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金瓶梅那些事 > 第47章 苗青贪财害主 西门枉法受赃

金瓶梅那些事 第47章 苗青贪财害主 西门枉法受赃

作者:张一疯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8 03:50:31

咱们今儿个唠《金瓶梅》第四十七回,这一回可太有意思了 —— 既有 “白眼狼” 仆人杀主夺财的狗血戏码,又有 “顶流贪官” 西门庆收钱枉法的操作教学,中间还掺着点 “幸运小仆人” 死里逃生的逆袭苗头,简直比现在的爽剧还抓马。咱就用唠嗑的方式,把这事儿从头到尾扒得明明白白,保证不落下一个细节,还能让你看得乐呵。

首先得说,《金瓶梅》这书厉害就厉害在 “真实”,它不写神仙打架,专写凡人那点贪财、好色、记仇的小心思,搁现在看,跟咱们身边那点家长里短、职场破事没两样,就是多了点古代的 “氛围感”—— 比如银子论两算,当官的叫 “老爹”,杀人还得靠船家。

开篇先甩了首诗,咱先给它 “翻译” 成大白话:“揣着宝贝容易招祸,想赔钱了事也说不清;龙蛇要是走歪了路,连虎豹见了都得慌;这会儿可能能躲过去,可国法早晚饶不了你;最后还得靠鲁连那样的高人,才能给你平了这破事。” 这首诗其实就是个 “剧透”,告诉咱这回要讲的是 “财多惹祸、枉法难逃” 的故事,只不过当时看这书的人得读到最后才懂,咱现在开着 “上帝视角”,一看就知道 —— 哦,这是要坑死那个有钱的主儿啊!

故事的起点在江南扬州,咱先认识第一个关键人物:苗天秀,人称苗员外。这老苗搁现在就是标准的 “扬州土豪”,家里趁万贯家财,还不是那种没文化的暴发户,人家 “颇好诗礼”,简单说就是既能挣钱又能吟两句诗,属于 “有钱有闲有品味” 的三有中年。不过老苗有俩遗憾:一是四十岁了还没儿子,就一个闺女没出嫁,搁古代这叫 “断了香火”,是件大事;二是正房老婆李氏常年卧病在床,家里的事儿全靠小妾刁氏打理。

这刁氏也不是普通人,原是 “娼妓出身”,老苗当初花了三百两银子给她赎身娶回家,宠得跟眼珠子似的,还给她起了个小名叫 “刁七儿”。咱算笔账,明朝中期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现在两百块钱,三百两就是六万,搁现在娶个媳妇花六万不算多,但搁当时,那可是能买好几亩地的钱,可见老苗对这小妾是真上心。不过这里有个伏笔:小妾是娼妓出身,仆人苗青后来又跟她有一腿,这就说明老苗家里的 “后院” 本来就不稳,只是他自己没察觉 —— 典型的 “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哦不,是 “家里病旗不倒,怀里娇妾乱飘”。

接下来就出了个 “神预言” 桥段:有个老和尚上门化缘,自称是东京报恩寺来的,说要凑钱铸一尊镀金铜罗汉。老苗也是大方,一开口就给五十两(相当于一万块)。老和尚还挺实在,说 “用不了这么多,二十五一够”,结果老苗更大气:“大师别嫌少,铸完佛像剩下的钱,就当给你们做斋饭了!” 你看,老苗这人本质不坏,就是有点 “土豪式大方”—— 钱嘛,花出去能积德,值!

可老和尚收了钱,没光说吉祥话,反而给了个 “死亡预警”:“员外啊,我看你左眼眶底下有一道‘死气’,今年之内肯定有大灾!我拿了你这么多钱,不能不提醒你,以后不管啥事儿,千万别出远门,记住了啊!” 要是换现在,有人这么跟你说,你指定以为是诈骗 ——“先夸你大方,再给你造个灾,然后让你花钱消灾”,标准的骗子套路。可老苗当时估计也就当个 “高僧指点” 听了,没往心里去 —— 毕竟他有钱有势,觉得 “天塌下来有钱顶着”,哪能想到这和尚真是个 “预言家”。

果不其然,没过半个月,家里就出了 “后院起火” 的事儿。老苗逛后花园,撞见自家仆人苗青跟小妾刁七儿在亭子边上 “咬耳朵”,那姿势、那语气,一看就不是普通的主仆、妾仆关系。老苗当场就炸了 —— 这不是妥妥的 “家贼偷腥” 吗!他也没问清楚是啥情况,上去就把苗青胖揍一顿,还放狠话:“你这狗奴才,敢勾搭我的女人,赶紧卷铺盖滚蛋!”

