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90:从工业母机开始 > 第20章 三顾茅庐,求贤若渴

江州大学,是省内最着名的高等学府,校园里充满了九十年代特有的,宁静而质朴的学术气息。

李晓宇根据档案上的地址,没有去那些崭新的教学楼,而是在校园深处,找到了一栋有些斑驳的苏式红砖小楼。这里是老机械系的办公楼,钱秉义教授的办公室,就在这栋楼最角落的一个房间。

办公室的门虚掩着,李晓宇轻轻敲了敲门。

“请进。”一个略带沙哑,有些不耐烦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李晓宇推门而入,一股混杂着旧书、油墨和铁锈的味道扑面而来。房间不大,三面墙都被顶到天花板的书架占满,上面塞满了各种厚重的书籍和泛黄的资料。唯一的窗户前,摆着一张老旧的办公桌,桌上堆满了图纸和零件。一位头发花白,带着厚厚的老花镜,身穿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的老者,正埋头在一台显微镜前,聚精会神地观察着什么,头也不抬。

“哪位?有事说事。”老者显然就是钱秉义教授,他的注意力,完全没有从他的研究上移开。

“钱教授,您好。我叫李晓宇,是江州红星机械厂的总工程师。今天冒昧来访,是想……”

“红星机械厂?”钱秉义终于抬起了头,他推了推眼镜,透过镜片,用一种审视的、带着几分讥诮的目光打量着李晓宇,“我不管你们是红星、黑星还是什么星,我这里不是给你们解决生产问题的地方。图纸、配方,我这里一概没有。你们找错人了,请回吧。”

说完,他便准备重新低下头去。显然,在过去这些年,他见过太多打着“技术合作”的旗号,实则想来空手套白狼的工厂干部了。

第一次上门,就吃了个结结实实的闭门羹。

李晓宇并不意外,他恭敬地说道:“钱教授,您误会了。我们不是来要现成的技术,而是想邀请您,和我们一起,创造一项全新的技术。”

“创造技术?”钱秉义冷笑一声,“凭你们一个连年亏损,靠给别人做配套才能勉强糊口的小厂?年轻人,别把牛皮吹到天上去了。我很忙,没时间听你们讲故事。”

面对这位性格孤僻、言语尖锐的老教授,李晓宇知道,任何空洞的许诺和豪言壮语都是无用的。他没有再争辩,而是深深地鞠了一躬,退出了办公室。

第二天,李晓宇再次来到了这间小小的办公室。

钱秉义看到他,眉头皱得更深了,不悦道:“你怎么又来了?我的话昨天说得还不够清楚吗?”

李晓宇没有说话,他只是走上前,从随身的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三样东西,轻轻地放在了钱秉义那张杂乱的办公桌上。

第一样,是一颗雪白温润的,从德国电主轴上拆下来的陶瓷球轴承滚珠。

第二样,是一份他亲手绘制的,包含了转子、定子、轴承布局和冷却水道的电主轴结构图。

第三样,是一篇他默写出来的,关于“高速切削下主轴热延伸的动态补偿算法”的论文摘要。

正准备发火的钱秉义,目光在接触到这三样东西的瞬间,凝固了。

他的手,有些颤抖地伸向那颗白色的小球,用两个指尖捻了起来,放到眼前仔细端详。他的嘴唇翕动着,喃喃自语:“氮化硅……真的是氮化硅……这……这是德国FAG公司的最新产品,你们从哪里搞到的?”

他的目光,又落在那份结构图上,眼神从最初的随意,变成了震惊,最后化为了一丝难以置信的狂热。作为一个研究了一辈子高速轴承和主轴的专家,他一眼就看出了这份图纸的价值和深度。

而当他看到那份关于热延伸补偿算法的论文时,他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扶着桌子,死死地盯着李晓宇:“这……这篇论文……你是从哪里看到的?这是西德亚琛工业大学去年的内部研讨会资料,根本不可能外传!”

李晓宇平静地看着他,开口问道:“钱教授,我想请教一下。在两万四千转的高速下,要将氮化硅陶瓷球的离心效应和陀螺效应控制在最小,轴承的接触角,是否应该设计在15度到18度之间?另外,为了抑制热延伸,除了采用液体循环冷却,如果我在主轴的关键位置,加入热敏电阻,通过实时监测温升,来动态调整切削参数,是否可行?”

钱秉义彻底被镇住了。

他感觉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工厂总工,而是一位与他站在同一领域,甚至比他看得更远、想得更深的顶尖学者。

李晓宇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精准地切中了他多年研究中最核心、最前沿的要害。

办公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之前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冰冷气氛,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高手相遇,英雄惜英雄的学术共鸣。

“你……你到底是什么人?”良久,钱秉义才沙哑着嗓子问道。

“一个想为国家造出自己的高精度电主轴的,普通的工程师。”李晓宇诚恳地说道,“钱教授,我知道您在特种陶瓷材料和精密轴承领域,有国内最顶尖的造诣。我也知道,您的许多研究,因为缺乏实验条件和应用场景,只能停留在纸面上。但是,我们有。”

看到钱秉义脸上依旧残留的犹豫,李晓宇抛出了自己的“杀手锏”。

他从包里,拿出了那本蔡司三坐标测量仪的宣传册,翻开彩页,推到了钱教授的面前。

“这是我们厂刚刚引进的设备,德国蔡司的Smm-c型三坐标测量仪,测量精度1.5微米。为了它,我们专门建造了一间恒温恒湿的精密测量室。”

“我今天来,不只是想请您出山。我更是代表红星厂,正式邀请您,在我们厂里,建立一个完全由您主导的‘特种材料与精密轴承实验室’!预算不受限,人员您来挑,研究方向您说了算!您的任何研究成果,我们都可以立刻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进行验证,并以最快的速度,将它应用到我们自己的产品上!”

“钱教授,您的才华,不应该被埋没在故纸堆里。让我们一起,把您的名字,刻在未来中国第一根超精密电主轴上!”

钱秉义的身体,微微地颤抖起来。他看着宣传册上那台充满科技感的精密仪器,又看了看眼前这个眼神清澈、目光坚定的年轻人。

几十年的怀才不遇,几十年的忍耐和寂寞,在这一刻,仿佛都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

一个不受干扰的实验室,一台世界顶级的测量设备,一个真正懂你、敬你、并且能将你的才华转化为国之重器的平台……这一切,对于一个真正的学者而言,是任何金钱和地位都无法比拟的,致命的诱惑。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扶了扶眼镜,重新坐了下来。

“我需要亲眼去看一看。”他看着李晓宇,郑重地说道,“我要亲眼看一看你说的那个测量室,那台德国机器,还有你那支年轻的团队。如果一切都像你说的那样……”

“随时欢迎您的大驾光临。”李晓宇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微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