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金瓶梅那些事 > 第46章 元夜游行遇雪雨 妻妾戏笑卜龟儿

咱们先从开头那首词唠起,“小市东门欲雪天,众中依约见神仙。蕊黄香细贴金蝉”,你品品这画面,小东门那边天阴得快下雪了,人堆里突然瞅见个跟神仙似的姑娘,脸上还贴着带淡淡香味的小黄花,头上金蝉首饰闪着光,搁现在就是街头惊鸿一瞥的美女,回头率绝对爆表。再往下 “饮散黄昏人草草,醉容无语立门前。马嘶尘哄一街烟”,喝到黄昏散场,人人都带着点醉意,蔫头耷脑站在门口,街上马叫人闹,一股子烟火气,这不就是咱们现在朋友聚会散场的真实写照嘛,只不过人家是明朝的 “饭局后遗症”。

话说这西门庆,当天把吴月娘这帮女眷打发去吴大妗子家吃酒,家里就剩他跟一群兄弟、手下折腾。李智和黄四这俩 “讨债专业户”(其实是来要银子周转的)坐到黄昏就想走,应伯爵这老油条赶紧追出去,跟做地下交易似的,偷偷说:“放心,我都跟我哥(指西门庆)拍胸脯了,明儿准再给你俩凑五百两,这事包在我身上!” 那俩货感动得差点当场给伯爵磕一个,毕竟西门庆这棵大树不好抱,有伯爵中间搭桥,等于银子稳了一半,俩人千恩万谢地走了。

伯爵转回头,又跟谢希大陪着西门庆在厢房喝酒,刚坐下没一会儿,就见李铭掀着帘子进来了。伯爵眼尖,立马喊:“哟,李日新(李铭的戏称)来啦!” 李铭赶紧趴在地上磕头,这礼数比现在见甲方还周全。西门庆端着主子的架子问:“吴惠呢?怎么就你一个来?” 李铭赶紧回话:“吴惠今儿没去东平府当差,在家害眼呢,我把王柱带来了。” 说着就喊王柱进来磕头,王柱跟在后面,规规矩矩地给西门庆磕了头,然后跟李铭一起站旁边候着。

伯爵一看这俩小子,就知道没吃饭,赶紧跟西门庆说:“哥,这俩估计还饿着肚子呢,吩咐人拿点饭给他们吃呗。” 旁边书童插话:“二爹(指伯爵),要不等等?待会儿吹打的人也该吃饭了,一起拿过来多省事。” 伯爵立马瞪书童:“你这傻孩子,懂啥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他们虽是当院出身,但小优儿跟那些普通乐工不一样,得区别对待!你要是一视同仁,显得咱哥俩不护着他们,传出去人家该说咱不懂行市了。”

西门庆听了,伸手就给伯爵脑袋上来了一下,笑骂道:“你这狗东西,果然是‘同行护同行’,就知道心疼你们这帮混江湖的,还懂当差的甘苦?” 伯爵也不恼,接着忽悠:“傻书童,你空长这么大,连‘惜玉怜香’四个字都没搞明白?粉头、小优儿就跟鲜花似的,你疼着护着,他们就有精神给你伺候好;你要是折腾他们,保准跟唱《八声甘州》似的,蔫儿吧唧的,都快活不下去了。” 西门庆被他逗乐了:“还是我这兄弟懂道理,比书童这傻小子强多了。”

没一会儿,李铭和王柱就把饭吃了,应伯爵又开始安排节目,问他俩:“会唱‘雪月风花共裁剪’不?” 李铭赶紧点头:“这是黄钟调,小的们记着呢!” 于是王柱弹起琵琶,李铭拨着筝,俩人开嗓就唱,那调调还挺有元宵的味儿。唱完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就跟诗里写的 “金乌渐渐落西山,玉兔看看上画阑”,太阳下山,月亮都快爬上来了,丫鬟们还来报说 “月透纱窗衾枕寒”,提醒该添衣服了。

西门庆这时候才想起正事,让人去请傅伙计、韩道国、云主管、贲四、陈敬济这些手下,在大门首摆了架围屏,放两张桌子,挂着两盏羊角灯,桌上堆得跟小山似的 —— 春檠果盒(就是装点心的精致盒子)、各种好酒好菜,简直就是明朝版的 “豪门户外派对”。西门庆跟应伯爵、谢希大坐主位,伙计们两边打横坐,大门两边各挂了十二盏金莲灯,还准备了一小架烟火,特意吩咐 “等女眷们回来再放,先憋着呢”。

先是六个乐工抬着铜锣铜鼓过来,在门口吹吹打打,那动静,跟现在开业敲锣似的,热闹得不行。吹了一会儿,又换细乐上来,李铭、王柱这俩小优儿也拿着乐器过来,弹唱专门的灯词。街上路过的人都围过来看,跟现在围观明星似的,没人敢往前挤 —— 毕竟西门庆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旁边还有俩排军拿着杆子拦人,跟保安似的,谁敢造次?

