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金瓶梅那些事 > 第42章 逞豪华门前放烟火 赏元宵楼上醉花灯

咱们先从开头那首诗唠起,“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说白了就是 “晚上星星月亮挂天上,地上无数蜡烛点着,这人间的元宵节和天上的热闹劲儿没两样”。后面又说 “千金博得斯须刻”,翻译过来就是 “花再多钱,就为了这一会儿的快活”—— 你瞅,这诗一上来就把元宵节 “花钱买热闹” 的调调定好了,也为西门庆接下来摆阔气、放烟火埋下伏笔。

话说西门庆把乔家的人送走后,就颠颠跑到上房,跟月娘、大妗子、李瓶儿凑一块儿商量事儿。月娘先开口,那语气跟职场上对接工作似的:“乔家都先来给咱孩子送节礼了,咱总不能差事,也得买礼过去,给他家大闺女送节。这事儿就当是咱两家定亲的预热,省得礼数上出岔子。” 大妗子在旁边补了句:“咱这边也得找个媒人,以后两边往来才方便,总不能让人家觉得咱不懂规矩。”

月娘琢磨了琢磨:“乔家那边是孔嫂儿当媒人,咱这边找谁合适呢?” 西门庆大手一挥,跟拍板定项目似的:“别麻烦别人了,就找老冯!一客不烦二主,她之前也帮过不少忙,熟门熟路的。” 说完就赶紧让人写了八张请帖,叫老冯和玳安拿着请帖盒子,去请乔老亲家母、乔五太太,还有尚举人娘子、朱序班娘子、崔亲家母、段大姐、郑三姐这些人,十五号来家里赴宴 —— 一来是给李瓶儿过生,二来是一起吃看灯酒,主打一个 “借机会聚聚,巩固关系”。

这边刚安排完请人的事儿,西门庆又吩咐来兴儿:“赶紧拿银子去订蒸酥点心和各种水果蜜饯,再准备两套遍地锦罗缎衣服,一件大红小袍、一顶金丝绉纱冠,还有两盏云南羊角珠灯、一盒衣翠、一对小金手镯、四个金宝石戒指。” 这些东西可不是小数目,搁现在就是 “顶配伴手礼”,妥妥的面子工程。

到了十四号早上,这些礼物装了满满一担,西门庆让女婿陈敬济和贲四穿得整整齐齐的,押着担子送过去。乔大户那边也特给面子,摆了好酒好菜招待,还回了不少绣活儿、鞋子之类的礼物,这些琐碎细节咱就不细说了。正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应伯爵凑了过来,一看见这阵仗就好奇:“哥,这是啥情况?搬这么多东西,是要办啥大事儿?”

西门庆得意洋洋地把跟乔大户结亲的事儿说了,末了还补了句:“十五号那天,你家嫂子也得来,帮着陪亲家母坐坐,凑个热闹。” 应伯爵赶紧拍胸脯:“嫂子发话,我家那口子肯定来,您放心!” 西门庆又想起别的事儿:“今天请了各位堂官的娘子来家里吃酒,等下咱哥几个去狮子街的房子里看灯去,咋样?” 应伯爵一听有热闹,立马点头:“行啊,咱这就走!” 说完就乐呵呵地去准备了。

咱再说说另一边的事儿。院子里的吴银儿挺会来事,先送了四盒礼过来,还附带两方销金汗巾、一双女鞋,说是给李瓶儿上寿,顺便要拜李瓶儿当干娘。月娘收了礼物,客气了几句,就打发轿子把吴银儿送回去了。可李桂姐就慢了半拍,第二天才来,一看见吴银儿在这儿,就偷偷拉着月娘问:“她啥时候来的?咋不提前说一声?”

