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金瓶梅那些事 > 第34章 献芳樽内室乞恩 受私贿后庭说事

咱们接着说《金瓶梅》第三十四回,这一回的热闹劲儿可不比上回差,又是求人又是受贿的,各种弯弯绕绕,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先看开头这首词:“成吴越,怎禁他巧言相斗谍。平白地送暖偷寒,平白地送暖偷寒,猛可的搬唇弄舌。水晶丸不住撇,蘸刚锹一味撅。” 翻译过来就是说,结下了像吴越两国那样的深仇大恨,怎么能禁得住他用花言巧语来挑拨离间呢?平白无故地暗中示好,平白无故地暗中勾结,突然之间就搬弄是非。像水晶丸一样的谗言不停地抛出来,像蘸了钢的铁锹一样一味地挖掘挑拨。这词儿一下子就把这一回里勾心斗角、搬弄是非的氛围给烘托出来了。

话说韩道国跑到家门口打听,得知老婆和弟弟韩二被拴在铺子里,急急忙忙跑到铺子里,和来保商量。来保说:“你还不赶紧求应二叔,让他跟当家的说说,拿个帖子给县里的李老爹,不管多大的事都能了了。” 韩道国立马跑到应伯爵家,他娘子让丫头出来回话说:“没人在家,不知道去哪儿了,说不定在西门大老爹家。” 韩道国说:“不在他家里。” 问应宝,也跟着出去了。韩道国慌了神,又往勾栏院里去找。原来应伯爵被湖州何蛮子的弟弟何二蛮子 —— 外号何两峰,请在四条巷的何金蝉儿家喝酒呢。韩道国一把抓住他,把他请了出来。应伯爵喝得脸红扑扑的,帽檐上还插着剔牙杖。韩道国作了个揖,把他拉到僻静地方,把家里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应伯爵说:“既然有这事儿,我少不了陪你去一趟。” 于是辞别了何两峰,和韩道国先回了家,问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韩道国央求道:“这事儿明天恐怕要解到县里去,只望二叔到西门大官府里说说,讨个帖子,转给李老爹,求他别让你侄媳妇见官。事情了结了,一定重重谢二叔。” 说着就跪在了地上。应伯爵伸手把他拉起来,说:“贤侄,这事儿我能不帮你办吗?你赶紧写个说帖,把那些没用的话都删了,只说你经常不在家,被街坊上的一伙光棍时常扔砖扔瓦欺负你娘子。你弟弟韩二气不过,跟他们吵了起来,反倒被这伙人群殴,一起拴在了铺子里。希望大官府发个帖子,跟李老爹说说,只要不让你老婆出官,肯定能给个面子。” 韩道国赶紧拿出笔砚,写了说帖,揣在袖子里。

应伯爵领着他径直来到西门庆门口,问守门的平安儿:“爹在家吗?” 平安说:“爹在花园书房里,二爹和韩大叔进去吧。” 应伯爵那是熟门熟路,跟韩道国一起进了仪门,转过大厅,从鹿顶钻山进去,就是花园角门。绕过木香棚,有三间小卷棚,名叫翡翠轩,是西门庆夏天纳凉的地方。前后的帘子相互掩映,四面花竹郁郁葱葱,里面是一明两暗的书房。有画童儿小厮在那里扫地,说:“应二爹和韩大叔来了!” 两人掀开帘子,走进明间,书童看见说:“请坐,俺爹刚进后边去了。” 一边让画童儿去请。画童儿走到后边金莲房里,问:“春梅姐,爹在这儿吗?” 春梅骂道:“你这该死的小奴才!爹在隔壁六娘房里呢,还巴巴地跑到这儿来问!” 画童儿就走到这边,只见绣春坐在石台基上,悄悄问:“爹在房里吗?应二爹和韩大叔来了,在书房里等爹说话呢。” 绣春说:“爹在房里,看着娘给哥裁衣服呢。” 原来西门庆拿出口匹尺头,一匹大红纻丝,一匹鹦哥绿潞绸,让李瓶儿给官哥裁毛衫、披袄、背心、护顶之类的衣物。炕上正铺着大红毡条,**抱着哥儿,迎春拿着熨斗。绣春进来,悄悄拉了迎春一把,迎春说:“你拉我干嘛?把火弄掉在毡条上了怎么办。” 李瓶儿就问:“你平白无故拉她干嘛?” 绣春说:“画童说应二爹来了,请爹说话。” 李瓶儿说:“你这小奴才,应二爹来了,你进来直说就是了,还巴巴地拉她!”

