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铁血长征,军工崛起 > 第248章 应对敌军“军火封锁”:拓展原料渠道

瓦窑堡兵工厂的机器在新落成的坚固厂房里轰鸣,生产红红火火,但一片繁荣景象之下,一股潜藏的寒流正悄然逼近——敌人加强了对根据地的物资封锁,特别是对军火原材料的控制,达到了空前严厉的程度。

以往还能通过各种渠道艰难获取的钢材、铜材,如今几乎完全断绝。周文海拿着空荡荡的采购清单,眉头锁成了疙瘩,向林烽汇报时声音都带着焦虑:“厂长,情况不妙啊!以前还能零星搞到一些,现在鬼子卡得死死的,连根铁钉都难运进来!咱们库存的钢材,满打满算也就够支撑两个月了!铜料更紧张,子弹生产线眼看就要断炊!”

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厂部会议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没有了钢铁,兵工厂就是无米之炊,再好的设备和手艺也白搭。一种无形的压力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他娘的!小鬼子这是想把咱们掐死在摇篮里!”匆匆赶回厂里商议对策的李云龙气得直拍桌子,“咱们好不容易把厂子建起来,机器也搞来了,难道要因为没料子停产?老子不甘心!”

林烽相对冷静得多。他早就预料到敌人会采取更严厉的封锁措施,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这么狠。他站起身,走到墙上那幅巨大的陕甘宁边区地图前,目光锐利地扫过上面密密麻麻的山川河流。

“同志们,敌人想困死我们,但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林烽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靠外面输入,终究受制于人。我们必须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敌人封锁了外来渠道,那我们就自己找矿,自己开采! 咱们脚下这片黄土地,难道就真的只有黄土吗?”

他转过身,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我记得地质资料上记载,咱们陕北地区,是蕴藏着煤炭和铁矿资源的!只是过去没人认真勘探,开采条件也艰苦。现在,到了我们必须自力更生的时候了!”

这个大胆的想法让在场的人都为之一震。自己开矿?这可不是小事!

“林厂长,开矿……咱们一没技术,二没设备,三不知道矿在哪,谈何容易啊?”一位老师傅担忧地说。

“技术可以学,设备可以土法上马,矿点……我们可以去找!”林烽的语气不容置疑,“咱们八路军,不就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干出来的吗?找矿开矿,总比拿着烧火棍跟鬼子拼命容易!”

他当即做出决策:“立刻组建一支资源勘探队!由沈泉同志带队!沈泉心思缜密,做事稳妥,以前跑过交通,对周边地形熟悉,是最合适的人选!”

沈泉是厂里的后勤骨干,以踏实可靠着称。接到命令,他二话不说,立刻挑选了几名机灵、体力好、有一定地质常识(主要是会看石头)的战士和工人,组成了一支精干的勘探小队。

临行前,林烽亲自为他们送行,叮嘱道:“沈泉,你们的任务关系全厂的生死存亡!不要怕吃苦,不要怕跑路,把眼睛放亮一点!重点是寻找露头的煤线、铁矿石、还有可能伴生的铜矿!注意安全,随时保持联系!”

勘探队出发了,像几滴水融入了茫茫黄土高原。他们带着简陋的工具(地质锤、罗盘、干粮袋),凭着两条腿,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每天的工作就是敲打岩石,观察地貌,走访当地有经验的老乡。

过程异常艰苦。有时跋涉几天,看到的除了黄土就是砂岩,一无所获;有时根据老乡的线索找到一处疑似矿点,经过仔细辨认却发现只是普通的红色岩石,空欢喜一场。风吹日晒,队员们个个皮肤黝黑,嘴唇干裂。

但他们没有气馁。沈泉鼓励大家:“咱们多走一步,多敲一块石头,厂子里就多一分希望!”

转机发生在一个傍晚。勘探队行进至横山地区一条人迹罕至的深沟时,一名眼尖的战士突然指着沟壁上一片黝黑的岩层喊道:“沈队长,快看!那是不是煤?”

沈泉急忙跑过去,用地质锤敲下一块,只见断口处乌黑发亮,质地较软,放在鼻尖一闻,有股淡淡的硫磺味。

“是煤!是露头煤!”沈泉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他们顺着煤线追踪,发现这片煤层的分布范围相当可观!虽然煤质可能不是最优,但作为工业燃料完全足够!后来经过初步勘测,确认这里属于榆横煤田的边缘区域!

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勘探队的士气。他们再接再厉,根据煤田往往与铁矿伴生的地质规律,重点在含煤地层周围寻找。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罗镇附近的山地里,他们发现了褐铁矿和赤铁矿的露头!矿石虽然品位不高,但储量初步看来相当丰富!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在勘察铁矿时,他们还在矿脉附近发现了孔雀石的痕迹——这是含铜矿物的标志!虽然铜矿储量可能不大,但哪怕只能小规模开采,对极度缺铜的兵工厂来说,也是雪中送炭!

沈泉立刻派人火速将好消息和矿石样本送回兵工厂。

当林烽看到那些乌黑的煤块、赭红色的铁矿石和闪着绿光的孔雀石样本时,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他用力拍着沈泉(差点把疲惫的沈泉拍个趔趄)的肩膀:“老沈!你们立了大功了!天无绝人之路!咱们根据地有矿!”

李云龙闻讯赶来,拿起一块铁矿石掂量着,咧开大嘴笑道:“哈哈!好!真是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有了这些黑疙瘩红石头,咱们还怕个球!林烽,赶紧的,组织人手,开挖!”

勘探队的成功归来,如同给濒临断粮的兵工厂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虽然前路依然艰难——开矿需要大量人力,需要简单的采矿设备,需要建设冶炼炉,需要解决运输问题……但至少,希望的大门已经打开!

林烽立即着手制定下一步计划:组织人力前往已探明的矿点,进行小规模土法开采;同时加快厂内小型炼焦炉和炼铁高炉的建设改造,为处理自产矿石做准备。

敌人的严密封锁,非但没有扼杀瓦窑堡兵工厂,反而逼出了根据地军民更强大的自力更生精神。一场轰轰烈烈的“资源自救”运动,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蓬勃展开。沈泉带领的勘探队,如同敏锐的触角,为兵工厂,也为整个根据地的持久抗战,探明了一条充满希望的资源通道。这场与封锁之间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