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铁血长征,军工崛起 > 第398章 土高炉冬季保温:炉体裹草绳+炭火预热

“铁拳”火箭筒量产线的轰鸣声,成了瓦窑堡兵工厂最动听的乐章之一。然而,就在这热火朝天的生产氛围中,一股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悄然而至,一夜之间,气温骤降,北风如同刀子般刮过山坳,呵气成霜,滴水成冰。温度计的水银柱直接跌破了零下二十度。

这极寒天气,首先给了兵工厂的“心脏”——炼钢车间一记重锤。

清晨,林烽照例到各车间巡视,刚走近炼钢工棚,就感觉气氛不对。往常这里应该是热浪扑面、炉火熊熊,此刻却显得有些“温吞”。那座倚着山壁垒砌的土高炉虽然依旧在冒烟,但烟色发暗,缺乏那股子一往无前的冲劲。负责炼钢的老周师傅和几个工人,围着炉子,脸上都带着焦灼和无奈。

“厂长,你可来了!”老周看到林烽,像看到了救星,搓着冻得通红的手,指着高炉诉苦,“这鬼天气!炉温死活上不去啊!往常一炉钢,五个小时就能炼得透透的,现在得六个小时还嫌不够,出来的钢水总感觉差点火候,杂质也多!再这么下去,别说合金钢,连普通枪管钢的供应都要跟不上了!”

一个年轻炉工插嘴道:“可不是嘛!炉子外面摸上去都冰手,热量全散到老天爷那儿去了!俺们加了风箱的力气,可感觉就像往冰窟窿里吹气,事倍功半!”

林烽伸手摸了摸炉体外壁,果然,虽然炉内燃烧着,但外壁只是微温,大量的热量显然通过那厚重的炉壁散失掉了。他眉头紧锁,深知问题的严重性。钢铁是兵工厂的粮食,炼钢出了问题,后续所有的武器生产都将成为无源之水。

“走,进去看看。”林烽弯腰钻进工棚。里面比外面暖和些,但也能明显感觉到寒意。鼓风的工人卖力地推拉着双风箱,炉火在鼓风下明明很旺,却总觉得缺乏那种能融化一切的炽烈感。

“炉温不够,矿石还原不彻底,杂质沉淀也不充分。”林烽沉吟道,“关键是保温!必须想办法把热量留在炉子里!”

他环顾四周,目光扫过堆放在角落的、原本用于垫衬物料的干草绳,又看了看炉子下方为了点火准备的木炭,脑中灵光一闪。

“老周,咱们试试给这高炉‘穿棉袄’!”林烽语出惊人。

“穿棉袄?”老周和工人们都愣住了。

“对!”林烽拿起几捆干草绳,走到炉体旁,“就用这个,把炉体外壁,除了进风口和烟道口,从上到下,密密麻麻给我缠上三层!就像人冬天裹棉被一样,隔绝寒气,减少散热!”

老周将信将疑:“厂长,这……这草绳能管用?别一不小心给点着了?”

林烽解释道:“炉壁温度不至于点燃草绳,关键是形成一层不流动的空气隔热层。就像咱们住的窑洞,墙上糊层泥巴就暖和不少,一个道理!先试试看!”

“成!听厂长的!”老周也是个实干派,立刻招呼工人们动手。“都别愣着了!找草绳,给咱们的‘铁饭锅’穿衣裳!”

工人们虽然觉得新奇,但还是立刻行动起来。很快,土高炉那粗糙的外壁上,被缠上了一层厚厚的“草绳铠甲”,看上去颇有些滑稽。

牛大力闻讯赶来,看到这景象,乐了:“嘿!俺说老周,你们这是干啥?给高炉扎小辫儿呢?还是准备把它当粽子煮了?”

老周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去去去!一边凉快去!这是厂长的高招,给炉子保温!”

牛大力围着裹了草绳的炉子转了两圈,咂咂嘴:“保温?俺看是给它捂痱子吧?”

林烽没理会牛大力的调侃,继续提出第二个想法:“光是‘穿棉袄’可能还不够。炉子本身是冷的,点火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把炉体本身烤热,这期间浪费的热量也不少。咱们得在点火前,先给炉子‘暖暖身子’!”

