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金瓶梅那些事 > 第39章 寄法名官哥穿道服 散生日敬济拜冤家

咱们先看这开头的诗,写的是汉武帝半夜建祭坛求仙,又是玉女挪香案又是金人捧露盘,最后还不是茂陵埋了弓剑,石马陪着蔓草冻得慌。说白了就是 “求仙都是空,到头一场梦”,可咱们接下来要聊的西门庆,偏偏就不信这个邪,一门心思要靠 “氪金敬神” 给自家娃求平安,还顺便把家里的 “宫斗戏” 又推上了一个小**。

话说那天早上,西门庆刚从潘金莲房里爬起来,潘六姐昨晚那叫一个 “猛女追爱”,又是抹眼泪又是说软话,手里攥着鲛绡帕子,语气温顺得能掐出水来,满心以为 “撒娇女人最好命”,能把西门庆这颗 “浪子心” 给拴住。结果她哪儿知道,西门庆早就背着她在外面 “偷偷氪金” 了 —— 给王六儿在狮子街石桥东边买了套大 house,花了整整一百二十两银子!这房子搁现在那也是 “改善型住宅”,门面两间,往里走到底四层,一层当客厅招待客人,一层摆佛像供祖宗,一层夫妻俩住,最后一层当厨房,分工明确,比现在的商品房户型还合理。

自打王六儿搬进去,街坊邻居一看是西门庆家的 “关系户”(韩道国是西门庆的伙计),那态度立马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又是送茶又是送点心,还凑钱办了个 “乔迁宴”。中等人家见了韩道国两口子,一口一个 “韩大哥”“韩大嫂”,地位低点的直接喊 “叔”“婶”,那客气劲儿,跟见了小区物业经理似的。更绝的是韩道国,西门庆一来,他立马找个借口去铺子里 “加班”,把老婆单独留给西门庆 “深入交流”,这觉悟,说是 “当代赘婿天花板” 都不过分。街坊们就算看在眼里,也没人敢多嘴 —— 西门庆有钱有势,真要是惹了他,说不定第二天自家门都找不着,这不就是古代版 “有钱能使鬼推磨” 嘛!就这么着,西门庆一个月往王六儿那儿跑三四回,俩人好得跟烧红的火炭似的,谁都插不进去。

眼瞅着就到腊月了,西门庆家跟现在过年似的,忙得脚不沾地 —— 不是给东京的大官送节礼,就是给府县、军卫这些本地 “领导” 打点关系,生怕来年生意受影响。正忙着呢,玉皇庙的吴道官派徒弟送来了四盒礼物,还有天地疏、新春符、谢灶诰这些 “宗教周边”。西门庆当时正在上房吃饭,玳安拿着帖子进来,上面写着 “玉皇庙小道吴宗哲顿首拜”。西门庆看完,故作大方地说:“这出家人,还挺会来事。” 转头就让书童封了一两银子当回礼,还让玳安把帖子送回去。

这时候吴月娘说话了,跟个 “家庭纪委书记” 似的,直接点题:“人家出家人年年过节给你送东西,你还记得去年李大姐生官哥儿的时候,你许了愿要打醮吗?正好让吴道官给办了呗!” 西门庆一听,一拍大腿:“哎哟!要不是你提,我早把这茬忘到后脑勺了!” 月娘立马开启 “吐槽模式”:“你这记性比鱼还不如!谁家许愿能忘了?你嘴上随便说说,神仙可都记着呢!怪不得官哥儿天天哭哭唧唧的,我看就是你这愿没还,神仙故意压着他呢!” 西门庆被怼得没话说,赶紧打圆场:“行吧行吧,那正月就去吴道官庙里还愿,顺便把官哥儿寄名在那儿,求个平安。”

