秀才、甘伙计轮流陪吊唁的客人;崔本管发孝布;来保管库房;王经管酒房;春鸿和画童在灵前伺候;平安和四个排军负责打云板、递香纸;还找了个写字的带着四个排军,在门口登记客人、记诵经时间、管幡伞。安排好后写了告示贴在影壁上,让大家照着做。刚安排完,皇庄的薛内相就派人送了六十根杉条、三十根毛竹、三百领芦席、一百条麻绳,西门庆给了来人五钱银子,写了回帖打发走,吩咐搭棚的工匠把棚子搭大些,留两个门,把影壁夹在中间,前厨房再搭三间罩棚,大门外扎七间榜棚,请来报恩寺十二个和尚先念 “倒头经”,每天准备两顿茶饭伺候。

花大舅、吴二舅坐了会儿就走了,西门庆让温秀才写孝帖,要写 “荆妇奄逝”(荆妇是对自己妻子的谦称),温秀才赶紧拿给应伯爵看,应伯爵摆手:“这可不行!吴月娘还在呢,是正室,这么写出去别人得议论,吴大舅也会不高兴。我慢慢跟他说,你先别写。” 等到晚上,众人都散了,西门庆也不回后院,就在李瓶儿灵旁搭了张凉床,用围屏围着,自己睡在那儿,只让春鸿和书童在旁边伺候,天亮了才去月娘房里梳洗,穿一身白孝衣、白帽子、白袜子、白鞋,腰里系着孝带。

第二天一早,夏提刑就来吊丧,安慰西门庆节哀。西门庆回完礼,温秀才陪着喝茶,夏提刑走的时候还吩咐写字的:“好好在这儿帮忙,要是有排军偷懒不来,就报给我惩治!” 说完骑马走了。西门庆让温秀才发帖请亲戚朋友三天后来吃斋,参加诵经仪式。下午,道场就布置好了,挂起佛像,不用细说。

这天,吴银儿听说李瓶儿没了,坐着轿子来灵前哭丧上纸。到后院,月娘出来接她,吴银儿给月娘磕头,哭着说:“六娘没了,我一点都不知道,连个送信的都没有,太可怜了!” 孟玉楼怼她:“你还是她干女儿呢,她病了这么久,你都不来看一眼?” 吴银儿赶紧辩解:“三娘,我真不知道,我要是知道,肯定来!我撒谎天打雷劈!” 月娘心软了:“你没来,她倒还惦记着你,留了点东西给你当念想,我给你收着呢。” 让小玉去拿,小玉抱出个包袱,打开是一套缎子衣服、两根金簪、一朵金花。吴银儿一看就哭成泪人:“早知道六娘不好,我就算再忙也来伺候几天啊!” 拜谢了月娘,月娘留她住到三天后再走。

到了第三天,和尚敲着磐开始诵经,还抬着纸钱出去烧,全家都披麻戴孝,陈敬济穿着重孝,在佛前磕头,街坊邻居、亲戚朋友都来吊唁,人特别多。阴阳徐先生早早就来了,准备大殓。祭告完,把李瓶儿的尸体抬进棺材,西门庆让月娘再找四套好衣服放进去,还在棺材四角各放了一锭小银子。花子由劝他:“姐夫,别放银子了,时间长了容易被人挖走,不保险。” 西门庆不听,非要放。没一会儿,棺材盖盖上,钉上 “长命钉”,全家又大哭一场。西门庆哭得都呆了,嘴里不停喊:“我的好姐姐,再也见不到你了!” 哭够了,留徐先生吃了饭打发走,家里的伙计都穿着孝服,上香的时候,门口一片白,特别显眼。