月娘把吴银儿昨天送礼物、拜干娘的事儿说了,李桂姐听完,脸一下子就垮了,半天没吭声 —— 心里估摸着 “这吴银儿下手也太快了,我这干闺女的位置差点被抢了”。所以那天一整天,李桂姐都跟吴银儿闹别扭,俩人谁也不理谁,跟小学生吵架似的,别提多逗了。

再说前厅这边,王皇亲家派了二十个小厮,由两个师父领着,挑着箱子就来了,一进门就给西门庆磕头。西门庆指了指西厢房:“那屋当戏房,你们先歇着,一会儿管饭。” 没多大一会儿,周守备娘子、荆都监的母亲荆太太,还有张团练娘子,都坐着大轿来了,后面跟着排军喝道,家里的媳妇子也跟着一大堆,那阵仗跟现在明星出场似的。

月娘和众姊妹赶紧穿着锦袍出来迎接,把她们让到后厅叙礼。大家互相见过面,坐下喝茶,就等着夏提刑娘子来,人齐了好摆茶。可左等右等,等到中午,夏提刑娘子还没来,小厮去催了两三回,直到下午,才听见外面喝道的声音。只见夏提刑娘子的轿子到了,还带着衣箱,后面跟着一大堆仆从,吹吹打打地被迎进后厅。

众人又互相见了礼,按辈分坐下,先在卷棚里喝了茶,然后才去大厅就座。春梅、玉箫、迎春、兰香这几个丫鬟,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在旁边端茶倒酒,跟服务员似的。那天唱的戏是《西厢记》,台上莺莺张生谈恋爱,台下夫人们嗑着瓜子看戏,别提多惬意了。

咱这边不说大厅里多热闹,单说西门庆把女眷们安顿好,让她们喝茶看戏,自己就骑着马,约上应伯爵、谢希大,往狮子街的房子去了。临走前还吩咐:“把四架烟火拿一架过去,晚上在那边放;剩下两架留着,等晚上女眷们跟前放,让她们也乐呵乐呵。” 又赶紧叫了个厨子,让家里人抬了两食盒下酒菜、两坛金华酒过去,还特意叫了董娇儿、韩玉钏儿两个唱曲儿的 —— 主打一个 “走到哪儿,排场就给到哪儿”。

其实西门庆早就打发玳安去请王六儿了,让她也去狮子街的房子里看烟火。玳安找到王六儿,笑着说:“大婶,我爹让我来请您,晚上去狮子街看放烟火呢!” 王六儿脸一红,有点不好意思:“这多难为情啊,我去合适吗?你韩大叔知道了,不会生气吧?” 玳安赶紧说:“您放心,我爹都跟韩大叔说好了,让您赶紧收拾收拾。再说了,叫了两个唱曲儿的,没人陪她们,您去正好凑个数。”

可王六儿还是没动,直到韩道国回家,玳安赶紧说:“韩大叔,您可回来了!大婶还不信我说的话,您跟她说说吧。” 王六儿赶紧问韩道国:“真的是大官人叫我去?” 韩道国点点头:“可不是嘛!老爹再三说,两个唱曲儿的没人陪,让你过去,晚上一起看烟火。你快收拾吧,我刚把铺子也关了,晚上也去那边坐坐。保官儿也回家了,今晚该他在铺子里守着。”

王六儿还是有点犹豫:“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散,你到那儿坐一会儿就回来吧,家里没人,你又不用在那儿守着。” 说完才开始打扮,换了身新衣服,跟着玳安往狮子街的房子去了。来昭的老婆一丈青早就把房里收拾好了,床炕、帐幔、被褥都铺得整整齐齐,还点了沉香,屋里香喷喷的。房里挂着一对纱灯,旁边放着一盆炭火,暖和得很。王六儿走进来,在炕上坐下,一丈青赶紧过来问好,端了茶给她喝。

西门庆和应伯爵在外面看了会儿灯,才回到房子里,俩人在楼上玩双陆(一种古代棋类游戏)。楼上的六扇窗户都敞开着,挂着帘子,往下一看就是灯市,人来人往,热闹得不行。玩了会儿双陆,俩人又吃了饭,坐在帘子后面看灯市。那场景,真跟诗里写的似的:“万井人烟锦绣围,香车宝马闹如雷。鳌山耸出青云上,何处游人不看来?”—— 简单说就是 “到处都是人,车马来回跑,还有高高的灯山,谁不来看热闹啊”。