月娘又补了一句:“李大姐昨天还说,官哥儿总闹小病,想给孩子求个外名。” 西门庆大手一挥:“求啥外名,直接寄名在吴道官那儿不就完了!” 说完就问玳安:“吴道官庙里来的是谁?” 玳安说:“是他二徒弟应春。” 西门庆立马起身往外走,应春一见他,“扑通” 就跪下了,跟见了皇上似的:“家师父让小的给老爹问好,没什么好东西孝敬,就送了点天地疏和薄礼,给老爹赏人。” 西门庆象征性地扶了他一下,还了半礼:“多谢你师父费心。” 接着就让应春坐,应春哪儿敢坐,一个劲儿说 “小道不敢”。西门庆假装不高兴:“让你坐你就坐,我有话问你。”

应春这才小心翼翼地把椅子挪到旁边,屁股只沾了个边,紧张得手心都冒汗:“老爹有啥吩咐?” 西门庆说:“正月我要还愿,还要给我儿子寄名,你师父有空没?” 应春一听,立马站起来,声音都拔高了:“老爹吩咐,别说这点事,就是再大的经事,师父也不敢推辞!您想订在正月哪天?” 西门庆想了想:“就初九吧,那天不是天诞嘛,吉利。” 应春眼睛一亮:“哎哟老爹,您太会选日子了!这天不仅是天诞,《玉匣记》上还说‘律爷交庆,五福骈臻’,办斋醮最合适不过了!您打算办多少醮款?” 西门庆说:“今年七月生娃的时候,许了一百二十分清醮。” 应春又问:“那要请多少道士?”“十六个吧。”

说完,西门庆就让人摆桌子给应春倒茶,还先封了十五两经钱,另外又给了一两银子当节礼,顺带说:“道士们的衬施不用你师父准备,香烛纸钱这些我都让人带过去。” 应春这下彻底慌了,又是磕头又是道谢,嘴里不停地说 “多谢老爹恩典”,走的时候差点顺拐,那高兴劲儿,跟中了彩票似的,估计回去能跟吴道官吹三天三夜。

转眼就到了正月初八,西门庆提前派玳安去送 “敬神大礼包”:一石白米(搁现在差不多一百二十斤,够道士们吃大半个月)、一担阡张(就是那种黄纸,烧给神仙的 “硬通货”)、十斤官烛(跟现在的大号蜡烛似的,点起来贼亮)、五斤沉檀马牙香(这香一烧,整个庙都得香飘十里)、十六匹生眼布(给道士们做衣服的),还有一对京段(高档绸缎,相当于现在的奢侈品面料)、两坛南酒(当时的 “名牌酒”)、四只鲜鹅、四只鲜鸡、一对猪蹄、一块羊肉,最后还加了十两银子,这阵仗,比现在给领导送礼还夸张,简直是 “氪金玩家” 的顶级操作。

西门庆还提前发了帖子,请了吴大舅、花大舅、应伯爵、谢希大四个 “陪玩”。陈敬济这小子,作为西门庆的女婿,主动请缨先去庙里 “踩点”,骑着小毛驴就出发了,活脱脱一个 “拎包小弟”。

到了初九这天,西门庆干脆没去衙门上班,大清早起来就穿得人模狗样 —— 头戴官帽,身穿官服,骑上那匹标志性的大白马,后面跟着一群仆从,前呼后拥,跟现在明星出街似的,浩浩荡荡出了东门往玉皇庙去。还没到庙门口,就看见门口挂着彩绸宝幡,搭了过街榜棚,那排场,跟现在景区办活动似的。

等走到山门前下马,西门庆抬头一看,好家伙,这玉皇庙是真气派!青松翠柏长得比人还高,朱红大门上钉着金钉子,玉石栏杆的小桥底下映着轩窗的影子,碧绿的瓦当配着雕花的屋檐,栏杆上还挂着绣着花纹的帷幕。七间大殿正中间挂着皇上赐的金书匾额,两边的长廊上画满了天神天将,看着就威风。三天门外,离娄和师旷的雕像凶神恶煞,台阶两边,白虎和青龙的石像跟真的一样。八宝殿前站着长生玉女,九龙床上坐着金身佛像,金钟一响,感觉全世界都得跟着拜佛,玉磬一敲,连天上的神仙都得低头。朝天阁上能听见道士们念经的声音,演法坛里晚上还能听见玉佩碰撞的响声,西门庆心里直嘀咕:“这地方比我家还气派,难怪吴道官这么能赚钱!”