西门庆吩咐画童儿:“请二爹坐着,我马上就来。” 于是看着裁完衣服,换了便衣出来,到书房里见了应伯爵两人,作揖坐下,韩道国坐在侧面。喝了茶,应伯爵开口说:“韩大哥,有什么话,跟你大官府说吧。” 西门庆说:“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韩道国刚要说 “街坊有伙不知道姓名的棍徒……”,就被应伯爵拦住说:“贤侄,你不能这么说。说话吞吞吐吐的可不行。对着你家大官府,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吧:韩大哥经常在铺子里住,家里没人,只有他娘子一个人,还有个孩子。左右街坊有几个不三不四的人,见家里没人,经常扔砖扔瓦地捣乱。欺负得太厉害了,他弟弟韩二哥看不下去,回家骂了几句,被这伙光棍不由分说地群殴,打得够呛。现在一起拴在铺子里,明天一早要解到本县李大人那里去。他哭哭啼啼地求我来跟哥说,讨个帖子,跟李大人说说,多关照一下。只要不让他老婆出官,他弟弟去也行。” 又说:“你把那说帖拿出来给你大官人看看,好派人替你去办。” 韩道国就从袖子里拿出来,连忙双膝跪下,说:“小人能在老爹门下做事,万望老爹看在应二叔的面子上,帮个忙,我们全家一辈子都忘不了。” 西门庆一把把他拉起来,说:“你起来吧。” 于是看了说帖,上面写着:“犯妇王氏,求关照免提。” 西门庆说:“这帖子不能这么写!只说你弟弟韩二一个人就行了。” 对了应伯爵说:“要是我拿帖子跟县里说,不如直接吩咐地方改了报单,明天带到我衙门里来处理就行了。” 应伯爵说:“韩大哥,你还得给恩老爹磕个礼。这样就更好了!” 韩道国又磕头谢恩。西门庆叫玳安:“你赶紧去外面叫个当班的头头来。” 不一会儿,叫了个穿青衣的节级来,在旁边等着。西门庆叫他上前,吩咐道:“你去牛皮街韩伙计住处,问问是哪个牌哪个铺的地方,跟那保甲说,就说是我的命令,让他们马上把王氏放了。查出那几个光棍的名字,改了报帖,明天一早解到提刑院,到我衙门里听审。” 那节级答应着,领了命令出去了。应伯爵说:“韩大哥,你赶紧跟他一起去办你的事吧,我还和大官人有话说呢。” 韩道国千恩万谢地出门,和节级一起往牛皮街去了。

西门庆陪着应伯爵在翡翠轩坐下,让玳安放桌子,说:“你去跟你大娘说,昨天砖厂刘公公送的木樨荷花酒,打开来筛上,我和应二叔喝,再把糟鲥鱼蒸上。” 应伯爵拱手说:“我还没谢哥呢,昨天蒙哥送了那两尾好鲫鱼给我。送了一尾给我哥,剩下一尾,我跟我老婆说,拿刀劈开,送了一段给我女儿,剩下的切成小块,用原来的红糟腌着,再拌点香油,放在一个瓷罐里,留着我早晚吃饭的时候吃,或者有客人来,蒸一碟上去,也不辜负哥的好意。” 西门庆说:“刘太监的弟弟刘百户,在河下管芦苇场,赚了几两银子,在五里店新买了一所庄子,用皇木盖房子,最近被我衙门里的办事官查到了,举报了。按照夏龙溪的意思,要罚他一百两银子,还要上奏参他,报到省院。刘太监慌了,亲自拿了一百两银子来我这里,再三求我,只想把这事儿了了。不瞒你说,咱家做点小生意,日子也过得去,哪里稀罕他这点钱!况且刘太监平时跟我关系不错,经常送我些东西,今天因为这事儿,要是不帮忙就太不给面子了?我一分钱没要他的,只让他连夜把房子拆了。到了衙门里,只打了他家人刘三二十下,就放了。事情办完,刘太监过意不去,杀了一口猪,送了我一坛自己酿的荷花酒,两包糟鲥鱼,有四十斤重,还有两匹妆花织金缎子,亲自来道谢。这样彼此都有面子,也显得有情分。” 应伯爵说:“哥,你还稀罕这点钱吗?夏大人是行伍出身,底子薄,不捞点钱,怎么过日子?哥,你自从上任以来,跟他一起处理了几件事?” 西门庆说:“大小也处理了几件公事。别的还好说,就是受不了他贪得无厌,不管什么事,只要得了钱就放了,像什么样子!我就再三跟他说,‘你我虽然是武职官,掌着刑罚,也得要点脸面才行。’” 话还没说完,酒菜就上来了。西门庆用小金菊花杯斟了荷花酒,陪着应伯爵喝。

