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 > 第3章 高顺的忠义

五原郡的军营,坐落于城西北隅,紧挨着风化的黄土城墙。塞外的风常年不休,卷起沙尘,将军营的旌旗打得褪色发白,栅栏和帐篷也蒙着一层灰黄。空气中弥漫着牲口粪便、皮革、锈铁以及士卒们汗液混合的粗粝气息。这便是吕布如今作为骑都尉所直接统辖的部曲驻扎之地。

原有的军制松散,士卒与军官之间等级森严却管理粗放。升任骑都尉后的第一日,吕布并未立刻点卯训话,而是带着新任的亲兵队长,沉默地穿行于营区之间。

他看士卒们蹲在避风处,就着灰蒙蒙的天光,吸溜着碗里几乎能照见人影的稀薄粟米粥,佐餐的只是一小块齁咸的酱菜;他看那些伤兵蜷缩在透风的营帐里,裹着脏污的麻布,伤口处理得潦草,呻吟声中带着绝望;他看军吏分发饷钱时那随意克扣、骂骂咧咧的嘴脸;他看训练场上,老兵油子们敷衍地挥舞着兵器,而新兵则一脸茫然,无人认真指导。

一股郁气在吕布胸中积聚。这并非他想象中的强军,甚至谈不上是一支有效的武装,更像是一群被饥饿和贫困驱赶着、勉强聚集在一起的流浪汉。这样的军队,打顺风仗或可凭血勇一冲,一旦遭遇硬仗,顷刻间便会崩溃。

当晚,吕布署衙内的灯光亮至深夜。他依据现代组织管理学的模糊记忆和对汉代军制的了解,草拟了几条简单的改革方案。第二日清晨,聚将鼓擂响,所有军侯、屯长、队率皆被召集至中军大帐。

众人面色各异,有的带着对新长官的好奇,有的则是惯性的漠然,甚至还有几分不易察觉的轻蔑——毕竟这位新都尉数月前还只是个主簿文吏。

吕布一身黑色常服,并未顶盔掼甲,但高大的身躯和那不怒自威的眼神,让帐内渐渐安静下来。他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拿起一份刚刻写好的竹简。

“自今日起,本部曲依新令行事。”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其一,伙食。每日两餐,粟饭管饱,粥需浓稠。每三日,必见一次荤腥,或肉或鱼,不得有误。由本官亲信督管采买、烹制,若有克扣贪墨,严惩不贷!”

帐下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不少低阶军官面露惊疑。吃饱饭?还有肉?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待遇!

“其二,赏罚。”吕布目光扫过众人,“今后出战、训练,凡有功者,赏钱、赏帛、甚至赏田宅,即刻兑现,绝不拖欠!凡违抗军令、临阵退缩、欺压同袍、克扣军饷者,”他语气骤然转冷,“无论官职高低,轻则军棍斥退,重则…斩首示众!功过皆由书记官当场记录,定期张榜公示,人人可见,绝无偏私!”

帐内鸦雀无声,只有粗重的呼吸声。这套清晰明确、近乎苛刻的赏罚制度,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铁血气息,震住了所有人。

“其三,操练。”吕布继续道,“废止往日散漫操演。即日起,所有士卒,按新定科目训练:阵型、格斗、弓弩、体能。军官需以身作则,本官亦会每日亲临校场。练得好,有赏;练得不好,军官连带受罚!”

他合上竹简,锐利的目光如同实质,缓缓掠过每一张面孔:“诸位可听明白了?若有异议,此刻可提。若无异议,即刻执行!散帐!”

没有人出声。军官们怀着复杂的心情,躬身退出了大帐。消息很快传遍全营,士卒们先是难以置信的寂静,随即爆发出巨大的、掺杂着疑虑与希望的嗡嗡议论声。

改变,伴随着巨大的阻力悄然开始。

伙食的改善最先感受到。当实实在在、堆尖冒泡的粟米饭和难得油光闪闪的肉汤分配到手中时,许多士卒的手都在颤抖。军中老卒**王坎**捧着碗,眼圈发红,喃喃道:“娘的…当兵十几年,头一回吃上这么实在的饭…”

然而,严格的训练和毫不留情的惩罚也随之而来。一名军侯自恃资历,训练时敷衍了事,被吕布当众鞭笞二十军棍,革职查办。一名队率试图虚报功绩冒领赏钱,被查实后,不仅赏钱追回,本人更是被重责后逐出军营。与此同时,几名在演练中表现出色的普通士卒,却当场拿到了沉甸甸的赏钱,引得众人眼热不已。

赏罚分明,言出必践。吕布的身影每日都出现在校场上,他不是高高在上的监督者,而是亲自下场示范。无论是演练阵型还是捉对格斗,他那非人的勇力和精湛绝伦的武艺,让所有士卒心服口服,甚至心生敬畏。他并非一味严苛,偶尔也会指点士卒技巧,虽然话不多,却总能切中要害。

渐渐地,军营的风气开始扭转。抱怨声少了,操练的呼喝声越发整齐响亮。士卒们的脸上,除了被风沙刻出的沧桑,开始多了一丝昂扬的精气神。他们看向那位年轻都尉的眼神,也从最初的怀疑、敬畏,逐渐增添了信服与拥戴。