西门庆这天也特意打扮了,戴的是忠靖冠(明朝官员常戴的一种帽子),穿的丝绒鹤氅(跟现在的高档大衣似的),里面衬着白绫袄子,派头十足。玳安和平安俩小厮,轮流提着桶放花炮,那场面,比咱们现在过年放烟花还热闹点。等天完全黑下来,“碧天云静,一轮皓月东升”,街上更热闹了,你瞅那景象:家家户户都在敲锣击鼓,吹拉弹唱,游人跟着音乐唱歌,姑娘小伙儿跟着调子跳舞。鳌山灯(一种堆成山形的大灯)挂得有百尺高,跟顶着云彩似的;到处都是香味儿,飘得老远。院子里、阁楼上,月光和灯光照着,三街六巷全是人,整个京城都在过元宵节,那热闹劲儿,比咱们现在的跨年夜还足。

这边前门热闹,后院的丫鬟们也按捺不住了。春梅、迎春、玉箫、兰香、小玉这几个,见吴月娘不在家,听见前门吹打弹唱还放烟火,都打扮得漂漂亮亮跑过来,扒在围屏后面偷偷往外瞅,跟咱们小时候偷看大人聚会似的。书童和画童俩小子,在围屏后面的火盆上筛酒,顺便当 “望风的”。

这里面有个小插曲,玉箫和书童早就有私情,平时就爱偷偷摸摸打打闹闹。俩人这会儿又凑在一起抢瓜子吃,闹得太欢,没注意火盆上还坐着个锡瓶酒,“哐当” 一下就给推倒了,酒洒在火上,“烘” 地一下冒起烟,还溅了一地灰。玉箫光顾着笑,没当回事,结果西门庆在前面听见动静,还听见有人笑,就派玳安过来问:“谁在笑?怎么弄出这么多灰?”

当时春梅正坐着,穿的新白绫袄子,外面套着大红遍地金比甲(跟现在的马甲似的,还带金线,老贵了),一看是玉箫和书童闯的祸,立马炸了,嗓门也高了:“你个浪蹄子!见了男人就没魂了是吧?把酒弄倒了还笑,火都快灭了,溅得人一头灰,你是想挨骂还是想挨打?” 玉箫被她骂得不敢吭声,赶紧往后躲。书童也慌了,赶紧跑上去跟玳安解释:“是小的在火盆上筛酒,不小心把锡瓶推倒了,跟别人没关系。” 西门庆听了,也没深究,毕竟过节,不想扫了兴,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咱们再说说另一边,贲四娘子这女人,那可是 “职场巴结高手”。她知道吴月娘不在家,又听说春梅、玉箫这四个是西门庆身边最得宠的丫鬟,大过节的想巴结巴结,就准备了一堆菜蔬果品,让女儿长儿来请她们去家里坐坐。这四个丫鬟也不敢自己做主,先去问李娇儿,李娇儿赶紧摆手:“我就是个‘灯草拐杖’—— 做不得主,你们还是去问你爹吧。” 又去问孙雪娥,雪娥本来就没地位,更不敢答应,推来推去,一直挨到掌灯。

贲四娘子见没动静,又让长儿来催,这下迎春、玉箫、兰香都急了,互相推托:兰香推玉箫,玉箫推迎春,迎春推春梅,想一起求李娇儿跟西门庆说情。可春梅是谁?那是西门庆身边的 “姑奶奶”,坐着一动不动,还骂她们:“都是没见过世面的货!不就是个酒席吗?至于跟饿狼似的?我就算不去,也不会上赶着求人家!一个个跟被鬼催似的,忙啥呢?我半个眼都看不上!”