温秀才举荐了北边的杜中书来写 “铭旌”(灵前的旗子),杜中书以前在宫里当过官,现在闲在家,西门庆准备了金银绸缎把他请来,在卷棚里摆了果盘,西门庆亲自给他倒了三杯酒,应伯爵和温秀才陪着。铺好大红绸缎,西门庆想写 “诏封锦衣西门恭人李氏柩”,应伯爵赶紧拦着:“这可不行!吴月娘是正室,这么写出去别人会说闲话,吴大舅也不乐意。” 杜中书说:“不过她生了儿子,这么写也不算错。” 商量半天,把 “恭人” 改成 “室人”,温秀才解释:“恭人是有爵位的命妇才能叫,室人就是普通的家里人,合适。” 写完后,“诏封” 两个字贴了金,挂在灵前,又写了神主牌位,谢过杜中书,留他吃了饭送走。

这天,乔大户、吴大舅、花大舅、韩姨夫、沈姨夫各家都送了三牲祭桌来烧纸,乔大户娘子、吴大妗子、二妗子、花大妗子也坐着轿子来吊丧,哭了一场。月娘她们都戴着孝髻,系着孝裙,出来回礼,把她们让到后院喝茶吃斋。只有花大妗子和花大舅穿的是重孝,其他人都是轻孝。没过多久,李桂姐也坐着轿子来上纸,看见吴银儿在这儿,打趣道:“你啥时候来的?都不跟我打声招呼,只顾着自己!” 吴银儿说:“我也刚知道六娘没了,早知道就来了。” 月娘在后边招待她们,不用细说。

很快到了 “首七”(死后第七天),报恩寺来了十六个和尚,由朗僧官领头,做水陆道场,念《法华经》,拜 “三昧水忏”,亲戚伙计都来了。这天,玉皇庙的吴道官也来上纸吊丧,还揽下了 “二七”(死后第十四天)的诵经活儿,西门庆留他在卷棚里吃斋。突然小厮来报:“韩先生把半身像送来了!” 众人围过来看,画像上的李瓶儿戴着金翠帽子,插着双凤珠子挑牌,穿大红妆花袍,脸白白的,跟活着一模一样。西门庆特别高兴,把画像挂在棺材头上,众人都夸:“太像了,就差口气儿!” 留韩先生吃了斋,嘱咐他:“全身像再用心点画。” 韩先生答应着,西门庆给了他不少赏钱,送他走了。

中午,乔大户来上大祭,送了五十多抬东西,有猪羊祭品、金银纸扎、绸缎、冥纸香烛,还雇了锣鼓乐队,吹吹打打地过来。西门庆和陈敬济穿着孝衣在灵前回礼,乔大户还请了尚举人、朱堂官、吴大舅、刘学官、花千户、段亲家七位亲戚朋友,一起在灵前上香。献了三次酒,阴阳生跪着念祭文,大概意思是 “李瓶儿性格好,勤俭持家,跟西门庆感情好,还生了孩子,本来该长寿,没想到生病走了,大家都很伤心,希望她在天之灵能收到祭品”。念完祭文,男客们去卷棚里吃饭,接着乔大户娘子、崔亲家母、朱堂官娘子、尚举人娘子、段大姐这些女眷也来祭奠,乐队接着奏乐,还有人在灵前跳 “吊鬼判” 舞。月娘陪着哭完,把她们请到后院喝茶吃席,饭菜很丰盛,不用细说。

西门庆正在卷棚里陪客人喝酒,突然前边云板响了,下人慌慌张张进来禀报:“本府胡爷来上纸了,已经在门口下轿子了!” 西门庆赶紧穿好孝衣,在灵前等着,让温秀才穿素服出去迎接。胡府尹穿着素服,系着金带,带着好多官吏过来,有人扶着他,到了灵前,春鸿跪着举着香,胡府尹上了香,拜了两拜。西门庆赶紧上前:“老先生快请起,麻烦您跑一趟。” 胡府尹叹气:“你夫人啥时候没的?我昨天才知道,来晚了,来晚了!” 西门庆说:“就是个侧室,生病没保住,劳烦您亲自来吊唁。” 温秀才在旁边作揖,把胡府尹请到厅上喝了杯茶,胡府尹就走了,温秀才送他到大门外上轿。吊唁的客人一直吃到下午才散。

