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铁血长征,军工崛起 > 第221章 精密零件加工设备引进:提升“机枪零件精度”

二期工程的工地上热火朝天,新车间的地基一天一个样。但林烽的心思,早已飞到了更远的地方——设备。尤其是为精密零件加工车间配备的核心设备。气冷重机枪的量产瓶颈,不仅在于散热方案,更在于其内部那些结构复杂、要求极高的精密零件,比如机匣内的传动齿轮、击发机构中的扳机连杆等。这些零件光靠老师傅们的手工锉削和普通车床,不仅效率低下,更难保证精度和一致性。

“咱们的‘八一式’步枪零件相对简单,现有的设备还能应付。可重机枪不一样,”林烽在技术讨论会上对苏沐辰、陈思远等人说,“尤其是自动机构里的齿轮配合间隙、扳机力度的均匀性,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轻则卡壳,重则影响连发精度甚至安全。我们必须有更精密的加工手段。”

“精密加工……那就需要精密铣床了。”苏沐辰推了推眼镜,语气有些向往又有些无奈,“可这东西,太金贵了,咱们根据地根本没有,敌占区封锁又严,有钱也买不到啊。”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负责在外采购和搜集物资的周文海,派出的侦察员在距离瓦窑堡几百里外的一个小镇上,发现了一个被战火波及、早已废弃多年的旧式机械修理厂!据当地老乡说,厂子里还遗留了一些“铁疙瘩”,因为太沉太大,一直没人能动得了。

林烽一听,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个机会!他马上找来周文海:“老周,立刻派人,不,你亲自带一队得力人手,再去那个废弃厂子仔细探查!重点是看看有没有还能修复利用的机床,特别是铣床!”

周文海领命而去。几天后,他风尘仆仆地赶回来,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林部长!有!真有!虽然破烂得不成样子,但俺看着骨架还在!有两台老式的卧式铣床!看铭牌,还是当年洋人留下的东西!就是锈得厉害,有些部件也没了,扔在废墟里跟废铁似的!”

“太好了!”林烽一拍大腿,“只要主体结构还在,就有修复的希望!锈迹、缺件都不是问题!立刻组织人手,想办法把这两台宝贝给我运回来!注意保密和安全!”

李云龙听说后,大手一挥:“运!老子派一个连护送!就是抬,也得给老子把这能下金蛋的铁母鸡抬回来!”

于是,一场秘密的“搬运行动”开始了。战士们用圆木做滚杠,靠人拉肩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两台沉重无比、锈迹斑斑的“铁疙瘩”安全运回了瓦窑堡兵工厂。

看着眼前这两台几乎被锈壳包裹、残缺不全的机床,不少人都心里打鼓:“这……这还能用吗?跟出土文物似的。”

但厂里几位见识过世面的老师傅却激动地围了上去,像抚摸宝贝一样清理着锈迹,仔细查看着内部结构。“是正经家伙!虽然老了点,但底子好!这导轨,这丝杠,用料实在!要是能修好,比咱们现在用的强太多了!”一位曾经在汉阳厂干过的老钳工王师傅笃定地说。

“修!必须修好它!”林烽下了死命令,“成立精密铣床修复专班,王师傅您牵头,需要什么材料、什么人手,全厂优先保障!”

一场艰巨的修复攻坚战打响了。王师傅带着几个最好的钳工和学徒,吃睡都在机器旁边。他们先是用煤油一点点浸润,小心地拆卸,将锈死的部件分解开来。然后,用砂纸、刮刀、甚至自制的木槌和铜棒,一点点地清除厚厚的锈层,恢复零件原本的轮廓。

缺少的齿轮、损坏的丝杠,就由厂里的老师傅们对照图纸(部分靠记忆和测绘),用最好的钢材重新加工制作。精密轴承坏了,就想办法用铜套代替,精心刮研配合。没有电,就用人工摇动巨大的手轮进行调试。

这个过程极其考验耐心和技术。有时候为了修复一个关键部件,需要反复试验好几天。李云龙时不时过来“督战”,看着慢工出细活的架势,急得直转圈,但又不敢打扰,只好嘟囔:“这比绣花还磨叽……老子看着都着急!”

王师傅却总是不急不躁:“团长,这精密玩意,急不得。差一丝,将来干出的活就差一丈。”

终于,经过近一个月的日夜奋战,第一台精密铣床被成功修复、组装起来!当王师傅小心翼翼地将修复好的最后一个齿轮安装到位,并给所有导轨和丝杠注上珍贵的机油后,他深吸一口气,缓缓摇动了进给手轮。

床身下的导轨发出了平滑的移动声,主轴也稳稳地转动起来!

“成功了!机器能动了!”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

但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精度校准。林烽和苏沐辰亲自上场,利用厂里最高精度的水平仪、块规和千分表,对铣床的工作台平面度、主轴跳动、导轨直线度等关键精度指标进行了反复测量和调整。这个过程又花了好几天时间,直到所有指标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

“现在,让我们试试它的真本事!”林烽让人取来一块准备好的钢料,安装上一把锋利的铣刀。王师傅亲自操作,他要加工一个气冷重机枪击发机构中的一个关键小齿轮。

伴随着铣刀切削金属发出的均匀嘶嘶声,金属碎屑如丝般滑落。几分钟后,一个齿形清晰、表面光洁的齿轮毛坯加工完成。

苏沐辰立刻用千分尺进行测量,他反复测量了几个关键尺寸,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惊喜:“天哪!尺寸误差不超过零点零三毫米! 这……这比我们最好的老师傅手工打磨的精度还要高出一个数量级!而且每个齿的形状几乎一模一样!”

这个结果震撼了所有人!零点零三毫米的精度! 这意味着加工出的零件具有极高的互换性,装配起来严丝合扣,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每个零件都需要修配师傅手工调试了!

另一台铣床也很快被修复校准成功。两台宝贝立刻被请进了即将竣工的精密零件加工车间,成为了镇厂之宝。

很快,由这两台精密铣床加工出的第一批气冷重机枪精密零件下线了。当装配车间的老师傅们用这些零件进行组装时,惊喜地发现顺畅无比,几乎不需要任何额外的修磨!重机枪的击发、供弹、自动循环等动作变得异常可靠和一致!

“太好了!”负责重机枪量产的李大山激动地说,“有了这俩宝贝,咱们气冷重机枪的量产,最大的技术障碍就被扫除了!精度和可靠性有了根本保证!”

李云龙看着那加工精度惊人的小齿轮,又看看那两台“老当益壮”的精密铣床,忍不住重重拍了王师傅肩膀一下(差点把老师傅拍个趔趄):“老王头!有你的!这废铁真让你给盘活了!这可是立了大功了!”

王师傅揉着肩膀,憨厚地笑着:“都是同志们一起努力的成果。有了这好家伙,咱们以后就能造出更精良的武器了!”

这两台历经磨难、重获新生的精密铣床,如同给瓦窑堡兵工厂插上了翅膀,极大地提升了其核心制造能力。它不仅为气冷重机枪的顺利量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更标志着兵工厂的加工工艺,从“能加工”迈向了“精加工”的新阶段,为未来更复杂、更先进的武器研发,储备了关键的技术能力。这座深藏在黄土高原上的兵工堡垒,正在用智慧和汗水,一点点地补齐现代工业的每一个短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