迎春她们都穿好新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就是不敢走,春梅又坐着不动。书童一看这情况,心想 “我来做这个好人吧”,就说:“大不了挨爹一顿骂,我去替你们说说!” 说着就跑到西门庆身边,凑在耳朵边小声说:“贲四嫂家大过节的,请姐儿们去坐坐,姐儿们让我来问问爹,能不能去。” 西门庆正高兴呢,大手一挥:“让她们去,早点回来,家里没人照看。”

书童赶紧跑下来报喜:“多亏我去说,一句话就成了!你们快收拾收拾,早点回来啊!” 春梅这才慢悠悠地回房,对着镜子补脂粉,那架子,比现在的女明星还大。没一会儿,四个丫鬟就一起出门了,书童还特意把围屏拉开半边,挡着不让外人看见,毕竟是主子家的丫鬟,出门得讲究点体面。

到了贲四家,贲四娘子跟见了财神爷似的,老远就迎上来,嘴里不停说着:“我的姑奶奶们,可把你们盼来了!” 还按地位给她们排座次,叫春梅 “大姑”,迎春 “二姑”,玉箫 “三姑”,兰香 “四姑”,挨个见了礼,又把邻居韩回子娘子请来作陪。屋里顶槅上挂着绣球纱灯,桌上摆得整整齐齐的酒菜,长儿忙着来回倒酒拿菜,生怕伺候不周。春梅和迎春坐主位,玉箫和兰香对坐,贲四娘子和韩回子娘子打横陪坐,那场面,跟现在请领导吃饭似的,拘谨中带着讨好。

咱们再把镜头切回西门庆这边,他这会儿正听乐工演奏呢,还特意点了首 “东风料悄”《好事近》,正好后厨端来玫瑰元宵,那元宵甜滋滋的,入口就化,跟咱们现在吃的网红甜品似的,特别应节。李铭、王柱俩小优儿也凑过来,拿着乐器跟着弹唱,声韵又悠扬,节奏又稳,听得西门庆心里美滋滋的,一口元宵一口酒,日子过得别提多滋润了。

这边吃得正欢,那边玳安和陈敬济奉命去吴大妗子家接人。俩人袖着一堆花炮,还叫了俩排军提着灯笼,浩浩荡荡就去了。到了吴大妗子家,女眷们正在明间喝酒,见了陈敬济,赶紧让他去房里坐,还说:“你大舅今天不在家,去卫里帮忙造册了,没人陪你,你先坐着,我让人拿点心酒菜来。”

玳安则跑到楼上找吴月娘,小心翼翼地说:“娘,爹让小的来接您和姐儿们回家,天晚了,街上人多,跟姐夫一起回去安全点。” 月娘本来就因为之前的事跟西门庆闹别扭,这会儿正没好气,听见玳安的声音,一声都没吭,跟没听见似的。吴大妗子赶紧打圆场,叫来定儿:“给玳安拿点吃的,别让孩子饿着。” 来定儿说:“酒肉饭菜都在前头摆好了,让他去吃就行。” 月娘却冷着脸说:“急什么?刚到就给吃的?让他在前边站着,我们马上就走。”

吴大妗子劝道:“三姑娘(指月娘)你慌啥?这是自己家,又不是外人,大过节的,姊妹们多坐会儿怎么了?家里有二娘(李娇儿)和丫鬟们看着,出不了事,别老想着回去。” 说着又让郁大姐:“你唱个好曲儿,给众位娘解解闷。” 孟玉楼趁机打趣:“郁大姐,你六娘(李瓶儿)还恼你呢,说你没去给她做生日。”

郁大姐赶紧从席上下来,给李瓶儿磕了四个头,解释说:“自从给五娘(潘金莲)做了生日,我回家就病了,昨天妗奶奶派人接我,我才好点过来的。要是身体好,哪能不去给六娘磕头啊!” 潘金莲在旁边起哄:“郁大姐,你六娘就是有点不开心,你唱个好听的,她就不恼你了。” 李瓶儿只是笑,没说话。郁大姐赶紧拿过琵琶,用心唱了首《一江风》,唱得还挺动情。

正唱着,月娘突然说:“怎么这会儿感觉凉飕飕的?” 来安儿在旁边回话:“外面下雪了,天变凉了。” 孟玉楼赶紧说:“姐姐,你穿得够不够?我带了件绵披袄子,要是冷了就穿上。这都夜深了,别冻着。” 月娘说:“既然下雪了,叫个小厮回家把咱们的皮袄取来,省得路上冷。”

来安赶紧跑下楼,跟玳安说:“娘让家里去个人取皮袄。” 玳安懒得动,就说:“琴童,你去吧,我在这儿等着伺候。” 琴童也没多问,拎着灯笼就往家跑。没一会儿,月娘突然想起潘金莲没有皮袄,就问来安:“谁去取皮袄了?” 来安说:“琴童去了。” 月娘立马皱起眉头:“他也不问我一声就去了?”