第二天,郑爱月儿也来上纸,到灵前烧了纸,月娘见她送了八盘饼馓、三牲汤饭当祭品,就拿了一匹整绢做的孝裙给她。吴银儿和李桂姐各给了三钱奠仪,跟西门庆说,西门庆大方:“这点钱算啥,每人都给一匹整绢!” 月娘把她们请到后院房里喝茶,留她们过夜。

晚上,亲戚伙计来 “伴宿”(出殡前一天晚上守灵),西门庆叫了一班海盐戏子来演戏。李铭、吴惠、郑奉、郑春也来帮忙。西门庆在大棚里摆了十五张桌子,主要客人有乔大户、吴大舅、吴二舅、花大舅、沈姨夫、韩姨夫、倪秀才、温秀才、任医官、李智、黄四、应伯爵、谢希大、祝实念、孙寡嘴、白赉光、常峙节、傅日新、韩道国、甘出身、贲第传、吴舜臣、两个外甥,还有六七个街坊,都坐下来看戏。点上十几根大蜡烛,女眷们在灵前围着围屏,隔着帘子看。众人祭奠完,西门庆和陈敬济回完礼,大家坐下吃饭,戏子们开始敲锣打鼓,演的是《玉环记》,讲的是韦皋和玉箫女两世姻缘的故事。先出来个生角扮韦皋,唱了一段下去,又出来个贴旦扮玉箫,也唱了一段。接着厨房的人端上汤饭和烧鹅,应伯爵这时候又开始 “整活”,凑到西门庆跟前说:“我听说院里那三个姐儿也在这儿,不如叫出来给乔老亲家、老舅们敬杯酒?她们倒是会看戏,别白让她们占了便宜!” 西门庆就让玳安进去传话:“请三位姐儿出来。” 乔大户赶紧摆手:“这可不行,人家是来吊丧的,怎么能让她们敬酒呢?” 伯爵满不在乎:“老亲家您不懂,这种小娘儿们,别让她们闲着!快把她们牵出来,就说应二爹说的,六娘没了,她们就算行孝顺,也该给俺们每人递杯酒。”

玳安进去半天,回来挠着头说:“她们听见应二爹在,都不肯出来。” 伯爵一听,故意站起来假装要走:“行,她们不出来,我走总行了吧!” 走了两步又坐回来,西门庆笑着问:“你咋又回来了?” 伯爵挤眉弄眼:“我本来想把那三个小淫妇扯出来骂两句,出出我这口气再走,现在想想还是算了。” 后来又让玳安去请了一遍,三个姐儿才慢悠悠出来,都穿着白绫对襟袄、蓝缎裙子,走到席前不情不愿地拜了拜,笑嘻嘻站在旁边。伯爵故意逗她们:“俺们在这儿,你们咋推三阻四不肯出来?” 三个姐儿也不搭话,给桌上的人敬了酒,就找了个位置坐下。

下边戏又开演了,韦皋和扮包知木的净角一起去勾栏里找玉箫,玉箫的妈出来迎接,包知木张口就说:“你去叫那姐儿出来。” 老鸨子不乐意了:“包官人,您这话可不好听,俺女儿不是随便叫的,好歹得说个‘请’字吧?” 席上的李桂姐一听,立马跟旁边人笑:“这个姓包的,跟应花子一个德性,就是个不知趣的‘蹇味儿’(指死板又讨人嫌)!” 伯爵听见了,怼回去:“小淫妇,我不知趣?你家妈咋还喜欢我呢?” 桂姐翻个白眼:“她喜欢你?你快一边儿去!” 西门庆赶紧打圆场:“别吵了,看戏!再说话罚一大杯酒!” 伯爵这才闭了嘴,戏接着往下演。

厅里左边挂着帘子,吴大妗子、二妗子、杨姑娘、潘姥姥、吴大姨、孟大姨、吴舜臣媳妇郑三姐、段大姐,还有月娘她们这些女眷在里头看戏;右边帘子后是春梅、玉箫、兰香、迎春、小玉,挤在一块儿看。有个叫郑纪的小厮,端着一盘果仁泡茶从帘下过,被春梅叫住:“你这茶给谁送的?” 郑纪说:“给那边六妗子她们送的。” 春梅就拿了一杯在手里。