“暖暖身子?咋暖?”老周更疑惑了。

“用炭火!”林烽指着那些准备引火的木炭,“在炉膛里点一小堆炭火,不要太大,让它慢慢烧,烘烤炉壁。我估摸着,预热两个小时,把炉壁内温度提升到五十度以上,再正式投料开炉!这样,炉子本身吸热就少了,热量能更集中地用于冶炼!”

“点火前先烤炉子?”老周琢磨着这话,“这法子……听着有点道理!就像烙饼前先把锅烧热!”

“对!就是这个理!”林烽肯定道。

说干就干。当下一次开炉前,炼钢组严格按照林烽的方法操作。先是小心翼翼地在偌大的炉膛里点燃一小堆炭火,工人们轮班守着,控制火势,确保均匀烘烤炉壁。两个小时后,用手探入观察孔,能明显感觉到炉壁内传来温热的气息。

“炉壁热了!真热了!”负责预热的工人兴奋地报告。

“好!投料!开风箱!”老周一声令下,按照正常程序开始冶炼。

这一次,感觉明显不同了!鼓风机送出的风似乎遇到了更小的阻力,炉火响应更快,火焰的颜色也更加白亮耀眼!那层“草绳棉袄”似乎真的起了作用,工棚里的温度都比往常高了一些。

老周和工人们紧紧盯着炉火,掐算着时间。往常需要五个小时才能达到出钢状态的冶炼过程,这一次,仅仅过了四个半小时,老周凭借多年经验,观察钢水颜色和炉渣情况,就果断下令:“准备出钢!”

炽热的钢水奔流而出,注入模具,火花四溅。待钢锭冷却后,老张和王老铁立刻过来检测。结果令人振奋:这批钢的质地明显优于前几炉在严寒下炼出的产品,杂质更少,韧性更好,几乎恢复到了正常天气下的水平!

“神了!厂长,你这法子真神了!”老周激动得满脸通红,抓着林烽的手直晃悠,“裹草绳,烤炉子,看着土得掉渣,可真管用啊!四个半小时!足足省了半个钟头!”

牛大力也凑过来,看着那质量上乘的钢锭,又看看披着“草绳铠甲”的高炉,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厂长,俺老牛服了!你这脑袋瓜子是咋长的?这么土的办法,愣是解决了大问题!”

林烽笑着解释道:“这不是我有多神,只是利用了热传递的原理。减少散热,提高初始温度,效率自然就上来了。咱们条件有限,就得在这些土办法、巧办法上动脑筋。”

苏婉拿着笔记本,迅速核算着数据,很快得出了结论:“厂长,按照这个效率,我们每炉钢的冶炼时间稳定在四个半小时,每天可以稳定产出粗钢两千四百斤左右!完全能够满足当前各条生产线,包括‘铁拳’火箭筒和合金钢生产的需求!”

“太好了!”所有人都欢呼起来。极寒天气带来的阴霾,被这土法保温的成功一扫而空。

炼钢车间迅速将“炉体裹草绳”和“炭火预热”定为冬季标准操作规程。其他几个卫星加工点的小型锻炉也纷纷效仿,都给自己穿上了“草绳棉袄”,生产效率在严寒中得以维持。

望着在寒风中依旧顽强喷吐着热浪、高效运转的土高炉,林烽对身边的众人感慨道:“同志们,看见了吗?办法总比困难多!鬼子有飞机大炮,我们有智慧和土办法!只要肯动脑筋,这冰天雪地,也冻不住咱们兵工厂的炉火,更冻不住咱们抗战到底的决心!”

老周咧着嘴笑:“厂长,以后咱这高炉,冬天就得裹着草绳过年了!看着是寒碜了点,可心里暖和啊!”

王老铁也哈哈一笑:“寒碜啥?能出好钢就是好炉子!等开春了,咱再给它‘脱了’这身破衣裳!”

笑声在寒冷的工棚里回荡,驱散了严冬的寒意。瓦窑堡兵工厂的炉火,在这土法保温的守护下,继续熊熊燃烧,为前线的“铁拳”和其他武器,熔炼着源源不断的钢铁脊梁。这点看似微不足道的技术改良,如同冬日里的一抹暖阳,确保了抗战军工血脉在极端环境下的持续搏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