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铁血长征,军工崛起 > 第419章 首根105mm炮管试产

铁血长征,军工崛起 第419章 首根105mm炮管试产

作者:重生诸天万界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7 22:39:27

王家湾新厂址的建设日夜兼程,武装运输队保障着原料的稳定供应,而瓦窑堡主厂区“105项目组”所在的窑洞里,气氛更是紧张到了极点。那台历经改造、脱胎换骨的老式膛线车床,以及旁边摆放着的几套自制加长镗杆和拉线刀具,如同即将出征的猛兽,静静地等待着最终的指令。

经过李德顺老师傅带领的技工团队连续十五个昼夜的精心安装、反复调试,这台被寄予厚望的“老伙计”终于达到了最佳状态。所有传动部件运转平稳有力,新加的宽大附加平台稳固如山,润滑系统也经过了优化。家泉次郎和王老铁联手打造的特制合金钢镗杆和拉线刀,在最后一次模拟测试中表现完美。

这天清晨,阳光透过窑洞的窗户,照在擦拭得一尘不染的机床上,反射出冷冽的光芒。林烽、老张、王老铁、家泉次郎、李德顺,以及被指定负责首根炮管具体加工的老周师傅和他的班组全体成员,都齐聚在机床旁。空气中弥漫着机油、金属和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气息。

在机床旁边的特制支架上,横放着一根乌黑锃亮、散发着金属寒气的圆柱体——这是王老铁带着锻工车间,利用黑石沟钨矿冶炼出的钨铁合金,经过千锤百炼,精心锻造成型的第一根105毫米榴弹炮炮管毛坯。长2.94米,外径粗壮,内孔初钻至120毫米,像一头沉睡的钢铁巨兽,等待着被唤醒。

“同志们,”林烽的声音在寂静的窑洞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种历史的凝重,“今天,是我们瓦窑堡兵工厂,也是我们中国敌后军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我们即将在这台由我们亲手改造的机床上,用我们亲手冶炼的材料,加工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第一根105毫米榴弹炮炮管!这是打破敌人火力优势的关键一步,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机会!老周,看你的了!”

负责主操作的老周师傅,一位平时话语不多、手上功夫却极其精准的老钳工,此刻面色因为激动而微微泛红。他深吸一口气,用力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只是走到操作位前,仔细地最后检查了一遍机床和刀具。他的班组其他成员,也都各就各位,神情专注。

“开始吧!”林烽沉声下令。

老周合上电闸,改造后的机床发出一阵低沉而有力的轰鸣,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沉稳。他熟练地操纵手柄,将那根沉重的炮管毛坯缓缓移入卡盘,仔细校正同心度。

“第一道工序,粗镗内孔! 目标:将内孔从120毫米镗至105.5毫米,预留精加工余量!”老周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特制的长杆合金钢镗杆被小心地安装到主轴上,锋利的镗刀头闪烁着寒光。随着主轴旋转,镗杆缓缓伸入炮管毛坯的内孔,刺耳的金属切削声顿时充满了整个窑洞,灼热的铁屑如同红色的蚯蚓,从排屑槽中不断涌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紧盯着那稳定进给的镗杆。这是对机床改造效果和刀具强度的第一次严峻考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粗镗持续了整整一天。当镗杆最终退出,露出光滑了许多的内孔时,老周用内径千分尺仔细测量,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粗镗完成!尺寸105.52毫米,直线度良好!”

“好!”林烽和众人都松了一口气,第一步成功了!

短暂的休整和设备检查后,第二天开始了更关键、也更精细的工序——精镗内孔! 目标是最终的内径105毫米,并且要求极高的光洁度和圆度。老周换上了更精密的镗刀,调整了更小的进给量,动作更加小心翼翼。机床的轰鸣声似乎都变得轻柔了许多,仿佛怕惊扰了这精密的雕刻。这个过程又耗费了近两天时间。

“精镗完成!内径105.00毫米,正负0.02毫米!光洁度达标!”老周报出数据时,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这意味着炮管最基本的通道已经打通,而且质量远超预期!

接下来,就是整个加工过程中技术含量最高、也最考验耐心的环节——拉制膛线!