没想到小玉听见戏里的旦角也叫玉箫,突然把身边的丫鬟玉箫拽住,打趣道:“淫妇,你相好的来了!你妈叫你接客呢,还不快出去!” 说着使劲一推,把玉箫推出帘子外,刚好撞在春梅身上,春梅手里的茶全泼了,烫得春梅直皱眉,骂道:“你这浪淫妇,发什么疯!把我的茶都泼了,还好没把杯子打碎!” 西门庆在前面听见吵闹声,让来安儿过来问:“谁在里头吵?” 春梅坐在椅子上没好气:“你去跟爹说,是玉箫这浪淫妇见了汉子就没规矩!” 西门庆问了问情况,正好席上又开始敬酒,也就没再多管。

月娘走到右边帘子后数落小玉:“你在这儿待了一天,也不回屋里看看?都在这儿扎堆,屋里没人看管咋行?” 小玉说:“大姐刚才回后院了,两位师父也在屋里坐着呢。” 月娘气道:“让你们在这儿看着,就知道惹是生非!” 春梅见月娘过来,赶紧站起来说:“娘您不知道,她们一个个跟疯了似的,一点规矩没有,嘻嘻哈哈的,也不怕外人看见。” 月娘数落了几句,又回左边去了。

这时候乔大户和倪秀才先起身告辞,沈姨夫、任医官、韩姨夫也想走,被应伯爵拦着:“东家您说句话啊!俺们是朋友,不敢随便走,怎么亲家也要走?沈姨夫家又不远,韩姨夫和任大人、花大舅都在门外,这才三更天,门都没开呢,慌啥?再坐会儿,戏还没演完呢!” 西门庆也挽留,让小厮搬来四坛麻姑酒放在桌上:“各位把这四坛酒喝完,我就不留你们了。” 又拿个大赏钟放在吴大舅面前:“谁要是再提走,就由大舅罚酒!” 众人没办法,只好又坐下。

西门庆让书童催戏子:“赶紧演热闹点的,别磨磨蹭蹭!” 戏子们赶紧打鼓开演,有个扮末角的过来问:“‘寄真容’那折要不要演?” 西门庆摆摆手:“我不管啥折,只要热闹就行。” 贴旦扮的玉箫又唱了一段,唱到 “今生难会面,因此上寄丹青” 这句时,西门庆突然想起李瓶儿生病时的模样,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赶紧从袖口里掏汗巾擦,擦了又流,根本止不住。

这一幕刚好被帘子里的潘金莲看见,她用胳膊肘碰了碰月娘,小声说:“大娘您看他,真是没名堂!喝着酒看着戏,还哭起来了,哪来这么多眼泪?” 孟玉楼在旁边听了,忍不住说:“你平时挺聪明,这点事都不懂?戏里有悲欢离合,他肯定是看见这段,想起六娘了,睹物思人嘛!” 潘金莲撇撇嘴:“我才不信!打谈的掉眼泪 —— 替古人耽忧,都是装的!有本事他唱得我哭出来,我才算他戏演得好。” 月娘赶紧劝:“六姐别说话了,咱们好好看戏。” 玉楼偷偷跟大妗子说:“俺六姐就喜欢嘴硬。”

戏又演了一会儿,眼看快五更了,众人才终于能起身告辞。西门庆拿着大酒杯在门口拦着敬酒,实在留不住,才送众人出门。接着让人收拾桌椅,把戏班子的箱子留下:“明天刘公公、薛公公要来祭奠,还得演一天。” 戏子们答应着,吃完酒饭就回住处了,李铭他们四个也各自回家。西门庆见天快亮了,才回后院歇息。

这一回,前半段是热热闹闹的丧事场面,画遗像、办道场、接吊唁,人人都在忙着 “走流程”;后半段一场戏,却把西门庆藏在心里的悲伤全勾了出来 —— 再风光的排场,也挡不住对人的想念,而潘金莲的冷嘲热讽、孟玉楼的通透、月娘的隐忍,也让这宅子里的人情冷暖,更显真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