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 > 第94章 历史十大民族英雄(3)

宋朝

宋太祖赵匡胤“善战可嘉,知止更贵”:“五代之乱,皆因将帅‘兵强而骄,功高而叛’。卫青之可贵,不在其七击匈奴之勇,而在其‘位极人臣却能守本分’。他身为大将军,掌全国兵权,娶公主为妻,却不干预朝政,不私养甲士,汉武帝欲封其子,他反请赏部下——此等‘知止不殆’之态,正是弭平‘武将专权’之良药。

我大宋立国,首重‘强干弱枝’,削藩镇兵权,防武将叛乱。卫青若在本朝,朕必重用于他,因其‘善战而不骄,有功而不傲’,可镇边疆而不生内患。至于其‘主动出击’之战术,虽非我朝‘守内虚外’之首选,然其‘治军以严、待下以仁’之法,足为我朝边将之范本——武将当学卫青‘忠君为先,兵权为器’,而非‘拥兵自重,逐鹿天下’。”

宋太宗赵光义:“卫青敢率轻骑深入草原,直捣匈奴王庭,这份‘冒险精神’,正是朕亲征契丹时缺的底气。朕两次北伐都没能收复燕云,说到底,还是缺个像卫青这样‘敢打硬仗、能打险仗’的统帅——当年高粱河之战,若有将领能像他奇袭龙城那样,绕到契丹后方打乱其部署,何至于惨败?不过,卫青能成功,也靠汉武帝对他‘绝对信任’,放手让他自主用兵,朕当年总怕将领出错,忍不住远程指挥,反倒束缚了手脚。再者,卫青打完仗从不抢功,把功劳分给麾下将士,这等‘不贪功’的品性,比会打仗更让将士信服。”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驭下之能,胜乎战功”:“卫青之智,在‘懂君王心,安部下意’。他出身卑微,却能借卫后之势而起,然不恃宠而骄;屡立奇功,却能推功于麾下,不独揽封赏——此等‘驭下之术’,远胜单纯战功。

朕起于寒微,深知‘将帅得军心则强,失军心则败’。卫青‘士卒未食不先饭’,与部下同甘苦,故能令将士效死;他‘不藏私怨’(如赦李敢),故能凝聚军心。更重要的是,他对汉武帝‘绝对服从’,不结党、不谋私,此乃‘人臣之极致’。我大明需镇边疆、平叛乱,若将帅皆如卫青‘以忠事君,以仁待下’,何愁军不成、国不固?唯惜其‘外戚’身份——若在本朝,当防其亲族借势干政,然卫青自身‘不攀附、不弄权’,已胜多数外戚百倍。”

明成祖朱棣:“卫青五出漠北,追着匈奴打,这份主动出击的狠劲,合朕的胃口!朕五次亲征蒙古,就是要学他‘把战场摆到敌人地盘上’,不让边患扰我中原。他不仅会打仗,还懂安抚边疆部族,打完仗后设郡置吏,让边疆长治久安,这才是‘打天下易,守天下难’的道理。若论用兵的‘狠’与‘稳’,卫青算得上是历代将帅中的佼佼者。”

明仁宗朱高炽:“卫青北击匈奴,保的是中原百姓能安稳种田、过日子,这份‘护民’的功劳,比拓疆千里更实在。朕登基后,最想做的就是让百姓休养生息,若边疆总有战乱,百姓哪有心思种地?卫青能以战止战,打完匈奴后让汉朝有几十年的太平,这才是‘武将的终极用处’——不是为了争功夺利,而是为了让天下人能安稳生活。而且他不贪权、不恋位,打完仗就安守本分,不像有些武将,仗着功劳就想插手朝政,卫青这份‘知止’,让君主能安心治国,不用分心防着功臣,这才是君臣相处的正道。”

清朝

康熙皇帝玄烨“拓土安边之典范,君臣相得之楷模”:“朕一生亲征噶尔丹,巡守东北,深知‘边疆不稳,则国无宁日’。卫青收复河南地、横扫漠南、决战漠北,使匈奴远遁,实乃‘拓土安边’之典范——其‘主动出击,犁庭扫穴’之战略,与朕征噶尔丹‘除恶务尽’之思路,如出一辙。

更难得者,卫青与汉武帝‘君臣相得’:武帝不拘一格,以骑奴而为大将军;卫青不负所托,以战功回报知遇。此等‘君信臣、臣忠君’之默契,正是治国所需。我大清疆域辽阔,蒙古、新疆、西藏皆需重兵镇守,若边将皆如卫青‘智勇双全,忠君报国’,何惧边患?至于其‘低调谦和’之态,更胜那些‘恃功而骄’的满洲勋贵——将帅当学卫青‘以战功立身,以谦谨保身’,方能长保富贵,为国效力。”

清世宗雍正:“卫青的可贵,不在于‘能打仗’,而在于‘会做事’——他领大军出征,从不浪费粮草,不纵容士兵扰民,这背后是‘精细管理’的本事,像极了朕推行的‘摊丁入亩’,讲究‘务实、高效’。更难得的是,他身为外戚,却从不结党营私,不像我朝有些官员,靠着亲戚关系就拉帮结派、贪赃枉法。汉武帝能用他,是‘知人善任’;他能不负信任,是‘忠诚本分’。朕当下整顿吏治,最缺的就是卫青这般‘有能力、守规矩、不搞小动作’的臣子,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能做到这三点,就是国之栋梁。”

清高宗乾隆:“卫青北击匈奴,拓疆万里,成就汉武帝‘汉武盛世’的赫赫威名,这般‘君臣相得、共成伟业’的局面,正是帝王所求。他的战功,不仅在于打败了匈奴,更在于扬我华夏国威,让四方部落俯首称臣,这与朕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奠定大清疆域的初衷一致。而且他生平无大过,死后还能让帝王念其功绩,这般‘完美’的将帅,在史书上也少见。”

天幕继续播放

【历史十大民族英雄第二位:冠军侯霍去病

霍去病是西汉汉武帝时期杰出的军事统帅,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和闪电式骑兵战术,成为中国历史上对抗匈奴的传奇名将,其生平浓缩了少年得志、战功赫赫与英年早逝的戏剧性。

一、出身背景:从“奴产子”到皇家亲卫

- 低微出身: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是平阳公主府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吏霍仲孺的私生子,因母亲身份卑微,早年为“奴产子”(奴婢所生之子),社会地位极低。

- 命运转折:其姨母卫子夫被汉武帝纳入宫中并立为皇后,舅舅卫青因军事才能获汉武帝重用,霍家地位彻底改变。霍去病由此摆脱奴籍,被接入宫中抚养,成为汉武帝身边的近臣,深受武帝赏识与栽培。

二、军事生涯:17岁出征,6年横扫匈奴

霍去病的军事生涯仅短短6年,却以四次关键性战役,彻底扭转汉朝对匈奴的战略被动,每战皆以“长途奔袭、迂回包抄”的骑兵战术取胜,被誉为“闪电战鼻祖”。

1. 首战成名(17岁,票姚校尉)

公元前123年,汉武帝派卫青率六路大军北击匈奴,霍去病主动请缨,率800轻骑脱离主力,奔袭数百里,直捣匈奴后方营帐,斩杀包括匈奴单于祖父在内的2028人,俘虏单于叔父。此战是汉朝首次以“敌后穿插”战术击败匈奴,霍去病因功被封为“冠军侯”(取“功冠全军”之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