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一起发展 > 第92章 历史十大民族英雄(1)

马晨晨滑动视频,天幕中出现了新的标题

【盘点历史十大民族英雄】

这标题一出,各个朝代瞬间炸开了锅。

秦朝,秦始皇嬴政微微皱眉,目光紧紧盯着天幕,心中思索着自家大秦儿郎谁能榜上有名。蒙恬将军站在一旁,神色平静却难掩期待。

汉朝,汉武帝刘彻端坐在龙椅上,眼神锐利,嘴角微微上扬,满是自信。他心中想着,我大汉名将辈出,卫青、霍去病定能在这榜单上占据一席之地。

卫青和霍去病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期待,但又保持着大将的沉稳。朝堂之上的大臣们也都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李广将军一生征战,抗击匈奴,也应上榜;有的则坚持卫青、霍去病功绩更为卓着。

唐朝,李世民轻抚胡须,嘴角含笑,“我大唐名将如云,定有不少英雄能入此列。”李靖、李积等将领挺直了腰杆,眼神中满是自信。

宋朝,岳飞正于营帐中研读兵书,听闻此标题,放下手中书卷,望向天幕,眼中闪烁着坚毅之光,他深知自己一生精忠报国,若有此盘点,定要为大宋争光。

明朝,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目光炯炯地看向天幕,心中暗自思量:我大明开国至今,英雄豪杰辈出,这榜单上定有我大明之人。

徐达、常遇春等开国将领站在一旁,神色骄傲,他们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自是有底气上榜。

于谦站在文官队列中,虽神色平静,但紧握的双手透露出他内心的期待,他在北京保卫战中力挽狂澜,拯救了大明于危难之间。

戚继光听闻消息后,放下手中的军务,疾步来到能看到天幕的地方,他一生抗倭,守护了沿海百姓的安宁,对自己能否上榜也颇为关注。

朝堂之上,官员们议论纷纷,有的提及郑和下西洋扬我国威,也算民族英雄;有的则坚持那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将领才更符合标准。

众人皆翘首以盼,等待着榜单的揭晓。

而清朝,朝堂之上议论纷纷,官员们争论不休,都在猜测哪些人能成为民族英雄。

天幕继续播放

【接下来我们来盘点一下历史中的十大民族英雄,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位:大将军卫青

卫青是西汉杰出的军事统帅,以卑微出身逆袭成为抗击匈奴的“帝国双璧”之一,其生平不仅是个人奋斗史,更深刻影响了西汉的边疆格局与民族关系。

一、卑微出身:从奴仆到皇亲,命运的转折

卫青出身极低,父亲郑季是平阳县吏,因与平阳侯府女仆卫媪私通生下他,自幼被寄养在父亲家,却被当作奴仆,受尽郑季子女的欺凌。稍长后,他回到平阳侯府,成为骑奴,负责侍从平阳公主出行。

命运的转折点源于其姐卫子夫。建元二年(前139年),汉武帝刘彻到访平阳侯府,看中歌女卫子夫,将其纳入宫中。卫青也因此得以入宫,先任建章宫监,后因卫子夫受宠,被提拔为太中大夫,逐渐进入汉武帝的视野,开启了从“奴仆”到“朝臣”的转变。

二、军事生涯:七击匈奴无败绩,重塑汉匈军事格局

卫青的军事才能完全在抗匈战场中展现,一生七次率军出击匈奴,未尝一败,每一战都精准打击匈奴要害,彻底扭转了西汉对匈奴“被动防御”的局面。

1. 首战成名:龙城大捷,打破“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

元光六年(前129年),匈奴入侵上谷郡,汉武帝派四路大军反击,卫青任车骑将军,率一路军出上谷。其余三路或惨败、或无功而返,唯有卫青孤军深入,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斩杀匈奴700余人后凯旋。这是西汉对匈奴作战的首次主动出击胜利,打破了汉初以来匈奴“战无不胜”的威慑,也让卫青一战封神,被封为关内侯。

2. 收复要地:河南之战,为汉朝筑牢北疆屏障

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大举入侵辽西、渔阳,卫青率大军采用“迂回侧击”战术,避开匈奴主力,西绕至匈奴后方,突袭盘踞在“河南地”(今黄河河套地区)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部。此战共斩杀匈奴2300人,俘获数千人畜,彻底收复了被匈奴占据多年的河南地。

汉武帝在此设朔方郡、五原郡,迁徙十万百姓屯田戍边,修筑朔方城。河南地的收复,不仅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更成为西汉日后反击匈奴的“前进基地”,战略意义极为重大,卫青也因此被封为长平侯。

3. 横扫漠南:重创匈奴主力,迫使其北迁

元朔五年(前124年),卫青率三万骑兵出高阙,夜袭匈奴右贤王庭(匈奴王庭之一,负责西部疆域)。右贤王毫无防备,仅率数百亲随突围,汉军俘获匈奴小王十余人、部众1.5万人、牲畜千百万头。此战是对匈奴右贤王部的毁灭性打击,卫青因功被拜为“大将军”,统领全**队,成为西汉军事最高统帅。

次年(前123年),卫青两次率军出定襄,继续清剿漠南匈奴残余势力,共斩杀匈奴1.9万人,进一步压缩匈奴生存空间,迫使匈奴主力向漠北迁徙,为后续“漠北之战”奠定基础。

4. 巅峰之战:漠北决战,终结匈奴“漠南王庭”

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分东西两路远征漠北,目标彻底消灭匈奴主力。卫青率军出定襄,遭遇匈奴单于主力(约五万骑兵)。他临危不乱,令部队以“武刚车”(带护甲的战车)环绕布阵,抵御匈奴骑兵冲击,同时派骑兵分左右两翼包抄,最终大败匈奴单于部,斩杀匈奴1.9万人,追至赵信城(匈奴囤积粮草之地),烧毁粮草后撤军。

漠北之战后,匈奴单于率残部远遁,“漠南无王庭”,西汉对匈奴的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卫青因功被加封为“大司马”,与霍去病共同执掌军政大权。

三、为人处世:低调谦和,善得人心的统帅

卫青虽身居高位(大将军、大司马、长平侯),且娶平阳公主(汉武帝姐姐)为妻,成为皇亲国戚,但始终保持低调谦和的作风,深得部下与朝臣敬重。

- 对部下:体恤士卒,不徇私情

卫青带兵时,“与士卒同甘苦”,行军途中若士兵未喝到水,他绝不先饮水;士兵未吃饱饭,他绝不先进食。封赏时,他总是先将功劳分给部下,因此部下愿为他效死力。即便部下犯错(如李广之子李敢因父亲之死击伤卫青),他也选择隐瞒,避免牵连他人,展现出大度的胸襟。

- 对朝堂:谨守本分,不涉党争

卫青深知“功高震主”的风险,从不培植私党,不干预朝政,对汉武帝始终保持绝对忠诚。汉武帝曾想封他的三个儿子为侯,他极力推辞,称“功劳来自部下,应先封赏将士”,最终只接受了对部下的封赏,此举既显谦逊,也打消了汉武帝的猜忌。

四、历史影响:重塑西汉军事体系,奠定边疆稳定

1. 军事层面:卫青开创了西汉“主动出击”的抗匈战略,其“迂回侧击”“长途奔袭”等战术,打破了传统战争的局限,为后世骑兵作战提供了范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