不说两人聊了多久,坐了一个多时辰才散。且说那伙人,见青衣节级到地方上,把妇人王氏放回家,又抓了总甲,查了每个人的名字,明天一早解到提刑院审问,都面面相觑。这才知道韩道国是西门庆家的伙计,找了靠山,只把韩二一个人留在铺里。都说明天这事儿不好办了。韩道国又送了节级五钱银子,很快保甲就查写了那几个人的名字,送到西门庆家里,就等第二天一早解送。

过了一天,西门庆和夏提刑两位官到衙门里坐堂。地方保甲带上人来,第一起就是韩二,跪在最前面。夏提刑先看报单:“牛皮街一牌四铺总甲萧成,为地方喧闹事……” 第一个叫韩二,第二个车淡,第三个管世宽,第四个游守,第五个郝贤。都点过名了。然后问韩二:“为什么闹事?” 韩二先告状:“小人的哥哥是做买卖的,经常不在家,家里只有小男幼女,被街坊这几个光棍,动不动就弹唱些乱七八糟的词儿,坐在门口胡言乱语,晚上还扔砖头,百般欺负。小人在外面另住,来哥哥家看看,实在忍不住,骂了几句。被这伙棍徒不由分说地打倒在地,乱打一顿,现在被抓到老爷这里。望老爷明察。” 夏提刑就问那伙人:“你们怎么说?” 那伙人一起告状:“老爷别信他胡说!他是个赌徒无赖。他哥哥不在家,他就和他嫂子王氏通奸。王氏平时依仗着泼辣,辱骂街坊。昨天被我们抓住了,还有她的贴身衣服为证。” 夏提刑问保甲萧成:“那王氏怎么没来?” 萧成哪好说节级放了,只说:“王氏脚小,路上走不动,马上就来。” 韩二在下面,两只眼睛只盯着西门庆。过了一会儿,西门庆欠身对夏提刑说:“长官也没必要要这王氏来。想必王氏有点姿色,这伙光棍调戏不成,就设了这个圈套。” 于是叫为首的车淡上来,问道:“你们在哪里抓住韩二的?” 众人说:“昨天在他屋里抓住的。” 又问韩二:“王氏是你什么人?” 保甲说:“是他嫂子。” 又问保甲:“这伙人从哪里进他屋里的?” 保甲说:“翻墙进去的。” 西门庆大怒,骂道:“我把你们这伙光棍!他既然是小叔子,王氏也是有亲戚关系的,难道不许上门走动?你们这伙光棍,是他什么人,竟敢翻墙进去?况且他家男人不在,还有幼女在房里,你们这不是奸就是盗!” 喝令左右拿夹棍来,每人一夹、二十大棍,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这四五个都是年轻子弟,从没受过刑,一个个打得号啕大哭,满地呻吟。西门庆也不等夏提刑开口,吩咐:“韩二出去听候处理。把这四个都收监,不久取供送审。” 四人到了监里都互相抱怨,个个心怀鬼胎。监里的人还吓唬他们:“你们四个要是被送审,都是徒刑。到了外府州县,基本就是死路一条。” 这些人慌了,等家里人来送饭,赶紧捎信出去,让各自的父兄花钱,上下打点找关系。其中有人找关系求夏提刑,夏提刑说:“这王氏的丈夫是你西门老爹门下的伙计。他在中间坚持要送审,同僚之间,我也不好办。你们还是找关系跟他说去吧。” 也有人求吴大舅出来说情。人们都知道西门庆家有钱,不敢来打点。