俩人正看得入神,西门庆忽然看见人群里有谢希大、祝实念,还有个戴方巾的人在灯棚下看灯,就指给应伯爵看:“你看那个戴方巾的,你认识不?” 应伯爵眯着眼睛瞅了半天:“看着有点眼熟,想不起来是谁了。” 西门庆赶紧叫玳安:“你下去,悄悄把谢爹请上来,别让祝麻子和那个戴方巾的看见,省得麻烦。”

玳安这小子鬼得很,一溜烟跑下楼,挤到人群里,等祝实念和那个戴方巾的先走过去,才从旁边拽了谢希大一把。谢希大吓了一跳,回头一看是玳安,玳安赶紧说:“谢爹,我爹和应二爹在楼上呢,叫您上去说话。” 谢希大点点头:“知道了,你先回去,我陪他们俩到粘梅花那儿,就过去找你爹。” 玳安又一溜烟跑回去复命了。

谢希大陪着祝实念和那个戴方巾的到了粘梅花的地方,趁人多眼杂,偷偷溜到一边,不管那俩人还在到处找他,自己先跑到楼上,跟西门庆、应伯爵作揖:“哥,您来这儿看灯,早上咋不叫我一声?我还到处找你们呢!” 西门庆笑着说:“早上人多,我不好单独叫你,还让应二哥去你家找过,说你没在家。对了,刚才祝麻子没看见你来吧?” 又追问:“那个戴方巾的到底是谁啊?”

谢希大坐下,喝了口茶才说:“那个戴方巾的,是王昭宣府里的王三官儿。今天他和祝麻子去我家,想让我帮忙,跟许不与先生借三百两银子,还让我和老孙、祝麻子做担保,说是要去武学读书,谋个前程。我才不管这闲事儿呢!刚才陪他们在灯市里转了转,听见您叫我,就趁人乱溜过来了。” 说完又问应伯爵:“二哥,你来了多久了?” 应伯爵说:“我早上先去你家,没找着你,就先来了,跟哥在这儿玩了会儿双陆。”

西门庆问谢希大:“你吃饭了没?” 谢希大叹了口气:“早上从您那儿出来,就跟他们俩瞎转悠,哪儿顾得上吃饭啊!” 西门庆赶紧吩咐玳安:“去厨房弄点饭来,给你谢爹吃。” 没一会儿,玳安就端来了春盘小菜、两碗下饭菜、一碗炖肉粉汤,还有两碗白米饭。谢希大饿坏了,一个人吃得干干净净,连汤都泡了饭吃,玳安收拾碗筷的时候,都忍不住偷偷笑。谢希大吃饱了,就坐在旁边看西门庆和应伯爵玩双陆。

没多大一会儿,就听见外面有轿子声,原来是董娇儿、韩玉钏儿两个唱曲儿的来了,抬轿的还提着她们的衣裳包,说说笑笑地走进来。应伯爵在窗户里看见,故意大声嚷嚷:“这俩小丫头,咋才来?磨磨蹭蹭的!” 又吩咐玳安:“别让她们往后边去,先叫她们上楼来见我!” 谢希大好奇地问:“今天叫的是哪两个啊?” 玳安说:“是董娇儿和韩玉钏儿。” 说完就跑下楼,对那两个唱曲儿的说:“应二爹叫你们上去说话。”

可这俩姑娘才不搭理应伯爵呢,径直往后边走去,看见一丈青,先行了礼,一丈青就把她们领进了王六儿的房里。俩姑娘一进门,就看见王六儿头上梳着当时流行的扭心发髻,身上穿着紫潞绸袄、玄色披袄,下边长着白挑线绢裙子,露出两只小脚,梳着长长的刘海,皮肤是健康的紫膛色,没怎么涂粉,打扮得像个大户人家的姨太太。

