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都都指挥使林动总结中央禁军的教训,认为撞车起的作用不大,只起牵制和分散守城敌军炮火的作用,所以只是派一千人,比韩立的少五百人;云梯攀城派五千人,比韩立的多一倍,他集中主攻五个点,佯攻五个,比韩立的少十五个。
他已经察觉到前膛炮和轰天炮的射速缓慢,每90息才发射一次,导致火力密度不足。此外,前膛炮每发射十几至二十炮后,便需停火降温半刻,这一弱点同样显着。因此,他要求五千云梯攀城部队一鼓作气,迅猛而上,给守军一个措手不及。黑云都此前已有诸多成功战例,凭借其强悍的近战能力和坚固的个人防护黑甲,一旦突破敌阵缺口,便能以少胜多。
以前的黑云都的作战优势就是重装突击与心理威慑的完美结合。
黑云都以40斤重的鱼鳞铁壳甲胄为核心防御,配合六尺长斩马剑,形成“移动堡垒”式的近战优势。其甲胄可抵御普通弓弩与早期火绳枪的攻击(穿透力约15-20米),在清口之战中,曾以500死士夜袭梁军大营,300步内快速突破防线,斩杀主将庞师古。这种重装突击在冷兵器时代几乎无解,尤其擅长瓦解敌方指挥中枢。
黑云都士兵需负重夜行百里、蒙眼格斗,每月军饷为普通士兵的三倍,形成“赏罚分明”的军事体系。在寿州防御战中,李厚率15旗黑云都(375人)顶住朱温数万大军的进攻,展现出极强的战场韧性。这种纪律性使其在复杂地形中仍能保持阵型,如清口之战中利用淮河支流潜渡,实现战术奇袭。
黑云都以“黑衣重甲”的形象闻名,其夜袭战术常使敌军产生“死神降临”的恐惧。在楚州守城战中,150名黑云都士兵仅凭城墙缺口,以斩马剑组成“人墙”,击退20倍于己的敌军。这种心理压迫与灵活战术的结合,使其在攻防两端均能掌握主动权。
小将军林积容非常紧张,面对大名鼎鼎的黑云长剑都丝毫不敢怠慢,她也作了精密的部署。
洪州、江州、饶州总的守军是两万不错,这个数字徐温也是掌握的。但暗地里不止这个数。
钟家村那边的预备役六千人已经在看管那四万八千杂牌军。钟家村现在只有四千五百名守卫(随五十架抛石机和前膛炮借调了五百人过制造总局),她连忙把五千新兵顶上去,加强钟家村的警戒和巡逻,防止敌人偷袭钟家村,防备敌人一旦得手,从钟家村那边袭击江南制造总局。
江南制造总局这边的内部守卫部队三千人正在密切监视那十二条地道,双方都几乎相对挖通了,很快就要面对面厮杀了。
林积容其实还掌握着一万新兵。
百姓军的威名和待遇早已有口皆碑。江州刺史李应武、饶州刺史杨溥先后在江州和饶州帮百姓军招募到两万人,其中一万人送去峡州,留下的这一万专门用来守卫钟家村,对付可能要面临的进攻。
林积容将大营中的两千新兵调配至江南制造总局城墙上的各座十层箭楼,负责在射击孔处射箭和投掷天雷弹。随后,她又调遣三千新兵至江南制造总局担任二线部队,并将原二线和三线部队的三千人调整至一线,以应对黑云长剑的突破,确保哪里出现缺口,便迅速前往增援。
她下令从制造总局仓库再调拨四万五千个手投天雷弹和二十万支木羽箭,确保一线部队每名士兵的背包和箭壶内配备十五个天雷弹和四十支木羽箭。由于抛石机、前膛炮、轰天炮及床弩均存在射击盲区、射击周期和停歇间隔,因此,更便捷、更灵活的天雷弹和木羽箭将成为重要的补充武器。
她还搬来了四百多桶猛火油和一千桶桐油,每桶五十斤。
林积容成立有四千身穿铠甲的同样接受过军事训练的普通工匠组成的后勤运输队,他们每人配备精钢环首刀自卫。
另外在今日卯时初刻。她已经派人向江州刺史李应武通报了军情。
江面上的军舰补给完毕以后开始重新集结,只是暂时派不上用场——现时的黑云都中军以及后军均不在江上前膛炮的射程之内。
黑云长剑都都指挥使林动的具体部署就是:
先锋:500名死士身披双层铁鳞甲,手持3米长铁盾,以“龟甲阵”逼近城墙(需承受100米内密集弹雨)架设主攻方向浮桥,为后续大部队扩大渡河通道;
右翼:2000人携带浮桥强渡护城河,架云梯爬城进攻,佯攻;
中路:1000人推撞车、攻城槌与火箭,利用旧渡河通道过河趁守军换弹间隙冲击城门,牵制;
左翼:3000人组成“盾墙阵”,以铁盾抵挡城头火力,推进至城墙下利用前面部队填好的渡河通道过河架设云梯爬城,主攻五个攀城点。
后军:随时填补阵线缺口。主攻方向准备2000人预备队,随时填补阵线缺口,一旦出现敌军城防被打开缺口,全力出击,瞬间突破和扩大战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