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铁血长征,军工崛起 > 第210章 新型步枪研发:瞄准“轻量化、高精度”

兵工厂的生产逐渐步入稳定,每日里机床轰鸣,子弹、枪械、炮弹如同流水般产出,极大地缓解了根据地的武器需求。但林烽的脑子里,却从未停止过思考。他看着战士们手中那些缴获的、或经过兵工厂修复加装新枪管的“万国造”步枪——汉阳造、老套筒、甚至还有鬼子的三八式,虽然都能杀敌,但总感觉缺点什么。

一次,李云龙带着新换装的一个连队进行战术演练回来,一边灌着凉水一边跟林烽唠叨:“他娘的,小鬼子的三八大盖是打得准,可那玩意太长,拼刺刀占便宜,钻山沟林子就碍事!咱们的汉阳造倒是结实,可沉得要命,长途奔袭下来,战士们肩膀都磨肿了,精度也差点意思。要是咱们能有一种枪,又轻又准,那该多好!”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云龙这随口一句抱怨,像一颗火种,瞬间点燃了林烽心中早已酝酿的想法——自主研发一款更适合八路军作战需求的新型步枪!

当晚,他就把苏沐辰、陈思远、李大山,还有几位从部队请来的、用过各种枪、最有发言权的老班长,召集到了自己的窑洞里。油灯下,他铺开几张粗糙的草纸,上面已经画了一些简单的草图和一些关键参数。

“同志们,”林烽目光灼灼,“团长今天的话提醒了我。咱们不能总是满足于修复和仿制,咱们得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一款真正为咱们八路军战士量身打造的好枪!”

他指了指草纸上的两个核心指标:“我的初步想法,新枪要瞄准两个方向:第一,轻量化! 全枪重量,要控制在七斤以内!(约3.5公斤)比现在主力的汉阳造轻一斤半以上!第二,高精度!有效射程要达到九百米!(汉阳造约850米)要打得比鬼子的三八大盖还远还准!”

“七斤?九百米?”一位老班长咂咂嘴,“林部长,这……这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难啊!”

“难,才有挑战!”苏沐辰推了推眼镜,眼神里充满了技术人员的兴奋,“重量要减轻,无非是从材料和结构上想办法。精度要提高,关键在枪管和膛线!”

“对!”林烽赞许地点点头,“所以,我提议,成立新型步枪研发小组,我牵头,苏工负责理论设计和计算,陈工负责材料和工艺,李师傅和各位老师傅负责试制和测试,几位老班长就负责从使用角度提意见!咱们群策群力,啃下这块硬骨头!”

研发小组迅速成立,并投入了紧张的工作。首要难题就是减重。

“枪管是重量大头,”陈思远拿着卡尺测量着现有的枪管,“标准枪管壁厚3毫米,是不是可以适当减薄?”

“减薄?”李大山眉头紧锁,“壁薄了,强度够吗?耐得住连续射击的高温高压吗?万一炸了膛……”

“所以不能蛮干,”林烽接过话,“我们可以用我们自炼的优质合金钢,它的强度比普通钢轨钢高很多。我计算过,如果采用薄壁设计,将壁厚从3毫米减至2.5毫米,在保证安全强度的前提下,一根枪管就能减重将近半斤!”

这个大胆的想法让众人倒吸一口凉气,但又无比兴奋。用更好的材料,实现更优的设计,这路子对了!

“还有枪托!”一位老师傅指着步枪后半部分,“现在用的都是枣木、榆木,结实是结实,但也沉。能不能找更轻便的木头?”

“我看后山有种栎木,材质硬,分量轻,试试?”另一位老师傅建议。

很快,几种不同的木材被找了回来,经过称重、测试硬度、加工性能,最终一种本地产的轻质硬木被选定为新枪托的材质,又减重好几两。

各个部件都在绞尽脑汁地“抠重量”,螺丝、护木、甚至枪机框都进行了重新设计,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能轻则轻。

与此同时,提高精度的攻关也在同步进行。

精度关键在枪管和膛线。苏沐辰泡在了图纸堆里,反复计算着膛线的缠距、阴线阳线的宽度和深度。

“现有的步枪多是4条或6条右旋膛线,”苏沐辰分析道,“我们可以尝试增加膛线数量,采用10条右旋膛线。更多的膛线可以更稳定地包裹弹头,赋予其更稳定的旋转,理论上可以提高远距离射击的精度和存速。”

“10条?”负责拉制膛线的老师傅犯了难,“拉刀得更精细,加工难度更大,稍有不慎就容易断刀或者拉废了。”

“难度大,不代表做不到!”林烽鼓励道,“咱们的铣床精度够,只要耐心调试,一定能行!这就需要李师傅你们拿出绝活了!”

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根薄壁枪管在试射时,打了十几发后果然出现了轻微鼓胀,被迫叫停。材料组的立刻调整钢材配比,提高耐热强度。第二根改善了材料的薄壁枪管顺利通过了耐力测试。

第一支采用10条膛线的枪管拉制时,连续拉坏了两根拉刀,才掌握了合适的进给速度和冷却方式。

新枪托的木料初期处理不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了细微开裂,又改进了木材的干燥和防腐处理工艺。

每一个难题的解决,都凝聚着整个团队的心血和智慧。那间作为研发基地的窑洞里,图纸堆得如山高,争论声常常持续到深夜。

经过无数次设计、试制、测试、改进的循环,第一款样枪终于装配完成了!

它看起来比汉阳造更加紧凑流畅,枪身明显轻巧了许多。林烽亲自拿着它来到试枪场,所有人都紧张地屏住了呼吸。

称重:六斤八两!(约3.4公斤) 比目标还轻了二两!

测速测距:使用兵工厂自产的标准子弹,在900米距离上,弹道稳定,散布面明显小于汉阳造和老套筒!有效射程和精度达标!

人机功效:几位老班长轮流试射,纷纷称赞:“这枪拿着得劲!不压肩膀!”“瞄准基线舒服!”“后坐力感觉比汉阳造还柔和点!”

成功了!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李云龙闻讯赶来,拿起新枪掂量掂量,又瞄了瞄,喜欢得不得了:“好家伙!真让你们搞出来了!又轻又准!这枪好啊!叫啥名?”

林烽早已想好,郑重地说:“咱们八路军是人民的军队,这枪是为了保卫咱们的根据地而生的。今年是1937年,但咱们要有长远眼光。我看,就叫它——‘八一式’步枪!纪念咱们的军队,也寓意着它将来能成为咱们的主力装备!”

“八一式?好!这个名字好!”李云龙抚摸着枪身,爱不释手,“就这么定了!赶紧小批量试生产,先装备老子的警卫连!”

“八一式”步枪的研发成功,是瓦窑堡兵工厂从“仿制维修”迈向“自主设计”的关键一步。它不仅凝聚了兵工战士的智慧,更体现了人民军队从实际出发,不断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这款凝聚着心血的轻量化、高精度步枪,即将成为战士们手中又一柄杀敌的利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