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铁血长征,军工崛起 > 第412章 年初步规划:聚焦“大口径武器+原料自给”

时间步入1941年2月底,黄土高原上的寒意尚未完全褪去,瓦窑堡兵工厂却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子弹生产线经过“自动化”改造后效率大增,各卫星加工点运转良好,两个新组建的炮兵团在前线捷报频传,一切都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林烽站在厂部院子里,望着远处覆着残雪的山峦,心中涌动的不是满足,而是对未来的更深思虑。

他知道,目前的成就,仅仅是支撑住了抗战的基本需求。要想在战略上取得更大主动,乃至为未来的反攻积蓄力量,瓦窑堡兵工厂必须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现有的武器,无论是81式步枪、37式机枪,还是82迫击炮、75山炮,甚至八管火箭炮,在面对日军最坚固的永备工事、大型兵站或成建制的重兵集团时,仍显得火力不足。而原料供应,虽然通过抢收储备了不少,但并未从根本上摆脱受制于人的潜在风险。

是时候为1941年,乃至更远的未来,画下一张更宏大的蓝图了。

这天,他让苏婉通知所有核心骨干,召开1941年度规划会议。与会的不再仅仅是老张、王老铁、牛大力等“老班底”,还包括了家泉次郎、杨永军、李小千(小豆子)等新生技术力量的代表,甚至连负责矿点的老师和负责部分卫星点管理的同志也被请了过来。会议室的墙壁上,挂起了一张巨大的、还留有不少空白区域的规划图。

“同志们,”林烽开门见山,声音沉稳而有力,“旧历年过了,咱们也该立立新年的旗子了!去年,咱们干得不错,家底厚了,摊子大了,拳头也硬了。但咱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小鬼子不会给咱们喘息的机会,抗战的形势也对咱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把大家请来,就是要一起商量商量,咱们瓦窑堡兵工厂,1941年,到底该往哪个方向冲!”

他走到规划图前,拿起炭笔,在图纸的中央,重重地写下了两个词组,如同刻下钢印:

“大口径武器!”

“原料百分百自给!”

这两个目标一抛出,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吸气声。

“大口径?厂长,您指的是……比咱75山炮还大的?”老张扶了扶眼镜,语气带着难以置信的惊讶。

“对!”林烽目光锐利,“不仅仅是比75山炮大,而是要形成一个质的飞跃!我的初步目标是——105毫米榴弹炮!”

“105榴弹炮?!”王老铁差点被自己的烟呛到,他瞪大了眼睛,“俺的个乖乖!那可是鬼子的主力野炮!咱们……咱们能造那玩意儿?那家伙,一根炮管子得多重?里面的膛线得多复杂?还有那炮弹……”

连一向沉稳的家泉次郎也露出了凝重的神色:“105毫米榴弹炮,涉及材料学、弹道学、精密机械加工等众多复杂领域,技术门槛非常高。以我们目前的基础,挑战极大。”

牛大力虽然对技术细节不太懂,但一听“105”这个数字,就知道是个不得了的大家伙,他兴奋地搓着手:“厂长,要是真能造出来,那咱们不是能在鬼子炮够不着的地方,随便揍他们了?这玩意儿好!俺支持!”

林烽早有准备,他示意大家安静,详细阐述他的想法:“我知道难度很大,大到可能超出咱们现在的想象。但这条路,必须走!咱们不能总满足于打击鬼子前沿目标,要有能力敲掉他们的指挥部、重兵集结地、后勤枢纽!105榴弹炮,射程远,威力大,正是我们需要的‘攻坚重锤’!”

他看向家泉次郎:“家泉师傅,我记得您之前提过,对德军leFh 18型105毫米榴弹炮的结构有所了解?”

家泉次郎点点头:“是的,我曾研究过相关资料。Le.F.h.18是德国一战后期设计、二战初期广泛应用的一款优秀师属榴弹炮,结构相对经典,如果能够获得实物或更详细的图纸进行逆向研究,是一个可能的起点。”

“这就是方向!”林烽肯定道,“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地下渠道,不惜代价,搜集一切关于此类火炮的资料,甚至争取搞到一些残骸或者关键部件!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开始理论储备和前期技术攻关!这一年,咱们不追求立刻量产,但要力争完成图纸消化、关键技术突破,甚至造出原理样机!”