西门庆从正门进去,头一座流星门上,立着个七尺高的朱红牌架,两边贴着门对,写着 “黄道天开,祥启九天之阊阖,迓金舆翠盖以延恩;玄坛日丽,光临万圣之幡幢,诵宝笈瑶章而阐化”,翻译过来就是 “今天是好日子,神仙都来送福气,我们好好念经,求神仙保佑”,典型的 “宗教宣传语”。

到了宝殿里,抬头就看见二十四字的斋题,写着 “灵宝答天谢地,报国酬恩,九转玉枢,酬盟寄名,吉祥普满斋坛”,两边还有一副对联:“先天立极,仰大道之巍巍,庸申至悃;昊帝尊居,鉴清修之翼翼,上报洪恩”,简单说就是 “我们超虔诚,求神仙快显灵”。

西门庆走到香案前,旁边一个小道士端着水盆让他洗手,洗完手就铺好垫子,请他上香。西门庆磕完头,就看见吴道官穿着一身 “神仙 cos 服” 走过来 —— 头戴玉环九阳雷巾,身披天青二十八宿大袖鹤氅,腰上系着丝带,赶紧从经筵上下来,给西门庆行了个稽首礼:“老爹您太抬举小道了,送了这么多厚礼,小道实在不好意思收。官哥儿寄名,小道本来就该帮忙祈福,您还赏这么多钱,小道心里实在过意不去。经衬也给得太多了,小道更不安了。” 西门庆假装客气:“辛苦你们了,这点东西不算啥,就是点心意。”

俩人客气完,两边的道士也都过来磕头,然后就请西门庆去外方丈的 “松鹤轩” 喝茶。这松鹤轩是三间宽敞的大厅,里面铺着锦毯,烧着兽炭,跟现在的 VIp 休息室似的。西门庆刚坐下,就问棋童:“快去接你应二爹,都这时候了怎么还没来?他是不是没马?” 玳安说:“姐夫的驴子还在这儿呢,让棋童骑驴子去接吧。” 西门庆点头:“行,快去快回。”

吴道官念完经,也过来陪西门庆喝茶,聊起天来:“老爹您对神仙这么虔诚,小道从四更就起来准备了,今天的三朝九转玉枢法事,都是按最高规格办的。我还把官哥儿的生辰八字写在文书上,奏给三宝神仙,给他起了个法名叫吴应元,保准他以后富贵长寿。小道还多添了二十四分答谢天地,十二分庆赞上帝,二十四分荐亡,总共一百八十分醮款,给您家多求点福气。” 西门庆听了,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辛苦辛苦,太麻烦你了。”

没一会儿,应伯爵和谢希大就来了,俩人一进门就给西门庆作揖,还掏出一两银子:“哥,本来想送点茶过来,可惜路太远,这点钱您就当买茶喝。” 西门庆一看,摆摆手:“嗨,跟我还来这套?请你们来就是陪我坐坐,还送什么钱!吴道官这儿有茶,我都安排好了。” 应伯爵立马把银子收起来,还假装埋怨谢希大:“都怪你!我说哥不会要,你非让我拿出来,这不找骂嘛!” 谢希大在旁边嘿嘿笑,也不说话,心里早就乐开了花 —— 又能蹭吃蹭喝了。