苗青当时吓得魂都快没了,赶紧找亲戚邻居求情,好说歹说,老苗才松口留了他。但你想啊,苗青这人心眼小,又记仇,表面上唯唯诺诺,心里早就把老苗恨上了:“你等着,今天你打我、羞辱我,早晚我得让你加倍还回来!” 这就跟咱们现在职场上一样,有些员工表面上服服帖帖,背地里因为一点小事就记恨老板,指不定哪天就给你捅个大篓子 —— 苗青就是个典型的 “白眼狼员工”,只不过他的 “报复” 更狠,直接要命。

本来这事儿也就算个 “家宅不宁”,可偏偏来了个 “外力助攻”,把老苗往死路上推了一把 —— 他的表兄黄美来信了。这黄美是扬州人,举人身世,在东京开封府做通判,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中级法院副院长,也算个有头有脸的文化人 小官。信里写得特别客气:“表弟啊,你来东京玩玩呗,一是咱哥俩叙叙旧,二是我给你谋个前程,让你也当个小官,风光风光!”

老苗一看这信,眼睛都亮了 —— 东京啊!那可是大明朝的首都,相当于现在的北京,繁华得很,遍地是机会。他早就想去看看,一直没借口,现在表兄主动邀请,还能帮他谋官,这不就是 “天上掉馅饼” 吗?

正房李氏一看他这激动样,赶紧劝:“老爷啊,之前那老和尚不是说你有灾,不让你出远门吗?东京那么远,路上不安全,家里钱又多,我还病着,闺女也没嫁,你走了万一出事咋办?要不别去了吧?” 要是老苗这会儿听老婆的话,后面的事儿就都没了,可他偏不 —— 典型的 “大男子主义上头”,觉得老婆头发长见识短。

老苗当场就火了,指着李氏骂:“你懂个屁!男子汉大丈夫,生在世上,不能游遍天下见世面,不能当官光宗耀祖,跟在家里老死有啥区别?我肚子里有学问,兜里有钱,还怕混不到功名?表兄肯定有好事等着我,你别在这儿瞎叨叨,耽误我的大事!” 你看,这就是 “不听老婆言,吃亏在眼前” 的古代版,搁现在就是 “老公不听劝,创业(或投资)赔光钱”,道理都一样。

老苗说走就走,立马让苗青收拾行李 —— 你没看错,就是那个刚被他揍过、记恨他的苗青。老苗也是心大,可能觉得 “我是主子,他是奴才,再恨也不敢怎么样”,可他忘了 “狗急了跳墙,人急了杀人”。苗青表面上恭恭敬敬,心里早就盘算开了:“你让我收拾行李?行,我这就给你收拾‘送终行李’!”

收拾完行李,老苗装了两箱子金银(保守估计得有几千两),还有一船货物 —— 可能是扬州的绸缎、茶叶之类的特产,准备拉到东京卖个好价钱。然后带了两个人:一个是小仆人安童,大概十七八岁,机灵又忠心;另一个就是苗青。临走前,他还嘱咐刁氏和李氏:“家里就交给你们了,我去去就回,等着我当官的好消息!” 说完就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发了,压根没注意到苗青嘴角那抹阴笑。

那时候是秋末冬初,天儿已经凉了,风一吹就透,老苗一行人从扬州码头上船,走的是京杭大运河 —— 这在当时是南北交通的 “主干道”,跟现在的高速公路似的,只不过交通工具是船。走了几天,到了一个叫 “徐州洪” 的地方,这地方可凶险了,书上形容 “万里长洪水似倾,东流海岛若雷鸣,滔滔雪浪令人怕,客旅逢之谁不惊”,翻译过来就是 “这河跟开了闸的水库似的,浪头能把船掀翻,声音跟打雷似的,谁见了都得慌”。搁现在,这地方得挂个 “5A 级危险景区” 的牌子,禁止通航。