他接着指向第二个目标:“而要支撑起大口径武器的研发和生产,没有坚实的原料基础就是空中楼阁!咱们现在的自给率大概在九成,看起来很高,但恰恰是剩下那一成,比如制造高级炮钢所需的特殊合金元素、大型铸锻件需要的优质生铁,可能就会卡住咱们的脖子!所以,原料百分百自给,不是口号,是必须实现的生存底线!”

他转向负责矿点的老师傅和苏婉:“要实现这个目标,第一,要扩大现有产能!计划在今年内,再扩建两座改进型的土高炉,采用更好的耐火材料和优化炉型,争取将日均粗钢产量再提升一个台阶!王老铁,这事儿你得牵头!”

王老铁虽然觉得压力山大,但还是把胸脯拍得砰砰响:“厂长放心!只要料够,俺们锻工车间保证把炉子砌得又结实又旺火!”

“第二,”林烽继续道,“要继续深化‘主厂 卫星点’模式,计划在更偏远的山区,再新增三个卫星加工点!不仅要加工零件,未来也可以考虑将一部分对原料要求不高的初级冶炼、锻造工序转移过去,进一步分散风险和压力。老张,这方面你多费心。”

老张沉稳地点点头:“没问题,厂长。有了之前的经验,新增三个点,我们有信心。”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林烽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技术骨干,最后落在杨永军、李小千等年轻人身上,“人才! 大口径武器的研发和生产,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我计划,从全厂范围内,选拔五十名有潜力、肯钻研的年轻技工,组成‘大口径武器技工培训班’,由家泉师傅、张师傅、王师傅你们这些老师傅亲自带,系统学习复杂图纸识读、大型部件加工、精密测量、热处理等高级技能!为咱们未来的‘重炮梦’,储备最核心的人才!”

听到这个,杨永军和小豆子等年轻人眼中都燃起了炽热的光芒。能参与到大口径武器的研制中,这是何等的荣耀和挑战!

牛大力听着这一系列宏大的规划,激动得直咧嘴:“厂长,你这规划,听着就提气!又是大炮,又是矿炉,又是培训班的,俺听着,比听戏还过瘾!你就说,要俺老牛干啥吧!是搬砖砌炉子,还是扛着枪保卫新厂点?”

林烽被他逗笑了:“大力,你的任务重着呢!新增矿点、卫星点的安全,未来大型设备、原料的运输保卫,都离不开你和警卫排!你得给我练出一支能打硬仗、更能保安全的铁拳头来!”

“保证完成任务!”牛大力吼声震天。

苏婉则已经开始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和计算,为这宏大的规划寻找落地的细节和资源匹配方案。

会议持续了大半天,众人对林烽提出的两大核心目标进行了深入讨论,补充了许多细节,也预估了可能遇到的困难。虽然前路充满挑战,但每个人都从这宏伟的蓝图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动力。

最终,林烽总结道:“同志们,1941年,对咱们瓦窑堡兵工厂来说,将是攻坚克难、迈向新生的关键一年!‘大口径武器’是咱们刺向未来的锋利矛头,‘原料百分百自给’是咱们支撑一切的坚实盾牌!这两件事,一件都马虎不得!从明天起,各口按照今天讨论的方向,细化方案,行动起来!我希望到明年这个时候,咱们不仅能骄傲地盘点生产了多少枪支弹药,更能自豪地说,咱们为八路军真正意义上的‘重炮部队’,打下了第一块基石!”

散会后,众人意气风发地离去。林烽独自一人留在会议室,看着墙上那幅刚刚被填满不少内容的规划图,目光深邃。他知道,这将是一条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艰难的道路,但他坚信,只要方向对了,瓦窑堡的这群有着钢铁般意志的人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1941年的瓦窑堡,必将在这两大目标的牵引下,开启一段更加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为饱经战火的祖国,熔炼出更多克敌制胜的国之重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