四家的父兄都慌了,聚在一起商量。其中一个说:“也没必要再求吴千户,他也不会答应。我听说东街上开绸绢铺的应大哥的弟弟应二,和西门庆关系极好。咱们不如凑几十两银子,给应二,让他替咱们说说,肯定管用。” 于是车淡的父亲开酒店的车老儿带头,每人拿十两银子,一共凑了四十两,一起到应伯爵家,求他跟西门庆说情。应伯爵收下银子,打发众人走了。他娘子说:“你既然替韩伙计出力,整治了这伙人,怎么又收下这银子,反倒替他们说好话,就不怕韩伙计怪你?” 应伯爵说:“我当然知道不好说。我自有办法。” 于是把银子兑了十五两,包好放在袖子里,早早来到西门庆家。西门庆还没回来。应伯爵进了厅上,只见书童正从西厢房书房里出来,头戴瓦楞帽,插着金头莲瓣簪子,身上穿着苏州绢直掇,玉色纱衤旋儿,凉鞋净袜。说:“二爹请在客位里坐。” 让画童儿到后边拿茶,又说:“小厮,我让你拿茶给应二爹,你不动,还在玩。等爹回来,看我说不说你!” 那小厮就赶紧去拿茶了。应伯爵问:“你爹衙门里还没回来?” 书童说:“刚才有人来报,说爹衙门散了,和夏老爹到门外拜客去了。二爹有什么事?” 应伯爵说:“没什么事。” 书童说:“二爹前几天说的韩伙计那事,爹昨天到衙门里,把那伙人都打了收监,明天还要写文书送审呢。” 应伯爵拉他到僻静地方,跟他说:“现在又有个事,那伙人的家属因为听说要送审,都害怕了。昨天晚上,到我家哭哭啼啼,再三跪着求我,让我跟你爹说说。我想我已经替韩伙计说过情了,怎么还好再管这事儿,惹韩伙计不高兴呢?没办法,他们四家凑了十五两银子,你看能不能想办法跟你爹说说,看能不能将就着饶了他们,放了他们吧。” 说着从袖子里拿出银子递给书童。书童打开一看,是大小四锭零四块。说:“既然是应二爹的面子,让他们再拿五两来,我替他们说说,还不知道爹肯不肯呢。昨天吴大舅亲自来跟爹说,爹都没答应。我这小角色,脸可比芝麻还小!实话说,我这银子,不是我一个人用,还得破费点,转达给俺生哥的六娘,绕个弯儿替他们说,才能了这事儿。” 应伯爵说:“既然这样,我跟他们说。你好歹替他们上点心,他们下午来讨回话。” 书童说:“不知道爹多早回来,你让他们明天一早来吧。” 说完,应伯爵就走了。

书童把银子拿到铺子里,留下一两五钱,让人买了一坛金华酒,两只烧鸭,两只鸡,一钱银子的鲜鱼,一肘蹄子,二钱顶皮酥果馅饼儿,一钱银子的搽穰卷儿,送到来兴儿屋里,求他媳妇惠秀帮忙整理,安排好。那天,潘金莲不在家,一早就坐轿子去门外潘姥姥家做生日了。书童让画童儿用方盒把下酒菜先拿到李瓶儿房里,然后又提着一坛金华酒进去。李瓶儿问:“这是哪里来的?” 画童说:“是书童哥送来孝顺娘的。” 李瓶儿笑道:“这小崽子!他怎么突然想起孝顺我了?” 过了一会儿,书童进来了,看见李瓶儿在描金炕床上,逗着玳瑁猫和官哥玩。李瓶儿打趣道:“你这小崽子,送这些东西来给谁吃呀?” 书童只是嘿嘿笑。李瓶儿说:“你不说话,光笑是什么意思?” 书童说:“小的不孝顺娘,还能孝顺谁呢!” 李瓶儿说:“你这小崽子,平白无故的,怎么想起孝顺我了?你不说明白,我可不吃。” 书童把酒打开,把菜都摆在小桌上,让迎春拿了个银筛子来,把酒倒进杯子里,双手递上去,跪下说:“娘先喝了,小的再跟您说。” 李瓶儿说:“你有什么事,说了我再喝。不然,你就是跪一百年,我也不喝。” 又说:“你起来说。” 书童这才把应伯爵托付的那四个人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应二爹之前已经替韩伙计说过情了,不好再来说这事儿,就求小的先来禀告娘。等爹问起来,您别说这是小的说的,就假装是花大舅那边派人来说的。小的在前面书房写了个帖子,就说是娘交给小的,让拿给爹看的。娘再帮着说几句好话。况且昨天衙门里爹已经打过他们了,爹就随便处理一下,放了他们吧,也算是积德行善了。” 李瓶儿笑道:“原来是这么回事!没事,等你爹回来,我跟他说说。你平白无故弄这些东西来干什么?” 又说:“你这小崽子,肯定是从他们那儿敲了些好处吧?” 书童说:“不瞒娘说,他们送了小的五两银子。” 李瓶儿说:“你这小崽子,倒还挺会赚钱的!” 于是不用小杯子,让迎春拿了个大银衢花杯来,先喝了两杯,然后也回敬了书童一杯。书童说:“小的不敢喝,喝了脸容易红,怕爹看见。” 李瓶儿说:“我赏你喝的,怕什么!” 书童磕了个头,站起来一饮而尽。李瓶儿把各种下酒菜拣了些放在一个碟子里,让他吃。这小厮陪着李瓶儿喝了两大杯,怕脸红就不敢再喝了,起身出去了。到了前面铺子里,还剩下一半点心和下酒菜,摆在柜上,又打了两提坛酒,请了傅伙计、贲四、陈敬济、来兴儿、玳安儿一起吃。众人风卷残云,一会儿就吃了个精光,偏偏忘了叫平安儿来吃。