董娇儿和韩玉钏儿赶紧给王六儿行了个礼,坐在炕边。小铁棍(来昭的儿子)端了茶来,王六儿陪着她们喝了。这俩唱曲儿的,眼睛跟扫描仪似的,上上下下打量王六儿,看一会儿笑一会儿,心里琢磨着 “这到底是谁啊,跟大官人啥关系”。后来玳安进来,俩姑娘赶紧偷偷问他:“房里那位是谁啊?看着挺气派的。” 玳安也不知道咋说,就含糊道:“是俺爹大姨人家,接来看灯的。”

俩姑娘一听,赶紧又回到房里,对着王六儿赔笑道:“大姨,刚才我们不知道是您,没好好行礼,您别见怪。” 说着就 “扑通” 一声跪下,磕了两个头。王六儿赶紧站起来,还了个半礼,说:“别这么客气,都是自己人。” 后来摆上饭菜,王六儿陪着她们一起吃,俩姑娘还拿出乐器,唱了几段曲子给王六儿听,气氛才算热络起来。

应伯爵玩了会儿双陆,下楼去上厕所,听见后边有唱曲儿的声音,就招手叫玳安过来,小声问:“你跟我说实话,那俩唱曲儿的在后边给谁唱呢?” 玳安只是笑,不说话,还调侃道:“二爹,您这是曹州兵备 —— 管事宽啊!人家唱不唱,跟您有啥关系?” 应伯爵假装生气:“你这小油嘴,还敢跟我顶嘴?你不说,我还不知道吗?” 玳安笑着说:“您知道就知道呗,还问啥呀?” 说完就往后边跑了。

应伯爵回到楼上,西门庆又和谢希大玩了三盘双陆。正玩着,李铭、吴惠两个突然跑上楼来磕头。应伯爵一看,赶紧说:“哎哟,你们俩来得正好!咋知道我们在这儿的?” 李铭跪下说:“小的和吴惠先去宅里了,宅里的人说爹在这边摆酒,我们就赶紧过来伺候。” 西门庆点点头:“行,起来吧,在旁边等着。玳安,去对门请你韩大叔过来。” 没一会儿,韩道国就来了,跟众人作了揖,找了个位置坐下。

这边开始摆桌子,放上春盘和下酒菜,琴童在旁边倒酒。应伯爵和谢希大坐在上首,西门庆坐主位,韩道国打横,几个人开始喝酒。西门庆又让玳安去后边叫那两个唱曲儿的过来。过了一会儿,董娇儿、韩玉钏儿才慢慢悠悠地上楼来,对着众人磕了个头。应伯爵故意板着脸骂道:“我当是谁呢,原来是你们这俩小丫头!刚才我叫你们,为啥不来见我?这么大胆子,信不信我明天找你们麻烦?”

董娇儿笑着说:“二爹,您就别吓唬我们了,刚才隔着墙,还以为是谁呢,差点把我们吓死!” 韩玉钏儿也跟着调侃:“您这是爱奴儿掇着兽头城往里掠 —— 故意丢我们丑呢!” 应伯爵又假装生气:“哥,您今天叫这俩小丫头来干啥?有李铭、吴惠在这儿唱就行了,赶紧把她们打发走,大过节的,让她们去赚点钱,晚了就没人要了。”

韩玉钏儿不服气:“二爹,您这话就没羞没臊了!大爹叫我们来伺候,又不是伺候您,您瞎凑啥热闹?” 应伯爵说:“傻丫头,你在这儿,不伺候我,伺候谁?” 韩玉钏儿笑着说:“您这是唐胖子掉在醋缸里 —— 酸到家了!” 应伯爵假装恼了:“你这小丫头,等散了场,看我怎么收拾你!我有的是办法治你,你忘了你当初是谁带出来的?”