孟玉楼赶紧说:“刚才忘了说了,不该让他拿咱们的,五娘(潘金莲)没有皮袄,只取姐姐你的来就行。” 月娘说:“谁说她没有?还有件别人抵账的皮袄,取来给六姐(潘金莲)穿就行。” 说着就喊玳安:“你给我过来!” 玳安赶紧跑过去,月娘劈头盖脸就骂:“你个奴才!让你做事你不动,还学会‘坐坛遣将’了?派别人去!也不问我一声,三不知就跑了!你是不是觉得自己了不起了,翅膀硬了,敢不听我的话了?”

玳安赶紧辩解:“娘,您错怪小的了!刚才来安下来只说‘叫个家里人去’,没说让小的去啊,小的要是知道娘吩咐,哪敢不去?” 月娘更气了:“来安那小奴才敢吩咐你?我们这些大老婆都不敢随便使你,你现在倒是越来越威风了!我告诉你,你主子是‘烟熏的佛像 —— 挂在墙上’,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奴才!你整天在背后搬弄是非,献殷勤出风头,里外勾结,又懒又馋,还偷偷摸摸干坏事,以为我不知道?”

月娘越说越激动,接着翻旧账:“之前你主子没让你送李桂儿回家,你倒积极,人家拿着毡包,你还抢着去送!留不留丫头这种事,该你管吗?让你进来回话,你倒好,跑去蹭吃蹭喝,让别人进来回话。要不是我知道,还以为是别人的错呢!你还说自己懂事?我看你是越来越不懂规矩了!”

玳安还想狡辩:“娘,这事儿真没人挑拨,就是画童儿传的话。当时爹看见桂姨抱着毡包,就跟我说‘你送送你桂姨’,然后让画童儿进来回话的。留不留丫头本来就不管小的事,小的哪敢多嘴?” 月娘气得脸都白了,骂道:“你这贼奴才,还敢顶嘴!我没工夫跟你在这儿磨牙!你这是翅膀硬了,敢跟我对着干了?等我明天跟你爹说,非打你个烂羊头不可!”

吴大妗子赶紧劝:“玳安儿,别跟你娘顶嘴了,快赶紧回家取皮袄,晚了路上更冷。” 又问月娘:“姐姐,你让他拿哪件皮袄给五娘穿啊?” 潘金莲在旁边赶紧说:“姐姐,别取了,我不穿皮袄,让他把我的披袄子捎来就行。人家抵账的皮袄,不管好赖,跟黄狗皮似的,穿在身上让人笑话,而且早晚还得赎回去,穿着也不踏实。”

月娘说:“你说的那是当在王招宣府的皮袄,现在给李娇儿穿了。这件不是抵账的,是李智欠了十六两银子,拿来抵账的,挺好的。” 然后吩咐玳安:“皮袄在大橱里,让玉箫找给你,顺便把大姐(西门大姐)的皮袄也带来。”

玳安一肚子委屈,撇着嘴走出来,陈敬济见他脸色不好,就问:“你这是要去哪儿?” 玳安没好气地说:“还能去哪儿?倒霉催的,一件事干两遍,大晚上的还得跑回家一趟!” 说着就往家走。

这会儿西门庆还在前门喝酒,傅伙计、云主管已经走了,就剩应伯爵、谢希大、韩道国、贲四几个人没走。西门庆见玳安回来,就问:“你娘们回来了?” 玳安说:“还没呢,娘让我回来取皮袄。” 说完就往后院走。

先回来的琴童,这会儿正在上房找玉箫要皮袄,小玉坐在炕上正没好气(估计是没人陪她玩),见了琴童就说:“那四个浪货今天都在贲四老婆家吃酒呢,我哪知道皮袄放哪儿?你去贲四家问她们要去!” 琴童也是个实在人,真就拎着灯笼往贲四家跑,还不敲门,趴在窗外偷偷听。

就听见贲四娘子在里面劝酒:“大姑(春梅)、三姑(玉箫),怎么这半天不喝酒,也不吃菜啊?是不是嫌我们小家子人家,菜做得不好吃?” 春梅说:“四嫂,我们酒已经够了,不用劝了。” 贲四娘子赶紧说:“哎哟,我的姑奶奶,可别这么说,上门就是客,哪能让你们空着肚子回去?” 又跟韩回子娘子说:“你是我邻居,就跟半个主人似的,帮我劝劝三姑、四姑(兰香),别跟客人似的拘谨。” 又喊长儿:“快筛酒,给三姑满上,四姑不能喝就少倒点。” 兰香赶紧说:“我本来就喝不了多少。”

贲四娘子又说:“姑娘们今天肯定饿了,我们家也没什么好东西,别笑话就行。本来想请个先生来唱曲儿给你们下酒,又怕你爹(西门庆)那边听见,说我们不懂规矩。我们这房子小,委屈姑娘们了。”