平安儿坐在大门首,嘴撅得能挂个油瓶儿。没想到西门庆大概在后晌从外面拜完客回来了,平安看见也不吱声。书童听见吆喝声,慌慌张张地收拾了一下,几步跑到厅上,给西门庆接衣服。西门庆问:“今天没人来吗?” 书童说:“没人。” 西门庆脱了衣服,摘了帽子,戴上头巾,走到书房里坐下。书童端了杯茶递上去,西门庆喝了一口放下。看见书童脸上红扑扑的,就问:“你在哪儿喝了酒?” 书童从桌上砚台底下拿出一张帖子给西门庆看,说:“这是后边六娘叫小的到房里给我的,说是花大舅那边送来的,说的是车淡那几个人的事。六娘让小的收着给爹看。六娘还赏了小的一杯酒喝,没想到脸就红了。” 西门庆看了帖子,上面写着:“犯人车淡等四名,请多关照。” 看了之后,递给书童,吩咐道:“放在我的书箱里,让底下人明天到衙门里禀告我。” 书童接过来放在书箱里,又站在旁边伺候。西门庆见他喝了酒,脸上红白相间,嘴唇红嘟嘟的,露出一口白牙,心里喜欢得不得了。于是起了淫心,把他搂在怀里,两个人亲嘴咂舌。这小厮嘴里含着香茶桂花饼的味道,身上薰得喷香。西门庆伸手撩起他的衣服,褪下花裤子,摸他的屁股,还嘱咐他:“少喝点酒,不然把脸给糟践了。” 书童说:“爹吩咐了,小的记住了。” 两个人正在屋里亲热。忽然一个穿青衣的人,骑着一匹马,走到大门首,跳下马,向守门的平安作揖,问道:“这里是问刑的西门庆老爹家吗?” 平安因为书童没请他吃酒,正一肚子气,半天不搭理。那人一直站着,说:“我是帅府周老爷派来的,送转帖给西门老爹看。明天要给新平寨坐营须老爹送行,在永福寺摆酒。还有荆都监老爹、掌刑夏老爹、营里张老爹,每位分摊一两银子。特地来通知,麻烦门上的哥哥通报一下,小人还等着回话呢。” 平安这才拿着转帖往后边去,打听西门庆在花园书房里,就走了进去,转过松墙,看见画童儿在窗外台基上坐着,画童儿见了平安摆手。平安就知道西门庆和书童在干见不得人的事,悄悄走到窗下偷听。过了半天,听见里面气喘吁吁的,还有脚蹭地的声音。西门庆叫道:“我的儿,把身子摆正了,别动。” 然后半天没动静。只见书童出来,给西门庆舀水洗手,看见平安和画童儿在窗子下站着,脸一下子就红了,赶紧往后边去了。平安把转帖拿进去,西门庆看了,拿笔签了字,吩咐道:“到后边问你二娘要一两银子,让你姐夫封好,给那人送去。” 平安答应着去了。