这一切,都被一个人默默地看在眼里。

高顺,时任军侯,麾下掌管百余人。他约莫三十岁年纪,面容沉静,肤色黝黑,眼神沉稳如古井,平时沉默寡言,甚至有些孤僻。他治军极严,麾下士卒虽不满其苛酷,却也被操练得颇为精悍。白道谷之战,他奉命率部在山坡设伏,执行命令一丝不苟,却对吕布那冒险突袭、斩首成功的战术,内心存有疑虑,认为太过依赖主将个人勇武,并非强军正道。

他对吕布的初印象,便是一个勇力绝伦却可能刚愎冒进的“文吏转武职”。对于吕布新政,他冷眼旁观,不置可否,只是更加严格地约束本部人马,似乎想以此证明什么。

直到他亲眼看到吕布将赏钱亲手发到那些黝黑粗糙的士卒手中,看到吕布因一个伤兵得不到妥善救治而厉声斥责军医官并亲自安排人照料,看到吕布在校场上与普通士卒一同挥汗如雨,甚至将自己那份肉食让给一个瘦弱的新兵…

高顺那颗习惯于冷硬和规条的心,被细微却持续地触动着。

尤其是一日前的那场小型冲突。一股数十人的鲜卑游骑骚扰边境村落,吕布闻讯,亲率两百骑疾驰拦截。接战时,一名年轻士卒紧张之下马失前蹄,跌落在地,眼看就要被胡骑践踏。千钧一发之际,是吕布猛地一勒*嘶风*马,画戟横扫逼退敌人,竟不顾自身危险,俯身一把将那吓傻的士卒提上马背,护在身后,继而大吼着杀入敌群,将其彻底击溃。

那一刻,高顺就在不远处策应。他清晰地看到了吕布那毫不犹豫的动作,那不是主帅对棋子的爱护,更像是一种…对并肩者生命的本能珍视。一种与他认知中“爱兵如子”的古之名将隐隐契合的气质。

是夜,月朗星稀,寒风吹过营寨,带来远方的刁斗声声。

高顺并未通传,径直来到吕布的署衙外。守卫的亲兵认得这位沉默严厉的军侯,略一迟疑,还是入内通报。

吕布正在油灯下查看简陋的边境地图,闻报略感意外,随即道:“请他进来。”

高顺大步走入,依旧是一身风尘仆仆的戎装,对着吕布,抱拳,躬身,行了一个极其郑重的军礼。

“高军侯深夜来访,所为何事?”吕布放下地图,看向这位他早已留意、却始终难以接近的部下。高顺部下的战斗力,在军营中是数一数二的。

高顺直起身,目光坦然地迎向吕布,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却带着一种下定决心的力度:“顺,特来向都尉请罪。”

“请罪?何罪之有?”

“顺,此前因都尉出身文吏,又骤得高位,心中存有轻视之念。乃至都尉新政,亦冷眼旁观,暗自非议。”高顺的话语直接得近乎无礼,却毫无掩饰,“然近日观都尉所为,改善伙食,非为邀买人心,实乃体恤士卒饥苦;明确赏罚,非为树立私威,实乃追求公正严明;亲临操练,身先士卒,更于战阵之中,不惜以身犯险,救护普通一兵…”

他顿了顿,声音愈发沉凝:“顺,愚钝狭隘,至今方知都尉确有‘强军安边’之实志,而非徒仗勇力之辈。此前轻视之心,实为大谬!请都尉治罪!”

吕布愣住了。他没想到高顺如此直率坦诚,更没想到他观察得如此细致入微。心中那点因对方此前冷淡而产生的不快,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激赏。

他站起身,绕过案几,走到高顺面前,伸手托住他的手臂:“高军侯何罪之有?察人未明,乃常情。能幡然醒悟,直言不讳,真丈夫也!布,得军侯此言,胜得千军万马!”

两人目光交汇,皆看到对方眼中的坦诚与器重。

吕布拉着高顺走到一旁坐下,亲自给他倒了一碗温水:“既如此,布亦不妨直言。如今朝廷暗弱,四方不宁,并州边陲,胡虏环伺。仅凭一地之力,终难长久。我确有志于整饬武备,扫清边患,乃至…匡扶这倾颓之世。然此路艰难,非一人之力可为。高军侯治军严谨,勇毅沉稳,布,渴求臂助久矣!”

这已近乎是推心置腹的招揽。高顺握着陶碗,手指微微用力。他抬起眼,望着跳跃的灯焰,缓缓道:“顺,一介武夫,别无长物,唯知忠义二字。都尉既以国士待我,顺,必以国士报之!自此以后,顺及麾下百余儿郎,尽听都尉驱策!刀山火海,绝不皱眉!”

没有繁复的誓言,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这沉甸甸、掷地有声的承诺。

吕布心中涌起一阵热流。他知道,自己终于真正收获了穿越以来的第一位核心班底,一位未来名震天下的“陷阵营”统帅的雏形,已然向他效忠。

“好!”吕布重重一拍案几,拿起水碗,“以此水代酒,敬忠义!敬未来!”

两只陶碗轻轻一碰,发出清脆的响声。帐外,塞北的寒风依旧呼啸,帐内,一种名为“信任”与“志向”的纽带,于此夜悄然结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