琴童听到这儿,才敲门。里面立马安静了,长儿问:“谁啊?” 琴童说:“是我,琴童,找玉箫姐说句话。” 长儿开了门,琴童进去,玉箫赶紧问:“是不是娘回来了?” 琴童看着她们,想笑又不敢,半天没说话。玉箫急了:“你这傻小子,笑什么?问你话呢!” 琴童才说:“娘她们还在妗子家喝酒呢,见下雪天凉,让我回来取皮袄,都包好带过去。”

玉箫说:“皮袄在描金箱子里,让小玉拿给你就行。” 琴童说:“小玉说让我来问你要。” 玉箫骂道:“你别听那小淫妇的,她知道个屁!” 春梅在旁边说:“你们有皮袄的,赶紧让他拿走,我娘(吴月娘)没皮袄,我不走。” 兰香跟琴童说:“你三娘(孟玉楼)的皮袄,问小鸾要。” 迎春赶紧从腰里掏出钥匙递给琴童:“你去我房里,让绣春开里间门拿给你。”

琴童拿着钥匙往后院跑,先去孟玉楼房里找小鸾,又去迎春房里找绣春,好不容易把月娘、玉楼、李瓶儿的皮袄都包好,正往外走,遇见了玳安。玳安问:“你怎么才回来?” 琴童说:“别提了,找了半天钥匙,才拿到。” 玳安说:“你先在这儿等着我,我去拿五娘的皮袄,咱们一起去,你要是先走了,娘又该骂我了。”

玳安来到上房,小玉正坐在炕头烤火,嗑着瓜子,见了玳安就问:“你怎么也回来了?” 玳安叹了口气:“还不是因为你,我挨了一顿骂!娘说我遣将儿,让琴童来,又让我来拿五娘的皮袄,说大橱里有件李三抵账的皮袄。” 小玉说:“玉箫拿着里间门的钥匙,在贲四家喝酒呢,你让她来拿。” 玳安说:“琴童去六娘(李瓶儿)房里拿皮袄了,等他回来让他去叫玉箫,我先在这儿烤会儿火,冻死我了。”

小玉挺大方,让玳安坐炕头,俩人并肩烤火。小玉说:“壶里有酒,给你筛一杯暖暖身子?” 玳安赶紧说:“那敢情好,还是你心疼我。” 小玉就下来把壶放在火上温着,又从抽屉里拿出一碟子腊鹅肉,筛了杯酒给玳安。俩人趁没人,就偷偷搂着亲嘴,跟现在办公室恋情似的,偷偷摸摸的。

正喝着酒,琴童回来了。玳安让他喝了杯酒,就说:“你去贲四家叫玉箫姐来,让她拿五娘的皮袄,我在这儿等着。” 琴童抱着毡包放下,就去贲四家叫玉箫。玉箫正喝得高兴,见琴童又来了,就骂:“你这贼囚根子,又来干嘛?” 就是不回来,只把钥匙扔给琴童,让他找小玉开门。

小玉拿着钥匙去开里间门,捅了半天也没捅开,气得骂:“这淫妇喝糊涂了,给的钥匙不对!” 琴童又跑回贲四家问玉箫,玉箫想了想,笑道:“我忘了,里间门的钥匙在床褥子底下呢。” 小玉又去翻,好不容易打开门,橱里却没皮袄。琴童来回跑了几趟,累得不行,抱怨道:“这活儿真不是人干的,跑死我了,还遇见这么些糊涂蛋,把人魂都快跑没了!” 又跟玳安说:“等会儿回去,娘肯定又骂咱们,明明是屋里人找不到东西,却怪咱们办事不力。”

琴童又去问玉箫,玉箫这才想起来:“哦,我忘了,皮袄在外间大橱里!” 小玉跑去外间大橱一看,果然在里面,气得骂:“这淫妇被野汉子迷昏头了,皮袄在这儿,却让我到处找!” 赶紧把皮袄包好,连西门大姐的皮袄一起交给玳安和琴童。

俩人提着毡包赶到吴大妗子家,月娘见了又骂:“你这奴才,让你们一起回来,怎么又分开走?” 玳安不敢说话,琴童赶紧解释:“娘的皮袄都拿了,就是找五娘这件青镶皮袄,找了半天,所以来晚了。” 说着就把皮袄打开。

吴大妗子在灯下一看,赶紧说:“好一件皮袄啊!五娘,你怎么说它是黄狗皮?哪儿有这么好的黄狗皮,给我一件我都乐意!” 月娘说:“这皮袄是新的,就是胸前的歇胸(装饰用的布条)旧了点,回头换两个遍地金的歇胸,就跟新的一样。” 孟玉楼拿起皮袄,逗潘金莲说:“我的儿,过来,穿上这件‘黄狗皮’,娘给你试试合不合身。”