书童端了水来,西门庆洗完手,回到李瓶儿房里。李瓶儿问:“你喝酒吗?让丫头给你筛酒。” 西门庆看见桌子底下放着一坛金华酒,就问:“这是哪儿来的?” 李瓶儿不好说是书童买来的,就说:“我一时想喝点酒,就让小厮去街上买了这坛来。打开就喝了两杯,就不想喝了。” 西门庆说:“哎呀,前头有的是酒,你还花钱买!前几天我赊了丁蛮子四十坛河清酒,放在西厢房里。你要喝,让小厮拿钥匙去取。” 李瓶儿之前吃的一碟烧鸭子、一碟鸡肉、一碟鲜鱼还没动,就让迎春安排了四碟小菜,切了一碟火薰肉,摆下桌子,在房里陪西门庆喝酒。西门庆也不问这些菜是哪儿来的,可见平时家里吃的好东西多了去了,这些根本不算啥。西门庆喝酒的时候想起了那事儿,问李瓶儿:“刚才书童拿的那帖子是你给他的?” 李瓶儿说:“是门外花大舅那边来说的,让你饶了那几个人。” 西门庆说:“前几天吴大舅来说,我没答应。要不是看在花大舅的面子上,我肯定要把这伙光棍送审。既然是他说情,我明天到衙门里,每人打一顿就放了他们。” 李瓶儿说:“又打他们干嘛?打得鼻青脸肿的,多难看!” 西门庆说:“衙门就是这样,我管他们难不难看。还有比他们金贵的人呢。” 李瓶儿说:“我的哥哥,你做这掌管刑罚的官,平时在衙门里多给人行点方便,也是积德行善,别的不说,就当是为咱们这孩子积福吧。” 西门庆说:“可不是嘛!” 李瓶儿说:“你以后也少折磨人,能将就就将就点,哪儿不是积福的地方啊。” 西门庆说:“公事可不能讲情面。”

两个人正喝着酒,只见春梅掀着帘子进来了。看见西门庆正和李瓶儿腿挨着腿喝酒,就说:“你们倒自在,喝着好酒!这都这么晚了,就不想派个小厮去接接娘?就来安儿一个跟着轿子,隔着那么多门户,万一回来晚了,你倒放心!” 西门庆见她花冠没戴整齐,头发也乱糟糟的,就满脸堆笑说:“小油嘴,我猜你睡觉来着。” 李瓶儿说:“你头上的挑线汗巾儿滑上去了,赶紧往下拉拉!” 又让她:“这金华酒可甜了,你喝一杯。” 西门庆说:“你喝吧,我让小厮去接你娘。” 春梅一只手按着桌子系鞋带,说:“我刚睡醒,心里不舒服,不想喝。” 西门庆说:“你这小油嘴,还挺能装,明明喝了不少酒!” 李瓶儿说:“反正今天你娘不在,你就喝一杯怕什么。” 春梅说:“六娘,您自己喝吧,我心里真不想喝,俺娘在不在家又怎么样?就算娘在家,我要是心情不好,她让我喝,我也不喝。” 西门庆说:“你不喝,就喝点茶吧。我让迎春去前面叫个小厮去接你娘。” 说着把自己手里喝的那杯木樨芝麻薰笋泡茶递给她。春梅不情不愿地接过来,只抿了一口就放下了。说:“你别让迎春去叫了。我已经叫了平安儿在这儿等着了,他年纪大些。” 西门庆隔着窗户就叫平安儿。平安儿答应道:“小的在这儿等着呢。” 西门庆说:“你去接人了,谁看大门?” 平安说:“小的让棋童儿在门上看着呢。” 西门庆说:“既然这样,你赶紧拿个灯笼去接吧。”