到了一个叫 “陕湾” 的地方,天快黑了,老苗就让船家停船过夜。这一停,可就停出大事了 —— 他们搭的这船,压根不是正经商船,是 “贼船”!两个船夫,一个叫陈三,一个叫翁八,都是常年在运河上干 “谋财害命” 勾当的惯犯,专挑老苗这种 “有钱又没防备” 的土豪下手。

你说巧不巧,苗青一看这俩船夫不是好人,心里立马冒出个歹毒的念头:“这不就是老天给我的机会吗?我跟这俩哥们合伙,把老苗杀了扔河里,分了他的钱,回去再把那病秧子李氏弄死,家产和刁七儿就都是我的了!” 这心思有多黑?就跟现在有人见老板有钱,就想跟外人合伙卷走公司资产,再把老板干掉一样,只不过苗青更狠,连人带钱一起要。

苗青偷偷摸摸找到陈三、翁八,压低声音说:“我家主人箱子里有一千两银子(二十万),两千两缎子(四十万),还有好多值钱的衣服,你们要是能帮我把他弄死,这些东西咱仨平分,怎么样?” 陈三、翁八一听,眼睛都绿了 —— 这可是 “大买卖” 啊!俩人对视一眼,笑着说:“嘿,不瞒你说,我们早就看这老东西不顺眼了,正想动手呢,就等你开口了!” 真是 “臭味相投,一拍即合”,三个坏人就这么结成了 “杀人分赃同盟”。

当天晚上,天又阴又黑,跟墨染似的,连个星星月亮都没有,正是 “杀人越货” 的好时候。老苗和安童在中舱睡觉,苗青假装在船尾 “守夜”,其实是在等时机。快到三更天(也就是半夜十一点到一点),苗青突然大喊:“有贼!快来人啊!有贼偷东西!”

老苗睡得正香,被这一嗓子吵醒了,也没多想,赶紧探出头往舱外看 —— 他以为真有贼,想看看情况,结果这一探,命就没了!陈三早就躲在舱外等着了,手里拿着一把明晃晃的尖刀,见老苗探头,上去就戳中了他的脖子,鲜血瞬间喷出来,老苗连哼都没哼一声,就被陈三推进了滔滔大河里,眨眼就没影了。

小仆人安童吓得魂飞魄散,刚想从床上爬起来跑,翁八早就冲过来了,手里拿着一根粗木棍,“嘭” 的一声,就把安童打晕了,也推进了河里。三个坏人就这么轻松解决了两个人,然后赶紧翻箱子、找钱财,把老苗的金银、缎子、衣服都拿出来,跟分赃似的摆在船上。

陈三、翁八毕竟是惯犯,有点 “反侦察意识”,跟苗青说:“我们拿着这些东西容易被人怀疑,你是他的仆人,你去卖没人会怀疑,这些货就交给你了,我们分点现银就行。” 于是,俩船夫分了一千两银子和老苗的几件好衣服,接着撑船往下游跑了,找地方躲起来了。苗青则另找了一艘船,把剩下的货物运到了临清码头 —— 这地方是当时的 “物流枢纽”,商贾云集,卖货方便。

到了临清,苗青先过了钞关(相当于现在的海关 收费站),然后把货物卸在清河城外的官店里。见了几个从扬州来的老商家,他还装模作样地说:“我家主人在后头船上呢,马上就到,我先把货卸下来,等他来了再卖。” 你看这心理素质,杀了人、分了钱,还能跟没事人似的跟人谈笑风生,搁现在绝对能当 “影帝”,就是心太黑。

不过 “人在做,天在看”,老苗虽然死了,但小仆人安童命大 —— 翁八一棍子没把他打死,他掉水里后,虽然晕了,但没沉底,顺着水流漂到了一片芦苇荡里,被芦苇挂住了。没过多久,有个老渔翁撑着渔船过来,这老渔翁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跟武侠片里的 “隐世高人” 似的,听见芦苇荡里有微弱的哭喊声,就把船划过去,一看是个半大孩子,赶紧伸手把他拉上船。

老渔翁把安童救醒后,问清楚了情况,才知道这是扬州苗员外家的仆人,被人劫了船、杀了主人。老渔翁心善,拿自己的干衣服给安童换了,又煮了点热粥给他喝,然后问他:“孩子,你现在想咋办?是想回家,还是跟我在这儿过?等我帮你找凶手报仇?”