潘金莲嘴硬:“有本事明天让汉子给我买件新的,穿人家旧的算什么本事!” 孟玉楼笑着说:“你这孩子,不知足!人家有这么一件皮袄,都得念佛了,你还挑三拣四。” 说着就帮潘金莲穿上,一看还挺合身,宽宽大大的,潘金莲这才不说话了。

这会儿月娘、孟玉楼、李瓶儿都穿上了貂鼠皮袄,跟现在穿羽绒服似的,暖和得很。几人拜别吴大妗子、二妗子,准备回家。月娘给了郁大姐一包二钱银子,算是唱曲的酬劳。吴银儿说:“我就在这儿跟妗子、各位娘辞行吧,不跟你们去家里了。” 说着就磕头。吴大妗子给了她一对银花儿,月娘和李瓶儿每人从袖子里拿出一两银子给她,吴银儿千恩万谢地收下了。

吴大妗子和二妗子、郑三姐还想送送她们,月娘说:“天这么冷,还下雪,你们别送了,回去吧。” 琴童说:“刚才下的是雪,这会儿落在身上都成水珠儿了,别把娘的衣服弄湿了,要不跟妗子借把伞吧。” 吴二舅赶紧找了把伞,琴童打着伞,前面俩排军提着灯笼,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往家走。

陈敬济一路上放了不少花炮,跟现在过年放烟花似的,还跟吴银儿说:“银姐,你家不远了,我们送你到家吧。” 月娘问:“你家在哪儿啊?” 陈敬济说:“就在这条胡同里,往里走,中间那座大门楼就是。” 吴银儿赶紧说:“不用送了,我在这儿就跟娘每家去了。” 月娘说:“地上湿,你小心点,刚才已经见过礼了,我让小厮送你到家。” 说着就叫玳安:“你送银姐回家。” 陈敬济赶紧说:“娘,我跟玳安一起送吧,路上有个伴。” 月娘点点头:“行,你们俩一起送,早点回来。” 陈敬济心里乐开了花,巴不得能多跟吴银儿待一会儿,赶紧拉着玳安送她去了。

这边月娘和潘金莲边走边斗嘴,潘金莲说:“大姐姐,你刚才还说送银姐到家,怎么又不送了?” 月娘笑着说:“你这孩子,跟个小孩儿似的,逗你玩呢,你还真信了?丽春院是什么地方,咱们能去送吗?” 潘金莲不服气:“怎么不能去?之前还有人家老婆去院里找汉子,闹得鸡飞狗跳的呢!” 月娘说:“等你爹哪天去院里,你去试试,别到时候让人把你当粉头拉走,看你怎么办!”

俩人正斗着嘴,不知不觉走到了乔大户家门口。乔大户娘子和她外甥媳妇段大姐正在门口站着,远远看见月娘一群人过来,赶紧热情地打招呼,还想拉她们进去坐坐。月娘再三推辞:“多谢亲家盛情,天太晚了,我们就不进去了,改日再来拜访。” 乔大户娘子哪儿肯放,拉着月娘的手说:“好亲家,哪有上门不进屋的道理?大过节的,进来喝杯热茶再走。” 说着就把月娘她们强拉进去了。屋里挂着灯,摆着酒菜,还有两个女儿在弹唱,一行人又坐下喝了会儿酒,才告辞。

咱们再说说西门庆这边,前门的酒局也快散了。应伯爵和谢希大喝了一天,肚子早就撑得不行,见西门庆坐在椅子上打盹,赶紧趁机会把桌上剩下的果碟往袖子里塞,跟做贼似的,拉着韩道国就溜了,生怕被西门庆发现。最后就剩贲四陪着西门庆,打发乐工们走,还给了赏钱,然后让人把桌子、灯笼这些东西收了,熄了灯,回后宅去了。

平安见西门庆进去了,赶紧跑到贲四家,喊:“你们快起来,爹已经回后宅了,再不走就晚了!” 玉箫、迎春、兰香一听,慌得跟抢棺材似的,连告辞都忘了,一溜烟就跑了。只有春梅沉得住气,跟贲四娘子拜别后,才慢慢往回走。看见兰香在后面跑,鞋都掉了,还穿不上,就骂:“你们急什么?跟投胎似的,鞋都跑掉了,像什么样子!”