平安儿拿着灯笼去接潘金莲。走到半路,就看见来安儿跟着轿子从南边过来了。抬轿的是两个老手,一个叫张川儿,一个叫魏聪儿。平安儿上前一把拉住轿杠,说:“小的来接娘了。” 潘金莲就叫平安儿问道:“是你爹让你来接我的?还是谁让你来的?” 平安说:“爹让我来的倒少!是姐让我来接娘的。” 潘金莲说:“你爹想必还没从衙门里回来吧。” 平安说:“没回来?他从门外拜完客,后晌就回来了,一直在六娘房里喝好酒呢。要不是姐刚才叫我进去,催着我拿灯笼来接娘,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小的见来安一个人跟着轿子,他又小,怕回来晚了路上不安全,得个大点儿的来接才好,所以小的就来了。” 潘金莲又问:“你出来的时候,你爹在哪儿?” 平安说:“小的出来的时候,爹还在六娘房里喝酒呢。姐跟爹说了之后,才打发我来的。” 潘金莲听了,在轿子里半天没说话,冷笑了一声骂道:“这个贼强人,把我当成死了的一样。干脆在那个淫妇屋里睡个够算了。等着吧,总有他后悔的时候。张川儿你在这儿听着,也没别人。你走南闯北的,见过哪个刚出生的孩子,就用整匹的绫缎给他做衣服穿?就算他家有十万贯钱,也不能这么糟践吧?” 张川儿接过话头说:“您老人家不说,小的也不敢说,这确实不合适。且不说可惜,就怕折了孩子的福,这孩子还没出过天花水痘呢,哪那么容易养大?去年东门外有个大庄户人家,老头六十岁了,还当着他祖父传下来的官,家里钱多得没数,牛马成群,米粮无数,丫鬟小妾一大群,身边穿官袍的也有十七八个。就想要个儿子,求了多少年都没有。到处烧香拜佛,舍钱舍物,哪儿都求遍了。没想到他第七个小妾生了个儿子,喜欢得不得了。也跟咱们当家的一样,整天把孩子捧在手心里,养在锦绣堆里。专门糊了三间干净的房子,买了四五个奶妈伺候着。整天怕风吹着怕雨淋着,结果还没到三岁,出痘疹就死了。别怪小的说,还是糙着养还好点。” 潘金莲说:“糙着养?恨不得整天用金子裹着他呢!” 平安说:“小的还有件事要跟娘说。小的要是不说,等明天娘知道了,又要说小的不对了。就是韩伙计那事儿里的那伙人,爹在衙门里把他们都夹打了一顿,关在监牢里,要送审呢。今天早上应二爹来和书童说话,想必是收了几两银子,拿了个大包子到铺子里,还随手拿了二三两花了。买了好多下酒菜,在来兴屋里,让他媳妇做了,送到六娘屋里,又买了两瓶金华酒,先和六娘一起喝了。然后又到前面铺子里,和傅二叔、贲四、姐夫、玳安、来兴他们一起喝,一直喝到爹回来才散。” 潘金莲说:“他就没让你吃点?” 平安说:“他让小的吃?那个大胆的奴才!根本没把娘您放在眼里。不该小的说,还是爹惯着他,爹早就和他在书房里干那些龌龊事了。况且他在县里当过门子,什么事不知道?爹要是不早点把这个奴才打发了,早晚咱们这一家子都得被他搅和坏了。” 潘金莲问:“在你六娘屋里喝了多久?” 平安说:“喝了好一阵子呢。小的看见他喝得脸红扑扑的才出来。” 潘金莲说:“你爹回来,就没说他一句?” 平安说:“爹也像被堵住了嘴,什么都没说!” 潘金莲骂道:“这个没廉耻的昏君强盗!简直是败坏门风。” 嘱咐平安:“等他再和那个奴才干那些龌龊事,你就来告诉我。” 平安说:“娘吩咐了,小的记住了。娘也别说是我说的。” 于是跟着轿子,一直说到家门口。

潘金莲下了轿,先到后边拜见月娘。月娘说:“你怎么不多住一夜,这么急着回来了?” 潘金莲说:“俺娘想留我住,可她又接了俺姨家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儿在家,都挤在一个炕上,怎么住啊!又怕隔着门户不方便,就让我回来了。俺娘让我多谢姐姐的重礼。” 于是拜完月娘,又到李娇儿、孟玉楼等人的房里都拜了拜。回到前面,打听西门庆在李瓶儿屋里说话,就径直去拜见李瓶儿。李瓶儿见她进来,连忙站起来,笑着迎接她进房里,说:“姐姐回来得早,请坐,喝杯酒。” 让迎春:“快拿个座儿给你五娘。” 潘金莲说:“今天我喝多了,相当于吃了两顿席,就不坐了。” 说着,转身就走了。西门庆说:“你这奴才,胆子也太大了,回来都不拜我一下?” 潘金莲回嘴道:“我拜你?你还没那福气呢。我胆子不大,谁胆子大!” 看官们要知道:潘金莲这几句话,分明是在讥讽李瓶儿,说她先和书童喝酒,然后又陪西门庆,这不就是吃了两顿席吗,可西门庆哪明白这个意思。真是:

明知道话里藏着针和刺,却还是当场引来了是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