过了一会儿,吴大舅和花子由也到了,每人带了两盒细茶食当 “见面礼”,西门庆让吴道官都收了。大家喝完茶,就开始摆斋饭,什么咸食、斋馔、点心、汤饭,摆了一桌子,比现在的素食自助还丰盛。西门庆陪着几个人吃了早斋,吴道官还特意请了个说书的,给他们讲《鸿门会》的西汉评话,跟现在吃饭看综艺似的,氛围感拉满。

吴道官问西门庆:“官哥儿今天来不来?” 西门庆说:“孩子太小了,他娘怕路上冻着,就不来了。中午让下人把他的衣服拿来,在三宝面前过一遍,跟他亲自来也一样。” 吴道官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这样最好。” 西门庆又叹了口气:“这孩子别的都好,就是胆子太小,家里三四个丫鬟加养娘轮流看着,连猫狗都不敢靠近他,稍微有点动静就哭。” 吴大舅在旁边附和:“可不是嘛,养个孩子太不容易了……”

正说着,玳安进来了:“爹,桂姨和银姨让李铭、吴惠送茶来了。” 西门庆说:“让他们进来。” 李铭和吴惠拿着两个盒子,一进门就跪下,打开盒子一看,里面是顶皮饼、松花饼、白糖万寿糕、玫瑰搽穰卷儿,都是当时的 “网红点心”。西门庆让吴道官收了,问李铭:“你们怎么知道我在这儿?” 李铭赶紧说:“小的早上看见陈姑夫骑驴子,问了才知道爹在这儿办好事,回去告诉桂姐和三妈,就约了吴银姐一起做了点点心送过来。本来想亲自来,又怕不方便,这点粗茶淡饭,您就赏给下人吃吧。” 西门庆摆摆手:“行了,你们俩也留下吃斋吧。” 吴道官赶紧安排他俩坐下,连西门庆的手下都有份,大家吃得满嘴流油。

转眼就到了午朝,拜表仪式开始了。吴道官准备了一张大桌子,上面放着一坛金华酒,还有官哥儿的 “道士套装”—— 一顶青缎子绡金道髻,一件玄色紵丝道衣,一件绿云缎小衬衣,一双白绫小袜,一双青潞绸衲脸小履鞋,一根黄绒线绦,还有两道符索(一道是三宝位下的黄线索,一道是子孙娘娘面前的紫线索),一付银项圈,上面刻着 “金玉满堂,长命富贵”,还有一道朱书辟非黄绫符,写着 “太乙司命,桃延合康” 八个字,系在黄线索上。这些东西都用方盘盛着,还有四盘水果,摆得满满当当。

吴道官让小道士用红纸袋包着经疏,把三天来做的法事都写在上面,让西门庆过目,确认没问题了才装进盒子里,一共装了八抬,准备送到西门庆家。西门庆看了,心里美得不行,赶紧让棋童回家,赏给道童两方手帕和一两银子,出手依旧大方。

再说说西门庆家这边,这天正好是潘金莲的生日,吴大妗子、潘姥姥、杨姑娘、郁大姐都在月娘的上房坐着聊天。看见庙里送了这么多东西,还有官哥儿的小衣服,大家都围过来看。潘金莲酸溜溜地说:“李大姐,快来看呀!你家儿子的师父送礼物来了,还有小道士帽子和衣服呢,哎哟,还有小鞋子!” 孟玉楼拿起小鞋子,翻来覆去地看:“大姐姐你看,这道士还挺心灵手巧,这白绫鞋底,都是倒扣针儿方胜儿,绣的云纹多好看!我说他是不是有老婆啊?不然怎么能缝得这么好!” 吴月娘瞪了她一眼:“别瞎说,出家人哪儿来的老婆?肯定是雇人做的。”

潘金莲接过话茬,语气里全是嘲讽:“道士有老婆怎么了?你忘了王师父和大师父,不是还会挑好看的汗巾子吗?说不定也有汉子呢!” 王姑子一听不乐意了:“道士戴个帽子,哪儿都能去,谁认得?我们和尚尼姑,一出门就被人认出来,想藏都藏不住!” 潘金莲又补了一刀:“我听说你住的观音寺背后就是玄明观,常言道‘男僧寺对着女僧寺,没事也有事’,谁知道你们背地里干了啥!” 月娘赶紧打圆场:“六姐,别胡说八道了,孩子们都在呢!”