回到家,春梅她们打听着西门庆在李娇儿房里,就赶紧过去磕头。大师父(之前来家里的尼姑)见西门庆进了李娇儿房,就躲到上房,跟小玉待在一起。玉箫进来给大师父道了万福,小玉还在气头上,就说:“娘让小厮来拿皮袄,你倒好,在外面喝酒不回来,让我到处找钥匙,打开橱子又没有,最后才知道在外面大橱里,你是不是喝糊涂了?姐姐们吃了那么多,也没见长出块肉来!”

玉箫喝得满脸通红,不服气地说:“你这小淫妇,怎么跟疯狗似的乱咬人?人家又没请你,你跟我们使什么性子!” 小玉说:“谁稀罕你请!” 大师父赶紧劝:“好了好了,姐姐们别吵了,你爹在屋里呢,别让他听见。娘她们也快回来了,赶紧准备点茶,等会儿好伺候。”

正说着,琴童抱着毡包进来了。玉箫赶紧问:“娘回来了?” 琴童说:“快了,刚才在乔亲家娘家门口被拉住了,现在应该快到了。” 俩人这才不吵了。

没一会儿,月娘她们就从乔大户家回来了。到了家门口,贲四娘子还在门口等着,过来跟月娘厮见。陈敬济和贲四赶紧拿出之前准备的小烟火,在门口又放了一会儿,才算完。一行人进了门,跟李娇儿、大师父道了万福。孙雪娥过来给月娘磕了头,又跟孟玉楼、李瓶儿、潘金莲见了礼。

月娘问:“他爹在哪儿呢?” 李娇儿说:“刚才在我房里,我已经打发他睡了。” 月娘听了,一声没吭,脸色不太好 —— 毕竟自己在外头折腾半天,西门庆倒好,在家喝酒睡觉,换谁都不开心。

春梅、迎春、玉箫、兰香赶紧过来磕头。李娇儿想帮她们说话,就说:“今天贲四嫂请这四个去家里坐了会儿,刚回来没多久。” 月娘听了,脸色更沉了,骂道:“你们这些成精的狗肉东西!平白无故去别人家干嘛?谁让你们去的?” 李娇儿赶紧说:“是问过他爹,他爹同意了才去的。” 月娘更气了:“问他?他有什么主心骨!你们家初一十五庙门开得太早,放出些小鬼来了!”

大师父赶紧打圆场:“我的奶奶,这四个姐姐跟画儿似的,怎么能说是小鬼呢?” 月娘说:“画儿也只画了半边!平白放出去让人看,像什么样子!” 孟玉楼见月娘越说越难听,赶紧找了个借口先走了。潘金莲见孟玉楼走了,也拉着李瓶儿、西门大姐一起走了。最后就剩大师父,陪着月娘在一处睡了。那雪霰(小雪花)一直下到四更天,才停下来,正应了那句 “香消烛冷楼台夜,挑菜烧灯扫雪天”,热闹了一天,终于安静下来。

第二天,西门庆一早就去衙门上班了。月娘等到饭点前后,跟孟玉楼、李瓶儿一起送大师父回家。三人在大门里站着说话,看见一个乡里来的老婆子,背着褡裢,穿着水合袄、蓝布裙子,头上勒着黑包头,是个卜龟儿卦的(用龟甲卜卦的),正从街上走来。月娘闲着没事,就打发小厮把她叫进来,在二门里铺下卦帖,放好灵龟,说:“你给我们卜卜,看看准不准。”

那老婆子赶紧趴在地上磕了四个头,问道:“请问奶奶多大年纪?属什么的?” 月娘说:“你卜个属龙的女命。” 老婆子说:“要是大龙,今年四十二岁;要是小龙,三十岁。” 月娘说:“是三十岁,八月十五子时生的。”

老婆子把灵龟一掷,灵龟转了一圈就停住了。她揭起第一张卦帖,上面画着一个官人和一位娘子坐在上面,旁边还有不少侍从,有的坐有的站,守着一库金银财宝。老婆子看了看,说:“这位当家的奶奶是戊辰年生,戊辰己巳大林木命。您为人一生仁义,性格大方,心善好施,还喜欢看经拜佛,经常帮别人。家里的活儿都是您操持,还总替别人受气,别人也不领情。您性子有点急,高兴了就笑,生气了就闹,别人睡到太阳晒屁股,您早就起来在堂前忙活了。丫鬟们做事,您也总不放心。不过您心肠好,就算有时候犯点小脾气,转眼就忘了。就是您的疾厄宫(相术里管健康的部位)上有刑星,经常会有点小毛病,但都因为您心善,熬过来了,往后能活七十岁呢!”

