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针对不识字的内城士兵以及被征集的壮丁,钟岳安排俘虏、降兵降将向内城将士喊话,同时让外城尚未躲藏且未迁入子城的百姓,向内城家中被征集的亲人喊话。
喊话内容直击要害:
“孔勍节帅治理襄州功绩卓着,节度使官府及官兵对百姓秋毫无犯,降者不杀!”
“节度使府衙已被攻破,尔等皆成孤军!”
“江陵五万梁军已然大败,四万二千人投降,荆州两万水陆大军携两百门无敌炮前来支援!”
“内城外损毁的房屋正在修缮,损毁严重的将照价赔偿!”
“伤者正在接受医治,死者均已妥善处理,部分需等待内城亲人归来安葬!”
“开仓放粮,每家每户发放五石稻米、二十斤冻鱼肉、十斤腊肉和两匹布!”
“百姓军对樊城百姓秋毫无犯,家家户户分粮分肉,人人安居乐业!”
“顽抗者,城破之日,必将粉身碎骨、鸡犬不留!”
“你们的亲人在外城盼着你们平安归来!”
……
钟岳期望此举能极大地瓦解内城守军,尤其是那两万壮丁的斗志。这两万壮丁将是一个突破口。
钟岳采用分层递进策略:先投放劝降箭书,两刻后开始喊话,半个时辰后展示武力,用火炮轰击城防薄弱处(不伤人,仅损毁建筑),随后再循环喊话,强化“顽抗必亡”的认知。
经过一个时辰的心理战宣传,百姓军襄阳战役总指挥钟岳所开展的心理战开始初见成效。
此时,孔勍刚刚结束军事会议不久。高层将领(牙将、都指挥使、虞候等)收到箭书后,虽强作镇定,但焦虑与动摇之情已难以掩饰。
他们对“江陵梁军大败”的消息心存疑虑,表面上斥责箭书是“诱降诡辩”,实际上却暗中担忧后路被切断,不断确认江陵方向梁军失败以及援军的消息。
他们目睹火炮精准地摧毁城门、箭楼和城垛,深知传统城防难以抵御如此攻势。
既担心军心崩溃,又对“两百门无敌炮来援”的说法心怀畏惧,在决策时陷入了“硬守必死”“投降不甘”的两难境地。
由于“降者不杀”的承诺并未排除将领,部分将领开始盘算后路,暗中观察同僚的态度,甚至私下商议“献城自保”的可能性,但又忌惮孔勍的威严和军法处置。
中下级军官(都头、队正等)的心态在忠诚与求生之间不断拉扯。作为节度使的职业军人,他们仍有一定的忠诚度,会执行将领的命令加固城防。然而,当听到外城百姓的喊话和火炮的轰鸣时,求生欲逐渐占据上风。
他们关注“伤者医治、死者妥善处理”的承诺,联想到自身可能面临的伤亡,对“顽抗者鸡犬不留”的威慑心存忌惮。指挥士兵时,语气不再坚定,甚至默许士兵偷看箭书。
部分军官的老家就在襄州或樊城,得知外城的亲人安好,还能分到粮食和肉,私下与士兵交流时流露出“不想白白送命”的情绪,这动摇了部队的抵抗意志。
普通士兵的心态在恐惧的主导下开始涣散。火炮轰击时,他们蜷缩着躲避,目睹城楼坍塌、战友伤亡,对这种“前所未见的武器”充满恐惧,心理防线逐渐崩溃。
箭书中“每家每户发五石稻米、二十斤冻鱼肉和十斤腊肉”的物质诱惑,以及“亲人在外城等待”的情感冲击,让他们愈发思念家人,无心作战。
因为“节度使府衙已破”的消息,他们意识到自己已成“孤军”,对援军到来彻底绝望。部分士兵开始消极怠工,甚至暗中准备投降信物(如脱下盔甲、收起武器)。
面对武力威慑与利益诱惑的双重影响,被征集的两万壮丁的心态从被迫抵抗逐渐转变为主动动摇,直至崩溃。
经过混在壮丁里的内应的串联,他们对家人的牵挂压倒了一切抵抗意愿。
外城亲人的喊话直接击中他们的软肋,“你们的亲人在外城等你们平安归来”让他们瞬间破防,纷纷四处张望寻找自家方向,甚至忍不住回应亲人,完全丧失了战斗状态。
他们关注“损毁房屋修补赔偿”“死者妥善处理”的承诺,担忧家中财产和逝者的安置,内心只剩下“尽快出城团聚”的念头,对孔勍政权已毫无归属感。
对比“樊城百姓安居乐业”与自身被困内城、随时可能丧命的处境,他们滋生出强烈的不满,认为“为官府卖命不值”,抵触情绪迅速蔓延。
壮丁们在火炮轰响中遭受攻击时毫无还手之力,他们既未接受正规军事训练,又缺乏防护装备。
他们目睹城防被轻易摧毁后,士兵们的恐惧远超对军法的畏惧,甚至出现了逃离城墙的迹象。
对“每家发五石稻米、二十斤冻鱼肉”的物质承诺极具共鸣,他们多为农民或小商贩,本就因战乱缺衣少食,这份诱惑让他们有主动放弃抵抗想法。
认定“顽抗必亡、投降有生路”,因自身并非职业军人,无“效忠义务”的心理负担,现内城还有数百还没有暴露的钟岳军内应正私下串联“出城投降”,甚至计划劫持看管他们的官兵打开城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