潘金莲这才闭嘴,又拿起红纸袋里的经疏,一看上面西门庆的名字下面写着 “同室人吴氏”,旁边只有 “李氏”,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立马就炸毛了,把经疏扔给众人看:“你们看看!这贼汉子,偏心偏到姥姥家了!上面只写着生孩子的,把我们都当空气,塞进‘赘字号’里了!” 孟玉楼赶紧问:“那大姐姐的名字在上面吗?” 潘金莲说:“有大姐姐还算好,要是连大姐姐都没有,那才叫笑话呢!” 月娘没好气地说:“行了行了,有一个就不错了,难道你还想把家里所有人的名字都写上,让道士笑话我们家人口多?” 潘金莲不服气:“我们难道是妖怪吗?谁不是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凭啥就她能上经疏!”

正吵着,李瓶儿抱着官哥儿从前面过来了。孟玉楼赶紧说:“快把衣服拿过来,我给官哥儿穿上。” 李瓶儿抱着孩子,孟玉楼小心翼翼地给他戴上道髻,套上项圈和符索,官哥儿吓得眼睛都闭紧了,半天不敢喘气,跟个小木偶似的。孟玉楼又给他穿上道衣,月娘对李瓶儿说:“你把这经疏拿张阡张纸包着,去后佛堂自己烧了吧。” 李瓶儿点点头,拿着经疏去了。

孟玉楼抱着官哥儿,笑着说:“穿上这衣服,活脱脱一个小道士!” 潘金莲凑过来看了一眼,阴阳怪气地说:“什么小道士,我看像个小太乙儿!” 月娘一听不乐意了,脸立马沉下来:“六姐,你说的这叫什么话!当着孩子的面,别胡说!” 潘金莲撇撇嘴,不敢再说话了。没过一会儿,官哥儿穿着陌生的衣服,吓得 “哇” 地一声哭了起来。李瓶儿赶紧过来把孩子抱过去,脱衣服的时候,发现孩子拉了一抱裙的奶屎。孟玉楼笑得前仰后合:“哎哟,我们吴应元可真行,拉屎都有一托盘!” 月娘赶紧让小玉拿草纸给孩子擦干净,官哥儿哭着哭着,就趴在李瓶儿怀里睡着了。李瓶儿心疼地说:“我们小大哥困了,妈妈带你去前面睡觉好不好?” 月娘让众人把桌子收拾了,请吴大妗子、杨姑娘、潘姥姥一起吃斋。

眼瞅着天就黑了,其实初八那天因为要打醮,西门庆家没吃荤酒,潘金莲的生日就没过上,本来指望初九晚上西门庆回来补过,结果她在大门外等了半天,只看见陈敬济和玳安骑着驴子回来。潘金莲赶紧迎上去:“你爹呢?怎么就你们俩回来了?” 陈敬济打了个酒嗝,含糊不清地说:“爹估计来不了了,我走的时候,醮事还没结束呢,刚拜完忏,道士们还得谢将吃酒,没个一更半夜完不了。”

潘金莲一听,脸立马拉得老长,转身就回了上房,对着月娘抱怨:“真是贾瞎子传操 —— 干起了个五更!隔墙掠肝肠 —— 死心塌地!兜肚断了带子 —— 没得绊了!我在门口站了半天,就看见陈姐夫回来了,说你家那位不回来了,醮事还没办完,先把他打发回来!” 月娘劝道:“他不回来就不回来吧,咱们自己玩咱们的,晚上让大师父和王师父给咱们说因果、唱佛曲儿,也挺好。”

正说着,陈敬济掀帘进来了,脸上红扑扑的,明显喝多了,舌头都有点打结:“五娘,我来给你磕头祝寿!” 又问大姐:“有没有酒杯?给五娘筛杯酒,我给五娘递一钟。” 大姐没好气地说:“哪儿来的酒杯?你赶紧磕个头就出去,别在这儿发酒疯!你看你醉的那样,今天打醮,就属你最开心,喝得跟个憨憨似的!”