孟玉楼好奇地问:“你看这位奶奶命中有儿子没有?” 老婆子说:“不瞒您说,儿女宫上不太实,往后最好招个出家的儿子送老,就算有别的孩子,也留不住。” 玉楼笑着跟李瓶儿说:“这不就是你家吴应元嘛,都寄名做道士了!” 月娘指了指玉楼,对老婆子说:“你也给这位奶奶卜卜。”

玉楼说:“你卜个三十四岁的女命,十一月二十七寅时生。” 老婆子重新摆好卦帖,把灵龟一掷,灵龟转到命宫上就停了。她揭起第二张卦帖,上面画着一个女人,配着三个男人:第一个是戴小帽、像商人的打扮;第二个是穿红衣服的官人;第三个是秀才。旁边也守着一库金银,还有侍从伺候。

老婆子说:“这位奶奶是甲子年生,甲子乙丑海中金命。您命里犯三刑六害(相术里的凶兆),得克死一个丈夫才能安稳。” 玉楼说:“已经克过了。” 老婆子接着说:“您为人温柔和气,性子好,别人惹您生气您也不说,喜欢谁也不表现出来,不管是长辈还是晚辈,都喜欢您、敬重您,您丈夫也宠您。就是有一点,您总帮别人做好事,却落不着好,还容易替人受气,身边小人也多,但您心地好,能扛过去,小人也害不了您。” 玉楼笑着说:“刚才还跟小厮为银子吵架,这就说我替人受气,还挺准。” 月娘又问:“你看这位奶奶往后有儿子没有?” 老婆子说:“要是运气好,能有个女儿,儿子就难了,不过您的寿命倒是挺长的。”

月娘又指着李瓶儿说:“你再给这位奶奶卜卜,李大姐,你跟她说你的八字。” 李瓶儿笑着说:“我是属羊的。” 老婆子说:“要是属小羊,今年二十七岁,辛未年生的,您生在几月?” 李瓶儿说:“正月十五日午时。” 老婆子又掷了灵龟,灵龟转到命宫上就停了。她揭起第三张卦帖,上面画着一个娘子,配着三个官人:第一个穿红衣服,第二个穿绿衣服,第三个穿青衣服。娘子怀着个孩子,旁边守着一库金银,还有个青脸獠牙、红头发的鬼站在旁边。

老婆子说:“这位奶奶是庚午辛未路旁土命。您一生荣华富贵,吃的穿的都不缺,嫁的丈夫都是贵人。您心地善良,对金银钱财也不计较,别人吃了您的、用了您的,您还高兴;要是别人不吃不用,您反而不高兴。就是您总被身边的人恩将仇报,吃了不少亏。这就叫‘比肩刑害乱扰扰,转眼无情就放刁;宁逢虎摘三生路,休遇人前两面刀’。奶奶,您别嫌我说话直:您这命就像一匹好红罗,可惜就是短了点,不够周全。平时生气的时候要多忍忍,儿女方面也不太顺。” 李瓶儿说:“孩子已经寄名做道士了。” 老婆子说:“既然出了家,那就没事了。还有一件事,您今年计都星(凶星)照命,会有血光之灾,七八月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别听见哭声才好。”

说完,李瓶儿从袖子里掏出五分一块银子,月娘和玉楼每人给了五十文钱,打发老婆子走了。刚送走老婆子,就见潘金莲和西门大姐从后边出来,笑着说:“我说怎么在后院没看见你们,原来都在前头呢!” 月娘说:“我们刚送大师父出来,顺便让这个老婆子卜了回龟儿卦,你要是早来一步,也让她给你卜卜。”

潘金莲摇头说:“我才不卜呢!常言说‘算的着命,算不着行’,之前那个道士还说我短命呢,现在不也好好的?不管那么多,往后要是死在街上,就街上埋;死在路边,就路边埋,就算倒在洋沟里,那洋沟就是我的棺材!” 说完,就跟月娘一起回后宅了。这正应了那句 “万事不由人算计,一生都是命安排”,不管是豪门主母还是普通丫鬟,在命运面前,似乎都有自己的无奈和洒脱。

亲爱的读者朋友,咱们唠完这一回《金瓶梅》,是不是觉得跟看了一部明朝豪门生活剧似的?有西门庆家元宵节的热闹排场,有主仆之间的拌嘴吐槽,有丫鬟们的小心思小算盘,还有卜卦时半真半假的命运预言,处处都是烟火气。其实不管是明朝的西门庆家,还是咱们现在的普通生活,都少不了家长里短的糟心事、朋友相聚的热闹劲,还有对未来的一点点好奇和迷茫。这一回的热闹告一段落,下一回西门庆家又会发生什么新鲜事?咱们接着往下唠,慢慢品这《金瓶梅》里的人生百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