董娇儿好奇地问:“二爹,您有啥办法啊?说来听听。” 应伯爵故意逗她们:“第一个办法,我跟巡捕说你们犯夜(晚上不该出门的时候出门),让他们把你们抓起来,用拶子(一种刑具)夹你们的手!第二个办法更简单,花三分银子买壶烧酒,把抬轿的灌醉,让你们自己走回去,天黑了没回家的钱,看你们鸨子(妓院老板娘)不打你们才怪!”

韩玉钏儿也不示弱:“真要是晚了,我们就不回去了,在爹这房子里睡!再不就让爹派人送我们回去,跟王妈妈要一百文钱,跟您没啥关系!您就是个好淡嘴的‘女又十撇儿’(‘奴’字拆开,骂人的话)!” 应伯爵笑着说:“我是奴才,现在这世道反了,你们都敢跟我顶嘴了!” 几个人说说笑笑,俩唱曲儿的就开始弹唱春天的曲子,气氛越来越热闹。

众人刚端起饭碗准备吃饭,玳安突然跑过来说:“祝爹来了!” 屋里瞬间安静下来,大家都有点不自在 —— 毕竟刚才谢希大是偷偷溜过来的,祝实念突然来了,怕他挑理。没一会儿,祝实念就上楼了,看见应伯爵和谢希大,故意板着脸说:“你们俩可真行,吃好吃的不叫我,还算不算朋友?” 又对着谢希大说:“子纯,哥请你,你也跟我说一声啊,我在粘梅花那儿找了你半天,你倒好,偷偷跑这儿来了!”

谢希大赶紧解释:“我也是碰巧,刚才看见哥和应二哥在楼上玩双陆,过来作揖,被哥留住了,不是故意不叫你。” 西门庆赶紧打圆场,让玳安拿椅子:“祝兄弟,别站着了,过来坐下,咱在下边吃。” 于是又摆上碗筷,祝实念坐在下席,厨房赶紧端了汤饭上来,几个人一起吃。西门庆只吃了一个包子,喝了一口汤,看见李铭在旁边站着,就把剩下的都给李铭吃了。

应伯爵、谢希大、祝实念、韩道国这几个人可没客气,每人吃了一大碗八宝攒汤、三个大包子,还吃了四个桃花烧卖,最后只留了一个包子当压碟儿。丫鬟收拾完碗筷,又倒上酒,几个人接着喝。谢希大想起刚才的事儿,问祝实念:“你后来陪王三官到哪儿才分开的?咋知道我在这儿的?”

祝实念叹了口气,把事儿一五一十说了:“我找了你半天没找着,就跟王三官去老孙家了,然后一起去许不与先生那儿借银子,结果孙寡嘴那老油嘴把借契写错了,又折腾了半天。” 谢希大赶紧说:“你们可别把我写进去,这事儿我不管,是你和老孙做担保,你们拿保头钱,跟我没关系。” 又追问:“借契咋写错了?”

祝实念说:“我特意跟他说,借契写得活络点,给王三官立三个期限,他偏不听,最后还是我让他改过来的。” 谢希大好奇:“你立的是啥期限啊?还能活络?” 祝实念得意地说:“头一限,风吹辘轴打孤雁;第二限,水底鱼儿跳上岸;第三限,水里石头泡得烂。这三个期限,他啥时候能还上?” 谢希大笑着说:“你这写的,也太活络了,跟没写一样!” 祝实念反驳:“你别觉得我写得没用,万一哪天旱得水浅了,朝廷挑河,把石头砍烂了,那可不就得还银子了?” 几个人又说笑了半天,气氛才算彻底放松下来。

眼看着天越来越黑,西门庆吩咐楼上点灯,又在楼檐前挂了两盏羊角玲灯,那灯做得特别精巧,一刮风就叮当响,好看得很。没过多久,月娘又派棋童儿和排军,抬了四个攒盒过来,里面全是好吃的糖食和精致的果品。西门庆赶紧叫住棋童儿,问:“家里的奶奶们散了没?谁让你送来的?”