安童哭着说:“主人都没了,我回家也没人管我了,我跟您在这儿吧,求您帮我找凶手,我一定要为主人报仇!” 老渔翁叹了口气,说:“行,那你就跟我住,我慢慢帮你打听,总有一天能找到凶手。” 安童赶紧磕头谢恩,就这么在老渔翁家住下了 —— 这就是 “善有善报”,安童忠心,所以能死里逃生,还遇到了贵人。

转眼就到了年底,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货,安童跟着老渔翁在河边卖鱼,一边卖鱼一边留意来往的船只,希望能找到凶手。有一天,他们正卖着鱼,突然看见一艘船上有两个人在喝酒,穿着的衣服特别眼熟 —— 安童仔细一看,差点叫出声来!那不是主人苗天秀的衣服吗?再看那两个人的脸,正是杀了主人的陈三、翁八!

安童赶紧拉了拉老渔翁的袖子,小声说:“公公,就是他们!就是他们杀了我主人!” 老渔翁顺着他指的方向一看,点了点头,说:“别声张,咱们赶紧去官府告状,这可是大案子,得找个能做主的官!”

安童立马写了状纸,先去了巡河周守备府 —— 周守备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军分区司令,管着地方治安。可周守备一看状纸,皱了皱眉,说:“你就说他们杀了人,有啥证据?衣服?谁知道是不是你偷的?没有赃物,没有证人,就凭你一张嘴,我没法立案。” 说完就把状纸退给了安童。

安童没放弃,又拿着状纸去了提刑院 —— 这地方相当于现在的检察院 法院,专门管刑事案件,当时的提刑官是夏提刑和西门庆(西门庆当时已经是提刑副千户,相当于现在的副处级检察官)。夏提刑一看是 “强盗杀人” 的案子,不敢怠慢,就把状纸批下去了,让捕快去抓人。

正月十四那天,捕快带着安童去新河口抓人,没费多大劲就把陈三、翁八抓住了,带回提刑院审问。俩船夫一开始还想抵赖,说安童是诬告,结果一看见安童在旁边指认,立马就慌了 —— 毕竟是杀人偿命的事儿,他们也没那么硬的骨头。没等用刑,俩人就一五一十招了,还供出了关键信息:“是苗青跟我们一起杀的主人,他分了货,现在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官府立马把陈三、翁八关起来,又派人去抓苗青。可那时候正赶上过年放假,提刑院的官好几天没上班,衙门里有个 “消息灵通” 的小吏,跟苗青有点交情(可能之前收过他的好处),就悄悄把这事儿告诉了苗青:“兄弟,你赶紧跑!官府已经知道是你跟陈三、翁八一起杀的人,正派人抓你呢!”

苗青一听,魂都快吓没了,赶紧锁了店门,跟兔子似的跑了,躲到了一个叫乐三的经纪人家里。这乐三是干啥的?相当于现在的房产中介 货物经纪人,专门帮人卖货、租房,交际广,消息灵,跟各行各业的人都熟。

乐三见苗青一脸慌张,满头大汗,就问他:“兄弟,你咋了?跟丢了魂似的,出啥事儿了?” 苗青一五一十把杀人分赃、官府抓人的事儿说了,说完还哭了:“乐哥,你可得救我啊,我要是被抓了,肯定得凌迟处死!”

乐三想了想,突然一拍大腿,说:“嗨,这事儿不难!你知道我隔壁住的是谁吗?是韩道国!他老婆王六儿,是提刑西门庆的外室,相当于西门庆的‘小三’,俩人好得很!韩道国还是西门庆的伙计,在西门庆的铺子里干活,跟我们家关系也特别好,求他办事,只要肯花钱,准成!”

苗青一听 “西门庆” 三个字,眼睛都亮了 —— 他在清河县待了几天,早就听说西门庆是 “本地一霸”,当官的,有钱有势,啥事儿都能摆平。苗青赶紧 “噗通” 一声跪下,给乐三磕了个响头:“乐哥,只要能救我,我以后肯定报答您,您要多少钱我都给!”