月娘问:“你爹真的不回来了?玳安怎么没跟你一起回来?” 陈敬济说:“爹见醮事没结束,怕家里没人,就先让我回来了,玳安在那儿伺候呢。吴道士死活不让我走,硬拉着我喝了两三杯酒,我才跑回来的。” 月娘又问:“今天都有谁在那儿陪你爹?” 陈敬济说:“有大舅、门外花大舅、应三叔、谢三叔,还有李铭、吴惠两个小优儿,不知道要闹到什么时候。吴大舅已经回来了,门外花大舅被爹留住了,今晚估计要在庙里过夜。”

潘金莲一听陈敬济叫 “花大舅”,立马就不乐意了:“陈姐夫,你怎么能叫他花大舅呢?他跟咱们家有啥亲戚?死了的人知道了都得气活!你应该叫他李大舅才对!”(这里得插一句,花子虚是李瓶儿的前夫,后来死了,李瓶儿改嫁给西门庆,按说应该随西门庆家的称呼,潘金莲这么说,就是故意找茬)陈敬济也不服气,回怼道:“五娘,您老人家就别较真了,跟郑恩娶家乡姐姐似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了!” 大姐赶紧拉着陈敬济:“你这贼囚根子,赶紧磕完头出去,别在这儿胡说八道!” 陈敬济这才走到潘金莲面前,踉踉跄跄地磕了四个头,然后晕晕乎乎地往前边去了。

没一会儿,丫鬟们就掌上了灯烛,摆上桌子,端上酒菜,请潘姥姥、杨姑娘、大妗子等人坐下。潘金莲给众人递了酒,大家吃了面条(过生日吃面条,古代也兴这规矩)。酒喝得差不多了,就把桌子收拾了,月娘吩咐小玉把仪门关了,在炕上放了个小桌子,众人围着两个姑子,中间点着香和蜡烛,准备听她们说因果。

先是大师父开讲,说的是西天第三十二祖下凡投胎,在东土传佛法的故事,从张员外家多有钱开始讲,说张员外家大业大,后来突然醒悟 “钱财都是身外物”,就放弃了家产,去黄梅寺修行。大师父讲得绘声绘色,跟现在的说书人似的,众人听得都入了迷。大师父讲完一段,王姑子就接着念偈言,一唱一和,配合得还挺默契。

又听了一会儿,月娘说:“师父们也饿了,先把经卷收起来,吃点东西吧。” 就让小玉端上四碟素菜、四碟薄脆和蒸酥糕饼,请大妗子、杨姑娘、潘姥姥陪两位师父吃。大妗子摆摆手:“我们刚吃饱,让杨姑娘陪师父们吃吧,她老人家吃斋。” 月娘赶紧用小描金碟子,每样挑了点点心,先递给两位师父,再递给杨姑娘:“您老人家陪师父们吃点。” 杨姑娘推辞道:“我的佛爷,我已经吃饱了。” 又指着一碟点心说:“这碟子里是烧骨朵吧?姐姐你拿过去,别不小心吃到嘴里。” 众人一听都笑了,月娘解释道:“奶奶,这是庙里送来的素咸食,不是荤的,您放心吃。” 杨姑娘这才拿起一块:“原来是素的,那我就尝尝,老眼昏花,差点认错了。”