棋童儿说:“是大娘让我送来的,给爹这边当下酒菜。众奶奶们还没散呢,戏已经唱了四折,大娘留她们在大门首吃酒,等着看放烟火呢。” 西门庆又问:“外面人多不多?有没有人捣乱?” 棋童儿说:“满街都是人,都来看热闹!不过您放心,我和平安儿还有排军,都在那儿看着,没让闲杂人靠近,秩序好得很。”

西门庆点点头,吩咐把桌上的酒菜撤下去,把攒盒里的东西摆上,厨房又端了一道果馅元宵上来。两个唱曲儿的在旁边给众人倒酒,西门庆让棋童儿先回家,不用在这儿等着。这边重新倒上酒,摆上点心,叫李铭、吴惠在席前弹唱了一套灯词。唱完之后,大家吃了元宵,韩道国说家里还有事儿,就先回去了。

又过了一会儿,西门庆吩咐来昭把楼下的两间房打开,挂上帘子,把烟火架抬到街上去。西门庆和应伯爵、谢希大、祝实念在楼上看,让王六儿陪着两个唱曲儿的和一丈青在楼下看。玳安和来昭把烟火小心翼翼地放在街中间,周围早就围满了人,里三层外三层,都踮着脚等着看。有人小声议论:“这是西门大官府的烟火,肯定好看!”“那可不,西门大官人出手,能差得了?”

没一会儿,烟火点着了,瞬间,整个街上都亮了起来。那烟火做得别提多精致了:一丈五高的花桩,四周还有下山棚,最上面是一只仙鹤,嘴里衔着一封丹书,其实是一枝起火,一道寒光直冲到天上,差点就碰到星星了。然后正中间一个西瓜炮炸开,四下里全是火光,“噼里啪啦” 的声音跟打雷似的,震得人耳朵嗡嗡响。

接着又有彩莲舫、赛月明,一个跟着一个,像金色的灯笼把天上的星星都冲散了;还有紫葡萄形状的烟火,一串一串的,跟珍珠挂在水晶帘上似的。霸玉鞭放起来到处响,地老鼠在地上窜来窜去,差点碰到人的衣服。琼盏玉台转起来特别好看,银蛾金弹做得巧夺天工。还有八仙捧寿、七圣降妖的造型,全是火做的,特别壮观。

黄烟、绿烟混在一起,像天上的云霞;快吐莲、慢吐莲交替着开,像十段锦一样灿烂。一丈菊和烟兰对着放,火梨花和落地桃争着绽放。远处的楼台殿阁,在烟火的光线下,都看不清原来的样子了;街上的鼓乐声,都被烟火的声音盖过了。货郎担、鲍老车(一种民俗表演道具)形状的烟火,放起来光焰四射,最后都碎成了一片片。还有五鬼闹判、十面埋伏的造型,一个狰狞,一个热闹,看得人眼花缭乱。可再好看的烟火也有结束的时候,没一会儿就火灭烟消,只留下一堆灰烬 —— 真应了那句 “总然费却万般心,只落得火灭烟消成煨烬”。

应伯爵见西门庆喝得差不多了,烟火也放完了,又看见王六儿在楼下,就假装去上厕所,拉着谢希大、祝实念,也不跟西门庆打招呼,偷偷溜了。玳安看见,赶紧问:“二爹,您去哪儿啊?不等我爹一起走吗?” 应伯爵凑到玳安耳边,小声说:“傻孩子,我要是不走,别人也不好意思走,多没意思啊!等你爹问,你就说我们先走了,有事要办。” 说完就带着谢希大和祝实念跑了。