乐三赶紧把他扶起来,说:“别跪了,赶紧准备礼物!西门庆那人,不吃空口人情,得拿真金白银说话。你先写个求情的帖子,再准备点银子和衣服,我让你嫂子去找王六儿,让她帮你跟西门庆说情。”

苗青赶紧照办,写了帖子,包了五十两银子(一万块),还有两套上等的花缎子衣服 —— 这衣服在当时可是奢侈品,一般人根本穿不起。乐三让老婆乐三嫂拿着这些东西,去隔壁找王六儿。

王六儿一看有银子有衣服,眼睛都直了 —— 她跟西门庆好,图的就是钱,现在有人送钱上门,还能顺便在西门庆面前卖个人情,何乐而不为?王六儿赶紧收下礼物,笑着说:“三嫂子,你放心,这事儿包在我身上!等西门庆来了,我跟他好好说说,保证让苗青没事!”

可王六儿等了好几天,西门庆也没来 —— 西门庆那会儿忙着家里的事,还去东平府送礼了,没工夫来王六儿这儿。王六儿急得不行,怕苗青等不及,又怕银子衣服白收了。

到了正月十七下午,王六儿正在门口张望,突然看见西门庆的小厮玳安夹着毡包,骑着马从街上过来。玳安是西门庆的 “贴身秘书”,跟着西门庆多年,机灵得很,知道西门庆的所有秘密,也算是个 “小有权势” 的人。

王六儿赶紧叫住他:“玳安,你去哪儿了?这么多天没见你,你爹(指西门庆)呢?” 玳安勒住马,说:“韩大婶,我跟爹去东平府送礼了,刚回来,爹和贲四先回家了。”

王六儿赶紧把玳安叫进屋里,拉到一边,小声把苗青的事儿说了,还拿帖子给他看,求他帮忙通报西门庆。玳安多精啊,一看就知道这事儿不简单,也知道王六儿收了好处,就故意摆起谱来:“韩大婶,您可别小看这事儿!现在衙门里还关着那俩船夫呢,一口咬定要抓苗青,这可不是小事。就这点银子,连底下的捕快都打发不了,更别说我爹了。我不管别的,你让苗青给我二十两银子(四千块),我就去把爹请来,不然我可不管。”

王六儿笑着骂他:“你这孩子,嘴真油!想吃饭还不跟厨子搞好关系?事儿成了,还能少了你的?我们就算不要,也得给你啊!” 玳安不松口:“韩大婶,话不是这么说,‘君子不羞当面’,先把钱说好,再办事,省得以后麻烦。”

王六儿没办法,只好先答应下来,又弄了几个菜留玳安喝酒。玳安怕回家被西门庆说,就喝了一小杯,赶紧走了,临走前还嘱咐:“韩大婶,你等着,我这就去叫爹来!”

玳安回到家,先把毡包交上去,等西门庆睡了一觉出来,在厢房坐着喝茶,玳安才慢慢走过去,装作不经意地说:“爹,我回来的时候,韩大婶叫住我,说有要紧事找您,让您赶紧过去一趟。”

西门庆当时正烦着 —— 刘学官刚来找他借银子,他不想借,但又不好拒绝,正琢磨着怎么打发。听玳安这么说,就说:“知道了,等我打发走刘学官再说。”

没过多久,西门庆把刘学官打发走了,才骑着马,带着眼纱小帽(相当于现在的墨镜 棒球帽,怕被人认出来),让玳安、琴童跟着,去了王六儿家。

王六儿见西门庆来了,赶紧出来迎接,又是递茶又是问好,跟伺候皇上似的。那天韩道国在铺子里住,没回家,王六儿正好方便跟西门庆说事儿。她先没提苗青,先拉家常:“爹,您家里这几天摆酒,肯定累坏了吧?我听说哥儿(指西门庆的儿子官哥)定了亲事,跟乔家结亲,您可真有福气!”

西门庆被捧得挺高兴,说:“嗨,就是我亲戚吴大妗提的,乔家就一个闺女,说起来也不算般配,就是亲上加亲,凑活呗。”

王六儿又说:“跟乔家结亲也挺好,就是您现在官这么大,跟他们来往,会不会有点不好意思?”

