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铁血长征,军工崛起 > 第281章 地方工匠技能认证:分级提升技术水平

瓦窑堡兵工厂的名声如今是越来越响,不光在部队里,连带着周边十里八乡的老百姓也都知道了这地方能造枪造炮,是个了不得的“厉害单位”。经常有附近的铁匠、木匠、甚至是一些心灵手巧的农民,跑到兵工厂外围转悠,伸着脖子往里看,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偶尔还能看见他们私下里比划着打铁、刨木头的动作。

这天,林烽带着赵永强在厂区外巡查,正好碰见几个蹲在墙根晒太阳的老乡,其中有一个黑黝黝的壮实汉子,手里正拿着一根树枝,在地上画着什么复杂的榫卯结构图。

“老乡,画啥呢?”林烽饶有兴趣地蹲下身问道。

那汉子吓了一跳,见是兵工厂的大人物,连忙站起来,有些拘谨地用脚抹掉地上的图,憨厚地笑了笑:“没……没啥,瞎画着玩呢。俺以前跟爹学过几年木匠,看你们厂子里进出拉的那些木头家伙(指炮架),心里痒痒,就瞎琢磨……”

旁边一个年纪稍大的老乡插嘴道:“林厂长,您是不知道,咱们这附近,手艺人不少!张村的张铁匠,打了一辈子铁,手艺没得说!李庄的李木匠,雕花刻卯那是一绝!就是……就是没啥大用场,平时也就修修农具,打打桌椅。”

林烽心里一动。兵工厂发展迅猛,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与日俱增,光靠内部培养,速度还是有点跟不上。这些散落在民间的能工巧匠,不就是现成的人才库吗?但怎么把他们有效地吸纳进来,并且确保技术水平符合要求呢?

回到厂里,林烽立刻召集了老张、牛大力、陈工、赵永强等人开会,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同志们,咱们不能光盯着厂里这一亩三分地!民间有高手啊!”林烽有些兴奋,“我看咱们可以联合地方党组织,搞一个 ‘地方工匠技能认证’ !把那些有手艺、肯钻研的匠人都发动起来,给他们一个进厂为国效力的机会,也给我们兵工厂补充新鲜血液!”

“技能认证?”牛大力挠挠头,“咋认证?比谁力气大?那俺老牛肯定第一!”

老张笑道:“大力,你就知道使蛮力!认证,得看真本事!比如打铁的火候,木工的精度!”

陈工推了推眼镜,表示赞同:“这个想法很好,可以建立一个标准化的人才评价和选拔机制。我们可以设定不同的等级,比如初级、中级、高级,对应不同的技能要求和待遇。”

赵永强补充道:“对!认证方式可以结合实操考核和理论测试。实操就考他们最拿手的,比如铁匠考锻造一个简单的枪管雏形或者工具,木匠考加工一个带榫卯的零件;理论嘛,可以考一些基础的机械常识、看图能力,不用太难,但得知道个大概。”

林烽越听眼睛越亮:“好!就这么办!咱们制定一个详细的认证标准和流程。通过认证的工匠,根据等级,可以优先进入兵工厂工作,而且享受对应等级的薪资待遇! 要让大伙儿看到,有手艺、肯学习,就有奔头!”

方案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了地方党组织的大力支持。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周边村庄。匠人们沸腾了!以前手艺好,也就是混口饭吃,现在居然有机会进兵工厂,还能凭手艺定等级、拿工资?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

认证考核的日子定在了一个星期后,地点就在兵工厂外面临时清理出来的一片空地上。那天,天还没亮,空地上就乌泱泱地来了上百号人!有满脸皱纹、手指粗糙的老匠人,也有眼神灵动、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他们带着自己最趁手的工具,互相打量着,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又兴奋的气息。

林烽亲自担任主考官,老张、牛大力、陈工、赵永强以及几位老师傅担任评委。考核分区域进行。

铁匠考核区,炉火熊熊,叮当之声不绝于耳。考题是:在规定时间内,用提供的材料,锻造出一根符合基本尺寸要求的“八一式”步枪枪管毛坯(缩小简化版)。

那位之前蹲在墙根的张铁匠,果然身手不凡。他赤膊上阵,古铜色的皮肤在炉火映照下闪闪发光,抡起大锤,节奏分明,力道均匀,火星四溅中,一根笔直、均匀的枪管毛坯渐渐成型。

牛大力在一旁看得直点头,小声对林烽说:“厂长,这老张有两下子!你看这火候,这锻打的纹理,是块好料!”