家泉次郎设计的炮管拥有24条右旋等齐膛线,导程严格计算,深度要求2毫米。这需要在光滑的内壁上,用特制的拉线刀,硬生生“抠”出24条螺旋状的凹槽,赋予炮弹旋转的能力,确保飞行稳定和精度。

王老铁和杨永军制造的那套形状古怪、带着多个硬质合金刀齿的拉线刀被请了出来。安装、调试、对准起始位置……每一个步骤都极其繁琐。

“开始拉制第一条膛线!”老周的声音带着神圣感。

拉线刀在液压(简易的土造液压机构)或机械驱动下,缓缓切入光滑的内壁,沿着预设的螺旋轨迹艰难前行。那声音不再是清脆的切削,而是带着一种沉闷的、撕裂般的摩擦声,听得人牙酸。每前进一小段距离,就需要退刀清理铁屑,检查刀齿磨损情况。拉制一条完整的膛线,就需要数小时。

第一条,第二条……进度缓慢得让人心焦。牛大力中间跑来看过一次,听着那噪音,看着那慢如蜗牛的速度,忍不住嘟囔:“俺的娘,这比老牛拉破车还慢啊!这得拉到猴年马月去?”

王老铁瞪了他一眼:“你懂个屁!这是绣花!是在钢铁里面绣花!慢工出细活!快了,刀崩了,或者线拉歪了,这根宝贝管子就废了!”

老周和他的班组展现了惊人的毅力和技艺。他们三班倒,人歇机器不歇,日夜不停地守护在机床旁。眼睛熬红了,手上磨出了泡,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正在创造历史。

整整三天三夜!当第二十四条,也是最后一条膛线被完美地拉制出来时,整个窑洞里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声!

老周用带着放大镜的膛线检测仪,仔细检查着每一条膛线的深度、宽度和均匀性,他的手因为激动而微微发抖。

“报告厂长!24条右旋膛线,全部拉制完成!深度2.00毫米,正负0.05毫米!符合设计要求!”

“太好了!”林烽重重一拳砸在掌心,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最后一道工序是内膛镀铬,这是为了提高炮管的耐烧蚀性和寿命,是家泉次郎根据有限资料提出的新工艺。在一个特制的电解槽中,炮管内壁被均匀地镀上了一层薄而坚硬的铬层,闪烁着与众不同的亮银色光泽。

全部加工完成,共用时六天!

但这根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炮管能否真正承受住火炮发射时的巨大压力,还需要最后的检验——强度测试!

一根粗大的高压水管被连接到了炮管尾部,另一端连接着手动加压泵。林烽等人围在周围,气氛再次紧张起来。

“开始加压!”林烽下令。

压力表的指针开始缓慢而坚定地爬升。

10兆帕……15兆帕……20兆帕……(远超过常规炮弹发射时的膛压)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目光死死盯着炮管和压力表。

25兆帕……28兆帕……

王老铁紧张地攥紧了拳头,嘴里无声地念叨着什么。

老周则紧紧贴着炮管,仔细倾听着任何异常的声响。

“30兆帕!达到测试压力!”操作员大声报告。

“保压五分钟!”林烽声音沉稳。

这五分钟,仿佛有一个世纪那么漫长。窑洞里静得只能听到人们粗重的呼吸声和压力泵轻微的嘶嘶声。

时间一到,操作员再次仔细检查炮管各处,尤其是焊缝和管壁。

“报告!保压结束!压力稳定!炮管各部位无渗漏,无变形,无异常!”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刹那间,窑洞里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老周和他的班组成员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热泪盈眶。王老铁和李德顺老师傅用力地拍打着对方的肩膀,哈哈大笑。连一向冷静的家泉次郎,也露出了无比欣慰的笑容,用力地鼓着掌。

林烽走到那根静静地躺在支架上、内壁闪烁着铬光、布满了完美膛线的炮管前,如同抚摸一件绝世珍宝。他深吸一口气,转过身,面对所有激动的人群,用尽全身力气,朗声宣布:

“同志们!我们创造了历史!这根由我们瓦窑堡兵工厂完全自主研发、自主制造的首根105毫米榴弹炮炮管,经受住了最严格的考验,完全合格! 我宣布,此型炮管,正式命名为——‘41式-1型榴弹炮炮管’! 以纪念我们在这1941年取得的伟大突破!”

“41式!41式!”欢呼声震耳欲聋,冲出窑洞,在瓦窑堡的山谷间久久回荡。

牛大力兴奋地冲过来,摸着那冰冷的炮管,咧着大嘴:“哈哈哈!这下可好了!咱们也有大炮管子了!以后看哪个鬼子炮楼还敢在咱面前嘚瑟!”

老张擦着激动的泪水,对林烽说:“厂长,有了这第一根,就有第二根,第三根……咱们的‘战争之神’,终于要出世了!”

林烽看着眼前这根象征着力量与希望的炮管,心潮澎湃。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炮架、反后坐装置、瞄准系统等诸多难关需要攻克。但最核心、最艰难的炮管已经被他们征服!瓦窑堡兵工厂,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真正撬开了重型火炮制造的大门!一条通往更强军工未来的康庄大道,已然在他们脚下铺开!这“41式-1型”炮管,必将成为未来战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攻坚利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