西门庆笑了:“瞎扯啥呢!都是亲戚,有啥不好意思的。”

聊了一会儿,王六儿见西门庆心情不错,就说:“天儿冷,爹,咱去房里坐吧,房里生了火盆,暖和。” 说着就把西门庆让到房里,关上门,这才慢慢把苗青的帖子拿出来,把事儿一五一十说了。

西门庆看了帖子,皱了皱眉,问:“他给你多少好处?”

王六儿赶紧从箱子里拿出五十两银子,说:“就给了五十两银子,还有两套衣服,说事成了再给。”

西门庆笑了,笑得有点不屑:“你这女人,见了钱就糊涂!你知道苗青是啥人吗?他是扬州苗员外的仆人,跟船夫一起杀了主人,扔河里,图人家的钱,这是‘谋财害命’,抓着了就是凌迟处死!那俩船夫已经招供了,正找他呢,就这点银子,还想摆平?赶紧给他送回去,别惹祸上身!”

王六儿一听,吓得脸都白了 —— 她只知道苗青犯了事儿,不知道是这么大的罪。她赶紧说:“爹,我这就给他送回去,我可不敢惹这麻烦。” 说着就去厨房让丫头锦儿把乐三嫂叫过来,把银子、衣服、帖子都还回去,还把西门庆的话学了一遍。

乐三嫂回去跟苗青一说,苗青吓得浑身发抖,跟浇了一桶冰水似的,腿都软了。他赶紧找乐三商量:“乐哥,西门庆说我是杀人犯,要凌迟处死,这可咋办啊?我愿意多花钱,就算把我卖货的钱都给他,我也愿意!”

乐三想了想,说:“西门庆这么说,不是不想帮你,是嫌你给的钱少。他现在是提刑官,跟夏提刑一起管事,要摆平这事儿,至少得一千两银子(二十万),还得给底下的捕快、差人打点,不然没人肯帮忙。你赶紧把货卖了,凑钱给西门庆送去,说不定还有救。”

苗青赶紧点头,托乐三帮忙找买家,还嘱咐:“不管多少钱,赶紧卖,只要能凑够银子,亏点也没事!” 乐三也是个能干的,连夜联系了几个买家,催着把货卖了。没三天,一船货全卖了,一共卖了一千七百两银子(三十四万)。

苗青先把之前给王六儿的五十两银子留下,又加了五十两,凑了一百两,还准备了四套上等的衣服,然后拿出一千两银子,装在四个酒坛里 —— 这样不容易被人发现,跟现在 “把钱藏在行李箱夹层” 似的。他还杀了一头猪,准备送给西门庆当年货,显得更有诚意。

到了正月十九晚上,天刚黑透,苗青就雇了几个人,把装银子的酒坛和猪抬到西门庆家门口。西门庆家的下人都知道规矩,见了送礼的,先问 “有没有打点”。玳安、平安、书童、琴童四个下人,收了苗青十两银子(两千块),才让他们把东西抬进去。玳安还私下跟苗青要了十两,说:“我帮你在爹面前多说好话,这钱你可不能少。” 苗青赶紧答应,心想 “只要能活命,这点钱不算啥”。

不一会儿,西门庆出来了,在卷棚里坐着,也没点灯,就着朦胧的月色 —— 他也怕被人看见,毕竟是收赃枉法的事儿,得低调。苗青穿着一身青衣,赶紧跑过去,“噗通” 一声跪下,一个劲儿给西门庆磕头,磕得地上都响:“老爹,小人能活命,全靠您老人家,就算粉身碎骨也报答不了您的大恩!”

西门庆摆了摆手,说:“起来吧,别磕了。你这事儿,我也知道了,那俩船夫一直攀扯你,你要是被抓了,罪名确实不小。既然有人求情,我就饶你一命。这礼我要是不收,你也不放心,我就收下了。不过我不能自己拿,得拿一半给夏提刑,跟他一起帮你,不然他那边不答应。你别在这儿久留,赶紧连夜回扬州,走得越远越好,别让人看见。”

苗青赶紧磕头:“谢谢老爹,谢谢老爹!我这就走,再也不回清河县了!”