后来西门庆发现应伯爵他们不见了,就问玳安:“应二爹他们去哪儿了?” 玳安按照应伯爵教的话说:“应二爹和谢爹、祝爹一起走了,小的拦都拦不住,他们让我跟您说一声。” 西门庆也没多想,就不再问了。他叫过李铭、吴惠,每人赏了一大杯酒,说:“今天先不给你们赏钱了,十六号早上你们再来伺候。到时候应二爹他们三个,还有众伙计都会来,晚上还在门首吃酒,你们别迟到了。”

李铭赶紧跪下说:“爹,跟您说个事儿,十六号我和吴惠,还有左顺、郑奉三个,得去东平府,给新上任的胡爷送贺礼,是官身(官府安排的差事),得下午才能回来。” 西门庆点点头:“没事儿,我们晚上才吃酒,你们别误了就行。” 李铭和吴惠赶紧答应:“您放心,我们肯定不会误事!”

两个唱曲儿的也过来告辞,西门庆嘱咐她们:“明天我家有女眷摆酒,李桂姐、吴银儿都会来,你们俩也过来走走,凑个热闹。” 俩姑娘赶紧应下,跟着李铭、吴惠一起出门了。西门庆又吩咐来昭、玳安、琴童收拾东西,把灯烛灭了,自己就往后边房里去了。

咱再说说来昭的儿子小铁棍儿,刚才在外面看烟火看得津津有味,见西门庆进了后房,就偷偷跑到楼上,看见他爹来昭收了一盘子剩菜、一瓯子酒和一些元宵,拿到自己屋里,就吵着跟他娘一丈青要吃的,结果被一丈青打了两下,只好撅着嘴出去玩。

小铁棍儿溜到后边院子里,听见正面房里有笑声,还以为是唱曲儿的没走,看见房门关着,就趴在门缝上往里看。这一看可把他吓坏了,只见西门庆和王六儿在床沿上,西门庆喝了酒,有点醉醺醺的,正和王六儿亲热。小铁棍儿哪见过这阵仗,正看得发呆,没防着他娘一丈青走过来,一把揪住他的耳朵,把他拖到前边,狠狠凿了两个栗爆(用手指关节敲头),骂道:“你这小短命鬼!上次没教训够你是吧?还敢在这儿偷看!再敢这样,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一丈青骂完,怕他再乱跑,就给了他几个元宵吃,把他哄到炕上睡觉了。西门庆和王六儿在房里待了好一会儿才出来,玳安早就打发抬轿的吃了饭,这会儿赶紧过来,送王六儿回家,然后才和琴童打着灯笼,陪着西门庆回府。这可真是应了那句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就算月亮落了,也有别的光亮,西门庆的快活日子,从来就没断过。

亲爱的读者朋友,这一回的《金瓶梅》,就像一场热闹非凡的 “古代元宵嘉年华”:有西门庆为了面子和关系,精心筹备的定亲送礼、宴请宾客,每一份礼物、每一场宴席,都是他打通人脉、彰显地位的工具;有女眷之间的小心思,李桂姐和吴银儿因为 “拜干娘” 争风吃醋,像极了现实里为了一点利益就闹别扭的小圈子;更有烟火下的众生相,街上围观的百姓、偷偷溜号的应伯爵、好奇偷看的小铁棍儿,每个人都在这场热闹里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或许你会觉得西门庆铺张浪费,笑应伯爵的油滑世故,叹王六儿的身不由己,但这就是《金瓶梅》最真实的地方 —— 它不美化任何人和事,把明朝中后期的社会风貌、人情世故,都揉进了这场元宵盛宴里。烟火再美,也会熄灭;宴席再热闹,也会散场,就像人生的很多热闹,终究只是昙花一现。可正是这些转瞬即逝的热闹,和热闹背后的算计、欢喜、无奈,才构成了最真实的人间。当我们隔着几百年的时光,再看这场元宵烟火,看到的不仅是西门庆的奢华,更是那个时代里,每个人为了生存、为了利益、为了片刻快活的挣扎与奔波,而这些,其实和我们当下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似 —— 毕竟,人性从未变过,人间的悲欢离合,也总是在不同的时代里,重复上演着相似的剧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