而旁边一个年轻铁匠,显然经验不足,一锤重一锤轻,锻出来的毛坯有点歪扭,急得满头大汗。

木匠考核区,则是另一番景象。刨花飞舞,墨线精准。考题是:按照图纸,制作一个“瓦窑堡式山炮”炮架上的木质连接件,要求榫卯严丝合缝。

李木匠不慌不忙,量、画、锯、凿、刨,动作如行云流水,每一个步骤都极其专注精准。他做出的零件,接口平滑,尺寸分毫不差。

陈工拿着卡尺仔细测量后,对林烽低声道:“精度很高,完全达到我们的要求,可以评定为高级。”

也有木匠紧张之下,把榫头做小了,或者卯眼开歪了,只能懊恼地捶自己的脑袋。

理论测试区相对安静许多。匠人们拿着笔(有的还是第一次拿),对着试卷上简单的图形识别、工具名称、基础单位换算等题目,抓耳挠腮。有的老匠人识字不多,由工作人员念题,他们来回答。虽然过程磕磕绊绊,但态度都极其认真。

考核过程中也发生了不少趣事。有个老石匠,听说兵工厂招工匠,也兴冲冲地跑来,一看考题傻眼了:“俺……俺就会凿石头磨盘,这铁疙瘩和木头条子,俺整不了啊!”引得众人一阵善意的哄笑。

还有个年轻小伙,实操考得不错,理论考试时,把“游标卡尺”认成了“铁夹子”,被牛大力一顿“吼”:“那是卡尺!量东西的!还铁夹子,你当夹馒头呢!”

经过一整天的严格考核和评审,最终结果出炉。共有三十多名工匠通过了认证,其中评出高级工匠五名(包括张铁匠和李木匠),中级工匠十余名,初级工匠十余名。

在简单而隆重的认证结果宣布仪式上,林烽亲自为通过认证的工匠颁发了盖有兵工厂和地方党组织大印的技能等级证书。拿着那薄薄却又沉甸甸的证书,许多老匠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张铁匠捧着“高级工匠”证书,手都在颤抖,对林烽说:“林厂长……俺……俺打了一辈子铁,从来没想过,这手艺还能得个‘文凭’!还能进兵工厂干事!俺……俺一定好好干!”

林烽用力握着他的手:“张师傅,欢迎加入!咱们一起,为前线将士造出更多的好枪好炮!”

随后,兵工厂根据生产需要和工匠的认证等级,陆续吸纳了二十多名工匠进厂工作。高级工匠直接进入关键岗位,享受老师傅待遇;中级工匠作为骨干培养;初级工匠则从辅助岗位做起,并安排老师傅一对一指导,帮助他们尽快提升。

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地方工匠提升自身技能的积极性。以前藏着掖着的“绝活”,现在都愿意拿出来交流学习;以前觉得手艺够用就行,现在都憋着劲儿想通过考核,晋升等级。兵工厂的技术人才储备变得更加雄厚,与地方群众的联系也愈发紧密。

看着新加入的工匠们很快融入集体,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林烽对身边的赵永强感叹道:“永强,看到了吗?这就是制度的力量!建立一个公平、透明的晋升通道,就能把蕴藏在民间的无穷潜力激发出来!咱们兵工厂的根,扎得更深了!”

赵永强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厂长,跟着您,真是天天学新东西!这技能认证,我看以后可以形成惯例,定期举办,成为咱们选拔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

瓦窑堡兵工厂,这座扎根于人民的军工堡垒,正以其越来越完善的体系和海纳百川的胸怀,汇聚着四面八方的力量,向着更高的目标稳步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