西门庆又问:“你在扬州哪儿住?回去以后别再惹事,好好过日子。”

苗青说:“小人在扬州城里住,回去以后肯定安分守己,再也不敢了。”

西门庆让下人拿了杯茶给苗青,苗青站在松树下,双手捧着茶杯,一口就喝了,跟喝 “救命水” 似的。喝完茶,他又磕了个头,转身就要走,西门庆又把他叫住:“等一下,底下的捕快、差人,你都打点好了吗?别到时候他们再找你麻烦。”

苗青说:“都打点好了,给了他们银子,他们答应不找我了。”

西门庆点了点头:“那就好,赶紧走吧。”

苗青如蒙大赦,转身就跑,到了乐三家,赶紧收拾行李。卖货剩下的一百五十两银子,他拿了五十两和几匹缎子,给了乐三夫妇,说:“乐哥,乐嫂,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谢谢你们救了我。” 乐三夫妇笑得合不拢嘴,赶紧帮他雇了牲口,苗青骑上牲口,跟丧家之犬似的往扬州跑,生怕晚了一步就被抓了 —— 这真是 “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

不说苗青逃了命,单说第二天,西门庆和夏提刑从衙门下班,一起骑马走。到了大街口,夏提刑要跟西门庆分手,西门庆举着马鞭,笑着说:“长官,别着急走啊,到我家坐坐,喝两杯,咱哥俩聊聊天。” 夏提刑知道西门庆肯定有事儿,就答应了。

到了西门庆家,俩人进了大厅,叙了礼,去卷棚里坐下,脱了外套,下人递上茶。书童和玳安很快摆上了桌子,端上了下酒菜 —— 有鸡、猪蹄、鹅、鸭、鲜鱼,都是硬菜,搁现在就是 “满汉全席” 的简化版。俩人先吃了饭,收拾了桌子,又上了喝酒的菜,用小金钟当酒杯,银盘子当菜盘,慢慢喝着。

喝到一半,西门庆才慢悠悠地说起苗青的事:“长官,有个事儿跟你商量一下。昨天有个叫苗青的,找了个熟人跟我说情,还送了些礼。这事儿我不敢自己做主,毕竟是咱们俩一起管的案子,所以请你过来,跟你商量商量。” 说着就把苗青的礼帖递给夏提刑。

夏提刑看了礼帖,心里早就明白了 —— 西门庆这是想分赃,还想让他一起担责任。夏提刑赶紧说:“长官,这事儿您说了算,我听您的。您费心办的事,我怎么好意思跟您分呢?”

西门庆笑了:“长官,你这就见外了。咱哥俩谁跟谁啊,这礼得咱们平分。依我看,明天审案的时候,就把那俩船夫和赃货送上去,不用提苗青。那个原告安童,先让他在外头等着,等找到苗天秀的尸首,再结案。这样一来,既办了案,又没人追究苗青,你觉得怎么样?”

夏提刑赶紧点头:“长官说得对,就按您说的办!这礼我要是再推辞,就显得我矫情了。太感谢您了,长官!” 说着就下席给西门庆作揖。

俩人又喝了几杯,夏提刑才告辞。西门庆立马派玳安拿了五百两银子(十万),装在食盒里,还带了一坛好酒,送到夏提刑家。夏提刑亲自在门口迎接,收了银子,还赏了玳安二两银子(四百块),给两个护送的排军四钱(八十块)—— 这就是官场的 “规矩”,收了好处,还得给底下人点 “辛苦费”,显得大方。

老话说 “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西门庆和夏提刑都商量好了,审案就是走个过场。第二天,俩人到衙门升堂,提控、节级、捕快这些人,早就被乐三打点好了,一个个都心照不宣。

衙役们摆好刑具,把陈三、翁八从牢里提出来。俩人情不自禁还想攀扯苗青,说:“大人,是苗青跟我们一起杀的人,他也分了赃!”

西门庆立马拍了惊堂木,怒喝:“胡说!你们这两个贼子,常年在运河上装船,其实是专门抢劫杀人的强盗!这个小厮(指安童)都供了,是你们拿刀杀了苗天秀,把他推下水,还把这小厮打落水,现在还有苗天秀的衣服当证据,你们还想抵赖?!”