正吃着,来兴儿媳妇惠香突然走了进来。月娘瞪了她一眼:“你这贼臭肉,来这儿干什么?” 惠香嬉皮笑脸地说:“我来听师父唱曲儿。” 月娘又问:“仪门关着,你从哪儿进来的?” 玉箫在旁边搭话:“她刚在厨房封火,从后门进来的。” 月娘捂着鼻子:“怪不得你鼻子嘴巴都是黑的,跟个煤球似的,不在厨房好好干活,跑来听什么经!” 惠香吐了吐舌头,也不敢反驳,就找了个角落坐下了。

众人陪着两位师父吃完茶点,把东西收拾干净,月娘又剔亮了灯烛,点上香。两个姑子拿起击子儿,又开始念起来,接着讲张员外在黄梅寺修行的故事 —— 白天跪着听经,晚上打坐参禅,四祖禅师觉得他不是一般人,就收他当徒弟,还给了他三桩宝贝,让他去浊河边投胎。讲到千金小姐在浊河边洗衣服,遇到一个僧人借地方住,小姐刚答应,僧人就跳进河里了。

潘金莲本来就没心思听这些,熬到这会儿,上下眼皮都开始打架,干脆起身回房睡觉去了。没过一会儿,李瓶儿房里的绣春过来叫李瓶儿,说官哥儿醒了,李瓶儿也赶紧回去了。剩下李娇儿、孟玉楼、潘姥姥、孙雪娥、杨姑娘、大妗子还在听。

又听到故事里说,河里漂过来一个大桃子,小姐好奇就吃了,结果回家就怀孕了,一怀就是十个月。王姑子放下经卷,唱起了《耍孩儿》,唱完之后,大师父又念了四句偈言:“五祖一佛性,投胎在腹中,权住十个月,转凡度众生。”

念到这儿,月娘看了看周围,大姐已经睡着了,大妗子靠在里间床上也睡着了,杨姑娘打着哈欠,桌上的蜡烛已经烧完两根了,就问小玉:“现在几点了?” 小玉说:“已经四更天了,鸡都叫了。” 月娘这才让两位师父收拾经卷,准备睡觉。杨姑娘去了玉楼房里睡,郁大姐去了孙雪娥房里,月娘让大师父和李娇儿睡在一起,王姑子跟自己睡在炕上,还让小玉烧了一壶茶,喝完才睡。大妗子在里间床上,跟玉箫睡在一起。

躺下之后,月娘还没睡意,问王姑子:“后来五祖长大了,怎么成正果的?” 王姑子就接着讲,说小姐怀孕后,爹娘不相信她,把她赶出家门,小姐一路逃生,到了仙人庄才生下五祖,五祖长到六岁,就自己走到浊河边,取回了三桩宝贝,去黄梅寺找四祖听法,最后成了正果,还把母亲度上了天。王姑子一直讲到天亮,月娘听得连连点头,越发相信佛法了。

有句诗说得好:“听法闻经怕无常,红莲舌上放毫光。何人留下禅空话?留取尼僧化饭粮!” 其实啊,这些因果故事,说到底不过是尼僧们混饭吃的手段,可月娘这些人,偏偏就愿意信,说到底,不过是想在乱世里求个心安罢了。西门庆氪金敬神,求的是官运亨通、子嗣平安;潘金莲争风吃醋,求的是西门庆的一点偏爱;李瓶儿小心翼翼,求的是孩子能健康长大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可最后谁又能得偿所愿呢?这大概就是《金瓶梅》最真实的地方,没有神仙保佑,只有人间的喜怒哀乐,一地鸡毛。

亲爱的读者朋友,咱们唠完这一回,是不是觉得西门庆家的日子,跟咱们现在的生活也有点像?有人忙着搞钱,有人忙着争宠,有人忙着求平安,可不管怎么折腾,最后都逃不过柴米油盐和人情世故。下一回,西门庆家又会发生什么新鲜事?潘金莲的醋劲儿会不会更足?官哥儿的身体能不能好起来?咱们下次再接着唠,不见不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