说完,西门庆把安童叫上来,问:“安童,你说,谁杀了你主人?谁把你推下水的?”

安童早就被人嘱咐过(可能是捕快跟他说 “别提苗青,不然你也没好果子吃”),就说:“回大人,那天三更,先是苗青喊有贼,我主人探出头,被陈三一刀杀了推下水,我被翁八一棍子打落水,后来苗青就不知道去哪儿了。”

西门庆点点头,说:“你看,这小厮说得明明白白,你们还有啥好说的?来人啊,给我用刑!”

衙役们赶紧上前,给陈三、翁八上了两夹棍 —— 这刑具可厉害,一夹能把人的腿骨夹碎,再打了三十榔头,俩人疼得跟杀猪似的喊叫,没多久就昏过去了。

西门庆让人把他俩弄醒,问:“赃货呢?都藏哪儿了?”

陈三、翁八疼得实在受不了,就招了:“赃货大部分被苗青拿走了,我们分了一千两银子,已经花光了。”

西门庆也不深究,反正目的就是 “放过苗青,弄死这俩船夫”,就吩咐手下:“把他们的口供记下来,写好文书,连赃货一起送到东平府,让府尹大人定案。”

东平府尹胡师文跟西门庆是 “老熟人”,早就收过西门庆的好处。他看了文书,连审都没审,直接按西门庆的意思定了案,把陈三、翁八判了 “强盗杀人斩罪”,定在秋后问斩。安童则被保释出来,在外头等着 “找到苗天秀尸首后结案”—— 这其实就是把安童晾在一边,让他慢慢等,等时间长了,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了。

可安童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他知道苗青没被抓,主人的冤屈没报,就想着去东京找苗天秀的表兄黄通判 —— 黄通判是开封府的官,比清河县的官大,说不定能帮他报仇。

安童一路乞讨,好不容易到了东京,找到开封府黄通判的衙门,跪在门口不肯起来,非要见黄通判。黄通判听说他是苗天秀的仆人,赶紧让人把他叫进来。安童一见到黄通判,就哭着把苗天秀被杀、苗青买通官府逃脱的事儿说了,最后还说:“大人,苗青夺了我主人的家产,还花钱买通了提刑院的官,把他的名字划掉了,我主人的冤屈啥时候才能报啊?求您帮帮我!”

黄通判一听,气得拍了桌子:“岂有此理!清河县的官竟敢如此枉法!我这就写信,把你的状纸一起封好,你拿着去山东巡按察院里告状,巡按大人是皇上派来的,专门查贪官污吏,肯定能帮你做主!”

黄通判给了安童一些盘缠,让他赶紧去山东巡按察院告状。这一下,可就埋下了 “大雷”—— 苗青虽然暂时逃了命,但安童已经去告 “御状” 了;西门庆虽然暂时摆平了案子,但他收赃枉法的事儿,早晚得被翻出来。

书上最后用一首诗收尾:“善恶从来报有因,吉凶祸福并肩行。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这话说得太对了,不管你多有钱有势,干了坏事,早晚都得遭报应。西门庆现在觉得自己能一手遮天,可他忘了 “人在做,天在看”,巡按大人一来,他的好日子就快到头了;苗青现在觉得自己逃了命,能回家享受家产,可他忘了 “冤有头,债有主”,安童不会放过他。

亲爱的读者朋友,这一回的故事到这儿就暂时告一段落了,但《金瓶梅》里的 “因果循环” 才刚刚开始。咱们回头看看这一回里的每个人:苗天秀因为不听劝、太自大,丢了性命;苗青因为贪财记仇,成了杀人犯,虽然暂时逃脱,但早晚得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西门庆因为贪赃枉法,看似摆平了案子,实则给自己埋下了祸根;安童因为忠心执着,死里逃生,还找到了为主任冤的希望。这就跟咱们现实生活一样,做人不能太贪、太狠,也不能太自大,多存点善心,多守点规矩,才能睡得香、走得正。咱们往后接着看,看看西门庆的 “好日子” 还能过多久,看看苗青的 “美梦” 会不会破碎,看看安童能不能为主任冤 —— 毕竟,好故事从来都不缺 “反转”,而 “善恶有报”,永远是最让人解气的结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